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3-06-08 12:49成海燕段利冬何燕苗金环周璐徐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11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文献综述颈椎病

成海燕 段利冬 何燕 苗金环 周璐 徐霞

[摘要]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可致神经根支配区肩颈部、上臂及手指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阻碍患者健康。中医护理技术对于预防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解中医护理技术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防治的研究进展,本研究从中药外用、灸法、牵引、拔罐、手法治疗的作用原理及临床疗效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护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神经根型颈椎病;文献综述;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3.11.025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所导致的神经根支配区肩颈及上肢疼痛、麻木、无力等,其在各型颈椎病中的发病率为60%~70%[1]。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CSR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低龄化,对个人生活质量及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带来严重影响。《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2]指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注重中医药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在治疗CSR这类慢性病方面,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中包含的生命现象和机制尚未被现代科学完全解释,直接影响着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就中医护理技术防治CSR的作用原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护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概述

现代医学将CSR的发病机制大致分为机械压迫学说、化学性神经根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3个方面,并认为神经根性痛是三方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中医将CSR归属为“痹症”范畴,认为是内在邪气侵袭、经络不通、肝肾亏虚、外在劳损外伤所致。除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等生理症状以外,病症的迁延难愈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可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目前CSR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但手术治疗创伤性大、适用范围窄、并发症多且费用昂贵[3],因此患者大多选择保守治疗,其中,中医护理技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中医护理技术包括艾灸、中药外用、牵引、推拿、穴位按摩和拔罐等,可通过驱散风邪、解除痉挛、活血化瘀、濡养经脉达到“通则不痛”的疗效,具有经济安全、疗效明确、作用时间长且操作简便的优势,也得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肯定。目前临床多将中医护理技术与中西药口服、针刺等联用治疗CSR,其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2  中医护理技术在CSR中的应用

2.1  中药外用

对于CSR的治疗,单用中药内治效果有限,以中药外治配合疗效更佳。将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置于肩颈部,用离子导入或热熨的方式使毛细血管扩张,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4]。赵玉玲等[5]研究显示,使用温经通络、调气活血和消肿生肌的中药烫熨包可显著降低CSR大鼠的自发痛行为学评分和提高大鼠的机械痛阈,提示烫熨包对CSR大鼠神经根性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徐银琴等[6]研究显示,中药热敷联合针刺可通过调节抗凋亡因子Bcl-2和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而发挥疗效,减轻模型组家兔椎间盘组织形态学改变,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改善颈椎不适症状。

刘陆晨等[7]将60例气滞血瘀型CS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使用塞来昔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明显下降,田中靖久颈椎病量表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改变显著。有研究表明中药热奄包的治疗时间20~30min,治疗温度40~45℃时,临床效果最佳[8]。此外,晚上睡眠时将中药药枕置于颈枕部再配合电针夹脊穴,治疗风寒湿痹型CSR效果理想,此法舒适便捷又高效,易被患者所接受[9]。综上,中药外用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也因患者体质的不同存在皮肤过敏反应。除此之外,烫伤、皮肤破溃和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时有发生,针对以上问题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患者不必要的负担。

2.2  艾灸方法

艾灸疗法具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等功效。覃美相等[10]采用温和灸干预CSR大鼠大椎穴,结果显示CSR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得到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自噬标志物LC3的自噬水平从而抑制Bax促凋亡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修复神经损伤有关。该团队另外报道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上调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Bcl-2表达,激活细胞的自噬、抑制細胞凋亡有关[11]。

赵娜等[12]观察了不同配比的药艾条对CSR患者的临床疗效,在艾绒的基础上等比例加入中药材制成药艾条,药材包括老鹳草、红花和安息香,具有祛湿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药物艾条的疗效优于单纯的清艾条,且三味药的疗效明显优于一味或两味。杨婵等[13]的研究证实,循筋灸法能明显缓解CSR患者的不适症状,减轻患者阅读书籍和观影时的痛苦。循筋灸法通过经筋理论和“以痛为输”的治疗原则,可将艾灸的功效直达病所。胡晓慧等[14]对28例CSR患者进行雷火灸治疗20min后即刻在相同穴位热敷加味双柏膏,治疗有效率为96.4%。雷火灸的强劲药力能快速直达人体组织深部,加之药物经皮肤渗透直达穴位,局部作用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强,两者联合充分发挥消炎镇痛的功效,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灸法治疗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施灸部位的皮肤,避免发生烫伤。另外,艾绒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严重者会发生烦躁憋闷、咳嗽等症状,在临床应用中要重点关注。

2.3  牵引疗法

牵引是通过应用外力牵拉改变颈椎生理弧度,使颈椎达到动静力学平衡状态,调整压迫物和被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刺激,从而缓解症状。杨开洋等[15]通过改变CSR家兔牵引的角度和方位探寻最佳的牵引角度,结果发现前屈15°位牵引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增快,可通过增宽椎间隙,调整椎关节间相对位置,减轻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达到治疗效果。

