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雕花剪纸纹样及内涵探析

2023-06-22 14:06白雪陈杰周媛
艺术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孝感文化内涵纹样

白雪 陈杰 周媛

摘要:孝感雕花剪纸作为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孝感雕花剪纸纹样的种类,探究其民俗使用状况,进而细致分析其文化內涵,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欣赏孝感雕花剪纸,进而提升孝感雕花剪纸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影响力。

关键词:孝感;雕花剪纸;纹样;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3-000-04

0 引言

孝感雕花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湖北孝感地区在西晋时期已有剪纸的习俗,并于明清时期发展到高峰[1]。人们使用特制的刀或剪刀雕刻出复杂的图案,成品既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又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孝感雕花剪纸的产生与中国古代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代,人们崇拜自然,尊重神灵,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人们会在神龛、祭台、庙宇等场所贴上纸质祭品,这些祭品以动植物形象和吉祥图案为主,形式多种多样。本文研究孝感雕花剪纸纹样的种类和文化内涵,旨在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1 孝感雕花剪纸纹样的种类

受地域、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孝感雕花剪纸的纹样种类丰富。其技法以剪和雕为主,明代用剪刀剪,至清代以后演变为用小刀雕。孝感雕花剪纸作品由多种图案组合构成,其纹样丰富生动,雕刻手法独特,造型精美,极具地域特征。据相关文献记载,孝感雕花剪纸纹样种类繁多,大致有四类,分别为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风俗题材类。

1.1 人物类

孝道是中华文化之根本,孝感更是一个在孝文化滋养下发展起来的城市,这在当地的文艺作品中多有反映。孝感雕花剪纸纹样中也有许多取材于孝文化故事的元素,如孝感民间广为流传的董永和七仙女、二十四孝等。

1.1.1 董永和七仙女

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是孝感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之一。孝感是董永的故乡,这一点从孝感的楚剧、谚语、民间歌谣、民间文学中便能洞悉一二。孝感楚剧中以董永与七仙女为题材的剧目有《槐荫记》《白莲台》《天仙配》等,这些楚剧在孝感地区广为流传。孝感雕花剪纸运用雕刻技艺对此进行艺术表现。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术工作者钟志一及孝感雕花剪纸第三代传承人胡均启共同创作的剪纸《槐荫记》(见图1)获得热烈反响。创作者将其分为四幅剪纸,分别为“路遇”“成亲”“织锦”“分别”,生动描绘出七仙女与董永相识、相知、相爱到最终分别的故事[2]。创作者以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为主题,提取其抽象纹样,创作出符合民间爱情观及审美观的剪纸艺术作品。作品整体纹样借鉴传统戏剧,在第一幅“路遇”中,两人在槐树下相遇,董永持伞,七仙女以扇掩面;在第二幅“成亲”中,董永和七仙女携手共舞,气氛欢快;在第三幅“织锦”中,七仙女展示织锦给董永看;在第四幅“分别”中,董永跌坐在地,试图挽留下飞向天空的七仙女。剪纸表现手法简练利落,巧妙展现了故事的所有情节。

1.1.2 二十四孝人物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冬生笋这三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出自孝感地区。这三名孝子的故事为剪纸艺人提供了创作灵感,雕花剪纸作品《三大孝子》展现了三名孝子的故事,《三孝合集》也展现了三人的故事。此类雕花剪纸作品符合孝感民间普遍认同的孝道精神。孝感雕花剪纸传承人张玉义和池福新共同创作了《二十四孝》的大幅剪纸作品,颂扬了二十四名孝子亲力亲为侍奉双亲的孝道精神。整幅作品精致细腻,技艺纯熟,纹样设计巧妙,得到了剪纸界和民众的好评。如张玉义创作的《二十四孝之孟宗哭竹冬生笋》(见图2),在构图上突出孟宗哭竹的主题,展现出竹笋由地下冒出的感觉,纹样突出,给观者留下遐想的空间。

1.2 动物类

原始社会,人类基本以动物为食,且与动物相互依存,动物形象也被赋予了神话色彩与巫术色彩。民俗剪纸离不开巫术信仰,这是广大劳动人民自发作出的选择[3]。荆楚地区出土的器物上,动物纹饰占很大比例。孝感雕花剪纸纹样中也有大量的动物类纹样,大致可分为祥瑞动物题材、写实动物题材这两大类。

1.2.1 祥瑞动物题材

远古时期,人类受制于生产方式的落后和思维方式的局限,认为人类和动物群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部落视某种动物为祖先、神明。孝感雕花剪纸工艺流传至今,传统图腾纹样丰富,主要有龙、凤、麒麟、鹿、鹤等动物。

一直以来,荆楚百姓崇拜龙凤,屈原的诗句中就有“以凤鸟为坐骑”的说法,凤鸟在荆楚文化中是如神明一般的存在[4]。楚墓出土的青铜器、玉器、漆器以及丝织品上随处可见凤的形象,如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丝织品上的凤纹,构思巧妙,通过简化提炼、变形夸张等手法展现其百样姿态,视觉表现震撼人心。

