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2023-06-15 21:29刘义
学周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有效方法写作教学新课标

刘义

摘 要:一直以来,写作都是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审美素养等各项职责,而在传统育人思想和理念的影响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遇到了困难和阻碍,其教学效果无法得以强化。为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全力做出改变。文章将立足于改革和创新的视角,简单概述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的新方向,并从随文写作、精选话题、巧设情景、实践采风、趣味评改等方面,明确写作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9-010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36

近年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一种“无话可说”的现象。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素材积累不足、写作方法不科学。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这种“无话可说”的现象成为影响语文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将学生从“无话可说”转变为“文思泉涌”,不断提升其写作能力和水平,教师要重点研读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学段要求等,认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写作教学的新方法、新对策,为学生提供创新颖、多样化的写作支架,由此扭转写作教学中的颓势。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新方向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向发生了变化,具体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教学内容要丰富。写作是一个发展思维、语言表达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素材和资源,才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要求教师破解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单一”的难题,从课内和课外两个主要途径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写作灵感等等,确保他们能够在写作中具备充足的素材。第二,教学方式要灵活。上文中提到,写作不仅要求学生展开语言表达,还要求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如何才能使其具备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单靠传统教学方式显然行不通,所以,教师也要根据教学进度的推进、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等灵活变换教学方式。第三,教学活动要多样。活动型课程是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应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和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整合写作方法、展开写作实践[1]。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

(一)随文写作,积累写作材料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文中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在表明只有大量阅读、积累经验,才能在写作上达到高超的境界,强调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为此,从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设计随文写作的语文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研读优秀语言要素、积累写作材料,并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这些资源和素材。经过长时间的随文写作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会稳步提升,他们积累的写作材料也会逐渐增加。

1.以教材课文为主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是在新课标背景下经过反复研究、不断修改后投入使用的。在教材中,编写者安排了不同体裁、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都是古今中外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其语言、逻辑结构等都值得考究,将其作为随文写作的素材,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也能让他们积累优质且丰富的写作材料[2]。为此,在随文写作的第一阶段,教师要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精选每一个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利用“文章中有哪些优美生动的语句?在文章中圈画和标记出来”“找准文章中的修辞方式,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等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语言,将学生的关注点和学习要点聚焦在精读课文的语言、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要素上,体会作者锻造语言的功力,在阅读中收获审美体验。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忽视初衷,要根据课文的体裁或者题材合理地设计随文写作任务。如根据童话、神话、寓言等类型的故事,教师便可设计续写任务,引导学生在明确文章整体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合理续写故事的结局。这种随文写作的模式既能让学生广泛积累材料,还能锻炼他们微型写作的技能。

2.以课外资料为辅

语文教材内的课文固然质量高,但是若仅仅以教材内的课文作为随文写作的对象,难免会出现范围过窄、积累量不足的情况。因而,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以课外的阅读资料为辅,依据单元内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等,建构“1+X”群文阅读体系,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语文要素等,拓宽自身的阅读范围,从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文献资料中,提炼和整合丰富的写作材料,为他们的写作储备经验和资料。在课外阅读实践中,经过综合分析和考量,如果为每一篇作品或资料设计仿写、续写的任务,显然不符合教学实情,对此,教师可以将撰写读后感作为课外随文写作的主要任务形式,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前提下,针对多文本的主题、作者的人生经历、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多个角度,撰写群文阅读的读后感,将阅读中获取的信息、产生的心得感悟等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和展示出来。在此過程中,学生既学习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储备了阅读经验,也锻炼了写作的技能、积累了写作材料。如此一来,随文写作训练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选话题,启发写作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要想让学生达到“文思泉涌”的效果,最主要的前提条件便是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只有产生了写作的灵感,他们才能将积累的材料和资源串联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因而,教师要以启发学生写作灵感为主要目的,精选作文训练的话题,让学生从“说”到“写”、从“说话”到“写话”、从“写话”到“写文”,最终完成写作任务。

1.精选社会热点话题

从近年中考语文作文的命题方向来看,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的考察频次大幅增加,这也反映出当下语文作文教学的趋势,教师要把握住这一规律,精选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和资料,利用与社会热点话题相关的文字材料、视频和音频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写作训练的支架,让他们于材料中提取重点、确定核心立意,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列提纲、提取关键词等写作工作,以此达到启发学生写作灵感、提升写作质量的目的。而以社会热点话题作为写作训练的材料,教师也要组织专门的讨论活动,要求学生围绕话题、自身的经验和感受等,合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诉求,于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过程中梳理自己的逻辑思维。经过反复训练后,学生的立意、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大大提升[3]。

2.精选校园生活话题

除了社会热点话题之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校园话题也是初中语文作文写作中的热门素材。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真实校园经历入手,精心选择校园生活话题,如“师生关系”“校园生活道德规范”“校园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等等,从多个角度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他们将关注点集中于自身的校园生活之中,引导他们将生活经验、个人体验等以书面写作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将所见所闻转化为语言文字。在以校园生活为写作的话题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鼓励他们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抒发情感、表达见解,这样即可增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品质。

