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

2023-06-20 02:08黄宜凯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高中教育新课标

黄宜凯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数学课堂的减负增效已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数学学科有着较强的抽象性,高中生又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在课堂中极易出现不理解所学内容的现象,且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滞后,忽略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新课标提出需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及时革新教学手段。因此,为了提升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减轻其学习压力,高中数学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着重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文立足新课标背景,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教育  新课标  减负增效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5-0001-03

一、前言

数学作为高中教育的基础内容与重点学科,其教学的成效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紧密联系。目前,数学课堂的增效减负成为高中数学改革的首要目标,而若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人员及时变革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数学本质,不断优化课程结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高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符。为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全面贯彻新课标内涵,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任务,利用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多样化手段,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及综合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教学减负增效概述及意义

(一)概述

高中数学减负增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其中减负是指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了解到更多知识内容,减轻课后学习压力;增效则是指有效、高效的教学,在有限的空间、时间中,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加课堂活动,收获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高中数学教师需在减负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及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认知所学内容,努力建构高效课堂,取得理想教学成果。

(二)意义

高中数学减负增效的落实有助于实现分层教学,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数学教学活动需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生的差异,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能力,忽略教学形式的分层次,导致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被满足,学习负担过重。而减负增效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能指导教师依托分层教学法设计教学流程,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其次,减负增效的开展要求数学教师在备课阶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将上课、备课变得更加精细化,且作业设计要具备针对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主动学习新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以此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夯实基础[1]。

三、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忽略备课环节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不重视备课环节等方面。首先,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未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与分析所学内容,使得学生思维发展受到阻碍。同时,教师很少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教学流程是否合理,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该种教学观念造成学生学习动力持续下降。其次,备课是高中数学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促进作用。而部分数学教师并不关注备课环节,既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针对性的备课方案,也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二)教學手段单一,教学氛围沉闷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学生很少主动探究与学习新课知识,只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推进。作为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极强的学科,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能深入理解与分析数学知识。然而,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手段而言,大部分教师仅通过理论灌输与题海战术等手段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整体课堂氛围十分沉闷,不利于发展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2]。

四、新课标背景下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

(一)革新教学观念,重视备课环节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实现高中数学增效减负的目标,教师需注重教学观念的革新,加强重视备课环节。新课标提出需全面贯彻立德树人任务,着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为此,高中数学教师需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能力设计教学流程,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切实履行教育改革政策与新课标内容,使学生能在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首先,学校要加大对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与教育力度,帮助数学教师了解当前最新改革政策,及时转变自身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增效提质减负为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为了实现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备课,确保课堂的完整性与衔接性。数学教师在备课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增添适宜的教学内容,构建更加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以人教版《集合的概念》为例,在教学前,数学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整理相关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制作微课课件,并在课件中设置“军人队伍中常用的集合口令,让士兵们集结的‘集合包括哪些内容?”等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产生学习集合知识与集合概念的兴趣,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确保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又如,在教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时,数学教师可将倾斜角的概念与形成、斜率的概念以及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等知识充分整合,制作成教学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主研究或合作分析什么是倾斜角和斜率,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教师的教学时间,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整体效率[3]。

(二)优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氛围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成为改革传统教学的有效途径。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及抽象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极易出现不理解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很难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对此,为了转变该现象,高中数学教师需指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出发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方法,并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有效性与实效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环节。以人教版《基本立体图形》为例,在本节课中,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为薄弱,无法理解立体图形的结构特点,教师需及时借助多媒体设备直观播放棱柱、棱锥、棱台的几何体,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介绍棱柱、棱台、棱锥的结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几何体的知识形成抽象思维、直观想象以及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当学生掌握新课知识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出代表棱柱、棱台、棱锥几何体的物品,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效减轻学生课程学习的负担与压力,从而达到增效减负的目标。又如,在讲解《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数学教师可先通过学生已学习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及展开图导入圆台、圆锥和圆柱的表面积知识,以旧知导新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以动态PPT的方式展示出来,调动学生探索简单几何体表面积公式的动力,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该种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将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内容以形象灵活的方式展现出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课堂教学效果。

(三)健全评价体系,加强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出高中数学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业质量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构建多元目标、多样形式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优化课堂的整体质量。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及时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学反思。首先,评价能够体现出教师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可通过定期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点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环节,教师要着重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日常学习态度、基本学习能力等方面,突破传统以成绩作为学生主要评价标准的束缚,明确学生的独特性,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合理、科学的标准引导学生、评价学生,为后续学习活动的顺利实行提供保障。其次,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极强,许多学生虽拥有正确的解题思路,但往往会受不同原因的影响,最终答案仍是错误的。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支持,对学生进行合理点拨,使用鼓励类的词语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与引导下重拾自信心,最大化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与优势作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明确教学方案的不足和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而调整与改进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新课标要求与学生需求[4]。

(四)注重合作探究,提高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需基于新课标背景,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倡导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等多元学习形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养成正确的探索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趣味性的合作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确保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以人教版《随机抽样》为例,本节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能够掌握随机数法与抽签法的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可先提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要收集相关数据,那么你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收集到的吗?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抽取具备代表意义的数据样本呢?”以问题的形式导入随机抽样知识,随后,教师可将学生科学划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合作解决“现在要在350名学生中抽取50个人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请使用随机数表法对350名学生进行编号,并说出随机数表的第九行第八列的读数,最先抽取五人的编号分别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加深学习记忆,进一步减轻自身的学习负担。该种合作教学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深化知识理解,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五)分层作业布置,实现减负增效

由于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不尽相同,若想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数学教师需基于新课标背景,制定分层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需建立关于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问题、基础,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及作业设计。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逐步提高学生的作业层次,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高中数学教师既要注重作业的分层,也要适当减轻作业量,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解决作业问题。以人教版《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当教学完成后,教师可给学困生布置“了解、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特点,明白二者图像间的关系”作业;给中等生布置“利用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的图像”作业;给优等生布置“结合所学的三角函数图像知识解决应用题”作业。該种分层作业不仅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能避免学生作业量过多,提升数学课堂的效果[5]。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推进高中数学的减负增效,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优化数学课堂的整体质量,进一步完善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尚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评价过于片面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对此,为转变该现象,高中数学教师应深入分析新课标内容,以减负增效为课堂首要目标,及时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强重视备课环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强化学生数学水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数学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丁建兵.精心设计教学 实现减负增效——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2(30):82-83.

[2]廖红芳.探究高中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22(11):69-70.

[3]魏晓燕.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有效对策分析[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30):193-193.

[4]邓涵月.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如何为学生减负增效的研究[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8):23-23.

[5]刘乃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实践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25-25.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高中教育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