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的初级日语会话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3-06-17 23:13张艺园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7期
关键词:会话以学生为中心学时

张艺园

[摘           要]  日语会话课是一门用日语实现口语交际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日语专业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顺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日语人才,教师需要树立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转变教学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等。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基于广西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初级日语会话课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情特点,进行初级日语会话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关    键   词]  日语会话;“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118-04

随着时代经济和新型产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外语学习者的队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外语学习者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日语学习者日益增多,就业市场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最近几年很多高校的日语毕业生大都在翻译、教育、电商等行业就业,这就要求学生在拥有扎实的日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语言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为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日语人才已成为很多高校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另外,伴随着近几年来高考日语的兴起,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甚至更早阶段就已经接触过日语,有一定的日语学习基础,但由于高中阶段应试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中不够重视学生的“说”,学生没有足够的“说”的语言输出机会,逐渐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导致很多日语生普遍存在学的是“哑巴日语”的现象,“写”与“说”的能力差距明显。因此,在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的背景下,高校的日语教学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授日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提供给学生更多练习口语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把日语理论知识转化为语言实践能力。日语会话课是日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且是一门用日语实现口语交际的专业基础课程,注重学生开口“说”的能力,在日语专业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为培养顺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日语人才,高校教师对日语会话课堂进行教学优化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从初级日语会话课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开口说日语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日语会话能力等。

一、日语会话课的教学现状和学情分析

(一)教学目标

日语会话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日语口语训练和实践,提升学生熟练运用日语进行对话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和生活习俗,逐步提升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二)授课计划

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本科应用型高校,日语会话课是日语专业下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一、大二和大三的三个学年都分别开设了日语会话课程。日语专业的学生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上会话课,大一上学期的总学时为48学时,理论学时为24学时,实践学时为24学时,每周分配4学时。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的总学时为64学时,理论学时为32学时,实践学时为32学时,每周分配4学时。

(三)教材分析

日语会话课程目前所采用的教材是《大家的日语 初级1(第二版)》,是由日本3A出版社编著,由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教材。该教科书以掌握日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为主要目的编写而成,教材内容主要由导入部分和25课的情景对话内容构成。每一课由句型、例句、情景会话、单词、语法和练习六大板块构成。其中,会话学习板块是由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在各种各样的场面下进行的会话,且会话篇幅短小精炼,有官方配套的会话视频资源;练习部分分为A、B、C三大板块,特别是练习C板块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练习。

(四)学情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本次研究对象为大一年级其中的三个行政班级,共89名学生。笔者首先围绕学生的日语基础和日语学习时长、日语学习方式、日语会话学习三个项目对教授的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有效答卷87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日语学习经历且是日语高考生的为64人,占比约74%;没有学习过日语的学生人数为23人,占比约26%。其中,44%的学生学习过日语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时间,32%的学生学习日语的时间是两年及以上。在高中阶段学习日语的方式主要以背重点语法和高考常考单词为主,其次是刷题和听日语课。其中,65%的学生表示只是偶尔练习日语口语。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日语学习基础,但是多以高考应试为主,口语会话练习时间较少,这也是很多有日语基础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不自信、“不敢说”或“不愿说”的原因之一。在每个行政班中,除了4~5名基础较好,且积极开口回答问题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不够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另外,约有26%的学生是日语零基础学生,据笔者观察,在这部分学生中,除了有几名性格活泼且好问的学生以外,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比较被动且没有自信,怕出错,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大部分学生对日语比较感兴趣且有努力学习的态度,只是不习惯或不重视开口练习,这对于日语会话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大一阶段的学生对日语的求知欲望和模仿欲望是最强烈的,在此阶段引导学生养成开口练习的好习惯,这对于将来大二以及高年级阶段的日语会话课、日语口译课等课程的学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由于目前大一的每个班级平均有30名学生,班级容量大,每班只有一名日语会话教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全面顾及每一位学生。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多以教师讲授句型语法,教师提问学生,学生进行替换练习为主,以朗读、翻译等日语精读课式的教学模式为辅助,给学生练习会话的实践项目较为单一,时间上也不够充足,课堂气氛枯燥。并且由于课程的课时限制,教师在授课中考虑到讲课的进度,偶尔会出现理论学时不够,占用到实践学时的情况,这样一来,给学生练习口语的时间就更少了,有时会让学生感觉到与上日语精读课无异,部分学生久而久之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因教学模式的固定出现听课走神的情况。正是因為该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机会少了,课后也不主动找机会和花时间练习,久而久之就变回了“不敢说”“不愿说”甚至“哑巴日语”的状态。

