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青”为,让青春在田野中闪光

2023-06-15 02:46华中师范大学团委、团潜江市委
中国共青团 2023年9期
关键词:潜江市潜江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团委、团潜江市委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为持续深化社区(村)青春行动计划,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华中师范大学团委发动青年学子组建“青力缔造”青年实践队-潜江分队(简称潜江实践队),深入潜江市后湖管理区莫岭队和渔洋镇拖船埠村,着力关注基层治理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开展田野调查,系统梳理历程,总结成功经验,提炼特色亮点,提出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潜江实践队撰写的2份规划方案和2份调查报告都获得潜江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肯定和批示,6份研究报告已报送团湖北省委,潜江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潜江实践队以青年力量、青年智慧、青年担当、青年实践助力共同缔造,始终坚持“青”力“青”为,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选优纳才组建队伍。基于徐勇教授团队长期深耕“共同缔造”实践与理论研究,依托政治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中国农村研究院,组建“青力缔造”青年实践队-潜江分队,团队成员由10名硕士研究生构成,由长期从事共同缔造与基层治理研究的李华胤副教授担任指导老师。发挥一流学科、一流平台、一流师资的优势,举办培训学习,展开研讨交流,夯实队伍基础。

多措并举配强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团委特设专职团干,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协调,提供1:1配套专项资金、统一服装设备和人身安全保险,注重在选树典型、教师课时和年度考核中强化激励。团潜江市委大力支持团队开展“青力缔造”,畅通校地联络渠道,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在沟通交流中“促合作”。潜江实践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交流探讨共计35次,累计65小时,形成有序性、灵活化的工作机制。实践队建立“市-镇-村”三级“共同缔造”调研微信群,与当地干部群众实时联系,初步了解试点村“共同缔造”情况;召开校地线上线下交流会,推进“青力缔造”相关合作事宜,加强“共同缔造”理念的互学互鉴,保持常态化双向联络。

在走街串巷中“讲道理”。团队成立“青”力“青”为宣讲队,宣讲队成员进村庄、入小组、访农户,与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深入宣传“共同缔造”的理念与方法,共访谈农户90余名,基層干部31人,村民企业家7位。团队累计14人与群众同吃同住62天,进农家门、吃农家饭、聊农家话。团队成员融入村庄,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凝心聚力情谊暖,促膝长谈话发展,成为村民们口中的“自家人”,深入了解群众对“共同缔造”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

“千方百计”总结特色亮点。潜江实践队梳理分析第一手资料,系统总结工作经验,撰写调研日记3万余字,编发工作简报和工作纪实共26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深化思考,以撰写规划方案、调研报告等方式提出深化“共同缔造”的建议措施,总结推广试点村“共同缔造”亮点特色、经验做法;团队共撰写了2份规划方案、2份调查报告、2份个案报告、6份研究报告,累计13万余字;《潜江市拖船埠村深入推进“共同缔造”规划方案》、《潜江市莫岭队深入推进“共同缔造”规划方案》以及《潜江市拖船埠村“共同缔造”调查报告》、《潜江市莫岭队“共同缔造”调查报告》均得到市委书记向斌,市委副书记、市长盛文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倚虎,市政协副主席汪新莉的批示和肯定;6份研究报告目前已报送团湖北省委,潜江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审阅。

“现场参与”即时答疑解惑。潜江实践队成员注重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敢于打破思想禁锢,破除不合发展实际的老传统、旧方法,运用参与式观察法、沉浸式体会等方式,积极转变身份角色,变“旁观者”为“参与者”,深度了解“共同缔造”开展情况,拍摄照片2100余张。实践队现场参与“共同缔造”推进会3场、群众议事会3场,实地观摩项目建设20余次。通过现场参与,为群众当场解答关于“共同缔造”的问题疑惑,提出落实“共同缔造”的相关建议措施,有力调动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浓厚的社会氛围,为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添砖加瓦”。

“挺膺担当”,与干部、农民共同防疫。调研期间实践队主动报名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协助村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开展值班值守、核酸检测、信息登记、维持秩序等工作,与当地干部同吃同工作,保持协调一致,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坚持“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累计志愿时长114小时,服务800余人。在志愿服务期间,部分群众笑着对实践队成员说:“你们不容易啊,辛苦了,如果没吃饭的话,我给你们拿自己蒸的肉包子。”

“上门送暖”,成为群众“知心人”。实践队成员开展关爱村内高龄老人志愿服务,为他们带去小礼品,送去了关爱和关怀,共走访看望高龄老人15位;实践队与老人们在田地中、院落里拉家常、话发展,以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为案例,讲解“共同缔造”理念内涵,了解群众对“共同缔造”知晓度、参与度。当问到一位老人如何理解“共同缔造”时,他回答说:“干部和群众是在一个家里,每个人都要为这个大家庭做贡献,这就是我理解的‘共同缔造’。”

成果共享,营造“共同缔造”好氛围。实践队积极发光发热,主动向当地干部提出可以提供“共同缔造”建议咨询、资料搜集、信息共享等服务。实践队与当地干部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微信群,将所拍摄的照片和撰写的方案、报告与当地干部群众实时共享;当地干部也热情、耐心、细致地解答实践队的问题和疑惑,并与实践队共享“共同缔造”相关资料,促进线上线下的双向信息共享。实践队的服务和行动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华中师范大学“青力缔造”潜江实践队充分融入基层、服务基层,让青春在田野中闪光。潜江实践队联合团潜江市委、华中师范大学校团委和中国农村研究院在渔洋镇和后湖管理区挂牌建立“共同缔造与基层治理实践基地”,签订校地共建合作协议,建立了体制化的合作实践关系,深化实践合作和育人成效,形成校地长期制度化、体制化的合作机制,为广大青年充分融入“共同缔造”,发挥青春力量,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猜你喜欢
潜江市潜江华中师范大学
潜江小龙虾:一筐拍出28万
基于Sentinel-2卫星的潜江市虾稻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营销策略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五创并举”学党史,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学术战"役",华中师范大学砥砺前行
Epilogue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et Catchwords of 2017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致密油藏特征及成因
创新学习载体 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潜江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短信课堂”简述
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