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2023-06-20 01:40杨志清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应用途径情境教学小学体育

杨志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以成绩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而在小学阶段,体育学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手脚灵活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情境教学法是目前阶段教育模式中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推动学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体育  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5-0166-03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大多数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而情境教学法就完全符合这一教学理念,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中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1]。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不但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在使用时应以相关学科的特色和教学素材为主,要设置明确的教育目标。它强调创设多彩情境,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氛围和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吸引力,使学生愿意从主观上参与到相关活动当中,能够在拥有浓厚兴趣的前提之下,增加学生的体验感。情境教学法也成为了各科突破教育瓶颈的重要方式,只有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水平。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情境教学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加学生的课程体验感。

(二)情境教学法的目标

教师在使用多彩情境教学法时,应当在理解教学重点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锻炼各项技能。在小學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意在创设轻松欢乐的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所练的印象,也让整个课程变得非常生动,具备趣味性。同时,情境教学法应当在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基础之上,优化相关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单一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和锻炼过程所造成的限制,或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也能够达到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参与运动和锻炼过程,也可达到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基础素质水平的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二、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当前许多小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它们在家庭里被家长关爱,甚至溺爱成长,因而容易出现娇纵的性格,不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尤其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违反纪律的现象尤其普遍,纪律混乱也不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传统教学模式中多是对教材中相关知识的讲解和一些单一项目的锻炼,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因而,借助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可以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得体育课程的纪律得到改善,也可降低学生出现违反纪律情况的概率。

(二)让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

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时,除了了解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当在参与相关活动的过程中逐渐锻炼运动技能。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法,将理论和游戏形式进行结合,更能够达到知识科普的目的。同时,情境教学法可以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将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以多种模式融合的方法,让情境教学法的生动性得以凸显。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是枯燥地锻炼相关项目,而是在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当中体会到体育学科的魅力和参与运动的快乐。

(三)有利于提高体育学科的教学水平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自控能力较差,而且体育课程大多在室外进行,对学生的束缚力更低。所以教师想要维持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难度。且学生们的个性特点不同,喜好的东西不一,想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运动过程,还需教师借助情境教学的形式,将教学方法进行重新组合。在创设快乐、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学生可以踊跃参与到相关体育活动当中,在更具娱乐性质的情境活动中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体育课程教学水平。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学校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了情境教学法并初获成效,但总体来看,其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传统教育理念影响

这种情况大多数出现在教学时间较长的教师群体中,这部分教师教学时间比较长,虽然体育基本功非常扎实并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情境只是作为课堂引入,并没有将学生真正地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是“被动式”学习,由教师做示范学生进行模仿,这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时间长了学生会觉得学习体育比较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兴趣。

(二)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联系性不高

还有一部分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希望通过情境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自身教学经验较少,没有合理地将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三)存在轻视体育教学的情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中大力提倡使用情境教学法,改善体育教学的水平。然而却仍旧有一些学校在进行体育课程授课时观念落后,教学模式未能及时更新,无法完善教育体系,以至于情境教学法难以深入进行。同时,某些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足,相较于一些考试类科目,体育课程更加流于形式,进行情境教学也只是走走过场,因而无法真正达到教育的目标。

(四)師生间进行情境交互的方式匮乏

当前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时,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法还缺乏一定的经验,情境交互方式匮乏也是许多教师经常存在的问题。教师的个人态度和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受到一种不可亲近感,因而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自觉性和活跃度不是很强。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会大大降低情境教学法的效果,且某些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错误或者迟迟无法挑战成功时会严加指责,甚至存在暴力倾向,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情境教学法的发挥,会限制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思考,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并且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一)通过游戏设置教学情境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游戏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体会到学习体育的快乐[2],同时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小学体育二年级下册《小青蛙跳荷叶》这一课,本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基本姿势和跳跃技巧。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青蛙找妈妈”的游戏来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先准备一些青蛙的头饰发给学生,教师扮演“大青蛙”,学生扮演“小青蛙”。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学生掌握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在操场上用粉笔画几个圆圈当作“荷叶”,学生排成一排站好,教师在最前面。教师用立定跳远的姿势向不同的圆圈里跳,后面的学生依次跟上,排成一排根据教师跳的顺序进行立定跳远,模拟出“小青蛙找妈妈”的游戏。教师通过游戏来设置教学情境,可以极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在重复练习立定跳远的动作,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模拟比赛设置教学情境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会有球类运动,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教师在进行球类教学时,可以模拟一场比赛的情境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篮球比赛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代入: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先讲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之后教师准备好不同颜色的卡片,上面分别写着1~5的数字,代表篮球场上5个不同位置。之后学生分为5人一组,每组学生拿着相同颜色的卡片作为队友。5个学生在篮球半场分开站,1、2、3号位站在三分线外,4号位站在罚球线,5号位站在篮下,1号位先拿球,将球传给2号位,2号位接球之后传给3号位……以此类推,最后5号位接球完成投篮,教师用秒表计时,用时最短的小组赢得比赛。通过模拟比赛来设计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代入到篮球比赛当中,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让学生通过互相竞争来提高练习传接球的效率。

(三)设计音乐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课程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具备着一定的特殊性,体育课程中的相关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够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而相关技能的训练又会耗费过多的体力,而其他科目更多的是动用脑力。再加上小学生的骨骼发育不强,各项身体机能不够完善,在体育课程训练中很可能会出现疲劳的情况。如果这种疲劳状态无法得到改善,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被充分吸引,会使其丧失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在学习中会产生严重的抵抗情绪。因而,将情境教学法和音乐进行串联,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可以使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的情境当中解除疲倦感,潜移默化中就完成了技能的训练和运动过程。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小猪佩奇》等耳熟能详的动画歌曲,利用动画歌曲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烘托出浓郁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响起时参与体育锻炼,音乐结束时立刻停止动作。最终,先冲到终点的学生获得胜利。这种音乐情境和比赛形式融合的方法更有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快乐的氛围中减少疲乏感。教师也可借助一些节奏感极强的歌曲,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可以在聆听音乐和享受比赛的过程当中忘记机体的疲劳,全身心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

(四)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程的相关活动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在思考、聆听和解答疑问的过程当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拓学生自身的视野。借助问题情境教学的方式也可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比如,在小学体育课程上,教师组织学生训练完俯卧撑项目之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此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大家练习完所有的动作后说说俯卧撑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于该运动项目的感受,也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的知识,了解在俯卧撑锻炼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同时也可调整教学的节奏,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善学生的学习水平。

(五)创设合作教学情境,增进体育合作过程

体育项目当中有许多的内容都有着明显的团队特征,团队合作也是体育活动的宗旨。多人协同并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教师可以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创设合作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拥有团结合作的理念与认知。

比如,在组织学生开展篮球、足球、跳绳、拔河等合作性质的项目时,教师可以创设合作运动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当中能够和同组的组员共同协作,共同获得胜利,或者一起面对失败时的挫折感,并正确面对这种挫折感。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有助于宣传正能量,让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不怕苦和勇于奋斗的拼搏精神,也使学生能够成长为拥有健全人格的综合素质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有创新精神,不断思考,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具体情况合理设置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锻炼身体并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为了更好地推动情境教学的过程,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思考情境创设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借助游戏式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参与运动过程。同时用比赛模式调动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在完成音乐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问题情境可以达到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最后,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彭锦辉.小学体育课创设情境的方法与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97.

[2]朱为静.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7(12):64.

猜你喜欢
应用途径情境教学小学体育
自主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浅议快乐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途径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