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姬传
——厦门的传说

2023-06-16 03:12李秋沅
福建文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天界炎帝白鹭

◎李秋沅

在远古时,人神自由往来,共存于天地山海之间。起初,人类以狩猎为生。而后,炎帝神农氏①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相传炎帝亲尝百草,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一并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怜惜鸟兽有限,教人类耕作,以农作物为食,鸟兽才得以保全。鹭王感念炎帝之恩,常伴炎帝左右护卫,并遵炎帝旨意,遣派鹭族找寻福地,播撒炎帝所培育的嘉禾良种。鹭王有七个女儿和六个儿子。长女鹭姬,聪慧骁勇,深得鹭王器重。鹭王命她带领其中的一群白鹭,往南寻找福地。

鹭姬率领鹭群南下,飞越崇山峻岭,穿越大江大海,日夜辛劳,饥渴倦怠之际,忽见东海之滨有葱茏翠色。鹭姬落脚查看,发现那片葱绿,其实是个美丽的海岛。岛屿的西南岸,竹林茂盛,翠竹硕大,节长而竿高。海岛四周,碧波环绕,鱼虾丰美。鹭群栖息林中,从海中捕食,饥渴疲乏得以缓解。

鹭姬将炎帝所培育的禾苗,播撒在岛上,嘉禾生长,岛上也慢慢有了人烟。鹭姬用岛上的翠竹做云笛,云笛之声悠扬美妙,能传万里。鹭姬吹起云笛,唤来了东海的蜃女②蜃女,神话中的龙女。古书上记载蜃女每次入汪洋或者入荒漠,就会出现海市蜃楼。,蜃女起舞兴起海市蜃楼,呼唤山海中众多神兽灵禽齐聚。他们带来了四野八荒的宝物为贺礼:南海的鲛人③鲛人,又名泉先、泉客。传说中,鲛人善于纺织,可以制出入水不湿的鲛绡,且滴泪成珠。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便引用了鲛人的传说。带来了晶莹的鲛人泪和霜白似雪的鲛绡,这些美物幻化成岛上春日如梦如幻的晨雾暮霭;西山的凤和凰带来了五色的霞光,装扮岛上夏日的晨曦和暮光;北山的山都木客④“山都木客”是屡见诸古代典籍的神秘“动物”,长期活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林之中。它们究竟为何物,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原始未开化的人类,或即畲民、古越人的先民;有人认为是“鬼魅”,是人形动物。“木客”与“山都”虽有区别,但均是古代生活于山林的原始居民。则带来了南金、大贝,让岛民有了劳作的工具和换物的宝贝。鹭王、鹭后亦从天边捎来炎帝的草药,消除岛上的湿浊瘴气。海岛受到众神的祝福,成了祥和而富饶的宝地,人丁渐渐兴旺。

岛上之人与四方来客融洽共处。他们向鲛人学习造船,出海捕鱼。海岛四周海域渔产丰富,为岛民提供了丰富的美食。在鹭姬的守护下,岛上的生灵各司其职、各安其命。岛上翠竹茂密,海上白鹭翱翔;农人耕作,米粮充沛;渔人出海,帆影点点;飞禽走兽,各得其所。

这美丽的海岛,已离不开鹭姬的庇护了。鹭姬思念父母族亲,又放不下心爱的海岛,踌躇良久,她还是决定留下。每当思念父母族亲时,她的思念便化为北迁的鹭群,回到族人身边。从此,白鹭在北方与南方之间来回迁徙。天暖时飞往北方,待秋寒一到,便又回归南方。

为了百姓免受疾病之苦,炎帝尝百草寻草药,终有一天,误食断肠草而亡。鹭王悲痛万分,为炎帝守陵,鹭后亦追随鹭王而去,年年岁岁,守护炎帝陵①炎陵向来有“白鹭守陵”的美丽传说。虽然是传说,但每年成群结队的白鹭从四面八方飞向炎帝陵,这一大景观却是真实的。。百姓的悲泣与鹭王、鹭后的忠诚,令天地动容,降下寒露。鹭王一族即由灵禽升格为司管秋寒白露的神灵,归位天界。从此,白鹭也成了露禽②“露禽”有鹤和鹭两种说法。在这方面,鹭更占了优势,因为它的名字就与露水有关。古人正是因为观察到当它们迁徙时正值寒露节气,才给它们取了这个名字。神话中,露禽会降下满天的露水,白鹭与“白露”相关。,秋日来临,白鹭振翅南飞,降下漫天寒露,人间便渐渐进入萧索寒日。民间有“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后世诗人李白,也留下了白鹭与秋寒相关的诗句——“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白鹭秋日立,青映暮天飞”。鹭姬甚爱自己所守护的海岛,她给岛上带来的秋寒恰到好处。岛上的秋,凉爽明媚,草木依旧苍翠,是岛上最怡人的季节。

