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关于建筑物地下部分灭火救援的探讨

2023-06-20 18:17马鸿睿
消防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火灾事故演练建筑物

马鸿睿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数量激增,人地关系紧张,人们对地下空间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和利用。随着地下娱乐场所和地下商场的普及,也给消防灭火救援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物的地下部分进行探讨,分析其灭火救援的主要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按照实际情况设置有效的灭火救援方案。

关键词:现阶段;建筑物;地下部分;灭火救援;探讨

当前,地下空间建筑十分多样,承载着各种用途,比如一些娱乐场所、商场和仓库停车场等等,都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多数建在地下。地下建筑部分比较封闭,结构十分复杂,十分容易出现火灾事故,难以疏散人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地下空间建筑中,常常需要很强的消防技术、完备的消防器材和充足的消防人员,才能够应对出现的火灾事故。

一、建筑物地下部分火灾事故类型

在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中,其結构十分复杂,火灾十分常见,火灾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火灾有:地下空间建筑因为结构工程复杂,导致火灾事故类型多样;按照火灾产生的位置,常见的火灾类型包含隧道火灾、场地火灾以及设施火灾;按照不同的火灾原因,一般可以分为设备故障火灾、车辆事故火灾、施工火灾和人为火灾等等。

二、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特点

(一)火情火势发展迅速,难以控制

建筑的地下部分有着特殊的结构,使用的装修材料和布局都十分特别,在一些重要的营业场所中,主要使用网路连接进行管路布置,通风口多,一旦可燃物品被引燃,容易产生各种火灾事故。这种特别的空间布局也使得灭火救援的难度大大提高,在地下建筑物中,通道众多且布局复杂,火灾十分容易蔓延,一旦火势无法控制,就会迅速蔓延到整个地下结构中。

(二)高温毒物多,难以救援

建筑物的地下部分都是封闭场所,一旦出现火灾之后,难以及时排出烟雾,在高温条件下,烟雾就会迅速蔓延,火势更加激烈。一些燃烧物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火势更加难以控制。起火环境存在着很强的特殊性,一旦出现火灾,其温度就会不断提高,四周的温度也快速上升,这些都导致人员疏散和火灾救援面临很大的难度。

(三)难以疏散,伤亡率激增

在多数的地下建筑中,其结构密集、人员众多,客流量很大,在火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十分慌张,造成拥堵事件的产生,一旦现场没有人员进行引导和组织,就会使得现场混乱,人员应急疏散逃生困难,同时安全出口堵塞。如果不能控制该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到灭火救援工作的进行。

(四)毒性气体以及不完全燃烧物质多

在建筑物地下部分中,特别是大型的超市和地下仓库,其中存储着大量的货物,比如油漆、塑料、有色金属、高分子化合物等等,在燃烧之后因为通风条件差,不能充分燃烧,没有充分的氧气助燃,容易出现一些有毒气体,这些不完全燃烧的产物释放出来,特别是硬泡聚氨酯最为常见,一些商品在燃烧中都会释放出氢氰酸和氰化氢等剧毒气体,包含的毒性大。研究表明,成年人只需要吸入少量氰化氢,就会在几分钟后死亡,这些有毒气体和不完全燃烧的物质直接威胁着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五)火场内部压力会造成“轰燃”现象

在建筑物地下部分产生火灾之后,在密闭狭小的环境下,空气不流通,烟气快速积累,容易造成温度瞬间上升,内部气压不断提高,造成轰燃现象。通常来说,轰燃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救援人员敲碎玻璃或者是开门时,空气出现对流,未完全燃烧的地方会突然快速燃烧,造成轰燃。另外,阴燃中的堆垛可能突然倒塌,同时燃烧剧烈造成轰燃,此时的火焰会快速流窜。

三、建筑物地下部分灭火救援策略

(一)人员疏散

在建筑物中,其地下部分密封性强,通道数量少,并且比较狭窄,空气对流效果差,在出现火灾之后,高温和浓烟集聚,很难消散,这就导致被困人员面临的形势更加严重,他们的逃生欲望更加强烈。在出现火灾时,一些被困者常常容易情绪失控,很难冷静地进行逃生路线的分析和选择,这就需要消防救援做好建筑物的观察,掌握其内部结构和布局,设置有效的维护人员疏散路线。根据一定的顺序,即着火层-着火层上层-着火层下层疏散被困人员。要充分使用外部灭火救援力量,有效控制通道的火势,同时使用排烟设备,做好排烟保障消防通道的安全。

