张锡纯的中医思维运用探讨

2023-06-07 00:16邓思琦林琴韵杨朝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张锡纯

邓思琦 林琴韵 杨朝阳

【摘 要】 中医思维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基础下、特有的社会环境条件和古代哲学思想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指导中医理论形成和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建立理法方药的思维模式。张锡纯在时代的思潮中、大相径庭的中西医学下,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将中西汇通、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成为了近现代我国中医界的医学泰斗。文章通过阐述中医思维的含义,在张锡纯的临床医案中追寻其在治疗疾病时所体现的中医思维。

【关键词】 中医思维;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8-0004-03

Abstract: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kind of thinking of guiding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CM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under the special traditional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unique soci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role of ancient philosophy. In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The Times, zhang Xichun germinated the idea of focusing o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ing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reating a preceden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becoming a medical leader in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TCM thinking and seeks for the TCM thinking reflected in zhang Xichuns clinical cas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Key words:TCM Thinking; ZHANG Xichun; Yixue Zhongzhong Canxi Lu

思維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本质特点,它被著名哲学家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1]1。而这朵花朵也同样绽放在中医理论以及中医临床实践当中,并针对不同的对象产生出不同的特点。历史悠久的中医学孕育了不少德高望重、被后人广为流传的医家,随着时代的进步,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学饱受争议,张锡纯在时代的思潮中、大相径庭的中西医学下,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将中西汇通,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成为了近现代我国中医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在医学上有着深厚造诣,能够充分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他将毕生之所学、所积累的临床诊疗经验编撰成《医学衷中参西录》,享有“医书中第一可法之书”“诊籍之典范”的称号。《医学衷中参西录》系张锡纯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书中记载的医案无不渗透着他对中医思维的灵活运用,笔者就其颇具特色的医案探讨其诊治时的中医思维。

1 中医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类生活实践后的产物,它不仅被具体的实践的对象和周围环境所影响,还被实践对象本身的状态所影响。而中医思维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基础下、特有的社会环境条件和古代哲学思想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指导中医理论形成和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建立理法方药的中医学思维[2],它孕育在中华文化的土壤里,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传承着我国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流传至今。现代中医学界对中医思维的理解也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它涵盖着多种思维,例如整体思维、经验思维、取象思维、顺势思维、溯因思维、求同思维以及求异思维等。如果说中医学是中医学知识和智慧的结晶,那么,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思维便是这智慧的亮点,它与近代西方的以形式逻辑思维作为框架的分析式认识传统,造就了一个太极图式的和谐互补互动关系[1]23。

2 取象思维

取象思维是通过直接观察事物获得经验,再对现实世界生动可见的形象和它标志性的符号进行描述,通过比喻、象征、联想和推类等多种方法来思考的思维,表现出事物存在的普遍联系和规律性的一种思维方法[1]49。《易经》云“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3]54,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象”侧重在事物动态的变化,而不是事物外在静止的形态。同理,在运用取象思维时,要研究的是事物的行为和功能。取象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整个思维过程的关键在于“取象”和“观象”[1]51。《医学衷中参西》中载:“村有一妇女张媪年近五旬,身热劳嗽脉数至八至,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煎汤服不效,再用左归饮加减亦不效。后改用生黄芪六钱,知母八钱,煎汤服数剂,见轻,再加丹参、当归各三钱,连服十剂痊愈。”[4]21本案张锡纯用黄芪加减十副,妇人愈,他认为自己有两方面的奇思妙悟。一个便是他从下雨的这一气象规律而顿悟获得灵感,进而法象用药。“盖人禀天地之气化以生,人身之气化即天地之气化。天地将雨之时,必阳气温暖上升,而后阴云四合,大雨随之。”[4]21他认为人是天地之气化生而来,那么可理解为人的一身之气化与天地的气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天要下雨之前,必定会有阳气上升,然后乌云密布,大雨随之而来。黄芪性温,归肺脾二经,能阳升补气,即临下雨之时所上升的阳气。而知母性寒,能滋阴润燥,即临下雨之时的乌云,黄芪与知母二味药合用,亦与阳升阴应、云行雨施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便是三伏天、烈日炎炎下,只要一场雨便会得来一段清凉的气候,那么疾病亦是如此。“膏泽优渥,烦热自退,此不治之治也”[4]402。另外,之所以能达到治疗效果还因为配伍的锦上添花,即黄芪能补肺气,气旺则金水生,知母滋金水之阴。张锡纯以天落雨的规律来联想药物的治疗功效,类推出用药思路,这也突出了取象思维的关键“观象”,展现其独特的临床治疗用药特色。

