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为中心的境遇及方略

2023-06-16 02:21曾海春龚洪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学课堂学生中心教学理念

曾海春 龚洪

[摘要]新的时代进程里,推进大学课堂教学变革突出学生为中心,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才质量、深化课堂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主体偏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质量监评倚重教师本体和唯课本知识,脱离了学生中心之本真,教与学的一致性建构明显失衡。基于大学课堂教学的政策、理论和实践视野,让学生由边缘转向中心是教与学主体统一的必由之路。为保障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课堂教学变革实现,要转变教育理念,保障学生学习表达权和学习共同体建构;调适课程教学内容布设,遵循学生能力提升和分流发展;创新课堂教学多维模式,吸纳学生参与建构教学知识;还要革新课程教学质量的监评范式,以突出学生本体的及时评价与即时反馈,切实让学生从教学的边缘走向教学的中心。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理念;学生中心;人才培养;行动方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2-0118-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2.019

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和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实现这一战略大计,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固然重要,但大学课堂教学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如何变革才能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应当直面本科教学现实弊端。直面大学课堂教学时可以发现,教学模式、教学主体、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知识的建构等方面,存在“倚重”教师而“轻视”学生主体的错位现象。因此,实行大学课堂的深度变革,应立足“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教学的边缘走向教学的中心是当务之急。

一、从偏离到错位: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现实积弊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组织细胞”,挖掘与阐释现有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是深化大学课堂变革、实现让学生从教学边缘走向教学中心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在庞杂的大学教学活动场域和动态环境系统里,或显现或隐含着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学主体、质量监评等重教师而偏离学生本位的问题,教与学的双向同构存在失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缺失。

(一)课堂教学主体倚重教师而偏离了学生主体地位

面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无论是教育行政官员与政策决策者、学界理论工作者,还是教学改革实践者,都在高声疾呼,大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要回归学生本位。然而,受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保守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课堂教学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学生总是以“观众”角色出现在其中。大学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建构,也都是以教师教学的便利性和教学进度为出发点,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个性特质、心智发展成熟度和知识转化的参与性。这样,造成大学课堂教学成为知识灌输的道场,教师将学生作为知识习得的工具和容器,是课堂教学的依附品。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教师本位进行,导致课堂教学“重”教师本位而“轻”学生本体现象严重,变革也迫在眉睫。

此外,大学课堂教学主体在偏离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使得教师忽视专业知识与能力,让因材施教、循序善诱、诱发思考等教学方法被教师置若罔闻,忽略了学生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在大学课堂教学的现有研究中,也“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是从教师的角度看问题的研究,或者是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和责任人进行研究。几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研究,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大学生对教学的看法”[1]。这样,不利于学生由边缘走向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让大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也势必沦为空谈阔论。

(二)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偏颇教师中心严重

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容载体与助推器,对推进课堂教学进程、落实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品质也是功效巨大且不可或缺的方面。这就要求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要遵循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观,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观点看法和师生良性交往来构建布局。但当前的大学课堂教学设计并未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和学习经验,忽略了学生理解课程学习的差异性。教师也主要依据或唯教科书的内容任务和知识体系,来架构课堂教学进程。教学方法以机械式的灌輸为主,处处折射出教师为主的痕迹,教师中心倾向极为严重。

显然,纯粹以教师前知识习得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容易忽略学生对所处学习情景的应有认知,把学生的先有经验、学习方法、学习情景、学习结果等教学环境割裂开来[2],抹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本体论特质。结果导致大学课堂教学的学生本位被忽略、能力素质提升被弱减、教学定位准确性被质疑,脱离时代需求和唯标准化课程教学布设等诟病现象也被不断“升华”。此外,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倾向教师中心的样态,还表现为授课安排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等现象。致使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把大学生当成小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抑或把所有学生当成天才来设计教学模式。因此,使得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缺乏学生主体的合理性、整体性、合规律性和系统性,致使大学课堂教学具体布设中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学生主体的缺位或缺席。