人神共存同处的时代,到黄帝之孙颛顼为人类中央大帝之时终结。颛顼对当年天神参与蚩尤与炎帝黄帝的战斗,给人间带来巨大灾害之事,心有余悸。于是,他砍倒了通天的神木,命人间两位大力士,一个托起天,一个压住地,将天地分开。从此,天界与人间断绝了通路。颛顼“绝地天通”,天神与人界,不再往来。

天地间的天神和所有的灵禽神兽,要么归于天界,远离人类,要么失去神性灵性,成为人间的凡人凡物。鹭姬,此时已是天神,也面临同样的抉择,倘若她不离开这个长满翠竹的美丽海岛,将失去神籍,降为人,甚至降为人间禽鸟。天界的神族催促鹭姬回天界,鹭姬万般不舍地抛下心爱的海岛,一步三回头地往九天飞去。她不时地回首,脖颈因频频扭头而弯曲着,从此,白鹭的颈脖即使在飞翔时,也都是弯曲着的。

鹭姬呼唤蜃女所兴起的海市蜃楼,在人间偶尔可见,但已成虚幻之境,原本出没于海市的蜃女、鲛人、木客、山都也都从人的世界消失,成为传说。凤和凰,喜爱人间的喧嚣热闹,双双留在人间,它们化成紧挨着海岛的凤屿和岛上四季常绿的凤凰木。

失去鹭姬庇护的海岛,渐渐荒芜,陆海之中的猛禽野兽、虫蛊毒鱼,开始滋生。海上出现了五条巨龙和一只巨虎。这五条巨龙和巨虎,本是神兽,却误了归期,滞留人间。它们心有不甘,恣意祸害生灵,成了人间恶兽。巨龙潜伏海之中,饕餮不休,令鱼贝枯竭,还掀起巨浪,打翻渔船,令众多渔户命丧海上。而那巨虎,血盆大口一张,能吞下一头大象。它进食时,深吸一口气,卷起腥风,无情地吞食生灵。每次巨虎进食之后,岛上都是一片狼藉,血腥恶臭数月不散,岛民哀哭之声震天。

岛上之人,选出了五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为领袖,带领岛民与恶兽征战,守卫家园。百姓与五龙巨虎的征战,旷日经年,岛民死伤无数,可依旧无法将恶兽斩杀。恶兽未除,海岛又遇天灾。海上刮起台风,掀起海啸,淹没了岛上大片的土地,继而天降大雨,连绵不绝,整个海岛几乎被淹没,百姓往高地凄惶逃生,溺亡者无数。

五位老者,带领百姓,高举双臂,极目仰望,向天界祈求止雨。五老发出誓言,愿化为山峰,为岛民挡住风雨,让陷于泽国的百姓,有落脚的地方。他们虔诚的祈求,终于感动天地。暴雨止住,海水退去,五位老者,化为五老峰,屹立于海岛的东南隅,永远守护岛上的人们。

“天神安在?何以掩面不顾?怜悯怜悯岛上的百姓吧……”五老化为山峰前的最后祈求,传至九霄之上,刺痛鹭姬的心。

海水退去,小岛面目全非,岛上覆盖一层厚厚的白色盐碱,连岸上巨竹原本翠绿的枝干表面也覆上了一层白色的盐碱粉。从此,岛上的竹,竹干不再苍翠,而成白色①曹毗《湘中赋》记载:“竹则筼筜白,乌,实中,绀族。”指出了筼筜竹是一种白(皮)竹子。相关记载又进一步推断筼筜竹的表面应覆盖有一层白色粉末状的东西,而且该竹“叶疏而大”。本文在此,演绎了筼筜竹白皮的由来。。海啸之后,岛上禾苗倒伏,田地大片大片地荒芜,再加之岛上有猛虎肆虐,海中有恶龙出没,人们依旧没有摆脱困境。

百姓砍下巨竹,做成能发出巨大声响的笛子,吹奏悲伤的曲子,用笛声向天界呼救,求天神怜悯,还他们一个太平的家园。他们的哀哭与竹笛的悲声传至九天,传入鹭姬耳中,她心如刀绞。

“我得回去!”鹭姬欲跨出天门。

最年长的弟弟,年轻的新鹭王伸出双臂,拦住她。

自颛顼绝地天通之后,天界的神灵下凡,是得受惩罚的。轻则禁闭千年,重则降为人间凡物,最不可赦者,粉身碎骨。鹭姬深知越界受罚的结果,但她主意已定。

身边众弟妹不舍,声声挽留。

“阿姊,别走……”最年幼的妹妹蹙眉垂泪,上前紧挨着,默默地为鹭姬抚平肩上的长蓑羽。

下界人间岛民的悲声,声声传来。

鹭姬垂下眼帘:“我得回去。”她说的还是这句话。

弟妹皆叹息,潸然泪下。他们找出母亲留下的,以日月为梭、以云霞和蓑羽为经纬织就的蓑羽霓裳,为鹭姬披上,恳求她七日内务必回来,蓑羽霓裳能助她维持七天的神力,并再三提醒,天神只能司管神格所赋之事,不可参与凡界征战。

