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PEST分析的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3-06-13 14:35姜巧彦赵洪萱
辽宁经济 2023年2期
关键词:海洋文化

姜巧彦 赵洪萱

〔内容提要〕辽宁位于环渤海海洋经济圈,是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基于SWOT—PEST矩阵分析模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剖析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阐述从政策、经济、社会和科技四维下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新时代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应完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所需政策,充分发挥辽宁海洋文化产业特色优势,抓住国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机遇,大力培养海洋文化相关的专项人才,从而进一步推动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以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海洋强省战略。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产业;海洋强省;SWOT—PEST矩阵分析

注:本文受2021年辽宁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LJKR0423)资助。

一、引言

海洋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拥有丰富资源的海洋宝库,孕育生命,联通世界,促进发展,因此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是海洋强国发展的重要部分,与海洋经济发展相融相生,是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体现,也能够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与目标。

辽宁拥有悠久的历史,位于我国三大重要海洋经济圈的北部海洋经济圈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东北唯一同时拥有黄海和渤海的临海省份,也是东北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就曾强调,实施海洋强省战略,致力于发展海洋文化,以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将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因此,本文基于SWOT—PEST矩阵分析模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提出符合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策略,助力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以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辽宁海洋文化的有效传播,扩大辽宁海洋文化影响力,从而以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助力辽宁海洋经济及整体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蓝色引擎”功能。

二、我国海洋文化及海洋文化产业概念阐释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一个既与海洋有关又与文化相关的概念,是人类在对海洋进行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和物质资源总和。但是,海洋文化作为一项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起步较晚,仍在形成之中。目前,学术界对海洋文化这一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学者们对海洋文化的定义也各有不同。有学者认为海洋文化是海洋的文化和与海洋有关的文化,并且具有缘海性、开拓性、包容性、教化性和传承性五个基本特征。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海洋文化是在社会历史发展和实践中人类合理地处理人与海之间的关系后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人与海的角度,中国海洋文化崇尚人类社会与海洋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从海陆关系角度,中国海洋文化推崇与陆地文化之间的相互支撑;从海内外关系上,中国海洋文化接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交往并积极融合。本文认为,海洋文化是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文化,具有文化属性的基本特点,也具有海洋属性的独特性,能够体现沿海社会物质和精神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

海洋文化的发展与海洋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有利于深入挖掘和阐明海洋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海洋强国的建设注入精神动力。在对海洋文化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学者们对海洋文化产业也进行了界定。有学者提出,海洋文化产业是以海洋产业为基础发展形成的相关文化产业,主要包含海洋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业等海洋产业,并且以连云港的海洋文化产业为例子进行研究,认为连云港海洋文化产业是以海洋渔业养殖捕捞为基础产业,以港口发展为重点,以海洋文化特别是西游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及其相关文化产业的集合。一些学者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是一门多专业综合性学科,将海洋文化资源作为发展的内容和载体,涉及海洋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相关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行业来更好地满足海洋性文化消费的需求,具备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两重属性。还有一些学者指出,海洋文化产业是隶属于文化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能够为社会提供海洋文化产业和服务相关的一项产业,其产品与服务受到法律保护。当前,学术界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界定,本文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是在海洋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是一种与涉海文化相关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产业,能够提供海洋相关文化服务的产业。

根据不同学者对海洋文化及海洋文化产业的定义,具体的海洋文化产业可以劃分为六至九种,涉及海洋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包括海洋历史文化业、海洋文化艺术业、海洋文化工艺品业、滨海会展业、滨海休闲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滨海健康养生业、涉海艺术影视业和涉海休闲体育业等。由于不同沿海地区拥有多种不同的海洋文化元素,因此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各不相同,本文基于综述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化产业概念,结合辽宁省自身发展特点,将海洋文化产业具体划分为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历史文化业和滨海会展业进行研究,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究辽宁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抓准其发展特点和优势,制定适合辽宁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三、研究方法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其中S(Strengths)代表优势,W(Weaknesses)代表劣势,O(Opportunities)代表机会,T(Threats)代表威胁或风险。运用SWOT分析法从微观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剖析,确定研究对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等,从而相对系统清晰地分析影响战略决策的各种因素,从内部的优势劣势到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但是容易割裂研究对象的连续统一。

