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2023-06-15 14:04靳子星骆菲
婚育与健康 2023年10期
关键词: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靳子星 骆菲

【摘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指女性到了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低骨量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行性变,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临床上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合理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明确提高疗效。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JIN Zixing, LUO Fei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China

【Abstract】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refers to that when women reach menopause, ovarian function declines and estrogen levels decline, resulting in bone resorption greater than bone formation, low bone mass and degeneration of bone tissue microstructure, as well as increased bone fragility and fracture susceptibility. Clinically, the main symptom is lumbar and back pain. Reasonabl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can clear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增加,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发生的疾病,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出现骨痛、驼背、身材变矮、局部压痛等症状。骨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西医治疗方式,主要为口服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方案多种多样。

1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女性进入绝经期后,体内的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引起骨代谢紊乱,诱发骨质疏松。骨质的形成和再吸收的平衡对骨量和强度具有关键性的影响。随着对该病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者认识到雌激素水平的改变并非该病发生、发展的唯一因素,如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失调、炎症因子等同样在PMOP的发生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

1.1.1 雌激素与炎症因子:有研究报道,雌激素缺乏会促进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产生,并增强破骨细胞活性,这可能是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成因[3]。

1.1.2 雌激素与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是指由于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使蛋白酶分泌增加,大量氧化中间产物产生,从而引起组织损伤。妇女绝经期后,体内细胞氧化还原的平衡被打破。过量的活性氧堆积会损伤细胞膜及细胞核中的脂质、蛋白质和DNA等物质,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导致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凋亡增多,骨吸收/骨形成失衡,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的风险[4]。

1.1.3 肠道菌群: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后,脾脏中的T淋巴细胞,尤其是Th17亚群数量上升,加速骨的吸收。IL-2、IL-1、IL-6、TNF-α和OPG也容易受到肠道菌群影响。菌群失调导致TNF-α促使单核破骨细胞转变为多核破骨细胞,增加了绝经后妇女患骨质疏松的风险[2]。

1.2 西医治疗

1.2.1 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调整生活模式可通过进行以下几个方面:①负重运动。②调整饮食:特别是牛奶、纤维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因此,除了体力活动外,适当比例的营养和饮食也被认为是改善骨质疏松和骨健康问题的重要工具[5]。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

1.2.2 药物治疗:在现代医学的临床治疗当中,药物是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抗骨质疏松药物按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劑、其他机制类药物等。目前骨吸收抑制剂应用最广。骨吸收抑制剂药物包括双磷酸盐类、降钙素类、雌激素类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RANKL抑制剂(国内尚未上市)。目前双磷酸盐类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其中阿仑膦酸钠片是治疗PMOP最常用的[6]。降钙素是一种钙调节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量,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降钙素类制剂有两种: 鳗鱼降钙素类似物和鲑降钙素[6]。

2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识以及治疗现状

2.1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并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依照其病发症候可归于“骨痿”“骨痹”“骨枯”等。春秋战国时代,“骨痿”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痿论》云:“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发为骨痿”。《内经》中还有“肾脂枯不长”为骨痹、“骨枯而髓减”为骨痿的记载。《灵枢·经脉》曰:“足少阴气绝,则骨枯”。由此可见,肾精亏损是该病的主要病机。黄伟等[7]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脾肾为本,血瘀为标”。

2.2 中医治疗现状

2.2.1 单味中药治疗:单味中药通常选取具有补肾益阳、强筋骨作用的中药,如淫羊藿、杜仲、补骨脂、续断等。淫羊藿是传统补肾中药,味辛性温,归肝经、肾经,可补肾阳、祛风湿强筋骨。在肝肾不足型疾病中广泛应用。杜仲味甘性温,归肝经、肾经,具有强筋骨、补肝肾、安胎止痛之效。补骨脂性可润髓有补阳壮肾之效[8]。

2.2.2 中药复方治疗: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主要功效为滋阴补肾。李敏等[9]通过将120例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持续治疗1年后发现观察组的骨密度、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组内治疗后与组间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郑剑南等[10]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右归丸联合阿仑膦酸钠相对于对照组能明显缓解PMOP肾阳虚证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王欣燕等[11]采用青娥丸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癥,治疗后,给予青娥丸和钙片组(QEW组)和给予骨化三醇和钙片组(ALF组)的血清β-CTX,N-MID和T-PINP水平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且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不同证型的PMOP选取不同中药汤剂内服均可以通过降低骨转换指标的方式来达到满意的疗效。

