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与实践

2023-06-15 05:31汪静雯
学周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新课标化学

汪静雯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化学教育已经实现了创新,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当前,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期间,需要注重从新的教育理念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拘泥于教材,而要从实验教学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实验教学对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实践中总结高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以便实现化学教育改革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实验教学;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9-006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22

一直以来,化学都是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由于其涉及的内容大多与实验有关,因此实验探究性教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為此,教师需要从新课标角度出发,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具体来说,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利用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自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设计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轻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即便如此,教师也只是从新的教育理念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虽然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氛围,但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部分教师往往格外注重讲授与实验相关的知识,轻视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技能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了解不够全面,即便掌握了其涉及的理论知识,也无法养成相应的科学精神。

(二)重操作,轻过程

为了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教育部门会专门针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相应的标准,教师也需要在教学时完成相应的指标[1]。然而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次数、重视学生完成实验的数量以及他们是否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却会忽视学生的操作过程,不重视他们在操作期间的收获或者遇到的问题。在此教育背景下,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不重视实验内容,学习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的层面,严重影响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三)重结果,轻思维

还有部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只重视验证性实验而忽视了探索性实验,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还会影响化学教学的正常开展,无法有效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在此教育背景下,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后续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与实践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主,教师长期从理论知识角度出发组织教学活动,导致整个课堂氛围较为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为了改变此种情况,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而利用化学实验开展实践教学便可以充分改变此种情况。教师在借助实验组织教学活动时,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格局,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化学知识以及部分化学现象的原理。学生在此期间能够发现化学学科的魅力,改变对于化学课堂的态度,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

1. 操作能力。化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涉及的很多知识需要借助实验才能真正了解。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在此期间他们的操作能力会得到充分锻炼[2]。同时,教师还能在学生操作期间挖掘他们的潜能,发现在化学实验操作中有天赋的学生并予以重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2. 思维能力。教师在利用实验开展化学教学时,会调整教学过程。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演示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并让学生观看实验期间出现的化学现象,从中总结化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根据教师的演示整理实验步骤,结合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材料总结化学知识,并了解出现不同化学现象的原理。这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创新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利用知识,并对其进行创新。化学实验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操作、自主实验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原来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收获不一样的实验结果。这可以让学生看到创新的价值,逐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实现化学教学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便实现教学改革目标,但是仅仅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利用实验开展教学可以满足这一情况,推动教学改革不断前进。在利用实验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发生变化,他们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种氛围下,学生可以轻松发表自己的想法,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锻炼自身能力,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新课标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与实践

(一)转变教育思想,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当前很多化学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未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针对此,学校可以组织化学教师开展研讨会议,专门对最新出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政策进行探究,合理分析当前化学教学存在的弊端,共同讨论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期间,教师就需要从此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

首先,学校要了解当前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以及他们利用实验教学法开展教学的实践情况,保证所有教师都具备一定的实验教学经验。这样在开展研讨会期间,化学教师才会互相借鉴教学经验,从真实的化学实验教学案例中发现问题,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其次,学校要组织化学教师参加专家讲座,更为系统地了解实验教学对化学教学的影响,认识到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从而改变自身教育思想,开始重视实验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3]。最后,学校还要组织化学教师开展听课活动。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在实际课堂中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同时也可以互相吸取经验,提出意见等,促使广大教师加强对实验教学的了解,提高实验教学能力。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明确指出“自学是推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潜能得到激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此期间,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解决化学实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提高自身能力。此种教学方式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熟悉并掌握化学实验步骤,提高自身化学水平。

教师在利用实验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先结合教材为学生讲解實验步骤,告诉他们最终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保证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让他们根据教师所讲解的步骤摸索探究,自主完成实验。在此期间,学生需要独立做好实验准备,并根据实验步骤独立完成所有操作,获得相应的实验数据,分析最终出现的实验现象是否与教师描述的一致。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学能力都会得到有效锻炼。此种教学模式下,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会得到提高,实验教学的作用会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推动化学教学改革,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三)设计实验竞赛活动,增加教学趣味性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开始重视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且也意识到单纯依靠课内教学很难推动学生发展,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为此,教师通过探究发现,竞赛类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化学教学氛围,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他们的实验操作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竞赛内容,保证学生在比赛期间可以展现自己的能力,并有所收获。

在总结化学实验结论时,我们发现大部分化学实验都与化学反应有关,比如制取氧气、二水合草酸亚铁制备等。很多实验会涉及制备、沉淀、分离、洗涤以及干燥等环节,导致学生理不清操作的思路。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地对不同的实验进行深入分析,充分了解实验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以及实验开展步骤。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参与比赛,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保证发挥实验竞赛活动的价值。以竞赛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认识化学实验,并感受到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四)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高效地实现实验教学目标,推动学生能力发展,教师需要对实验形式进行创新,以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 组织学生协同实验,实践中培养合作能力。教师利用实验教学法开展教育工作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但是,单独地让学生操作实验会导致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其自信心,无法保证教学高效开展[4]。为此,教师可以将以往的演示实验教学改为协同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实验。这样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鼓励,始终保持积极参与实验操作的热情,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2. 设计化学探索实验,锻炼学生探究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是为了组织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所讲的化学知识,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但是,此种实验大多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学生很难真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对实验教学的开展形式进行创新。探索实验刚好可以满足这一需要,教师可以将实验操作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实验,以此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要及时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化学实验的看法。大部分学生都对实验抱有较强的好奇心并渴望参与其中,也想通过动手操作得到相应的实验结果。在此期间,学生会加强对化学这门学科的了解,并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在充分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提高在实验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3. 结合生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从此角度出发组织教学活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方便他们在学习期间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但是,如何高效实现生活与化学实验的融合还需要教师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具体来说,教师要设计互动环节,和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然后从中筛选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比如,父母用醋洗水壶中的水垢、用醋浸泡过的鸡蛋壳会变软等知识都是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知识。教师在对此类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设计生活化实验,并让学生自己探究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最终他们会发现,醋能除水垢且能泡软鸡蛋壳,都是因为醋中含有大量醋酸,而蛋壳和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和碳酸钙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学生在实验期间会尝试进行创新,并且还会发现许多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如清洁剂除垢的原理、小苏打可以去除油渍等,这些都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此种实验教学,学生会形成观察意识,并且也会在遇到化学实验问题时变得敢于探究和创新。

4. 合理分析典型实验,提高学生实操能力。教师在利用实验进行教学时,不能单纯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会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典型实验进行分析。在分析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实验步骤,了解实验中出现的实验现象等,从而提高实操能力,提升化学水平。在选择典型实验期间,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当前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案例,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实验教学,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加强对传统化学教学情况的了解,并从中总结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保证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另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在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的意义,重视教学开展情况,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在提高其化学水平的同时推动化学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洪慧琴.基于新课标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学苑教育,2021(23):53.

[2]张丽云.新课标中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高考,2021(20):30.

[3]陈历丹,何海权,郭小琪,等.新课标背景下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究[J].广东化工,2021(6):188.

[4]蒋诗春.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4):61.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新课标化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