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措施探讨

2023-06-20 10:17周富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周富文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德育人的综合性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塑造良好品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着手,贯彻“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并通过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情景化教学以及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5-0034-03

简单来说,核心素养就是一种个人认知,这种认知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对所有学科理论知识的认知,还包括价值观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自我管理,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认知等等,在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很多初中教师清楚地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核心素養的培养很重要,但是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1]。首先,《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做好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将提高个人能力的决定权留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全面发展。事实上,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对该门学科的认知程度不够深,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也只是死记硬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导致核心素养无法科学构建。上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一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没能立足于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开展教学。譬如,这部分教师始终觉得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一切教学活动均要围绕着考试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太多,死记硬背便是其最佳的教学手段。除此之外,教师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潜意识中觉得学生“一窍不通”,尤其是关于道德规范和法律法治等内容,必须要在教师引导下才能开展正确的学习任务,“权威性”太大,导致学生在权威的压力下不愿意自主思考和探索,严重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

(二)不合理的教学模式

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基于此,一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育理念出现偏差,势必会给教学模式带来一定影响,导致实际教学失误频发。因此,在沿用传统说教式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经常出现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定不移的法治观念、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认可以及责任感,并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等,上述这些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学生感受和学习。一般来说,《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教育理念落后的基础上,《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是相对落后的,在课堂教学中依旧沿用说教式教学模式,专注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接触时间长之后,虽然大部分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为人处世要懂道德,讲求法治,但是只是停留在片面的理解上,只知道需要这样做但是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2]。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内容,课本中没有提及到的内容,教师便只字不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是“陈词滥调”。

(三)教学成果评价模式单一

大多数情况下,《道德与法治》教师潜意识中会将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显而易见,教师判断学生是否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只需要看学生该门学科的成绩好不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学生将《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知识背得滚瓜烂熟,面对每一场考试都游刃有余,但未必真正具备良好的道德、高尚的品质、坚定的政治认同感以及法治意识。所以,教师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考试成绩可以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但不能只看成绩,同时不能带着功利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而且,从本质上讲,《道德与法治》课程追求非功利性,看中道德、修养、法律、爱国、爱民等思想,对任何人发展有百利无一害,但是一些教师没能深入了解这一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基本理念,这和教师不重视自身发展、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措施分析

(一)立足于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编制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针对教学内容作出深度的分析,提取出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内容整合处理教学课件。教材是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主要载体,而学生更是学习的主体,此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以此保证教与学的适配性。那么,在处理教材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具备取舍意识,及时吸取教材的精华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线上收集各种相关材料,以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提供更多有利的支持,潜移默化间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不难发现该单元中有很多图片和阐述信息,那么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正确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教材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结合实际生活的案例,讲述这些图片对于认识社会、走进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3]。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图片上,并开始自行讨论和学习。随后,教师可以深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共同阅读相关的图片,并在沟通交流中达成共识。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具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的内容展开思考。该段视频内容主要是一个小朋友参加社会劳动的相关画面,让学生根据视频中小朋友的情况深入解读学生对劳动的看法,清楚地意识到集体劳动对迈入社会后的重要意义。

(二)情景化教学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课本内容照搬讲解,导致讲解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没能更好地立足于实际生活与课本知识进行联系,无法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理解教材中概念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要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点,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具创设情景化展开教学,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所学到的知识点,便于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生活情况以及道德法治意识展开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情景化教学模式。简单来说,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教学课件的设置,那么,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终极目标,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4]。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并根据扮演思路来编制一个个小故事,并在表演之后鼓励学生分享心得体会。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成长的节拍》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收集个人从小到大每一个阶段的照片并提供给教师,让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具将图片整合起来,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个人从出生、牙牙学语到现在的变化,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让学生分享在成长过程中发生过的让人难以忘记的事情,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互相解决问题。这样做的情况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理论和内容。

(三)创新科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何为科学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如果从教师的教育理念出发,在选择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要以学生为主,深度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科技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懂得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图文、视频以及声音等方式将抽象的课程知识简单化。上述两种方式更看重科学性,也就是说,通过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以此爱上这门课程,在不断学习中提高个人的核心素养,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意义。而且,科学精神本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需要教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的时候,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主要原因是网络交友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主题之一[5]。在此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始终持有科学态度对待教学,从中挖掘网上交友的价值,而不是全盘否定网上交友。正确看待网上交友,学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以此提高学习兴趣,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随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将教材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加强记忆,进一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挖掘法治元素,譬如,在视频中应当详细地介绍正确和错误的交友方式分别是什么,错误交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以此帮助学生懂得科学上网以及正确网上交友,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加强社会实践,回归现实生活

通常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要想有效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学习,潜移默化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抽象的课程理论知识回归现实生活,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切身感受《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品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做负责任的人》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回归现实生活,紧紧围绕课本知识挖掘社会元素,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感,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换言之,这一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的公民意识。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清洁校园”的户外实践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清洁小组,针对学校里面不同的区域进行清洁活动,例如操场、图书馆、教学楼以及食堂等等,在此过程中,负责某一个区域的清洁小组要肩负起相关责任,不能因为清洁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而选择放弃。在各个清洁小组相互监督的基础上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认真看待清洁任务,正确地履行个人的职责,促使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

更重要的是《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不断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量,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目标,也就是通过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此时,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材知识点,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科学梳理和总结后最终确定教学方案。以上文提到的“网上交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具向学生直观地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网上交友,提高防范意识和是非辨别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网络规则和网络使用相关法规,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价值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基于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塑造良好品格的同时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进一步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祥梅.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优化[A]//.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三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三)[C].2022:186-189.

[2]马宏钧.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品位·经典,2022(15):170-172.

[3]石洪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2(11):70-72.

[4]龚丽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2(22):131-134.

[5]杨海金.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0):166-16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