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学生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和实践路径

2023-06-07 09:12曹媛媛
南北桥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实践路径

曹媛媛

[摘 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为了改变以分数为导向给学生贴标签的错误倾向,提出从多方面实践路径着手,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运用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将改革目标贯彻到底。

[关键词]学生评价;现实背景;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志码:A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质量为导向构建教育评价新格局,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 新时代学生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

学生评价事关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目标。我国对教育评价的建设和实践,初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初步探索,在高考制度恢复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转折里快速发展起步。学生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有效地实施学生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必然追求。因此,坚决克服唯分数的顽瘴痼疾成为当前教育评价改革急需纠正的事情[1]。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教育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春天。学校教育摆脱混乱局面,学生评价体系重新步入正轨。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百年梦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普及义务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第一次作为国家意志写入中央文件。到20世纪末,我国为了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奋斗目标,基础教育建设采取了多渠道办学策略,广泛地发动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举办义务教育,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学生评级标准也愈加趋于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成就,综合国力全面提升,数量不再是基础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质量提升的呼声渐高。人们愈发意识到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数、高排名的弊端,开始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更加理解教育规律。学生评价作为确保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改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改变错误教育评价倾向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学生评价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学生评价制度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确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引导各类教育行政部门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从而真正实现通过对学生评价的改革,引领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

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评价中的工具主义思维,都使得学生评价在实践中倾向追求形式主义,过度使用分数、升学等错误倾向,会致使教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背离教育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使得学生成为“单向度的人”。在这种导向下,教育实践偏重智育,忽视道德素养、劳动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分夸大分数的重要性,将分数简单地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的工具。因此,要破除教育功利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全面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支撑。

2 新时代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

提出新时代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不仅要遵循党的十九大对教育的要求,还需要全面深入学习领会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重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体现出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这五个整体通力合作,协同推进。

2.1 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人是推动科技发展进步的基本力量,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树立科学的成才观,能够引领人健康成长,为人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提高国民综合素质[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主动了解青年的成长愿望和需求,其青年成才观中就回答了我国青年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核心问题。

针对现实中青年学子追求物质享受的低层次理想,提出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教育功利化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不看重学生能从知识中获得什么,而是看重成绩的高低,追求名校毕业后的利益获得,所以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针对一些学生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靠关系就业”等问题,提出将学生培着成明是非、善决断的人才。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我们获得自由发展,学生有目标、有目的地发展自身,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取得成就。针对青年学生混文凭思想,提出将学生培养成练就过硬本领的人才。针对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学生,提出将其培养成勇于创新创造的人才[4]。拥有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科技发展的希望之所在,所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学生要通过培养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让自己得以全面发展。

2.2 完善德育评价

学生德育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品格提升的动力支持系统,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时代的德育评价要求我们必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学校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解决德育教学形式单一和脱离现实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教学作为学生重要的道德教育渠道,学校应考虑将道德教育与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培养具有技能和道德的学生。在教育目标方面,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征和发展要求,科学且合理地设计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德育目标。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特色和具体情况决定自身的道德评价标准,改进学校道德教育课程,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健康心理、良好行为和坚定爱国主义的新时代人才。此外,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青春梦。在评价方式上,要探索多元发展的德育评价方法,实行自评、家长、教师、学校、社区五元相协的有效评价方式;通过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在德育评价中的应用,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不加个人偏见地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用“成长档案袋”和典型材料结合等评价形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统筹兼顾德育评价的综合发展,考查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情况,尤其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状况[5]。

2.3 强化体育评价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写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教育质量的重要杠杆。体育评价必须适应新的教育挑战,在评价改革的背景下,要更好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服务。学校应加强特色教育,科学创新体育课程,因材施教,从强健体魄到塑造人格。建立专项运动技能测试、日常参与体育活动和身体素质控制机制,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日常课程中,学校体育教育要不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树立坚定的意志,培养合作精神,这也是重要的体育改革方向[6]。中小学校要完善学生健康体质档案,客观合理地监测记录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情况,定期向家长反馈。“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严格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和监测制度,以及不达标不予毕业等措施,强化体育评价。同时,改革体育测试的方式内容及计分办法,将游泳课纳入全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开齐开足体育课,形成积极鼓励学生加強体育锻炼的高效体制。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把体育课纳入高考,把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的路径,促进体育评价在教育各个阶段的发展。

2.4 改进美育评价

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是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国家与学校一直十分重视美育工作。为深入推进学校美育评价改革,不断丰富艺术实践活动,首先要将音乐、美术、书法等美学、艺术类课程纳入教育公共课程体系,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推进评价改革[7]。其次,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评价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成绩上,而是要加强美育评价与其他“四育”的有机融合,重视美育的过程评价和实践活动。高校要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行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激发学生对审美能力培养的兴趣,切实提升师生对美育的重视。第三,我们要突破学科思维的限制,美育不是一门或多门学科,而是多学科融合的贯穿人生始终的素养。最后,基于自我评价,采取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过程评价,重视学生对美育本质的正确把握,同时组建学校美育评价组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增强美育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5 强化劳动教育评价

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综合育人的价值。但在教育实践中,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弱项。改革劳动教育评价,首先需要我们明确劳动教育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目标和要求,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巩固劳动教育的地位,并以此为参照努力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评价[8]。其次,要清楚理解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建立劳动登记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节约。马克思说过“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实现自我发展和卓越的最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在劳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随时准备劳动、愿意劳动和热爱劳动,提高他们的劳动意识。最后,应加强过程性评价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展开,并将劳动技能培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拓宽学生劳动教育评价的渠道。

2.6 严格学业标准

本科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促进高等教育提质增效,让大学生专注学业尤为重要。第一,我们应该制定学习管理的标准和制度。提高各级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要求,严格关闭出口,提高毕业难度,建立学习成功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第二,夯实教师的育人责任。鼓励教师严格遵守课程管理标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专注于学习,同时提高教师指导论文的评级标准。第三,鼓励学生再次承担责任并致力于学习。毕业论文是一个反映学生四年学习经验和能力的综合体,要带领学生重返课堂,回到实验室,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并撰写高质量的学士论文。

2.7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首先,在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领域,建议继续推行教育改革,建立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德智体美劳各育作用,修改过时的、固化的考试试题,提高开放性试题在整张试卷中的比例,减少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其次,学校应该加快建立和使用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并逐步转变考试模式。职业学校加快完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入学考试制度[9]。再次,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要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在招生秩序方面,各级各类学校不能违反规定去筛选生源。最后,为了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应该探索建立学分制度,该制度可以识别、积累和转换不同形式的学习成果,将不同类型的学习或教育联系起来,使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的渠道更加畅通。

参考文献

[1]王少. 评价标准怎么立?——破“五唯”后的思考[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2-87.

[2]司林波.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向[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1):96-110.

[3]殷莉. 改革学习评价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素养[J]. 宁夏教育,2021(10):39-40.

[4]唐娟利,王雅婷. 创新学生评价方式 引领学生阶梯式成长[J]. 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10):24-25.

[5]丁政文. 新时代初中学校德育评价实施路径的探索与研究[J]. 读写算,2021(22):35-36.

[6]丁轶建,王宗平. 完善体育“四个评价”还需进行哪些探索[J]. 中国学校体育,2020,39(8):10-11.

[7]孙文霞.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做好中小学美育评价的有效探索[J]. 新课程,2021(38):22-23.

[8]马丽华,袁艺,林菁艺. 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实施学校“五大”评价任务——新时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探索[J].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1(Z1):78-80.

[9]周洪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J]. 中国考试,2020(11):1-8.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实践路径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