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疗单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问题的分析与探究

2023-06-07 04:28蔡明正
南北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

蔡明正

[摘 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是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内容,主要用来对慢性病和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是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构建全面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医疗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医疗单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内容和意义,针对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医疗单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是各级财政部门结合年度预算方案和工作计划,向医疗单位拨付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一般用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和管理,主要目的是对威胁人民健康的因素进行控制,对慢性病和传染病进行防控,是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国家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对医疗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医疗单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医疗单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相关概述

1.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们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为了保证重点人群能够享受到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对常住人口进行健康卫生档案的建设和记录,并且为其提供基本衛生医疗服务。主要的工作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医疗单位负责,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不负责具体工作。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的资金构成中,由中央财政负责六成,市级财政划拨两成,县区财政拨款两成。

1.2 加强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资金管理的强化,医疗单位可以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分析,确定专项资金的具体流向和使用范围,对款项支出进行动态监控,从而保证资金用途的合规性[1]。其次,强化资金管理,医疗单位领导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调整,从而保证资金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第三,通过资金管理的强化,医疗单位可以对资金使用政策进行完善,对资金挪用风险问题进行严格控制,从而保证专项资金的安全。最后,医疗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难度较高,要想保证实际效果,就要根据资金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构建起与单位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资金管理制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

2 医疗单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问题分析

2.1 部分项目缺乏费用支出标准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覆盖的项目内容较多,各个项目资金支出的考核标准存在差异,一些项目资金使用过于笼统,缺乏详细的标准和规定,增加了监控和考核的难度。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制定详细的标准,上级文件只提出不能应用于培训、基础建设、大型设备采购等,但是对于具体支出的标准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比如,相同项目各个工作人员在出差补助和住宿等方面的标准过于随意,不但容易引起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而且会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

2.2 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原则未完全履行

许多基层医疗单位办公设备和场所较为落后,不但要保证日常运行的资金需求,而且要进行公益性宣传,尽管国家增加了医疗卫生单位的资金投入,但是在许多欠发达地区,中央提出的地方政府资金筹措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许多单位领导层人员缺乏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在专项资金拨付到单位以后,认为只需将资金用于地方建设并且不出现贪污问题即可,使得专项资金挪用、乱用问题时有发生。

2.3 用于设备采购的专项资金使用受限

在利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进行设备采购的过程中,通常会将其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尽管可以保证大型设备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和质量的标准性,但是采购申请、审批、招标、定标等过程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加上使用单位和招标单位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后续与供应厂商进行沟通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多数地区选择国库集中支付模式,提出资金申请以后,专项资金可能在当年无法完成使用,在年底会进行项目结余清零,次年需要重新进行申请,使得专项资金的使用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影响了项目质量保证金制度的落实。

2.4 专项健康服务量无法准确衡量

许多医疗单位的专项资金都用来缴纳员工工资、社保费用、加班费、差旅费等,还要向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公共卫生服务的购买,用于村级卫生室的款项拨付比例不高。医疗单位到各个村镇的差旅费用考核难度较高,很难对卫生院提供的卫生服务质量进行考核,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材料领用制度,初始凭证管理也没有建立规范的签字制度,未能对合同、印刷样品附件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许多基层医疗单位的负责人经常调整,对年度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的人员调往其他地方,增加了健康服务量衡量的难度。

3 医疗单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优化策略

3.1 协调上级部门,确保专项资金足额支付

医疗单位要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合理调整资金拨付方法,从而避免资金被政府部门挪作他用,有效提高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医疗单位需要利用专项资金开展公共卫生项目,所以要对中间拨付环节进行精简,或者直接由上级财政进行对口拨付,保证专项资金可以足额到账。如果是重点单位,可以采取全额拨付的方式,也可以在年初以项目预算为依据进行部分资金的拨付,然后根据项目的具体考核结果将剩余部分进行分笔支出,从而及时将所有的补助资金足额拨付,为公共卫生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医疗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和执行进度[2]。市县卫健委或者财政局要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管理办法、经费拨付方案、分配标准等进行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为乡村医生拨付服务资金,各级医疗单位要与乡村医生进行协议的签订,对服务内容、频率和质量等进行明确。医疗单位要对工作任务和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以绩效考核标准和计划要求为标准,为乡村医生下发五成的工作任务和补助资金,补助经费的八成需要每个季度或者每半年进行一次拨付,两成需要在完成年度绩效考核以后发放。比如,年度绩效考核结算完成以后,需要对其资金总额的两成以上进行扣除,那么超出的部分可以从次年的财政资金中扣除,针对未能履行协议内容的,可以收回其公共卫生服务资格。

