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创新路径分析

2023-06-07 15:20周爱丽
南北桥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生培养创新路径德育教育

周爱丽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学生教育工作的主旨之一,亦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工作环节中的责任。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重点探讨了德育教育的创新路径,指出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应学习知识,更应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为自己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应统一新课程教学工作中的德育教育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强化自身的认知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德育教育;创新路径;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正在逐渐加大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力度。在此背景下,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校园生活、校外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充分发挥出素质教育的作用,实现教育创新,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 德育教育的基本概述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心理以及法律的教育,其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了体育、智育、劳育、美育等内容,还协调了其他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各级学校应采用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校园内健康且稳定地成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助力,让德育作为一种导向性因素,辅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正面知识,促使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2 德育教育创新路径

2.1 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教育的目标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立志成为敢于担当、奉献社会的守法公民。通过责任感、使命感的教育,使学生可以在德育教育工作的渗透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学生能够遵纪守法,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保障周围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促使每名学生都能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及道德品质,从而使德育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致力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并让其具备民族自尊心,做到维护国家的荣誉及尊严,实现民族的团结,时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使其成为对社会有利的一分子[1]。

第二,积极拥护党的利益。在党组织的带领下,让每名学生都能够明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一定的使命感,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2]。

第三,在教师的思想引导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生需要认识到树立正确择业观、职业观及创业观的重要性。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个人的发展应满足社会的要求。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为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3]。

第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让每名学生都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促使学生学习法律,掌握法律的基本内涵,认真履行法律义务,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维护。使学生遵守校规并且在之后进入社会能够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增强在社会中的适应性[4]。

第五,守公德,讲文明。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过程中,教师应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其具备较强的文明意识并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应坚持诚实守信,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5]。

2.2 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结合当前的教育发展水平,为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应优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简化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步骤,促使德育内容渗透进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及心理状态,防止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

首先,在校园内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的观察。了解学生的近况,运用考核评价的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使学生受到学习氛围的积极影响,通过校内的良性竞争,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物质环境营造过程中,应以校内装饰为主,在教室、走廊等区域布置挂画,通过校内宣传栏的方式,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受到熏陶。同时,还可通过名人事迹、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日常德育的渗透,让学生每天都能看到上述内容,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精神环境营造过程中,可结合校园的发展形势,在教师的带领下,使学生的个人行为能够得到约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例如,在每日晨读时刻,让学生朗读政治内容,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在自我认知方面有所改变。

其次,通过对学生认知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校园环境内完成对德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拥护祖国统一。通过民族精神教育的方式,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师可以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德育氛围的营造,确保学生认知观念的全面发展。

2.3 增加德育学科的设置

因为每个学科内都含有德育内容,所以需要增加德育学科的设置,让德育内容渗透于不同的学科当中。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科教师都应明确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衔接学科与德育内容关系的方式,加强教学设计工作,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内容的熏陶。统一德育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德育知识。

例如,在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优先对课件进行编辑,整合课文教学环节的重点,运用课堂内容延伸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而在体育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以德育知识为基础,让学生优先明确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对待老师要以尊敬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开展体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有认知层面上进行延伸,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受到德育教育和熏陶。

综上所述,应丰富德育知识内容,使学生既能够奠定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德育知识,从真正意义上感知德育内容的重要性,实现教育的双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创设校内的德育活动

通过校园内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将目光放长远,明确德育教育的实质在于道德品质的教育、文明行为的教育、理想信念的教育、遵纪守法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师要为学生普及政治方面及经济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内完成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等知识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生只有合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做到爱党、敬业。通过课内职业礼仪、交往礼仪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遵守校规、遵守法律。

例如,通过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在校园内的德育教育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德育教育活动,使其道德素质及认知观念得以强化。在每年的入学之际,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学习雷锋”等活动,以德育教育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让每名学生都能登上讲台讲解发生在身边的光荣事迹。在演讲完毕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剩余时间内观看PPT或者视频资料,班会结束后,让学生对本堂班会进行总结,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对学生所撰写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校内参与德育活动可以充分理解爱党、爱人民的意义,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党敬业精神,使其能够了解无私奉献的重要性。同时,可通过校园德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体验,具备优良的品质,进而保证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后续的成长及就业做好铺垫。

2.5 合理开展学校管理服务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德育的渗透规律,定期组织班集体完成教育工作,合理地开展校内的管理服务工作,促使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教育。

学校还可以利用用人单位、社区及行业内的资源,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在校内举办党团组织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中讨论党组织的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

2.6 增加社会内德育实践

只有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才能保证人们的和谐生活。因此,为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衔接,让学生尽早参与德育实践,使其获得生动的德育体验。

首先,校方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保证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升教师的德育工作质量。

其次,运用校企联合的方式,让学生与企业进行对接。通过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深化德育教育内容。例如,为扩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可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送去温暖与陪伴,或者发挥自身特长,为老人表演节目,使老人能够在闲暇时光内收获快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尊老爱幼,丰富德育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最后,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为社会服务的意义。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内清理垃圾,使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避免在生活过程中出现浪费食物、乱丢垃圾的现象。利用社会德育实践工作,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德育内容不再单一地停留在校园内,而是可以向着社会的方向延伸,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7 加強与学生家长的交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最为信赖的人。所以,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及沟通。若校园位置与学生家的距离较远,教师可通过电话家访、网络家访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原生家庭及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选择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反应学生的近况,可适当地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运用直接教育的方式,保证家长与教师的联系,打消家长的顾虑。通过远程的沟通及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内的生活状况及学习情况。

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教育,可及时发现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掌握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德育教育课程并且开展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使校园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阵地,促使德育教育课程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及贴近职业,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拓展德育教育创新路径,教师需转变以往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合学生的德育工作渗透计划,让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式,使学生获得不同的认知体验,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丰富自己的德育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生银. 高中德育教育创新路径之探——评《德育教育与创新能力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2022(3):150.

[2]顾金. 新课改下的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 学苑教育,2022(6):9-11.

[3]辛银草. 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路径探索[J]. 学周刊,2021(24):115-116.

[4]葛琪. 聚焦爱国情怀,探寻小学德育教育创新路径[J]. 新课程导学,2020(S1):16,20.

[5]邓达飞. 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路径研究[C]//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2020:298-301.

猜你喜欢
学生培养创新路径德育教育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