消防人员在疏散被困人员时,必须要保证安全管理,确保有序的疏散引导,保障疏散秩序,同时可以采取强制的方式,避免踩踏拥挤行为的产生。在疏散的交叉口和拐弯的位置,要设置人员指引,如果路线被阻挡,首先需要对被困人员的情绪进行稳定,确保安全的条件下,使用辅助设施帮忙疏散人员。设置临时避难场所,充分获得外部力量,在疏散过程中要保证统一指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员疏散。

(二)排烟

在建筑物地下部分出现火灾之后,必须要进行及时的排烟,保证消防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的安全。消防救援过程中,烟气是影响救援人员工作和生命安全最危险的因素,因此必须要设置进气口、排烟通道和排烟口,同时做好对排烟出口的保护,保证火灾之后的清晰视线。要充分使用建筑物自身的排烟设施,同时也可以使用机动排烟机或者是排烟车排出浓烟。在排烟时,必须要做好排烟出口的选择,避免浓烟引入到其他场所中。在救援操作中,送风设备把疏散通道设置成正压区域,能够避免浓烟侵入,在排烟后,需要做好时机的选择,及时进行灭火。

(三)搜救

在消防救援中,内攻搜救是面临的最为复杂和紧张的情况之一。可以把搜救工作纳入至内攻小组或独立于灭火小组的战术中,及时发现被困人员并安全进行转移。不管是如何进行搜救,在开始行动之前,都必须要对建筑物的坍塌和火势的发展态势进行判断。在开始搜救行动之后,搜救小组需要和现场的指挥者充分沟通和协调,掌握现场的状态、位置,设置任务,同时评估搜救的风险,设置搜救计划,不断优化。

(四)灭火救援行动

灭火救援行动是建筑物地下部分火灾救援行动的关键,可以使用内攻灭火法。首先,必须要掌握好有效的内攻时机,特别是在火灾的初期环节和发展环节中,必须要做好有效的分析和准备,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内攻。如果火灾处在猛烈发展的时期,要不能立即内攻,就需要排热排烟,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中,火势逐渐减弱之后进行内攻。要选择内攻经验丰富的指挥员带领队伍深入到火场中,构建内攻战斗小组,设置有效的进攻策略和路线,同时构建应急预案,提前做好防护。要设置好替换队员并配备掩护水枪,在地上需要有充分的水源,同时保证出入口有充足的水带准备,只有在做好准备之后才能够内攻灭火。

内攻路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按照通道风流向、火情情况和建筑的布局结构选择合理的线路。要确保最快达到着火位置,选择最为高效的路线,同时需要深入到房间、地下洞室,在接近火源的位置作战。在扑灭堆垛火势时,需要灭火救援工作者远离通风孔位置和孔洞位置,找到有效的掩体,使用水幕水枪射出扇形水流,对有毒气體进行稀释,同时避免火场热辐射,并和烟雾隔离开来。在深入到建筑物内部时,需要对火灾四周的情形进行观察,及时察觉各种异常声音。在行进时,需要记住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选择合理的路线,在产生危险之后能够及时撤退。在行进中需要步步为营,通过每个地方都需要使用水枪彻底扑灭火灾,避免复燃。在战斗小组撤离或者是战斗替换中,需要确保一起行动,防止人员出现分散。消防救援必须要做好自身防护,充分使用有效的灭火方法,设置合理的灭火路线,这是十分重要的。灭火救援工作者在进行进攻之前,必须要对个人的防护设备和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和确认,安全员负责将内攻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在内攻过程中,需要使用水枪喷射四周,对周围的状况进行判断,同时射流清障,在确保安全之后前行,如果情况不明,不能贸然前进,避免受到伤害。

