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课堂的优化与创新

2023-06-15 22:58何军海
学周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何军海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作为美育教育主阵地的美术学科也在积极深化课堂教学变革,尤其是能紧扣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实现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高质量学习。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接着总结了培养高中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最后详细论述了高中美术教师要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从而将高中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好,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更深入地学习、更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优化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9-015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51

在过去,高中美术学科不被师生重视,学科所具有的美育教育作用难以体现出来,不仅课时数无法保证,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要求学生自己去绘画,或者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去完成鉴赏任务,而且很少考核和评价,美术学科教学被定位成学生放松的契机。为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要保证课时数,教师要深化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以此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质,跳出了理论知识的桎梏,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需要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融入专业知识的讲解中。高中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高中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关键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图像识读,也就是学生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读和解读。图像识读是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关键能力,是学生领悟美术作品内涵的重要素养。在图像识读素养的支持下,学生可以解读出作品中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学生认识美术作品、感悟美术作品、绘画美术作品的基础。图像识读的内容主要包括形式语言、材料技法、风格流派等。二是美术表现,指的是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美术表现的核心体现是用一幅美术作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让更多的读者可以认识到自己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美术表现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空间意识等,这样才能运用美术元素创作一幅精美绝伦的作品。三是审美素质,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这也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享受美的关键素质,是学生认识生活美和创造生活美的重要能力,这也是美术学科最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审美素质需要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批判性的认识,有创新性的理解,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美术作品不同的美。四是创意实践,指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美术属于艺术的范畴,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美术作品最为关键的要求是创新与创造,能带给欣赏者眼前一亮的感觉。也因此,高中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能多一点与众不同的想法。五是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不是对风景、人物、建筑等对象单纯的记忆,一定有着更深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特殊的文化精神。为此,需要高中生在欣赏美术作品、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能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元素或者融入一定的文化元素,实现对美术作品有力的文化理解。

二、培养高中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培养高中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多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一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高中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包括鉴赏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空间意识、审美素养等。这些能力和素质既是学生学好美术知识的关键媒介,也是学生实现积极生活、高效学习、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高中生而言,需要解决很多的生活、学习等问题和困境,而一旦养成这些能力与素质,就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自己更全面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学科高效教学,在传统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只满足于休闲娱乐,将学科定位成减轻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的平台。但是要想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能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热情,从而参与到教师各种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完成各种教学任务,促进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三是有利于其他学科教學的推进,一旦学生具有了良好的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其他学科的高质量学习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在空间想象能力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学生数学学科的高质量学习,在鉴赏能力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在文化理解素养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等。只要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运用得当,就能实现多学科高质量的学习。

三、培养高中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培养高中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性、科学性的工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尤其是需要教师能加强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立足以生为本,坚持因材施教,通过有的放矢,实现事半功倍的培养目标。

(一)剖析教学模块,实现有的放矢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目前,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以模块化作为编排的基础,将全本教材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一个模块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需要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时候,要因地制宜利用不同模块内容来实现不同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到精准发力、有的放矢。这也需要高中美术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剖析每一个模块中编排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来明确教学任务,并且能结合班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素养培养方案,以此充分利用教材不同的模块,来实现学生不同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新版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已经非常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意识地在不同模块中融入了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只要教师分析和应用得当,就能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一般被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也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这一板块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能从美术作品中识读出材料、形式、流派等信息。第二板块侧重于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能跳出美术作品表面的热闹,感受作品深层次的文化特征。通过这一板块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第三板块是对美术作品的判断,能判断出哪些艺术作品对自己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哪些艺术作品是糟粕。通过这一板块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在开展鉴赏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根据教材不同模块的不同特点与要求,设计好教学计划,明确好核心素養培养的目标。

(二)设计教学活动,实现丰富多彩的核心素养培养过程

高中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时候,要避免单纯的纸上谈兵,这无法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还要能结合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核心素养的内涵,体会到核心素养对于外在行为的积极影响,最终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对于高中美术学科而言,常见的教学活动包括鉴赏活动、采风活动、参观活动等,鉴赏活动不能局限在学校美术作品陈列室中,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到生活中去鉴赏美术作品,如建筑物、雕塑、花草树木等,都可以成为鉴赏的对象。采风活动对于学生寻找绘画灵感、积累绘画素材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在采风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素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美,理解到如何创造生活美。参观活动主要是引导高中生参加美术画展活动,欣赏现代作者是如何绘画、如何表达美的元素、如何将自己的思想融入绘画中的,是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好机会。通过不同的活动可以实现不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还需要用到不同的教学素材或者设备,保证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在激发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热情的同时,可以推动核心素养培养高效、有力。

例如,对于《色彩》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不能停留于色彩搭配的理论知识讲解中,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美术色彩背后的生活、艺术和文化的内涵。如开展生活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放学之后,在生活中寻找一种自己喜欢的色彩,能剖析出这种色彩的运用对于平添物体的美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自己也能尝试着运用这种色彩来表达美,实现了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又如可以开展户外鉴赏活动,引导学生去寻找和欣赏本地区古建筑物,思考古代的建筑师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色彩,让古建筑物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去学习这些色彩运用的技巧,更要感悟出色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图谱,感受这些色彩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实现了品德修养的培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灵活多变的核心素养培养举措

高中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及教室的桎梏,创新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包括生活化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对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在如此多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很容易就能将核心素养培养内容融入进去,而且因为教学方法多样了,学生不仅有了更高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不断提高核心素养培养效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化理解等学科核心素养,要跳出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法,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上课之前,从网络上搜集本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并且融入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介绍。这样静止的传统工艺美术将变得跃动起来,学生看到的不再是最终的物品,而是整个传统工艺背后的温度、力量,体会到美需要传承与发扬。从而在多媒体教学法中,实现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高中美术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确保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喜欢的,并且能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开展教学评价,实现高质高效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评价是所有学科都必须要开展的教学活动,也是推动教学活动高质量进行的关键动力。高中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时候,也需要积极落实评价活动,通过评价活动让核心素养培养更有力、更高效。在制定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活动的时候,还需要积极落实系统性、过程性评价的新要求,实现评价的合理、科学。高中美术教师在实施评价的时候,还要实施多元评价模式,通过教师的专业性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家长的补充评价,以此实现评价的全面、持续。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正面评价为主、负面评价为辅,让高中生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能获取源源不断的力量。

例如,教师在开展《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这一节内容教学的时候,要将其作为培养高中生审美素养、文化理解、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问学生对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认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化理解创作出一幅表达自己思想与理想的花鸟画或者人物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开展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利用鉴赏与绘画寻找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入点。从而以过程性评价为动力,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美术学科需要发挥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价值,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教师能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贯穿到教学的始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高中美术教师能剖析教学模块,实现有的放矢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设计教学活动,实现丰富多彩的核心素养培养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灵活多变的核心素养培养举措,开展教学评价,实现高质高效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从而深入推进高中美术学科教学变革,在传递美术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娇.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11).

[2] 任丛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1(16).

[3] 苏成文.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J].美术教育研究,2021(10).

[4] 陆扬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21(5).

[5] 刘龙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改进策略[J].艺术评鉴,2020(9).

[责任编辑 窦伊沙]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