PEST分析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从政治(P)、经济(E)、社会(S)和技术(T)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政治环境是指国家的社会制度、政府方针政策等;经济环境是指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环境是指国家或地区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等;技术方面是相关的高新技术、工艺技术和基础研究等。PEST分析法从宏观角度全面地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研究对象发展前景进行整理把握,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将PEST分析法与SWOT分析法相结合,搭建复合矩阵分析模型,将PEST分析法嵌入SWOT分析法中的外部因素中,可以更全面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制定更为合理的发展策略(见表1)。

四、基于SWOT—PEST的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1.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S)

(1)区位发展优势。

辽宁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处,拥有2738千米长的海岸线和6.8万平方千米的近海水域,沿海城市有丹东、大连、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共6个市,是中国大陆同时拥有黄海和渤海的两个省份之一,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的门户,也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海洋资源丰富,可供海洋渔业利用的滩涂面积300多万亩,浅海面积600多万亩,十分适宜发展增养殖业,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为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辽宁省拥有秀丽的滨海自然风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和滨海旅游资源,有著名的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景观45处,天然海滨浴场72处,其中大连、丹东、葫芦岛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和避暑胜地。沿海民众从语言、饮食、服饰、礼仪、节日习俗和旅游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海洋文化,见证了黄海和渤海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演进。正是由于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辽宁地区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便同海洋产生了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

(2)腹地经济支持。

辽宁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经济社会发展逐步从传统模式向新科技驱动模式转变,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5115亿元,比上年增长0.6%,城镇化率逐年增高,基础设施较完善。辽宁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突出的产业优势,还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都有利于海洋文化产业充分孕育发展。此外,辽宁海洋经济实力也不断提升,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125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2.4%;海洋产业结构比为11.2∶28.1∶60.8,海洋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体系。

2.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W)

(1)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相关企业规模较小。

辽宁海洋文化发展过程中,涉海休闲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发展较快,涉海历史文化业和会展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对海洋文化内涵、地区特色文化背景的深入研究不充分,因此海洋文化产业相关的产品具有单一性。同时,与海洋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普遍存在经济规模不显著、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不利于实现进一步发展突破,从而导致辽宁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竞争力不足。

(2)海洋文化產业转化能力不足。

辽宁省海洋产业整体发展较快,但仍存在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海洋产业附加值偏低,全省海洋文化产业主要体现在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历史文化业和滨海会展业,但是这些海洋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匮乏,从业率相对较低,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海洋文化产业转化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辽宁海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直接影响。

3.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0)

(1)政策环境机遇(PO)。

具有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海洋经济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国家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大力支持推进海洋产业的发展。《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也强调海洋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在辽宁整体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因此,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支持下,应借助海洋作为发展通道,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深入挖掘与整合海洋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实践。

(2)经济环境机遇(EO)。

海洋经济整体发展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辽宁海洋经济整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在不断创新改革中,海洋经济转型逐步突破,海洋经济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区域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有着显著成效,其中包括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新兴能源、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辽宁海洋文化产业中就包含涉海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因此,海洋经济整体发展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3)社会环境机遇(SO)。

区域间合作发展机会。辽宁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会点,在RCEP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也是东北亚海洋经济开放合作高地,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交流不断加深,为海洋文化产业进一步开发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辽宁省可以抓住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机遇,开发海洋文化资源,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有效推动本省海洋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4)科技环境机遇(TO)。