(三)巧设情景,调动写作热情

在拥有丰富素材、产生写作灵感的基础上,学生也应具备源源不断的写作热情,这样他们才能将理论付诸实践,转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之中。为此,在语文写作教学的第三阶段,为调动学生的寫作热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巧设情景,激活学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兴趣。

1.巧设生活情景

写作是记录生活的一种形式,以调动学生写作热情为目的,教师可以巧设生活化的情景,以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随处可见的生活事例为素材,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场景,引导他们依据自身的实际经验,确定作文的立意、搜集作文的材料。如根据“医院长廊上的一角”这一场景,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家人朋友的经验等,围绕此场景确定立意、划分结构、合理选材,以此开启作文创作活动。当学生在现实经验的启发下产生写作热情后,教师也要指导他们如何描写细节、刻画人物,从而进一步强化其作文的质量。

2.巧设想象情景

除了能够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之外,作文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经过想象、联想等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在语文作文的训练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情景,还应创设想象类的情景,通过创新教学语言、播放音视频资料等方式,将学生代入到想象情景之中,让他们综合自身的实际经历、童话阅读的经验,展开大胆想象,以修饰类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场景,从而增强作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特征。与此同时,在想象情景中,教师也要引入音乐、美术等类型的艺术资源,拓宽学生的想象范围,让他们在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刺激下迸发出强烈的兴趣和写作潜力,从而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以一种艺术化、文学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历经此过程,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

(四)实践采风,拓展写作范围

纵观中考作文的考察方向不难看出,中考作文对于学生的见闻、知识宽度等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拓展学生学习和写作的范围,让他们于实践中积累见闻、开阔视野。为此,教师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个主要视角,设计实践采风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四季变换中感受生命的力量,并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了解人们的生存状态,这些素材都能被融入作文,作为写作教学中的资源。当学生完成实践采风的任务后,教师便可开启专项写作活动,要求他们将真实见闻添加到作文之中,以此创作出内容饱满、立意深刻的文章。

(五)趣味评改,增强写作质量

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来看,一部分师生对于评改环节的认知度不足,他们或是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直接记录分数,或是在课堂上一带而过,没有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度解析,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所以,以增强初中生写作质量为目的,教师不仅要认识到评改环节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还要创新评改方式,利用趣味化的评改手段指出学生在写作中的不足,让他们在欣赏和比较的过程中提升写作水平[4]。

1.在匿名评改中知对错

为契合初中生群体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认识到作文评改的乐趣,并能逐步领略到写作的魅力,在评改环节,教师可以创建匿名评改的方式,要求学生隐藏作文本中的个人信息,将其提交到教师指定的收纳箱中,为匿名评改提供资源、做好准备工作。当评改活动开始后,教师将作文本的顺序打乱,让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从作文本随机挑选一本作为评改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此次写作的要求、主题、体裁等,设定评改标准、传授给学生评改的方法,而后正式开启匿名评改活动,让学生从公正公平的角度对他人的作文展开细致品读和分析,围绕着语言表达是否连贯、作文结构是否清晰、立意是否新颖明确、资料是否丰富多样等不同角度,在作文本上书写评语和评分。当全体学生都完成评改任务后,教师即可收集作文本,并逐一检查学生的评改情况,将符合要求的作文本归还到相关学生的手中,引导他们阅读评语,针对自身的问题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样的评改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定位,还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对于增强他们的写作质量也有一定的效果。

2.在集中展示中品优良

作文评改的目的不只在于知对错,还应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让他们明确“怎样写”“怎样写得更好”等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日后的写作中创作出语言凝练、结构清晰、立意新颖的作文。为此,在趣味化的评改环节中,教师也要组织和开展集中展示活动,以“作文长廊”“优秀作文展示墙”“专题品鉴会”等为主要形式和手段,将学生创作的优秀作文作为集中展示的资源,供其他学生品读和鉴赏,引导他们在阅读和品鉴的过程中学习优秀例文中的语言组织技巧、行文方法等等,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精进自身的写作技能,还能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促使学生在良性竞争和荣誉的驱动下,创作出高质量的作文。而且,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教师要根据每一次写作活动的主题及时更换“作文长廊”“优秀作文展示墙”上的内容,以流动制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被展示的机会,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间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语

在学情研读、集体调研等活动的辅助下,教师全面了解了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并借助随文写作、精选话题、巧设情景、实践采风和趣味评改等对策和方法,着手创建全新的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如此不仅有助于改善现阶段写作教学中的“无话可说”“叙事混乱”等现象,还能契合新课标中“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等学段要求,全力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使得他们创作出的作文兼具文学性、审美性等特征。

参考文献:

[1] 徐志鹏.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优化方法探析[J].新课程研究,2022(17):65.

[2] 周燕.依托教材读写结合科学训练 ——初中语文“向课文学写作”策略实施浅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2(10):12.

[3] 朱佳忆.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8):48.

[4] 梁云堂,王立丰,王振.浅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原则[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63.

[责任编辑 赵颂花]

猜你喜欢
有效方法写作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