(三)课堂教与学的一致性建构存在失衡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质就是要保持教与学始终在统一轨道上,这也是卓越大学课堂教学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其价值作用正如沃伦·霍顿言及的那样,“一致性建构是高等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理念”。然而,受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灌输—接受模式影响,现在大学课堂教学活动还存在“教大于学”的现象,割裂了教与学互动交往的一致性,使大学课堂教学主动权飘离于教,教学设计与授课内容布设背道而驰。因此,不利于学习型共同体的建设,造成了课程教学目标偏重知识与技能,忽视对学生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的激发;缺乏对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的培养;忽视课程内涵的意义生成和价值延伸。课堂实施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也很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3]。而且,大学课堂教学的重心落脚点多在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更为直接的言表就是“教”的任务之完成,这在整体上为课堂教与学的一致性缺位创造了条件和制造了机会,戕害了“教”是关键、“学”是根本的内在联动性。

另外,课堂教与学一致性建构的失衡,还表现为忽略了学生多样性和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要求的双重指标,以机械式的教学理路、思维模式和态度进行课堂教学。把依据学生本位开展教学、为有效教学创造条件、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强调知识与理解、做好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建构、注重成效为本的教与学、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聚焦学生本身特质等[4]教学理念都消弭殆尽。然而,要保障课堂教与学的一致性,并非单纯依靠教师主体的一劳永逸,还需要高校各主体协同建构。近些年来,一些高校开始强化大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能动性和合作协商性,但由于知识信息掌握的差异性和教学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教的“霸权”和学的“弱势”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与改变。

(四)课堂教学质量监评脱离了学生中心本位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监评不仅关乎教学的质量与效能,更关系到学生从教学边缘走向教学中心的切实可行性。然而,纵观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现有监督评价体系,往往“注重终结性评价,漠视发展性评价,聚力‘教的评价,轻忽‘学的评价”[5]。多存在假借学生本位评价以管窥课程教学任务是否达标、基本知识学习情况如何、教师教学质量是否合格等问题,但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对课本知识习得情况如何,并没有落实到学生中心本位的监评上来,课堂教学质量监评的真实性备受质疑。

一方面,就其监评过程而言,以K大学微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为例,其重心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和适当;教学进度安排是否科学和合理;教学内容的概念准确、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教学内容能否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新概念、新成果;教学态度上言谈举止要符合教师规范,关心学生生活和思想,准时上、下课,不随意调、停课;教学效果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监评过程都聚焦在教师怎么教、怎么把知识传输给学生,而对学生应广泛参与其中以进行创造性学习涉猎甚少,主动、全面、全程性参与监评几乎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被严重埋没。

另一方面,就其监评结果而言,主要通过检验教学效果的课程考试予以分析。同样以K大学微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为例,重心主要聚焦于强调试题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重点突出,难度适中,能较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成绩分析上强调全面、科学、合理,要有具体的改进教学的意见。而且,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基本都是以课本知识考试为主,很少以宽范围的课程论文和其他形式进行测评。据此,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监评主要还是以教师为本、课本为本、知识为本,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本位理念。

二、从规划到实践:大学课堂教与学主体相统一的应然写照

伴随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化、学习终身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提出,让学生由教学边缘转向教学中心已成必然之势。然而,这种转向是教育政策法规旨趣、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实践3个维度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和应然趋势。

一是从教育政策法规规划旨趣维度来看,国际、国内都有明确归旨。在国际层面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1998)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6]。无独有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发布的系列教育政策报告中也强调了学生本位思想。例如,在《教育评价和评估框架的国家评估》(2011)中,提出在学生形成性评价和评估框架中要平衡外部评价和教师为主的评价;在《教育公平和质量:支持弱势学生和弱势学校》(2012)中,指出要建设有利于学习的学校环境,确保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学习效率:评价和评估的国际视角》(2013)中,提出评价和评估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在于改善课堂实践和学习效果。并且,在美国的《美国竞争力与创新力》(2012)和《投资未来,让教师回到课堂》(2012)以及英国的《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白皮书2010》等教育政策法规中,也强调要重视学生本位。据此,通过相关国际教育政策可窥知,世界教育强国都甚为重视學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聚焦“学”的重要位置,这为突出学生本位的教学变革提供了国际政策法规的佐证与启发。