因而对于大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主动开口说日语很重要。教师要鼓励他们无论对错尽可能多开口练习,创造机会给学生进行口语实践,提升学生开口练习的主动性。因此笔者认为,在初级日语会话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前学生的学情和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学优化改革,不但要让有日语基础且积极开口说的学生继续保持学习日语的热情,还要多鼓励有基础但害怕开口说的学生以及日语零基础的学生多开口练习。

二、教学改革前的准备和改革措施

(一)教学改革前的准备

在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先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树立课程改革创新理念,转变教学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积极探索适合日语课堂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来积极开展相关的互动性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1952年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20世纪末逐渐成为权威性术语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其在教学中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2)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递者,教材是他们重要的信息来源,教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递。而“以学生为中心”则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材料来解决这些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侧重于学生的自我体验和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多样,从教师和课本扩展到了网络,多媒体的飞速发展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去获取知识,这种方法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帮助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体验。(3)“以学生为中心”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我思考,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处理,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融合起来。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他们乐于去发现问题并解決问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们会进行自我调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辅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学生转变为学习承担者。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质就是要求教育者能够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和语言学习能力等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因人制宜地开发其求知欲,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在教师有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良性互动过程。因此,在日语会话教学中,尤其是在实践课上,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指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除了前文提及的调查项目外,笔者还针对所教授的三个班级的89名学生进行了有关日语会话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长以及遇到的学习困难这三个项目的问卷调查,并有效地进行了回收。从调查结果可知:(1)除上课时间外,有63%的学生每天愿意花一小时或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学习日语,但是用于日语会话练习的时间较少。(2)有79%以上的学生表示目前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学日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日语学习方式。(3)有96%的学生表示自己的会话水平不高,需要提高。(4)较多日语零基础的学生因为有时候会跟不上,开口说日语会紧张,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不自信。(5)没有重视自己遇到的学习问题,课下也没有主动找老师、同学交流,学习难题一直存在。

(二)改革措施

笔者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为理论指导,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对初级日语会话课堂教学实施了以下教学改革措施。

1.在教学导入环节加强对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的检查,以提升学生对日语会话课的重视程度

笔者通过前期的考察,了解到很多大一学生只重视日语精读课和日语考试,对日语会话课、日语视听说课等不够重视,因此很少把时间花在这些课程的复习和预习上,这种“偏科”思维对日后的日语口语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笔者在除了每节课课后布置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和预习下一课内容的作业外,还加强了课前检查复习预习情况的随机性。即在课前导入环节中,笔者通过点名器随机点名并提问学生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问题包括所学单词的日汉、汉日快速转换,助词填空,句子的中日互译等。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通过前后对比,笔者发现在增设了随机抽查环节后,之前日语基础薄弱且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开始花时间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在随后的几次抽查中表现良好,进步明显。

2.以学生为中心,组建阶段性会话练习小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笔者在前期考察中了解到,由于授课的班级中很多学生已有日语学习基础,而部分零基础或基础薄弱的学生常常有对自己的发音不确定的情况,所以他们经常会向旁边有日语基础的同学提问,此时有基础的同学都会很乐意地带读,有的学生甚至扮演起了“小老师”的角色。在会话教学中,让学生多开口才能确认语音、语调是否有问题,因此,笔者在上半学期先让有日语基础的学生和零基础的学生一起组队练习,2~3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时,让有日语基础的学生扮演“小组长”的角色,并强调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增强小组长的信心并鼓励其带动组员开口练习日语会话。小组长还要检查组员的发音有无问题,遇到问题可以先在组内进行商讨,但有疑问要及时询问教师,教师在一旁指导。并且要求小组长在练习后汇总并汇报本组成员遇到的问题。后半学期让学生商讨并交换会话练习小组,分角色进行情景会话练习,小组长可以自行商讨更换,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一学期下来,笔者发现学生很满意此种分组方式,每次会话练习时间和发表时间都能让每位学生开口练习,小组长也表现得积极负责,之前较为腼腆的学生变得更为主动,课堂氛围变得更为融洽。此种小组练习方式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提升了小组合作能力,也增进了学生间的互相了解。

