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

2023-06-07 23:15张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教育教学

张琳

摘  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逐渐成为现代人的必备工具。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手机,导致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家庭矛盾。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学校要限制手机进入校园,同时通过多项措施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此,手机管理已经从大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上升为国家重要举措。一线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日常工作,标本兼治,联合家长、社会,做好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一方面,变堵为疏,帮助中小学生科学使用手机;另一方面,逐本溯源,深挖孩子沉迷手机的本质原因,找到其因现实缺失转而向手机寻找的情感养料,再从现实世界入手,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要,解决根本问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关键词: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教育教学

科技的发展使智能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愈加完善、内容的愈加丰富、使用的愈加便捷,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甚至有人戏称,手机已经变成人类的一个附属“器官”。这并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如今,大家不难看到,公交车、地铁、餐厅、公园、超市等各类公共场所,低头看手机的人比比皆是,而在家里,玩手机也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乏相当数量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手机,即便没有,很多孩子每天也会使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手机进行作业打卡、学英语、打游戏、看电影、动画等。而有部分孩子,由于各种原因,沉迷于手机,或使用时间过长,进而导致其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受到不良影响。有些家庭甚至因为手机,造成亲子关系受损,甚至引发更大的矛盾。

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其中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要限制手机进入校园。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021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

可见,手机管理,已经从大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上升为国家重要举措,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大家有责任、有义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结合日常工作,联合家长、社会,做好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变堵为疏,帮助中小学生科学使用手机

手机在十余年前是一件新生产品,在未来,大家也很难预测孩子们的人生中会出现哪些更新的工具、更新的事物。现在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和管理手机,那么将来学生走上社会,在面对更新的事物时,就可以做到正确驾驭、合理使用。因此,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是当下教育的一部分,学生手机的使用和管理也可以映衬出学校的管理理念和育人水平。因此,采用生硬、暴力的手段直接阻断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并不可取,手机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因为使用不当带来烦恼,就彻底拒绝这种工具,同时也就拒绝了这种工具带给人们的便利,这种生硬的解决方式还容易引发更大的亲子矛盾或师生矛盾,因为手机被收而离家出走、与家长或老师发生暴力冲突的案例屡见不鲜。必须坚持“管”与“教”结合,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教师可以多管齐下,帮助中小学生科学地使用手机。

(一)学校要严格控制手机进入校园

学校要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严控手机入校,如制定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严格规定并执行学生手机不得带入课堂、严格执行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主要在学校度过,只要学校能够把好手机进口关,严控手机入校,中小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就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二)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手机使用计划

放学后、節假日期间,家长作为孩子的主要监督人,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孩子制定手机使用计划。明确可以用手机做什么事,不能用手机做什么事。比如可以用手机搜索辅助学习的信息,不能用手机搜索学科作业的答案;可以用手机观看科普、益智类的节目,不能用手机观看暴力、低俗的视频;可以用手机适当玩游戏、放松身心,不能用手机参与赌博、网络打榜、投票等。同时,对于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也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以半小时为宜,若有特殊原因,如需要上网课、录视频等,可适当延长。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公约》,奖惩分明,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三)家校携手,宣传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智能手机不仅仅是通信工具,其功能样样俱全,比如上网、游戏、社交等。而中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容易沉迷其中,浪费时间,损害视力,破坏专注力,影响学习,甚至接触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很多孩子从最开始被手机吸引到沉迷其中,不知不觉损害了身心健康而不自知,如果孩子们对手机的危害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么每当其想要使用手机或已经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就有可能做到“三思而后行”。因此,学校要利用主题活动、班会课、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或张贴宣传海报、警示语等,全方位地向学生宣传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使学生明白工具的“两面性”,理智使用手机。而家长也要多和孩子交心谈心,告诉孩子手机的危害,特别要重视手机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伤害。有个别家长,仅聚焦于“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这个点,对孩子进行功利性教育,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还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给孩子报了一大堆网课,使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被迫延长。学校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全面认识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包括减弱视力、引起颈椎变形、容易疲劳、专注力下降等,一定要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真正为孩子着想,孩子才会内化家长的教导。

二、逐本溯源,帮助中小学生为自己建立防线

有人说,耽误孩子学习的,以前是电视、游戏机,现在是电脑、手机、网络,将来,还会有其他的。是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还会有更有趣、更丰富的产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工具或产品本身,而在于使用主体,只有真正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增加人对工具的使用理性。