反观国内,近年来我国也提出不少有关学生中心本位的教育政策法规。如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因材施教[7]。《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和研讨式学习方式,加强个性化培养”[8]。同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函〔2018〕2号)中提出,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而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中提出,要“聚焦以本为本,深刻领会高教大计、本科为本,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这些诸多教育政策法规或直接或间接地都强调了课堂教学创新育人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显现出学生从教学边缘走向教学中心是大学课堂变革的必然走向。

二是从大学课堂教学理论维度来讲,学生从教学的边缘走向教学的中心具有很深的理论基础。首先,受2013年以来基础教育课改影响的学生,已进入大学学习,这对大学课堂教学革新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课堂学生中心本位趋向的变革制造了契机。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摒弃了过往机械式、灌输式、死记硬背式的教学范式,学生学习方式上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参与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中学习。这在课堂教学中构筑起学习型共同体模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师生的互动,缺乏学生的合作、参与、体验”[9]的传统大学课堂教学必将走向衰竭。据此,新课改理论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成为教学中心主体的大学课堂变革。

其次,从教育本体论视角来看,学生中心论本身就是大学课堂的重要教学理念或理论,这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要趋势。正如康德所言,“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10]。现今,在大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越來越强调内涵式发展,在本质上回归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位上强调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在质量上强调学生全体而非个别的发展,在内容上强调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育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并且,这个过程具有很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和自主性教育理论来做支撑[11]。

最后,大学课堂是以知识创新与传授并驾齐驱的教学活动,甚为重视融合学生身心脑发展过程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过度,这对他们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内驱动力。但不可忽略的是大学生群体是个有意识的学习体,致使课堂教学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知识社会形态,以此作用于大学课堂教学知识、技能教习系统体系,具备极强的知识社会学参与特质。因此,基于知识社会学是“分析知识与存在之间的关系,作为历史—社会学的研究,它试图追溯这种关系在人类思想发展中所具有的表现形式”[12]的定义,其知识社会理论的内容也推动着学生必然从教学边缘走向教学的中心。此外,大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也具备很强的生活气息,回归生活世界理论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也很深远。而且,大学课堂教学不管如何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参与,参与理论的作用功能发挥也无时不在。诚然,这些理论都印证了学生从教学边缘聚向教学中心是其课堂教学深化改革的必然归途。

三是从大学课堂教学实践维度而言,一方面大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甚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本位。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拉尔夫·泰勒所言,“学习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得以展开:学生做了什么就能学到什么,而不在于教师做了什么”。学生的需要才是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来源,需从学生的观点出发来制定教学计划、检查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构[13]。汤姆斯·J.苏内尔也曾言,“如果学生想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来达到理性的学习成效,那么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于帮助学生参与到为达成这些成效的学习活动中来……至于究竟能学到什么东西主要是由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实践决定的”。这些都表明学生才是大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主体真身,而并非旁观者和依附者,学生走向教学中心显然是其实践需求的必然性结果。

教学实践维度的另一方面,是在大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今,随着教师教学观和学生观的变革与发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获得的渴望感,以及对课程的热爱而产生的满足感。并且,新课标也高度重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重点培养学生感悟力、自信心、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依据学生的动机和能力来变革课堂教学的教学范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形成“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学习”的觉悟。同时,现今大学教学还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内外的融洽衔接度(如翻转课堂),转变了传统的重“教”轻“学”课堂教学模式。此外,在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上,也越来越重视把学生评价作为核心观测点予以明确提出,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且注重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为学生从教学边缘走向教学中心提供了实践层面的技术路向。

三、从转向到创新:突出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课堂教学路径建构

长久以来,受传统课堂教学旨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影响,重教师本位轻学生主体、教和学不一致等问题严重,那么突出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课堂教学道路构建迫在眉睫。因此,推动学生从教学边缘走向教学中心的变革与发展,既需要革新教育理念来予以支持,同时还需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模式和调适监评制度,以此从多维层面建设突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

