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2023-06-15 05:34葛健楠
新农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定苗间苗轮作

葛健楠

(朝阳县种子管理站,辽宁 朝阳 122000 )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种植人员要改善传统玉米种植方式的不足,做好田间管理,强化病虫害防治技术,制定合适的技术方案与田间管理措施,进而实现提高玉米种植效益的目标。

1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1.1 选择合适玉米种子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玉米的生长周期、抗病水平等因素,科学选择玉米品种。还需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温室大棚内的灌溉条件等,从而保证因地制宜地培育高品质的玉米。

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首先,需要将其放置在自然光下晾晒2~3小时,保证通风,避免对种子进行暴晒。在清洗玉米种子时,需要对种子进行严格挑选,从而保证种子的发芽率,提升培育的效率。其次,需要进行泡种处理,通常将浸泡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1.2 翻耕整地

为了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玉米采用轮作模式,如玉米与大豆轮作、玉米与马铃薯等薯类作物轮作、玉米与高粱、燕麦轮作、玉米与油菜、苜蓿等农作物轮作模式。玉米与大豆轮作可以发挥大豆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为大豆提供充足的养分;玉米与马铃薯等薯类作物轮作,可以减少土壤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改善土壤养分结构;玉米与高粱、燕麦等耐贫瘠杂粮作物轮作,可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增加农业种植效益;玉米与油菜、苜蓿等饲草作物轮作,可以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满足畜牧业发展要求。

前茬农作物收获后,需要及时灭茬,翻耕土地,晒田,杀死越冬害虫。翻耕后进行整地,整地后,可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后喷洒在土壤表面,杀死土壤病菌、病毒和害虫。在播种前,还要施入一定的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主要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农家肥用量6000~8000公斤/亩。

1.3 适时播种

播种密度、播种时间都会对玉米种子产生一定影响,所以,种植前需控制玉米播种量,避免种植密度不合理而影响玉米质量。一般情况下,土壤墒情较好,成熟时间较早的玉米品种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反之,可降低种植密度。郓城地区春玉米种植时间大约在4月初,8月末进行采收。

采用机械播种,通过机械设备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一系列措施,行距15~25厘米,播种深度5~6厘米,播种后覆土3~4厘米,玉米播种量为1.5~2.5公斤/亩,这种播种方式的播种深度、施肥数量、株距比较均匀,玉米整体出苗率比较高,但是这种条播方式适合地势平坦的土地,不适合坡度比较大的田块。

1.4 间苗与补苗

在4月初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可进行播种。播种时,要求耕作层土壤湿度60%~70%。夏玉米在6月上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间苗、定苗在播种一个星期后,检查玉米种子出苗情况,如果发现坑穴内出现缺苗、断垄的情况,需要及时补苗。通过带土移苗补栽的方式,减少植株之间的差异,一般补苗在阴雨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可以提高幼苗成活率。缺苗三穴以下,在缺苗一侧或两侧留双株,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避免幼苗之间过分拥挤,影响光照、养分吸收,培育壮苗。间苗按照“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病留壮”等原则,在间苗的时候,尽量拔掉弱苗、杂苗,以免造成玉米植株大小差异。玉米长出5~8片真叶时,开始定苗,以免影响到苗木根系生长发育,不利于幼苗生长。间苗、定苗一般在晴天午后进行。

1.5 中耕除草

中耕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分生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还可以消灭杂草,减少地力消耗,改善玉米的营养条件。消灭杂草、防止草荒,从而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和病虫的传播,为玉米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苗期一般应进行3次中耕,第一次在定苗之前,幼苗4~5片时进行,深度3~5厘米;第二次在定苗后,幼苗30厘米高时进行,深度为7~8厘米;第三次在拔节前进行,深度5~6厘米。应遵循“头遍不培土,二遍少培土,三遍地起大垄”的原则。

2 玉米高产种植的田间管理措施

2.1 水肥管理

在玉米种植完成后,为保证产量和质量,需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其中水肥管理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幼苗移栽后进行科学灌溉,保证幼苗的长势。同时,还应科学选择灌溉的时间,保证玉米植株能够快速扎根。玉米生育期间,如果雨水过大,会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根系作用受到抑制,植株易倒,影响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因此,玉米生长后期也应注意排涝,以免根系窒息涝死。对于施肥管理而言,需要注意钾肥的追加周期通常在半个月左右。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需要适当增加施肥量,保证营养供应。玉米水肥管理应避免大量补水追肥,需要做到精准管理和精准管控,结合玉米的具体生长情况,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选择相应的水肥管理策略,从而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玉米生长需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提升玉米种植的综合效益。

2.2 植株管理

玉米的分蘖一般不形成果穗,所以应将分蘖及早除去,以减少养分的无效损耗。去除分蘖要及时、认真,以防损伤主茎和根系。在去除分蘖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中耕培土。大喇叭口期前后应拔除不能结果穗的弱株。空秆植株严重影响通风透光,与正常植株争水争肥,要及早彻底割除。病株既不能构成产量,又白白耗费养分,而且还能传播病害,必须除去。

2.3 病虫害防治

目前,玉米病虫害的治理通常会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式。物理防治指的是采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手段能够有效清理害虫,并且没有副作用。但由于当前环境的恶化,害虫的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加,因此,使用这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种植成本,防治效率相对较低,在具体栽培过程中需慎重选择。化学防治手段主要指的是利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相对于物理防治手段,这种处理方式的效率较高。但需要严格控制用量,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另外,在全面开展玉米高产栽培时,还需要以专业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对此,农业部门需要及时引进优质人才,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不断提升应聘者和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具体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适当解决当前玉米种植工作开展过程中年龄结构较大的问题,积极培养年轻的人才,并为年轻工作人员积累经验、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平台。第二,农业部门需要对当前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栽植、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为重点,在培训完成之后,及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奖惩,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推动玉米种植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要适当提高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提高他们的职业归属感,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定苗间苗轮作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间苗与掐花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摆动式间苗机器人锄刀优化设计与试验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耕地轮作模式遥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