四、提高建筑物地下部分火灾救援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排烟散热效率

在建筑物火灾中,对人们威胁最大的就是烟热,同时也是威胁救援人员的主要原因。排烟散热是主要的灭火救援内容之一,救援人员需要熟悉建筑的结构,找到气孔和孔洞,使用通风口做好排烟散热的操作,防止热气在空间中快速集聚,避免有毒气体的扩散。在使用排烟设备排烟操作中,可以使用多功能水枪,对有毒气体和烟雾进行稀释。

(二)根据建筑物的情况设置具体的灭火救援方案

要保证高效的灭火救援方案,就必须要在救援之前充分掌握建筑物地下的布局和结构情况,了解消防设备的位置和安全通道的布局,掌握建筑中可燃物的存放现状,按照实际的情况设置有效的灭火救援方案。

(三)定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

要按照安全疏散的预案制定有效的应急演练模式,将演练的地点、时间以及人员确定好,提前设置好演练预案,让各个组织机构都能够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保证应急演练的有序开展。在演练过程中,要保证完整的演练操作,根据预案采取行动,防止演练走过场,在演练完成之后进行总结,同时提出改进意见,设置有效的疏散预案。

(四)火灾出现后被困人员的营救为首要任务

在建筑物地下部分产生火灾之后,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报警,同时做好人员的疏散。在消防救援人员赶至现场后,需要掌握建筑物地下部分的火势发展情况,了解结构布局,将被困人员的数量和地点进行确定,同时设置好救援的方案,积极组织救援力量,大力进行营救。

(五)做好“防消联勤”和演练训练

消防勤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防消联勤,防火监督部门、战训部门以及社会单位要共同合作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和宣传工作。要充分实施消联勤机制,促使“防”和“消”充分发挥作用,将灭火和防火结合起来,确定不同机构和部门的分工,构建完善的规章机制,保证工作的开展能够有章可循。

按照建筑物地下部分的布局和特点,分析其灭火救援的方法,做好演练十分重要。根据建筑物地下部分的火灾形势发展特点,必须要掌握建筑内部结构和消防设备,同时掌握安全出入口的情况和条件,针对地下部分重点位置进行检查,排查火灾隐患,使用有效的扑救火灾技战术,在产生火灾之后,确保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灭火救援行动。

(六)有效规划防排烟结构

机械排烟结构包含了排烟口、防烟垂壁、排烟道、排烟防火阀和排烟阀等等,火灾烟气的产生决定了其排烟量的大小。在建筑结构中,其火灾问题和现象各不相同,一些因素都能够影响到室内可燃成分。因此,要能够将火灾烟气产生量精确地计算出来存在很大的难度。在设计天然排烟结构时,过去的天然排烟主要依靠建筑物阳台,在建筑的外墙和凹廊上设计容易打开的外窗,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同时促进整体排烟效果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地下空间成为人们活动的场所。然而这些地下部分存在着很大的消防隐患,一旦出现火灾,其燃烧迅速、扩散快、浓烟高温集聚,导致火灾扑救十分困难。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建筑物的地下部分进行灭火救援的研究,使用有效的对策提高地下空间的火灾救援效率。研究表明,在地下空间结构中,必须要有有效的防排烟结构规划,提高消防救援的应急疏散效率、做好排烟散热、增强灭火救援组织的有序性,才可以保障民众安全。在日常中,要加强消防安全宣传,不断提高民众的意识,增强消防队伍的救援作战能力,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提高建筑物地下部分的灭火救援能力,提高灭火救援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磊.综合楼消防灭火救援技术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21):180-182.

[2] 许百力.城市密闭空间及地下建筑的消防灭火救援技术研究[J].今日消防,2022,7(07):46-48.

[3] 张建军.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J].中国科技信,2022(03):36-37.

[4] 张智博.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措施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1,7(24):101-102.

[5] 段治良.关于地下建筑消防应急通信问题的分析和探讨[C]//.2021年度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1:238-240.

[6] 刘为民.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J].今日消防,2020,5(06):46-47.

[7] 周金忠,范太兴,杜金海.地铁地下车站室外消火栓系统设计理念探讨[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2,42(01):121-129.

[8] 邬锦.超深地下公共空间安全疏散设计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0.

猜你喜欢
火灾事故演练建筑物
首次演练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未雨绸缪演练忙
火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