(一)遵循教育理念为先导,以确保学生学习表达权和学习型共同体的建构

理念彰显出的是普遍意义上的哲理本真,呈现出的是真理之路和真理之见的理性价值判断与辩证思维,其对事物的发展有着超越经验的助推价值。因此,在让学生从教学的边缘走向教学的中心的课堂教学变革与发展之际,需要以理念更新为先导来更新教学观、学生观、实践观。基于课堂教学的新目标、新征程和新要求,营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参与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本位的理念,保证学生的学习表达权和学习型共同体的科学建构。注重用理性的价值判断观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大学课堂教学变革进行规约与指导,明确学生的学习表达权和学习共同体建构需要领导者、教师、学生三者共同发力才能有效得以实现。依此,需构建教师怎么做、学生怎么做、领导者怎么做的三维理路层级,防止大学课堂教学变革偏移走样,违背学生本位中心的教育教学规律。

具体而言,一是领导者要切实落实“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师个人的实践探索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试验等认定为课堂学习”[14]的高校课堂改革要求,并通过站位高、看得远、想得深的先发教学管理理念,以健全“突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机制,把学生的学习表达权和学习共同体建构以管理制度的形式落实到位。二是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咨询,并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当中,注重把教师自身的教学发展与学生的学习效能有效对接,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施效能来达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时刻用“钱学森之问”来建构课堂教学共同体目标。三是学生要端正课堂教学主人翁的学习理念,以此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型共同体建构中去,熟知大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解构、重构知识的过程,通过积极参与来夯实自身的学习表达权。

(二)调适课程教学布设,以转向学生能力提升和分流发展建设

全国教育大会(2018)、成都教育宣言(2018)都极力强调一流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此目标的实现,布设好一流课程是关键,调适大学课堂教学是基石。这就要求在具体布设课程教学时要遵循三大基本原则。一是要突出学生中心。要求教师以目标开展专业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潜能,围绕学生的需求来创新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培养,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二是要突出产出导向。注重提升教与学的有效度,包括教师教的有效度和学生学的有效度,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习过程的有效度、学习方法的适切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度等等。三是要突出持续改进。从学校和教师角度强调教学工作,要建立起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师教学要围绕学生学习效能是否提升进行持续改进和持续反馈,这是大学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另外,科学有效的大学课堂教学设计,还需考虑到让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能够获得进一步升华,基础一般的学生能够吃透本课程知识,而基础较弱的学生能够熟知课程知识信息。依此,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经验以实施不同的分流教学理路,遵循学生本身能力差异以强化能力建设,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在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达成度。并在课堂教学布设之际,依照学生本体中心论来做好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专业课程布局,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分流发展提供事理和学理支撑。在宏观层面上,将学生专业课程分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大块,重点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或结构化;在中观层面上,按照知识模块、知识单元设置教学内容,主要按照知识类型来编排学习内容;在微观层面上,把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做好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归类。

(三)创新课堂教学多维模式设计,以吸纳学生参与建构并观照本真需求

课堂教学活动是个“系统—环境—要素”内在关联性极强的复杂过程,涉及多主体参与和知识融合的价值多维认知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学生作为知识、技能习得的主体,具备知识主体论特质。因此,需要明确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由被动边缘走向教学中心,既是一个知识理论相态的深化,也是一个自我意识形态觉醒的必然结果。所以在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活动中,要强化学生参与主体动机功能的发挥。然而,大学课堂教学既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解构、重构知识的过程,在创新课堂教学多维模式设计时,就要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建构,并以制度形式加以确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满足感。进而,形成师生间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大学课堂教学多维模式设计形态,如建构起分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型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等。与此同时,要科学设计好理论与实践的课堂教学比例,变课堂教学中的书本知识中心、教师中心、课堂灌输中心为学生本位中心。

此外,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大学课堂知识教学的本质和活力不在于它的确定性与相对稳定性,而是在于它的发展性、创生性、不确定性以及推陈出新。这就使得在课堂教学模式布设过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学生的需求层次、身心发展区域、参与的能动性差异,授予他们分析、选择、更新、创生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同时参照学生学习现有经验差异,抓住动览式学习、研讨式学习、实训式学习“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切实满足学生的差异性诉求。其中,動览式学习过程是学生以问学方式获得整体性知识的吸纳过程,也是对学生课程兴趣的激发过程和课堂教学主体的认同过程;研讨式学习过程是学生以研讨、批判和交流方式对课程知识的内化、吸收过程;项目式学习过程是学生以参与项目实训对课程知识理论的转化过程,也是实践体验和知识融通过程。