3.充分发挥兴趣激励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日语会话的兴趣

笔者观察到,每次在课堂上播放日语情景会话视频或日剧、日影的片段时,学生都很感兴趣,会和旁边的同学讨论或者模仿视频中的人物说话。因此,当视频中播放到其中一个动作或场景时,笔者会引导学生一起关注这个场景或行为,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个场所或物品用日语怎么说,以及视频中的人为何会做这个行为等。例如在学习第七课“いらっしゃい(欢迎)”时,会话视频中播放的是一对外国夫妇去日本人家里做客的情景会话,此时会让学生回答“公寓”“打扰”“拖鞋”“礼物”“勺子”等单词用语怎么说,以及到日本人家里做客的礼仪等。课上有些学生会对日本的房屋建筑以及待客之道等方面产生兴趣,笔者也会通过分享自身的经历进行互动交流,增进学生对日语会话的学习兴趣和日本社会文化的了解,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此外,因为了解到很多学生平时对配音很感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会话内容之后,再利用该会话视频或相关的日剧片段进行分组配音练习,教师和其他学生在该组演练后进行评价。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配音练习环节还要求学生练习发音和语速,不断提升日语会话的熟练度。

4.增加拓展练习项目,拓宽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完教科书上的新内容,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理解和熟读课本上的会话内容,笔者在这一环节中加入了实用情景会话的拓展练习。由于大一学生掌握的单词和语法数量还不多,在进入拓展练习前,需先对本课主题会话的相关句型和单词进行补充。比如在第6课“一緒に行きましょうか(邀请朋友)”这个会话的学习中,教科书上的会话内容只提及了肯定的回答,首先向学生提问:“要表达接受邀约,除了书上的‘いいですね。(好啊)’这种表达方式,还可以怎么说呢?如果你想拒绝这次邀约,又该怎么说才好呢?”待學生回答后,笔者针对“接受邀请”和“拒绝邀请”相关的单词和句型进行补充,接下来就这几个拓展句型进行自主练习。让学生利用目前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即兴编写情景对话,在分组交流讨论后做一个演练,教师和其他同学再进行评价,如有错误,笔者会在旁及时进行指正并加以鼓励。如遇到因课堂时长限制,无法让全部组别进行发表的情况,先让学生在课后编写会话,然后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发表。此环节是会话能力的提升环节,不局限于课本上的会话内容,让学生进行会话练习的同时,也进行了知识拓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5.布置作业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往日语会话课的课后作业多以布置复习和预习、编写会话、朗读课本上的例句和会话为主,但对于一些有日语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低且枯燥,几分钟就读完上交了,变成了完成任务式交作业。因此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上也可以进行多样化的改革,除了布置教科书上的录音作业外,还可以让学生跟读教师或其他学生推荐的学习资源、分角色录制情景会话视频。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很多学生感兴趣的配音领域布置配音作业。让学生自行找到和所学主题会话相关的有学习价值且难度不高的日语短视频,例如,在学习完第一课“初めまして(初次见面)”后,让学生找到和初次见面的场景有关的动漫视频或者日剧、日影片段进行跟读并配音,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录制视频。作品完成线上上交后,教师进行针对性评价,再把优秀作品放到下次课堂上分享,以此创造让学生展示能力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日语会话的积极性。

6.增进师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困难,多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

除了问卷调查之外,笔者通过增进跟大一学生的交流,了解到部分学生具体的学习困难并给出对应的学习建议。如纠正个别学生的日语发音问题,推荐有利于提高口语能力的学习资源来跟读;教授学生灵活运用日语词典、国内外知名的日语网站等学习工具查单词读音和释义;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分组建议;通过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来鼓励学生等。

三、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日语会话是日语学习者的必备技能之一,日语会话课程改革创新是顺应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趋势。通过本学期对初级日语会话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对日语会话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不再惧怕开口说日语,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但笔者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1)个别学生偶尔还会出现语音、语调等方面的问题。(2)在配音练习中,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时会出现因为自身语速的问题跟不上视频字幕的问题。今后将针对该部分学生教授更为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课下多读多练习,有问题及时跟教师、同学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日语会话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日语会话水平。由于本次实践研究只是针对所教授班级的教学改革尝试,改革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笔者将借鉴本次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日语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升日语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普书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林琳.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秦智,2022(7).

[3]张绍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初级日语会话”课堂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29).

[4]史阳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中的探索[N].山西科技报,2022-12-01(A0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会话以学生为中心学时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有意冒犯性言语的会话含义分析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