3 经验思维

“经验的研究是科学家的手,理论的观点是科学家的眼睛”[1]29,经验是实践的积累,但是它又有别于实践,它可以是许多人留下的,也可以是一个人通过自身长期的经历总结归纳的。经验思维是经验的延伸,是基于观察与实践相结合,高度总结概括而产生的思维过程。经验思维会在人类大脑中形成一个信息库,当出现信息库里相关的问题时,人们会自动输出相应的解决方式。虽然经验是人类日积月累所产生发展而来的,但它有它的局限性,一旦经验形成,就会使人们出现思维的固化,机械地重复借鉴相类似的经验知识,而不去思考其是否与现实适用。所以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便要更新脑中的信息库,使其“与时俱进”。张锡纯曾治一产后妇人,产后小便不利,张锡纯治以生化汤加白芍,不效。而后妇人再次来诊治时,诉说偶有恶心呕吐之症,吐后小便稍通,张锡纯恍然大悟,遂拟升麻黄芪汤[4]94。此案中,张锡纯见产后妇人小便不利,便惯性思考其为瘀血阻滞之小便不利。而后问其吐后小便解,顿悟其为产时用力太过或撑挤太过而致小便不利,当呕吐时胃气上逆,膀胱上提,则小便少许通,即考虑使用升麻黄芪汤(生黄芪、升麻、柴胡、当归)来治机体气化下陷于下焦而阻滞气机升降枢纽,使用提升之性的药物效果甚好。张锡纯在此病案中用治疗产后小便不利一案既体现了经验思维的局限性,也体现了他对经验思维产生的解决方法进行推敲琢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临床治疗。

4 顺势思维

顺势思维中顺即顺应,准寻、服从;势即趋势,规律;即当分析思考、处理解决问题的时候, 需服从事物发生、发展及其变化之趋势, 遵循事物的客观存在规律。它起源于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思考, 通过原始的选择, 所逐渐生成的思维惯性,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崭露头角, 再被众人所普遍接受及使用[5]。顺势思维在中医临床治疗上着重关注“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6]。中医数千年的传承,无数医家对顺势思维的发展与临证运用,创造出顺应正、邪斗争的趋势,顺应人体五脏六腑苦、欲、喜、恶的趋势,顺应机体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趋势,顺应脏腑、经络、气血、时间变化的趋势,顺应体质之间差异的趋势等治原[7]。

张锡纯在治疗因肝气不畅、肝郁克脾而致脾胃之气机升降枢纽无法正常运转、心中产生满闷不适伴有短气的患者时,常用生麦芽治之。他认为肝与春气相通,五行属木,而气化之本于肾,气化之上承于肝,故肝是人体一身气化的萌芽,肝与麦芽即通气相求,故麦芽善解肝气之郁,肝气郁解则升,即麦芽升肝气而不阻碍胃气下降之解。故张锡纯在治疗脾胃病时以调节脾胃的气机为首要,并从他用药的规律不难看出,他重视脾胃气机的升降有序與肝主疏泄、肺主肃降的功能是否正常存在密切关系。张锡纯对疾病病机的见解以及用药思路彰显了他巧妙地运用顺势思维,顺应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势来治疗临床疾病的特点,值得深入挖掘学习。

5 总结

张锡纯深谙中医理论,思想观念开放,且开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提倡衷中参西,着眼实效,在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中无不显露出他对中华传统哲学、人文地理以及中医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深邃理解;他对中医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中医理论的掌握以及对中药性味、归经、功效的把握深入精微;他将中医思维贯穿整个临床诊疗过程中,绽放他自身“中医思维”的规律与特色。论其为近代中医之顶峰,毋庸置疑。

中医思维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广阔的沃土之上,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哲学思想和丰富的中华民族智慧之果,它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更需要我们去培养学习。

参考文献

[1]邢玉瑞.中医思维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3,49,51,29.

[2]胡素敏,孙悦,肖茜琼,等.中医思维与辨证论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8):3377-3380.

[3]邹学熹,佘贤武,马烈光,等.易经[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4.

[4]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21,402,94.

[5]叶青,周亚东.中医顺势思维的文化渊源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3):146-149.

[6]田代华,刘更生整理.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3.

[7]商春爽,张福利,田苗.顺势思维对妇科疾病的临证应用[J].中医药学报,2021,49(3):54-57.

(收稿日期:2022-08-01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张锡纯
张锡纯的大气下陷理论
中医之奇妙
鸡内金的故事
张锡纯论治妇科杂病学术思想探析
浅谈张锡纯治疗喘证特色
浅析张锡纯大气下陷证与升陷汤
张锡纯论治冲胃气逆疾病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