(四)革新课程教学质量监评范式,以突出学生为中心的及时评价与反馈

想让学生从教学边缘走向教学中心成为现实常态,还需革新课程教学质量监评范式给予保障。但这种监评要改变传统的唯书、唯师、唯识而不“为生”的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范式,强调以回归学生本体为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做好及时评价与即时反馈。

一是做好以学生为中心的及时评价。传统大学课堂教学评价多数是结果性评价,强调上完某一门课程后通过考试进行知识测评,并以“分数”分布图来解析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这个过程填塞了很多教师的主观判断和学生抱佛脚的成分,不能完全测评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可见这种以教师和书本为主的结果评价,既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信息消化吸收,更不能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因此,要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就亟需回归学生为主的教学及时评价,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适时监评,将平时评价、周评价、月平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和师生自评有机的形成评价环,彻底扭转传统唯结果评价的态势,注重建构过程评价和过程与结果相融合的评价模式,切记评价主体要以学生为主。

二是做好以学生为中心的即时反馈。革新课程教学质量的监评范式,还需要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是否跟学生的真实诉求达成一致进行即时反馈。通过即时反馈把好的教学模式继续发扬,做好课堂教学环境建构[15],针对不好的结果及时修订课堂教学行为,积极反思课堂教学范式的科学性。而在这个过程中要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为主导,逐步消除影响课堂教学进程的各种不利因素,以实现有效的大学课堂教学。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其归真学生本体的及时评价与即时反馈过程中,要注重吸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标准建构,保障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以协商的形式来设置评分规则。并且,在信息反馈层面上要做到通透、真实、广渠道,以此保证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监评的科学可行性与符合学生本位的切实性。

参考文献:

[1]南纪稳.当代大学生的课堂教学观[J].高校教育管理,2012(03):88-92.

[2]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潘红,陈锵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

[3]张文政.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16):102-105.

[4]约翰·比格斯,凯瑟琳·唐.卓越的大学教学:建构教与学的一致性(第4版)[M].王颖,丁研,高洁,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1-13.

[5]李硕豪,富阳丽.大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十年回眸[J].现代教育管理,2017(06):96-100.

[6]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04):54-56.

[7]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J].人民教育,2010(06):17.

[8]新华社.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J].教育现代化,2017(38):8.

[9]王鉴,王明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生活世界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7-83.

[10]康德.康德论教育[M].瞿菊农编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10.

[11]王静.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模式路径探索[D].内蒙古大学,2018.

[12]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李书崇,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264.

[13]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35.

[14]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5):51-54.

[15]罗筱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境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4):3-5.

(责任编辑:王岚)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Highlights the Studentcentered Situation and Strategy

ZENG Haichun1, GONG Hong2

(1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2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w era, promoting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to highlight students as the center,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implementing of peopleoriente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main body of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deviates from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quality supervision rely on teachers ontology and textbook knowledge, divorced from the essence of student center, and the consistency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obviously unbalanced. For the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al vision of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the only way to unify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to turn the students from the edge to the center.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studentcentered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guarantee the learning and expression rights of the students an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djus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follow the students ability improvement and shunt development, innovate the multidimensional mode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bsorb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knowledge. It is also need to reform the evaluation paradigm of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highlight the timely evaluation and immediate feedback of the students, so as to let students move from the edge of teaching to the center.

Key words: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philosophy; student center; talent cultivation; action strategy

[收稿日期]2022-10-20

[基金項目]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智能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流课堂模块化教学设计——以《微生物学》为例证”(项目编号:202031);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疫情应对期高校辅导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能力建设”(项目编号:2020-YQ-18)。

[作者简介]曾海春(1990-),女,湖北荆门人,博士,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龚洪(1986-),男,湖北恩施人,博士,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含弘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政策。

猜你喜欢
大学课堂学生中心教学理念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浅析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构架
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大学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