鹭姬回到人间,吹响云笛,带领岛上的百姓,苦战三天三夜。陆海山川,血雨腥风狂作,擂鼓厮杀之声震撼天地。

“阿姊,不得滥用神力,为凡人助战!”天际传来隆隆雷声,年轻的鹭王从天界发声劝阻,“人所受的苦,是应得的。绝地天通,弃天神相助,断天人通路,是人所做出的选择。世间凡人,得为人的傲慢,付出代价。”

“天界诸神,身处尊位,拥有大能,理应以养乾坤正气、守天地良心为己任。而今下界受苦,呼号求助,诸神怎忍心不管不顾,见死不救?!”鹭姬悲呼,直视苍穹。

“阿姊!戒律不可违。”年轻鹭王的叹息声,令人心颤,“回来!”

“不。我不忍。”鹭姬苦笑,低首环顾百姓,缓缓吐出这几个字。

天地一颤,隆隆的雷声渐渐消逝。

人界的战鼓再次擂起,鹭姬系紧蓑羽霓裳,吹响云笛,带领百姓,再战三天三夜,终于击溃伤人的恶虎恶龙。为纪念鹭姬和这场艰苦卓绝的血战,人们把五龙倒下、百姓得胜的地方,称作“五龙屿”②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南宋被命名为“五龙屿”,闽南语“五龙”与“鼓浪”谐音,至明朝,岛名谐音雅化为“鼓浪屿”。。“五龙”与“鼓浪”谐音,后世人便将“五龙屿”谐音雅化为“鼓浪屿”。鼓浪屿上有龙头山、龙头路……从前岛上百姓守卫家园的骁勇,亘古流传。而那恶虎,先是被勇士们斩断了头颅,它的头颅,化成了岛上的虎头山,而后断了头的恶虎,忍痛乱窜,跌入海中,身子化为虎仔屿,它吞食入腹的动物,化为猴屿、鸡屿、白兔屿、象屿、龟岛、鳄鱼屿……星罗棋布于海岛四周。勇士们的血,染红了岛上凤凰木的花簇。从此,岛上凤凰花盛开之时,花色鲜红似血,连绵成片,极为壮观,为的是纪念那些为守护家园而前仆后继、不惜舍命的勇士们。

第七日的曙光如期而至,鹭姬坐在海边,看着海上旭日缓缓升起,看着玫瑰色的晨曦,笼罩她所深爱的岛。

“在我的岛上,寒潮将止步于秋,无凛冬。”她为她的岛,留下女神最后的祝福,而后褪下蓑羽霓裳,遮覆岛上。她那褪下的蓑羽霓裳,顷刻化为遍野似锦繁花。从此,岛上“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污浊瘴气消散殆尽,草木葳蕤,犹如一座美丽的海上花园,而失去蓑羽霓裳的鹭姬,将再难以重返天界了。

鹭姬从容地梳理秀发。天边,一群美丽的白鹭徐徐飞来,在她的头顶盘旋。那是来自天界的弟弟妹妹,为了挽救她而做最后的努力。他们甘受惩罚,化为鸟身,欲驮她回去。

“阿姊,走吧,我们驮您回去。留在人间,您将成凡间禽鸟。和我们一同回天界吧。”

鹭姬摇了摇头:“你们不必为了我,再做牺牲。我自承担所该承担的,你们回去吧。”她已决定,留在人间,化为水土雨露,和自己所爱的岛,永不分离。

弟弟妹妹们悲鸣着,在鹭姬头顶盘旋良久,才依依不舍地高飞远去。可不一会儿,最小的妹妹又飞回来了。她的化身是一只美丽的黄嘴白鹭。

“阿妹,走吧!你不走,要当凡间禽鸟吗?!”鹭姬挥手驱赶。

“我愿意……阿姊,我陪您。”小妹妹含泪道,落在鹭姬肩上。

鹭姬偃旗息鼓,默默地、爱怜地看着小妹妹。她的周身缓缓起了变化。秀发渐渐消散,化为岛上温和的降雨;她的血,化为岛上肥沃的红色土壤;她的肉体,化为海里的渔产;她的骨骼,化为海岛中部连绵的山脉,和海岛东南的五老峰一道,阻挡狂风和寒潮,庇护岛上百姓。为了纪念她,人们把她的骨骼所化的山,称为“仙岳山”。仙岳山脉高处,时有云雾,“仙气”缭绕,山脚下一片沃壤,百姓安居。鹭姬身形俱散,与她所爱的岛,融为一体了。