2.2.3 针灸治疗:中医针灸主要是通过对经络和腧穴的刺激,补泻得当,调节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临床上针灸治疗PMOP患者多注重从“肾主骨”理论选穴及运用特定穴治疗,方法有单纯针刺、电针、温针、灸法、针灸结合药物、埋线、穴位注射和耳穴贴压疗法等[12]。郑雪峰等[13]通过研究发现,电针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OPG、抑制DKK-1的表达有关。陈艳婷等[14]通过观察70例PMOP患者针刺肾俞、脾俞、关元、三阴交等穴,行岭南陈氏分级补泻法和导气法,得出治疗后患者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症状。王洁等[15]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行独活寄生汤配合针灸治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争[16]通过采用穴位注射法治疗PMOP,指出穴位注射疗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古柱亮等[17]通过采用星状神经节埋线配合阿仑膦酸钠治疗PMOP,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减轻,BMD和E2增加。

2.2.4 其他疗法

①练功疗法。练功疗法具有促进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代谢、促进性激素分泌和增强肌肉力量的效应,提高人体的肌力、灵敏度、协调性、平衡能力,防止跌倒,从而降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运动项目主要有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李琦等[18]在辨证论治指导下改良五禽戏,发现可延缓骨密度T值下降幅度,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平衡能力。②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主要是针对PMOP患者腰背痛及其他部位疼痛,临床上采用一些理疗的方法如膏药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药物有效成分可透过皮肤吸收入血,发挥促进骨形成及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患者腰背疼痛。临床常用的药物有肉桂、淫羊藿、杜仲等;穴位选择以神阙、命门、肾俞、脾俞、气海等穴位为主。刘汉娇等[19]采用中药敷脐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L1-4腰椎及左侧股骨Ward三角区BMD含量。

3 讨论与展望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发病机制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二十一世纪疾病谱中一个值得医生和病人共同关注的疾病。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中医的焦点应该聚集于通过各种方式延缓PMOP患者的疾病进程,避免其病程发展到脆性骨折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倩,王花欣,王媛,等.中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7): 1083-1088.

[2] 雷欣东,于慧,龙琼,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11): 1681-1684.

[3] Chi-Wen Chou,Tsay-I Chiang,I-Chang Chang, et al. Expression levels of estrogen receptorα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are an independent biomarker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Bba Clinical,2016,5:124-9.

[4] Danielle A Callaway,Jean X Jia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osteoclastogenesis, skeletal aging and bone diseases[J].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Metabolism,2015,33(4): 359-70.

[5] 易生辉,招文华,任辉,等.中西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 28(5):274-282.

[6] 夏维波,章振林,林华,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3): 281-309.

[7] 徐芳园,张文超,赵峥嵘,等.“脾肾为本、血瘀为标”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及防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12):1833-1837.

[8] 杨光雨露,许国梅,古艳琳.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与中药治疗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20,38(7):221-223.

[9] 李伦莘,吴连国,梁博程,等.六味地黄丸防治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392-1395.

[10] 曹俊青,鄭剑南,张麟.右归丸联合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8,30(5):20-23.

[11] 王欣燕,刘建红,黄显元.青娥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和骨硬化蛋白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3):412-415.

[12] 张勇,罗婧,陈贵全.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7,6(4):153-155.

[13] 郑雪峰,聂焱,何庆建,等.电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BGP、DKK-1、OPG和OPN水平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2(5):64-67.

[14] 陈艳婷,林丽梅,王晓东,等.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对血清GH、IGF-1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2,42(9):979-984.

[15] 王洁,黎业科,李金辉,等.独活寄生汤配合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6):1-4.

[16] 王争,张唐法,张红星,等.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4):261-264.

[17] 古柱亮,梁佩玲,谢韶东.星状神经节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8,38(5):499-503.

[18] 李琦,杨鸫祥,于冬冬,等.改良五禽戏处方对肝肾亏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3):154-157.

[19] 刘汉娇,王海燕.中药敷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效果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6):803-805.

猜你喜欢
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弱视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