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06-07 04:07王靖文
南北桥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新时代

王靖文

[摘 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挖掘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贯彻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民族性、时代性原则要求,探索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的实现路径,对于新时代美育改革,提高学生美育意识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格,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原则要求、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新时代;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不但要保留传统的美育课程,还需将美育融入各个学科和课程,实现学科和课程审美化改造[1]。美育坚持以感性素材为载体,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认识与体验,将美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审美与品德相统一。新时期“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要以培养知行合一的时代青年为使命,从美育中引领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审美力,促进学生个人创新发展,努力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的最终目标。

1 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1.1 从美育中探索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凡是学校的课程均与美育息息相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党和国家相关理论教育内容,同时也涵盖各个学科、各类院校围绕理论而创新的特色实践活动[2],如爱国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等。从美育的角度来看,这些学科设置都是将美的事物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得认同感和荣誉感。因此,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不断探索各学科交叉的可能性,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还需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从美育中探索、发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品质形成的元素,将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实现审美能力和品德素质“双增值”。

1.2 从美育中引领学生审美力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的情感和审美享受包含着我们至今所能想到的最伟大的善。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讲述,应在“是什么”的基础上,增添符合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优秀道德品德要素和美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并明确在未来个人发展中“怎么做”。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意识形态与审美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借鉴美育的理论和方法[3]。从现实的人出发,顺应学生的成长发展要求和规律,利用美的要素和规律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彰显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更加主动接纳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入脑、入心、入行的现实需求。

1.3 从美育中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风险和挑战并存,一些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攻击、渗透和破坏,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困境依然存在。在教学实践中许多高校沿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路继续进行,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新时代高校怎样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元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还能通过各类审美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美育的融合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在教育目的和內容上高度共通。

2 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

2.1 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要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要求。2019年《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促使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以及各学科、课程、实践等相互融合。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坚持以优秀、先进的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陶冶崇高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自身文化自信[4]。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美育纳入体系,必须以“美”的内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引导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价值判断,从而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要求。

2.2 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要求

美育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中汲取精神养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文化养分,不断发展新时代美育的根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显著优势。必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期新条件新情况相适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能够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阐释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价值。美育要回到中华美育精神本位,从审美能力出发,通过道德教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2.3 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要求

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合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内在需要与学科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立足新时代、新方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时代变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审美欣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发展美育的同时,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调美育与其他子系统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实现更为全面、综合的教育。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学生全面发展是关键,要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标志着教育从传统的五育分立转向五育相融,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新时代高校创新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相融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和关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时代价值。

3 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3.1 以“美”促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认为,凡是属于思想类的问题只能通过讨论、批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用强制、压服的方法。这明确表达了思想政治教育是能够讲明道理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理论内容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但目前教育的内容只是符合“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色诉求,其中很少有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内容。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优化“以美育人”的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吸引力,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明确价值坚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理论空洞、教条化,结合时代特点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的美育素材[5]。及时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及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认识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3.2 以“美”动情,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

如果没有“人类情感”,那么就不会有人坚持真理的追求。人类的情感是与他人、社会沟通交流的关键,塑造着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承担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和培养道德情操的作用,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即学生由思想道德认知转向思想道德意志品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要延伸课堂美育体验,增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感。通过教学体验实践活动,依托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志愿服务等,实现美育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在学生亲身参与和感悟过程中实现美育化人。二要拓展实践活动主题,把握时代发展方向。紧贴时代发展变化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美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推动作用,提升学生表达美、传递美、创造美的能力,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6]。

3.3 以“美”强意,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意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美强意”,运用审美艺术化的手段与方式,促进高校学生意志品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到全面推动学生意志力发展,提升学生意志品质。意志力是每个学生个体取得学业进步、保持身心健康、促进认知发展的推动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通过美育强化学生意志力发展,强调“意志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各类教学活动方向,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校园的方方面面,用艺术化手段与方式推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强化个体意志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态度和心理状态,尤其是消极负面的情绪涌现时,要积极对其进行引导、提供帮助,鼓励学生以坚强的意志力应对问题,将负面情感进行理性的转化,促使学生在实践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提升创造力,不断寻求战胜困难与应对挑战的方法[7]。

3.4 以“美”导“行”,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

“行”的转化是最基础也是最困难的环节[8]。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于怎样将思想政治认知转化为与之相符合的行为和习惯。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学生能动地接受知识和构建思想道德审美观念,以自身审美标准作为参考,对比现实存在的与美的规律、内容和观念不一致之处,进行自我教育、反省,才能真正做到从“知情意”到“行”的有效转化。

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转化的过程中,高校无疑要为学生指引前进方向,坚持以“美”导“行”,将美育融入各类课程和活动中[9]。运用审美艺术化的手段与方式,将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规定性认识与观念转化为美的行为和实践。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在课堂和生活中使学生体验美的价值。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其在“行”的实践中获得美的享受,达到知行统一。同时,注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实践的评价,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得到检验,切实发挥美育实践评价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4 结语

高校要重视美育工作,从优秀文化中挖掘美育元素,在美育课程、实践活动等方面培育学生的美育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格,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下,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青春之力[10]。

参考文献

[1]比晴,常锐. 新时代美育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探微[J]. 成才之路,2021(34):46-48.

[2]王永浩.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当代价值[J]. 求实,2014(4):19-23.

[3]蔡志强.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5-22.

[4]郑磊,孙钰. 有志者,事竟成——学生意志力对认知能力的异质性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0(8):83-95.

[5]王欢.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的创新途径研究[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21(9):14-15.

[6]辛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7]谢苗苗. 德艺双馨: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规制[J]. 湖北社会科学,2021(6):144-149.

[8]叶锋,殷春景,朱单群. 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大众文艺,2022(10):124-126.

[9]吕明阳.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10]涂可国.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理论创新[J]. 人文天下,2021(11):4-14.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新时代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美育教师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