海洋文化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和信息密集的特点,海洋文化产业产品也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且拥有先进的工艺。因此,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与传播有助于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及相关海洋文化产业产品的生产制造与推广,从而丰富海洋文化产业形式,增强海洋文化核心竞争力。辽宁具有海洋特色类专业院校和研究所,例如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都将为辽宁海洋经济及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助力。

4.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T)

(1)政策环境挑战(PT)。

目前,我国对海洋文化产业及相关领域没有较为规范统一的界定,很多政策规定是关于海洋产业发展的,虽然海洋文化产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针对海洋文化产业的专业性政策仍不完善,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评估管理体系也不健全。此外,辽宁省海洋文化产业相关企业规模较小且管理制度薄弱,海洋文化产业竞争力较低,这都对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挑战。

(2)经济环境挑战(ET)。

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全球经济产业受挫,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都受到影响。辽宁海洋文化产业中的涉海休闲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受到较严重影响。《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海洋渔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4.3%,13.2%,15.9%和15.6%,2019年海洋渔业增加值呈下降趋势,随后有恢复性增长,但增加幅度较小且不稳定;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7.8%、50.6%、47%和44.9%,2019年滨海旅游业受疫情影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3)社会环境挑战(ST)。

辽宁省主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各兄弟省份间存在一定差距,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省内区域间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同时,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会给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海洋变暖问题,近海海水污染问题,都严重影响到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及相关产品的推广。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于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4)科技环境挑战(TT)。

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储备不足,技术支撑薄弱。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体现,它既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不能仅依靠经验来推动产业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各阶段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例如海洋文化产品经营人才,海洋文化产品宣传和推广人才等,而目前海洋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足,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够,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根据SWOT—PEST矩阵分析可知,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具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与挑战。未来应在政策、经济、社会和科技大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实现辽宁海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新时代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新时代背景下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充分整理并利用辽宁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发挥辽宁海洋文化产业优势,把握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新机遇,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促进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1.完善辽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辽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制定并完善海洋文化产业相关的发展政策。第一,制定健全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评估体系,为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优越的政策扶持海洋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二,协助出台海洋文化资源保护相关政策法规,以保护海洋文化资源为前提,大力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海洋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推动辽宁海洋文化的宣传,以海洋文化的推广提高民众海洋保护意识,实现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辽宁海洋文化产业优势

充分挖掘并利用辽宁海洋文化产业的特色,形成区域性发展优势。第一,以特色海洋文化产业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和培育海洋文化新产品,尤其是对辽宁海洋渔业、海洋信息服务业和滨海旅游业等相关文化产业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第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动数字化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改变传统海洋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及推广模式,发展电子商务模式,从而提高海洋文化产业竞争力。

3.抓住國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机遇

依靠国内循环和国际经济大循环,抓住发展新机遇。第一,扩大国内市场,以辽宁特有的地缘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国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大力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及产品发展。第二,开拓“外循环”发展市场,实现海洋文化对外传播和海洋文化产品贸易多元化。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下,推动辽宁海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辽宁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区,推动海洋文化的国际传播。

4.大力培养海洋文化专项人才

重视海洋文化人才培养,培养海洋文化专项人才。第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人才为动力,发挥人的创造性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海洋文化产品,增强海洋文化产品竞争力,实现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打造以高校为依托的多层次海洋文化人才培养模式。辽宁拥有海洋类专业学校,例如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可以结合地区具体需求,建立多层次海洋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引进优秀人才,科学配置海洋文化产业人才。

六、总结

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整个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有助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应充分利用辽宁优越的区位优势,借助辽宁腹地经济发展动力,促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发挥区域海洋文化产业优势,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扩大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培养海洋文化人才,实现人才兴海。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将助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有助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作者单位:1.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2.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猜你喜欢
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语言景观研究:视角与方法
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沿海高校学生海洋观培养与塑造浅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文化城市建设研究
近十五年山东半岛海洋文化研究述评
中西文化对比之贝壳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