(一)对症下药,聚焦中小学生依赖手机的“病因”

迷恋手机,本质上是一种“成瘾”行为,孩子们为什么沉迷于手机,是因为贪恋从手机上获得的一些美好的感觉,这些美好的感觉,可能弥补了因缺少父母陪伴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因缺乏同伴理解而产生的孤独感、因学业不佳而产生的低价值感、因生活无聊而产生的无意义感……有一位沉迷手机的孩子说:“在现实世界里,我就是一个垃圾,没有人爱我,父母批评我,老师拿我当典型,同学瞧不起我,而在手机里,在网络世界里,我是游戏高手,有很多崇拜我的粉丝,我感觉自己非常了不起。”当教师细细品味这段话时,已经无法去抨击手机和网络,因为正是手机和网络,给这个孩子痛苦的心灵带来一丝慰藉,如果没有手机,他如何能够承担生活对他的苛待?很可能,如果没有了手机,他会出现更大的心理问题甚至安全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去深挖孩子依赖手机背后的真正原因,给予孩子们应有的尊重、关怀、肯定、包容,让其不再被迫从手机里寻找心灵的“兴奋剂”。

(二)多管齐下,满足中小学生成长的精神需求

1. 用心陪伴,打牢孩子精神世界的地基

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最喜欢和父母、同伴玩,并不会主动选择手机。而有些父母,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或者不能陪孩子玩,也没有给孩子创造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机会,就把手机扔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玩。或者更常见的现象是,父母在家经常玩手机,孩子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手机。想要孩子和手机分离,家长就要認真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应有的安全感。所谓认真陪伴,就是每天下班后多和孩子在一起,陪孩子阅读、做游戏、画画、下棋,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那就陪孩子聊聊天,听孩子说一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这也是拉近亲子关系的好办法。周末,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去博物馆看展、去公园观察昆虫、去运动场奔跑……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和小伙伴一起互动、游戏,用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打牢孩子精神世界的地基。

2. 打磨课堂,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就感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每个孩子参与课堂活动中,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精彩纷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这样,就把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学习上了。

另一方面,教师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价值感,绝对不能“一刀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学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梯度,鼓励所有学生不断进步,使每个孩子都在课堂上树立一定的自信,积累一定的成就感。

3. 设计活动,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

同样是面对手机、电视、游戏机等的诱惑,有人沉迷其中,而有人似乎对这些物品有“免疫力”。这种“免疫力”,表面看来,是意志力的一种体现,其实,究其内核,是个人更加健康的人生追求。当一个人对更加美好的生活有了衷心的向往,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目标奋进,那些影响自己人生追求的事情,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而人生追求,大多是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中萌生出来的。学校应该精心设计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培养意志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逐步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当高远的理想牵引着孩子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时,孩子们就自觉远离了那些奋斗之路上的“障碍物”。同时,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能让孩子深切体会到现实世界中的美好是多种多样的,不必去虚拟世界寻找。

三、结语

总之,做好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一定要标本兼治,既要家校携手,帮助孩子科学地使用手机,又要深挖孩子沉迷手机的本质原因,找到其因现实缺失转而向手机寻找的情感养料,再从现实世界入手,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要,解决根本问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徐向阳. 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生手机管理[J]. 中小学德育,2021(07):4.

[2]刘长海,马伟杰. 智能手机使用管理:数字公民教育的一堂必修课[J]. 中小学德育,2021(07):5-9.

[3]朱锦伟,贤娴,谢锦辉. 新时期家校共育下的手机管理实践探索——以广东实验中学为例[J]. 中小学德育,2021(07):10-14.

[4]朱华伟. 从时间管理入手推动“五项管理”落地[J]. 人民教育,2021(10):1.

[5]秦风明. 如何对待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N]. 山西日报,2021-05-13(12).

[6]王琛. 中小学智能手机使用利弊分析及管理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2):147.

[7]柴祥德. 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现象及学校管理思考[J]. 数字教育,2016,2(03):69-72.

[8]张媛. 如何破解中小学手机管理难题[J]. 平安校园,2015(03):22-27.

[9]姚计海. 国外中小学手机管理的具体规定[J]. 江苏教育,2013(39):64.

[10]姚计海. 国外中小学手机管理制度的分析及思考[J]. 人民教育,2013(09):39-42.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教育教学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