那只美丽的黄嘴白鹭,在鹭姬消失之处扑腾跃起,展翅翱翔在海岛的海天之间。

鹭姬为了守护所爱的海岛而献身,但她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许多许多年之后,鹭姬所护卫的海岛,已成一座美丽的城市——厦门。厦门四季温暖,无寒冬,花树繁盛,白鹭长年可见,翱翔海天之间。白鹭喜爱这个岛屿,因为这儿有它们的族神鹭姬。鹭姬品性高洁,爱憎分明,白鹭亦近洁净,远腌臜。白鹭所选的栖息地,水源无不清澈,环境无不清明。白鹭立于水边,庸常者看鹭,智者见清白。厦门人喜爱白鹭,并深深怀念智勇双全、高洁善良的鹭姬,尊她为“白鹭女神”。

白鹭群中的黄嘴白鹭,甚至成了岛上的留鸟,一年四季都不离开。

为了纪念白鹭女神,这个拥有女神祝福的温暖海岛,被人唤作“鹭岛”,而它也因拥有嘉禾,曾被称作“嘉禾屿”①“嘉禾屿”是厦门的第一个名称。宋太平兴国年间,岛上生产一种水稻良种,“一茎数穗”,从此,这个无名的小岛才被称为“嘉禾屿”。。当地方言“云笛”与“筼筜”谐音,那曾经能做“云笛”,呼唤蜃女的巨竹,被人称为“筼筜”。而海岛西南部筼筜茂盛、鹭姬在那儿梳理秀发的海港,就被唤作“筼筜港”。

有传说,筼筜港,就是鹭姬美丽的双眸所化。筼筜港内碧波微漾,海水映照着山川日月,映照着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而这一切,鹭姬尽收眼底。“筼筜渔火”是厦门八大古景之一。夜晚,筼筜港的渔家灯火,点点闪烁于海上。天上星光、海上灯火,天上人间,一派祥和温馨。而这美好的场景,也让人想起当年海市蜃楼,鲛人出没,四野八荒之声可闻,奇珍异宝可见的盛况,有诗为证:“月下澄江,浑无际秋天一色。问谁把,长空装缀,幻成金碧。初认燃犀牛渚夜,又疑赴市鲛人集。细端详,点点出笭箵渔郎迹”①出自清代词人林兆鲲所作《满江红·筼筜渔火》。“龙户耳目奇,马人须眉老。凿齿雕题重译声,南金大贝诸夷宝”②出自清代诗人张对墀所作《鹭门观海》。龙户:指疍民。马人:南方某少数族群,也有人认为是疍民,居于南海。龙户与马人在古诗中经常并列出现。凿齿雕题:常用来指百越人,诗中或指百越后裔的疍民。译声:异域的口音。南金大贝:指南方的贵重之物,南金最早指南方生产的铜。……

许多许多年之后,当年的巨竹筼筜,已难觅踪迹。但白鹭女神的故事,还在人们的唇齿间流传。厦门人深信,白鹭女神的身形化为水土,但精魂尚在,护佑她所爱的岛。南宋末年,宋幼帝赵昺避元军南渡,船行至嘉禾屿(今厦门)港仔后和美华附近海域时,海上狂风大作,船只几欲倾覆。赵昺摘下腰间金带投入海中,祈求神灵护佑。而后,海上果然风平浪静,君臣得以平安南渡。那片海域,从此被人唤作“金带水”。老人们说,幼帝能脱险,因嘉禾屿是福地,狂风暴雨瞬间平息,是白鹭女神垂听幼帝祈求,怜悯相助的结果。而厦门八大古景之“鸿山织雨”,亦与白鹭女神抚发追忆往昔,思绪万千有关。当地老人听祖上说,在薄雾迷蒙的筼筜港,曾见一位美丽的女神临海而坐,从容梳妆,肩上落着一只小白鹭。有艺术家,亦在似梦非梦之中,看到了此场景,创作了一尊临海梳理秀发的白鹭女神像。

如今,筼筜港已成内海湖,筼筜湖的白鹭洲公园里,艺术家所塑的白鹭女神像矗立其中,守望鹭岛。春夏之交,筼筜湖白鹭纷飞之时,在白鹭洲附近海域,“蓝眼泪”的现象偶有发生,那是白鹭女神思念天界的亲人,眼里所流出的泪吧。

猜你喜欢
天界炎帝白鹭
无齿之唇
白鹭于飞
白鹭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炎帝样本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炎帝 星耀美加
从敦煌本《度人经》及南齐严东注本看道教天界观的形成
炎帝 大爱健康之旅
简笔画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