杜国君等[16]研究两种牵引模式对CSR患者的疗效,结果发现间歇10s后再持续40s的间歇牵引,其疗效显著优于持续牵引,可能是因为间歇牵引过程中颈部肌肉处于放松和紧张的交替状态,既可避免持续牵引对肌肉的损伤,又能有效解除颈部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林咸明等[17]观察同步牵引结合温针灸与单纯牵引治疗CSR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发现联合应用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肌肉紧张度及肢体麻木等症状,部分伴有头痛患者近期和远期头痛症状也有所改善,可能对其“神经卡压”与“炎症反应”的双重病理环节产生影响,具有协同作用。另外,采用枕颌式坐位改良牵引进行治疗也能取得满意效果,徐凯捷等[18]就改良版的牵引法与中药组方汤剂联合应用,总有效率高达93.9%,在治疗前期阶段不仅能减轻患者主观疼痛,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根据中医整体观理论,牵引不能只局限于病变部位,要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调节颈部的平衡与稳定,如牵引力要循序渐进,角度要根据患病情况综合调控等。

2.4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运用负压吸附原理对人体局部皮肤进行处理的治疗方法,具有祛湿散寒、畅通气血之功效。絮刺拔罐对气滞血瘀型病症具有独特优势,可通过吸出瘀血凝块而达到祛瘀生新、舒筋活络的目的。樊文朝等[19]提到,杨氏絮刺拔罐对CSR疗效最好,交感型次之,其对絮刺拔罐对气滞血瘀型CSR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改善颈椎功能活动度方面,絮刺拔罐组和针刺拔罐组的总体效果相当,但前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后者,尤其在改善斜方肌肌肉弹性和缓解疼痛方面,该研究引入实时超声剪切技术,客观反映絮刺拔罐的临床疗效。高丛珊等[20]随机将80例CSR患者分为对照组(推拿疗法)和观察组(扶阳罐疗法),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颈椎病证候测评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严全[21]根据50例CSR患者疼痛部位,沿着手三阳经的经脉走行施以走罐法,通过颈痛量表进行疗效判定,总有效率达96%。在拔罐操作的技术方面,需要对可能引起不良事件的关键技术进行严格规范,如拔罐操作的消毒方法、使用频率与疗程、刺络的深度及放血量等,必要时需进行量化,以保证安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2.5  手法治疗

用推、端、续、整的方法对应治疗颈椎病,不仅能使脱位、移位的骨关节恢复到正常位置,改变神经根与临近组织的关系,还能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缓解痉挛的颈肩肌群,促进血液循环。王昊等[22]首次在国内研究中尝试从影像学展示推拿对CSR患者镇痛的脑中枢机制,推拿治疗后的患者组与健康组相比,除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情绪也被调节,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疼痛相关脑区的关联性产生正面影响,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周利民[23]用颈舒颗粒结合手法治疗CSR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颈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随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李华南等[24]总结归纳出气滞血瘀型CSR的3个证候阶段辨证要点,并指定出与之相应的时相性辨证分期推拿法,结果发现此疗法优于传统推拿法。除此之外,中医各派名家基于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多年治疗CSR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各具特异性的治疗手法,例如龙氏正骨、于天源“四步六法”和魏氏伤科手法等,疗效均得到广泛认可[25-26]。虽然目前应用于治疗的手法门类众多,但缺乏机制研究,其主要原因是常用的小型模型动物颈椎活动范围大,稳定性差,使用临床的手法治疗易造成动物脱颈死亡,限制动物实验研究的开展。

3  小结与展望

目前,CSR常采用手术和保守治疗,但手术存在风险,大多数患者选择保守治疗,调查显示83%的CSR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后症状到明显改善[27]。药物治疗存在不良反应明显、病情易复发等问题,中医护理技术可辅助治疗,取长补短,增强疗效。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CSR患者具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易于操作等优势,大多数非侵入性的操作对机体损害较小,易被患者接受,但时有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艾灸法和中药热敷都是通过热力传导直达患病部位发挥作用,可能会发生烫伤事件;手法治疗操作时间较长,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等。针对存在的临床问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医院人力管理工作,提高护理团队的质量等。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在于注重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在实施中医护理的过程中,扎实的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中医护理全面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护理技术日益重视,关于中医护理技术的文献报道也不断涌现,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如大多数试验缺少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治疗后随访情况报道较少,缺乏后效评价。除此之外,部分的中医护理技术缺乏理论支持,理论上需要从动物实验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更加客观的量化疗效,但可能受到动物模型不能完全模拟CSR病理特点的影响,故无法实施。今后的研究可从完善临床试验着手,尽可能从客观实验室指标说明其疗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深入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提供客观理论依据,从而奠定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推广,有助于中医护理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1] 刘迪, 郭辉, 于天源, 等. 于天源“四步六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理论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2): 901–904.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 (2022-04-29)[2022-09-20]. http://www.gov.cn/zhengce/ zhengceku/2022-05/09/content_5689354.htm.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文献综述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颈痹汤并牵引治疗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