3.2 细化支出项目,制定支付标准

在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中,要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结合具体项目的实际需求编制资金使用规划,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资金分配应当坚持合理化的原则,也就是单位在对资金使用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自身具有一定的资金支配自由度,从而保证项目资金的充足。通常来说,单位可以在资金拨付总量的5 %内浮动,不但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利于项目资金的安全高效利用。在获得灵活的资金使用权限以后,医疗单位便可以获得更加合理的自由度,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项目的进度,从而有效减轻单位的工作负担。

3.3 加强专项监管,确保专项专用

医疗单位要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监督,避免出现资金挪用问题。同时,卫生、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积极合作,对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要求,严格落实资金的监管措施,对专项资金进行单独的核算,对单位负责人进行针对性的考核,避免出现资金挪用、乱用等问题,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得到规范高效的利用。同时,要对资金使用的进度提出规范化的要求,通过奖惩措施的制定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进提供助力,并对有关人员的责任进行追究[3]。在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們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从而使专项资金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此外,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专项资金在划拨以前就明确了使用的方向和范围,医疗单位要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并严格按照其用途进行支配,从而保证其效用的发挥。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用途通常包括工资绩效、五险一金、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加班费、耗费费用、试剂费用、宣传费用、文件印刷费用、疫苗接种费用、办公费用、出差费用、设备维修费用等。不可开支的用途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员工培训、机械设备购置、福利费用、招待费用、报刊订阅费用、工会费用、其他费用等。

3.4 积极配合政府采购工作

在利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进行货物采购或者服务购买的过程中,要坚持操作规范、循序渐进、合作协调的原则,明确控制监督的关键环节,积极配合政府的采购工作。医疗单位要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对采购环节的人员职能进行调整,对采购执行、决策和管理岗位进行分析,对合同审核、采购经办、项目验收岗位进行分析,对款项支付、费用审核、采购经办岗位进行分析[4]。同时,单位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对政府采购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优化,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从而使财政专项资金得到规范高效的利用。在利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进行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医疗单位要积极与财政预算部门、国库部门等沟通和交流,通过彼此的配合和互相的协作,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为基础,编制出规范的采购计划,提交给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组织有关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政府采购工作。

3.5 建立家庭卫生服务登记卡,核定服务工作量

医疗单位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登记卡的编制,主要内容有:项目名称、立项日期、服务目标姓名、服务内容、处理结果、提供服务人员、识别码、签字确认等,对领取服务的情况进行登记,从而提高记录的规范性。服务人员在为目标对象提供服务以后,要将记录传递给服务对象进行查阅,并要求其签字确定,由家庭人员负责证明。孕育生产、婴幼服务、预防集中、残疾服务、精神病管理、慢性病治疗、老人健康等与区域内的各个家庭都存在紧密的关联,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所以医疗单位要积极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并根据不同的项目建立对应的模块,将所有登记卡信息录入系统当中,便于服务人员及时了解和确认具体的服务量,为服务费的支付、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

3.6 发挥考核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医疗单位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使用成效进行评价,强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力度,使人民群众可以充分享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带来的福利。医疗单位要对资金用途和成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专项资金补助的分配紧密联系到一起,并为员工奖惩和工作绩效的确定提供依据。医疗单位要将绩效考核结果定期向社会公示,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将政府考核与社会监督进行有效结合,保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在考核过程中要明确考核的重心,对组织管理、资金使用、任务完成质量及时效,以及社会影响、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估。同时,单位要根据公共服务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指标,以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进行考核内容的细化,并结合工作内容的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权重,从而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 结语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是国家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保障,是医改工作稳步推进的关键环节,需要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医疗单位要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保证资金的足额支付。在使用过程中,要明确使用标准,加强专项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评估使用绩效,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廖异,赵志广,刘刚,等. 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0,17(2):231-236.

[2]田昌伟,郑艳敏,孙乃玲,等.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化现状分析暨均等化的标准化策略初探[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10):1723-1730.

[3]钟正东,吴文琪,黄雨萌,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调查:基于武汉市数据[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11):886-890.

[4]王畅,刘慧,孙敏英,等. 广州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融合情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21,37(12):1797-1799.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维护人民健康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投稿须知
《首都公共卫生》杂志上线啦!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公共卫生专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戴征社:公共卫生要成为政府的“重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