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研发创新改革措施研究

2023-06-21 14:37李嘉梦
商场现代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河南省

摘 要:当今世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准之一,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会不断进步,长盛不衰。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提高研发创新增强科技实力的重要性。河南作为中原大地的重要城市,其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省份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河南省企业研发创新的热潮一直高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因为河南省中小企业居多,因此这些企业在研发创新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企业在研发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推动省内企业研发创新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企业研发创新;改革措施

一、河南省企业研发和创新的现状分析

1.创新创业政策力度大

自2015年开始,河南省开始在省会郑州举办“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比赛,至今已经坚持了7年,这几年间,通过此项举措,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原创性成果参赛,更是通过比赛成功开创了UU跑腿等优秀的创新产业,不仅帮助了200多万人成功就业,成功为4000多万商户提供了服务。另外,针对企业研发创新方面,河南不断优化政策供给,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公告,加大了企业创新的补贴和鼓励力度,激发了企业的研发创新的改革积极性。

2.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2020年,河南省研究经费内部支出901.27亿元,较2019年增加108.24亿元,增长13.6%,快于全国3.4个百分点。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64%,较2019年提升0.16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年均增加93.25亿元,年均增长15.7%。R&D经费投入强度年均提升0.09个百分点。除此之外,河南的这些研发投入较多的企业中,一些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对于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较高。比如省会郑州市研发费用投入最多的三个企业分别是宇通集团、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和卫华集团,这三个企业的研发费用都是高达5亿元之多。另外一些化工、有色金属和钢铁等一些传统龙头企业对于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改革也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的资金也逐年递增,其研发费用投入也位居省内前20。

二、河南省企业研发和创新改革存在的问题

1.研发投入力度仍然不足,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

河南省的企业对于研发创新的投入力度这些年来虽然在稳步持续增加,但是总体来看相比其他省份投入仍然属于偏低的位置。从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的规模来看,2020年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中,有近30家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为零,还有三分之一的企业研发创新投入资金不足1亿元,对于研发创新投入资金超过20亿元的企业只有1家,投入5亿到10亿的企业也只有2家。这些情况说明,大部分企业对于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从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资金所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在100强民营企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超过了10%,有60家企业的研发创新强度低于了1%,还有30家几乎为0。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研发创新投资资金与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在超过2%的情况下,企业的研发创新才能顺利进行下去,超过5%的情况下,该企业才会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在排名前100位的民营企业中,仅有3家左右的企业,其研发创新强度在2%之上,仅仅6家企业超过了5%,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河南省企业的整体研发创新能力不强,仍需提高。

2.缺少供企业研发的高质量创新平台

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有一个高质量的研发创新平台,有了创新平台才有利于打造企业的研发创新体系。2020年河南省的民营企业中,有40家在2019年被认定为了各类技术中心和实验室,但是相比2018年来说却是减少了10家;另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行业重点实验室的数量与2018年相比刚刚持平,但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仅有19家,相比2018年的27家足足下降了8家。除此以外,建立了博士后工作实验站和院士专家实验站的企业只有31家,这对于一个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促进河南省企业的研发创新改革的推进,把河南朝科技创新型城市发展,薄弱的研发平台建设是不能为其提供强大支撑的。

3.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效果不佳

企业实行产学研合作系统建设是这些年来国家提出的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能够为企业今后打通创新链、进行研发创新改革提供有利的契机。2020年河南的民营企业的前100强中有79家企业实现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相比去年减少了1家;合作过程中成功实现项目合作的企业有60家,相比2019年减少了6家,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造研发创新机构的企业有15家,相比2019年仍然减少了5家,与高校共建学科专业的企业有7家,相比2019年减少了2家。通过数据显示,企业开展产学研的主要方式是以共同开展项目体现的,但是从现实的实施效果来看,有75%左右的企业认为开展项目合作的作用是有效的,仍然有25%左右的企业认为其成效不明显,这些认知相比2019年下降了10%左右;对于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的作用,仅有66%左右的企业认为效果明显,这一认知相比2019年来说下降了将近25%;在企业与高校共建的学科专业中,70%的企业认为此项合作作用巨大,但是相比2019年,该认知仍是下降了近18%。造成企业产学研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企业自己的研发团队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与市场存在不相适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另外,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用等也是制约企业进行产学研的一大因素。因此,总体来说,企业进行产学研的意识虽然强烈,但是现实表明实践成果却不理想,所以企业产学研的步伐有待加快。

4.企业研发成果转换机制不健全

企业的研发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动力的时候,才会增强企业的競争力。但是河南省企业的研发成果的转换却存在融资手段落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机制不健全的现象。我们知道企业的研发创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所以,除了企业自身的资金注入,还需要一些融资。对于河南这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省份来说,融资贵、融资难一直是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特别是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这些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企业融资难就难在风险控制,风控难以把握的原因是难以获取有效的信息。目前河南的绝大多数企业在研发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仍然是依赖没有风控投资的传统融资模式,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获得了有风险公司的投入,这说明河南企业还缺乏新型的企业融资手段,风险投资机制有待健全;除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阻碍了研发创新成果的转化,政策的支持力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据统计,2019年,在科技成果转化的84家企业中有90%的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其中,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资金支持和引进相关人才等是政府支持企业研发成果的主要举措。虽然如此,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因为没有及时收取到有效政策等原因而没能享受到这些资金支持。因此,仍有大部分企业希望政府除了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资金支持和引进相关人才等措施来扶持企业的研发转化外,还希望政府能开辟如拓宽融资渠道等新的方面来支持和激励企业将研发创新成果成功转化到生产中来,这恰恰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政府的扶持力度和企业的真实诉求存在差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三、推进河南省企业研发和创新改革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企业研发创新改革的支持力度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科技是第一发展力的道理,因此各个国家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支持力度都呈现增加的态势。很多国家采取了对企业研发创新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近些年来,不同国家的税收减免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很多国家扩大了企业研发创新的税收减免的范围,这样就使企业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有更大的资本和动力投入研发创新中去。因此,国家可以考虑在现有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加计扣除的比例,从而能够降低河南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成本,增加企业对于研发创新的投入力度;此外,河南省政府也可以通过成立一些支持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专项组织和专项资金供应链,加大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投资支持力度,从而推进郑州企业增强研发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促进研发创新改革稳步进行。

