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地实践活动中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3-06-20 13:15庄瑜
求知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劳动教育

摘 要:《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因此,加强劳动教育十分重要。文章从当前的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劳动教育在基地实践活动中的实施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学校作为微观层面的实践组织者,应在基地实践活动中采取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庄瑜(1983—),女,江苏省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各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是新时代学校教学的重大要求,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的育人价值。开展基地实践活动是当前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基地实践活动集素质拓展、专题教育、动手实践和学习活动于一体,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和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生活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

实践表明,学生积极参与包括劳动在内的实践活动,可以形成更加强大的心理素质,树立远大的求学目标,促进文化水平的提高,了解劳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尊自爱、珍惜劳动果实的优秀品质。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劳动教育的价值不大,认为学生参与劳动是浪费学习时间的行为。这类错误认知不利于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对劳动教育错误的认知会导致“打太极、应付办”式的劳动教育现象出现,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劳动观,导致学生不热爱劳动。学生缺乏劳动教育,就难以掌握生活技能,不知道劳动的艰辛,从而难以养成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这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注重劳动教育,加大劳动教育的力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二)校内劳动课程管理体系不统一

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五育”的关系,做到“五育”并举,学校只有处理好“五育”课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劳动教育和德育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劳动教育具有德育的属性,而德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又与劳动相关。由于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体系中,劳动教育管理从属于德育管理体系,而在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又从属于综合实践课程。课程管理体系的不统一,是劳动教育效果不如预期的重要原因。

(三)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不足

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对安全问题的强调,部分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欠缺,不具备充分开展劳动教育的场地,往往需要借用外部场所,但在外部场所中,学校往往难以保证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安全,因而比较少开展实践性的劳动教育。此外,部分家长过于关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对基地实践活动缺少支持,这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开展。综合各种原因,部分学校缩短了劳动教育的时间,甚至不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实施力度不足。

二、在基地实践活动中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强化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意识

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就要构建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而这一教育任务已经走向“何以发展”的“深水区”。为了顺利走过“深水区”,学校需要更新观念,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实践管理体系,即校长直接牵头,教学、政教、级部、学科骨干教师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比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劳动认知水平,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开发校本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对此,教师要先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资源和路径,选择能够促进学生劳动技能提升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基地领导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制订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校本教材,营造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环境,制订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

(二)打造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是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基于这个认识,学校应打造以校内为主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参与劳动,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可以在基地实践中大放异彩,体会到劳动的喜悦,明白劳动的价值,收获和珍惜劳动成果,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学生真正以劳动为荣。另外,劳动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这是影响学生劳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何让学生不因疲劳感而拒绝劳动,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对此,教师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有池塘,操场的旁边有一块空地,学校以此打造了劳动实践活动的基地。在基地实践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设想:“假如学校现在是根据地,为了保障后勤工作,你准备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这一问题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提议:“在空地种小麦,在池塘里养鱼苗。”有的学生提议:“在空地种蔬菜,在池塘种莲藕。”还有的学生提议:“可以把空地分为三部分,分别种小麦、蔬菜以及其他植物,把池塘划分为三个水域,分别养小龙虾,养鱼,种莲藕、菱角、荷花。”第三种方案更加细致周到,学生在讨论后,一致认可了第三种方案。在听完了学生的陈述之后,笔者继续问学生:“如何才能养好或者种好这些东西呢?”这一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劳动知识水平,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此一无所知,欠缺劳动知识。于是笔者给学生科普了各种农作物的知识,运用视频教学生辨认农作物。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笔者拿出准备好的粮食种子、蔬菜种子、小鱼苗等,让学生根据计划,開展劳动。

在上述的基地实践活动中,笔者充分运用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开展劳动,提升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使其可以沉浸式地体验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赏,也希望在劳动中收获成功的果实。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打造合适的劳动教育基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经历“付出—收获”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在劳动中认识到,个人应该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

(三)创新劳动实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热情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劳动实践活动内容必须要具备课程元素,即明确的目标、充足的资源和完善的过程。单一的劳动实践活动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教师应在劳动实践活动中融入相应的学科知识,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促使其挖掘自身的潜能,激活创造性思维,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各方面的素质。

前文提到,笔者利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开展种植和养殖活动,到了收获的季节,学生收获了韭菜、生菜、辣椒、西红柿、莲藕、菱角等蔬菜,还收获了小麦、玉米等粮食,并从河里打捞了鱼虾和泥鳅。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里有柴火灶台,还有碗、瓢、盆、铲子、勺子、碟子以及各种调料,如葱、姜、蒜、盐、辣椒面、醋、酱油、花椒。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在基地里烹饪他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美食。但是,学生缺乏烹饪的经验,尤其缺乏利用柴火进行烹饪的经验。于是笔者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给他们讲解了如何烹饪食物。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烹饪技巧和处理食材的技巧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划分小组,指导他们合理分配工作,如一些学生负责劈柴火,一些学生负责洗菜,一些学生负责清理鱼和小龙虾,一些学生负责炒菜和做饭。此外,笔者还提醒学生,在烹饪的过程中,应时刻将安全放在心上,做到安全用刀、烧熟食材、安全用火等。在学生完成烹饪后,笔者邀请学生玩两个游戏:一是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每一道菜在制作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二是让学生给每一道菜命名。这个游戏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相结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进行知识迁移。比如,在本次活动中,部分语文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为佳肴作诗,获得了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在游戏结束之后,笔者让学生细细品嘗他们制作的食物,并评选最美味的菜肴。

在本次的基地实践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种植的蔬菜和养殖的水产开展烹饪活动,促使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菜肴,创新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而丰富有趣的劳动教育内容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促使他们展现自己的能力,还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提升了劳动教育的效果。

(四)合力聚焦家庭、学校、社会开展劳动教育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缺一不可,唯有三者相互协作,共同发力,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在劳动教育中,学校需要请家长对学生在家务劳动、社会服务劳动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充分发挥家长的劳动引导和评价职能,实现家校共育。此外,家长也需要让学生承担适度的家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比如,在学生参加过学校劳动基地的实践活动,掌握了一定的烹饪技能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劳动技能,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请家长给学生提供劳动的平台,让学生在家中进行烹饪。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拖地、洗碗等,鼓励学生在周末或者寒暑假期,多参与家务劳动,并让家长记录学生的劳动日常,分享到家长群。此外,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到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参观,让家长和教师一起对学生制作的菜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精进厨艺,烹饪出更美味的食物,提升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本市的酒店、餐厅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食物制作方法,增长他们的见识。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劳动教育的效果才能最大化。如此,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总结

总之,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劳动实践基地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富有教育价值的基地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将抽象难懂的劳动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习得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还能强健学生的体魄,磨炼其意志,使学生形成承担责任的意识,树立诚实劳动、以劳动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思想观念。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教师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劳家仁.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现实困惑及实践理路[J].教育与职业,2022(8):55-58.

陈俊珂,陈凡凡.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三维审视[J].教学与管理,2022(12):1-5.

陈文成,朱小超.劳动教育应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1):59-62.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