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感恩奋进开新局 继往开来谱新篇 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激扬青春

2023-06-15 13:37团贵州省委
中国共青团 2023年9期
关键词:志愿贵州青少年

团贵州省委

曾经,“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是贵州的“标签”;如今,贵州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已成为“中国之治”、“中国奇迹”的一个缩影。千年梦圆,这是一个亘古未有的胜利——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贵州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贵州综合经济实力大踏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贵州缩影”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要求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下,国发〔2022〕2号文件重磅出台,贵州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贵州共青团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团中央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工作部署,以服务、凝聚、培养青年人才为切入点,做好巩固脱贫攻堅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团结引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在贵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激扬青春。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立足“四个不摘”、“三个总体稳定”,制定《“十四五”期间贵州共青团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贵州共青团积极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指引》,组建团省委投身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建设专项工作组,定期专题调度,每月梳理台账,围绕5大类19项重点工作“一盘棋”整体推进贵州各级团组织投身乡村振兴工作。

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加强与教育、统计等部门数据共享,掌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信息,精准锁定待帮扶青少年。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青年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做好“搭五桥、建五家”,推进11个共青团参与安置区治理示范项目,帮助青少年融入。

升级希望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实施“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等助学项目,十多年来募资超12.2亿元,资助23万余名困难学生。建设“贵州希望实验学校”,承担为乡村教师经常性培训和乡村孩子实地化体验功能,团中央授牌“新时代希望工程实验校”。实施“星星”、“壮苗”、“沃土”计划,为2008名乡村教师培训赋能,让3858名乡村少年研学圆梦,在10个乡村学校实施远程教学。成立贵州希望工程升级版专项基金,打造“贵青筹”互联网筹资平台,发动“一元捐”等筹资项目,募资2.03亿元。

瞄准地域特色,使高原山地化身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舞台”。培训拖拉机手、机耕手、飞防手等新型职业农民,组织3856名农村青年组建331支秋冬种和春耕备耕青年突击队,应用智能化育苗、机械化插秧和无人机植保等技术,探索解决“谁来种地”难题,为山地农业提质增效添新动能。打造“乡村振兴·贵青农优”赋能服务平台,开展选品、宣传和产销帮扶,将直播作为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探索服务赋能,让培育引导成为助力人才振兴的“新引擎”。实施“领头雁·向黔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育行动,写入2023年省委1号文件。组织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在遵义市红花岗区等地开展25期培训。开展首届“贵州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选,推进“春晖行动·风筝计划”。开发“大数据人才智慧云”平台,联系社会优秀人才、高校大学生、外出务工乡友“三类人群”77.2万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实施“贵州省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乡村振兴基层项目”,2022年选派1万名大学生围绕乡村教育、乡村建设、健康乡村、基层青年工作、乡村治理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

建强县域组织,在振兴一线筑起联系服务青年的“新堡垒”。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推动县域各类青年志愿、创业、公益等社团组织入驻“青年之家”,全省建立“青年之家”1669个,覆盖96%的乡镇,开展志愿服务、创业创新等活动40635场。在各市、县青年人群聚集区,打造100个青年人才驿站,为来黔青年免费提供5天以内过渡性住宿,开展就业创业咨询等服务。发挥党建引领、团建带动、春晖助力的组织优势,建立新时代春晖社3385个。

深化东西协作,为乡村青年搭建创业增收致富的“新桥梁”。健全“1+8”协作工作机制,粤黔两地探索实施“十、百、千、万、亿”互建互促工程,2022年在乡村产业、教育、公益等方面促成东西部团组织结对帮扶项目46个。

推动夜校升级,建好振兴一线阵地。开办贵州青年乡村振兴夜校407所,覆盖88个县(区)、378个村(社区)和27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围绕“扫盲继续教育、推广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基本任务,开展政策宣传、新市民融入、培育文明乡风、提高识字水平、普及法律法规、讲解生活常识等教学8040课时,培训19.76万人次。

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青年突击队772支,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整治活动200余次,7600人参与。结合村寨风貌、民族特色、农耕文化等题材开展“共绘乡村墙,共筑振兴梦”活动,在安顺市上巴地村、毕节市梨子村等地开展墙绘志愿服务。

加强普法宣传,提升法治乡村水平。聚焦“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问题,亮化“青春益起来”普法活动品牌,开展青少年法治、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心理辅导、自护教育等活动34场,覆盖20万农村青少年。持续推进“平安贵州·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试点创建工作,确定9个省级创建单位、84个市(州)级创建单位。

动员青年参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组织“青清河”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代表、贵阳市民间河长、青少年志愿者等成立贵州省“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服务队、“小林长”志愿服务队和“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队。2022年全省招募“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3.34万人,开展巡河8.29万人(次),53名省级“小林长”志愿者巡林里程达2252公里,志愿服务时长达1242小时。

猜你喜欢
志愿贵州青少年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青少年发明家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