2.建立企业研发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研发创新管理能力

建立供企业研发的专业创新平台,营造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让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投身于研发创新的改革当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科技企业及企业研发人员的权益保护,让企业员工能够专一地投入研发创新中来;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鼓励企业去研发属于自己的核心自主品牌;完善科技企业的注册登记制度,规范科技企业的准入规则;在企业建立研发创新数据库,以便能够精确分析出不同规模、不同阶段企业的研发创新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设立中小企业研发机构,推进中小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从河南省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中小企业数量最多且作用巨大,因此,加大河南省企业的研发创新力度,必须从中小企业入手,中小企业相比较大企业来说,有更高的就业容量和投资弹性,因此在企业的研发创新方面会更有活力,因此应该采取措施让中小企业成为河南企业的创新主体。我们可以设立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完善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重新定位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作用和地位,推进中小企业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和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还可以以深圳等创新城市为标杆,在河南省设立中小企业研发管理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进行专项指导,向中小企业宣传研发创新的相关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解读政策不到位的窘境,为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之路排忧解难,做好后方保障工作。

4.改进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方式

应该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的校企合作、鼓励高校老师到企业去挂职训练,同时也可向企业提供自己的科研理论知识;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专业技术与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这样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多的研发创新人才。另外,可以通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一些博士后实验室以弥补河南省博士后实验室不足的劣势,也可鼓励企业相关员工加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或研发机构的课题中来,可以为关键技术问题交流不同的见解和意见,这样的合作更易碰撞出科研的火花,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技术支持。

5.提高企业研发成果转化率,以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针对河南省企业的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效果不佳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去改善解决。

第一,改变企业的科研项目结项的鉴定标准,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列为科技研发创新考核的指标,改变原来的只注重论文的发表或者专利的申请,要将考核的重点转向以成果成功转化为主要标准。这一举措将有利于让企业研发注重科研结果的转化结果,有利于将研发的成果真正用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当中去,从而才会形成企业研发投入尽可能多地形成企业的产业化成果,才会真正地促进企业朝创新型企业发展,实现投入与所获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第二,可以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平台,建立一个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来确保研发成果能够有效转化。之所以让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这个技术转移机构就是为了让有专业能力的人去做专业范围内的事,另外通过这个技术转化机构,我们可以培养懂得成果转化技术并且了解市场动向,能够合理地把科研成果资源合理分配到所需要的领域,这样也避免了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不适配的风险。除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我们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把政府这个角色加入进来,通过政府的引领和调节,进一步优化各方的合作方式和研发成果的分配机制,强化四方的协调对接,更精准更及时地把研发成果转化到企业的生产当中。此外,我们还需要尽快出台一些研发成果转换的认定和管理办法,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其社会地位和功能,再通过一些中介服务机构对其进行帮助和支持,进而保证企业研发成果从制度、手段、形式等各方面全方位的转化。

第三,利用当前的大数据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企业研发项目和研发成果相对应的资料库,实现企业研发活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力求打造一个研发成果项目库集收集、评估、推广和对接等一连串的机制,做好企业研发成果的储备和归集工作。通过定期举办研发成果的展示、比赛等形式,把未转化的研发成果推送到市场或者投资人面前,从而促进研发成果能够尽快转化落地。

6.改善融资环境,解决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阻碍企业研发创新改革的“拦路虎”,要想改变这一难题,必须改善河南的融资环境。

一是引导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中来。科技金融生态圈需要进一步优化,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风险投资资本的生长和发育。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刺激风险投资企业对企业研发进行投资,鼓励一些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开展知识产权的质押试点业务,从而拓宽企业的研发融资渠道。政府可以针对企业设立专项的研发创新和技术攻关资金,对于企业研发中心申报的科技项目应该给予配套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比如对于承担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更应该在资金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创新基金投资公司的发展模式,可以在资金投入的基础之上加上增值服务,对研发企业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对其提供研發创新的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借鉴国内外优秀基金投资公司的做法,找到适合河南企业的发展模式;还可以引进外省优秀的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公司,进一步扩大河南的基金市场规模。这样才能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导向和市场自由选择的双效作用,推动郑州国有基金公司和民营基金公司等各类企业运行机制的改革。对于不同性质的基金公司都要提升他们的投资项目筛选、规划、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和质量,把他们发展成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服务机构,推动不同性质基金公司的共同发展、协同创新,一起为河南省企业的研发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张永安,严嘉欣.政府研发资助、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动态关系[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10.

[2]甘小武,曹国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J].税务研究,2020(10):100-106.

[3]苏继成,李红娟.新发展格局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1(7):100-111.

[4]吴宏腾,韦聪华,楼珂宇,庞嘉雁.推进广西财政支持企业研发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0(16):79-93.

作者简介:李嘉梦(1996.03— ),女,汉族,河南省扶沟县,硕士研究生,助教,郑州财经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税收。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浅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