孝感民间雕花剪纸纹样中的龙凤题材常见的有组合型的龙凤呈祥、龙蟠凤逸、飞龙舞凤、祥麟瑞凤等。《龙凤呈祥》画面精细,双凤俯冲下云端,羽翼张开向上,双龙戏珠缠斗,双凤共鸣齐飞,画面设计生动且层次分明。孝感雕花剪纸传承人张玉义收藏的熏花样中有组“龙凤呈祥”鞋尖花,有“呈祥”二字,左龙右凤拱珠。“狗头童帽花”中有“凤穿牡丹”纹样,牡丹丛中穿梭着一只腾飞的凤鸟。这是传承人胡军启的剪纸作品。除此之外,在九龙、九凤、百凤等类型的剪纸作品中,《百凤图》(见图3)最具代表性。

除了凤鸟外,麒麟也是常见的纹样。在民间,人们把麒麟视作神兽,用麒麟送子纹样剪纸表现人们的生殖崇拜。

仙鹤在民间被视为长寿的象征。《相鹤经》云:“鹤乃羽族之宗,仙人之骥。”孝感雕花剪纸作品《仙鹤蟠桃》是蟠桃和仙鹤的组合,经常用在一些贺寿礼品上。在管玉芳的《松鹤图》中,双鹤在松柏之旁,悠然自得。

在汉族文化中,鹿是祥瑞之兽,也寓意着长寿。孝感雕花剪纸中也有不少鹿纹样的作品。如张玉义的《鹿鹤同春》,标题与“六合同春”谐音,“六合”代指天下。剪纸作品将鹿、鹤、松柏、奇石等纹样组合,取天下共贺之意。民间还认为鹿与“禄”同音,象征着福禄常在、官运亨通。

1.2.2 写实动物题材

孝感属亚热带气候,水系发达,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此地鸟类繁多,这些不同种类的鸟儿自然也成为剪纸创作者的灵感来源,进而成为雕花剪纸上的纹样。

孝感雕花剪纸作品《家禽组图》中有凤凰、喜鹊、飞翔在空的燕、水中游戏的鹅等,有的在捕食,有的在水中嬉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鸟雀的灵动;《白头翁》生动展现了十只白头翁,画面形象栩栩如生;在管丽芳收藏的《羔羊跪乳》中,一只羔羊正在享受羊妈妈的哺喂,画面的纵深感体现了草原的广袤。传承人胡均启创作的剪纸作品动物纹样有驹、小老虎、兔、猫、喜鹊、母鸡等。在《白兔》(见图4)组图中,有的白兔在啃胡萝卜,有的在扑玩花朵,有的呈奔跃状,有的屏声敛息,画面十分生动。剪纸作品《母子图》纹样提取自八只大小不同的熊猫在竹林中玩闹的场景,画面活灵活现,熊猫形象跃然纸上。

1.3 植物类

孝感气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因此植被丰茂,又因位于长江中游,水系发达,盛产莲、芦苇、芡实、香蒲、蒿草、水竹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与孝感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人们对其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创作者将这种情感融入剪纸作品中,就形成了精致的纹样。

1.3.1 花卉类

孝感雕花剪纸中的花卉纹样类型丰富,同时其为刺绣提供样稿,纹样以花为面,以葉作线,粗中有细,花中嵌花。花样选材广泛,搭配得当,寓意相宜,别致秀美。如孝感雕花研究所收藏的老鞋尖花,有五朵花瓣,还基于吉祥谐音将芙蓉花纹样、桂花纹样以及万年青纹样组合起来,取“富贵万年”之意;还有由兰花纹样、桂花纹样、茉莉纹样组成的“香花三元”,象征品行高洁;梅花纹样、牡丹纹样、海棠纹样组成“春花三杰”,寓意迎春祈福;白头鸟纹样和牡丹纹样组合成“白头富贵”,寓意婚姻美满,夫妻二人白头到老。张玉义创作的《四季花卉图》由梅花、莲花、菊花、牡丹等纹样组合而成。《平安富贵》由孝感雕花剪纸研究所收藏,画面刻有花卉和双喜的花瓶,还有剪刻过的蝶恋花,形态不一的蝴蝶飞舞于大小花卉之上。管氏兄弟的雕花剪纸作品鞋帽花、神帐花及小幡中也以花卉为主要纹样。孝感雕花剪纸中,人物、动物、风景、民俗活动都会用花卉纹样作为搭配修饰。

世人常将莲喻为君子,其经久不衰的灵气是心性美和人格美的体现。莲花又称芙蓉,“蓉”与“荣”谐音,象征荣华勃发,莲花与牡丹组合寓意“荣华富贵”,这在孝感雕花剪纸作品中多有体现。胡均启设计的传统花样细腻秀美,莲花形披肩花样中心对称,整体为缠花祥云,单看则为七朵如意,皆以花纹满饰,细致典雅。纹样中的莲花符合孝感的主流情感诉求,也是对个体存在价值的肯定和称颂。文化艺术与民俗生活密不可分,孝感雕花剪纸艺术是当地人文风俗的艺术提炼,莲花纹样的剪纸也诠释了这一点。

1.3.2 果实类

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果实寓意着孕育及繁衍。孝感民间时至今日依旧有在举办婚礼时洒彩果的习俗,此类果实多为颗粒饱满的果子,有补血益气的红枣、桂圆,还有多籽的莲子、松子等。这些果实不仅能滋养身体,还有美好的寓意,如“枣”谐音“早”,“花生”谐音“生”,“桂圆”谐音“贵”,“松子”谐音“子”,寓意早生贵子,这也寄托着人们对新婚夫妻的美好祝愿。民间婚礼还会用到石榴纹样的剪纸,石榴的特性就是“多籽”,人们取其多子之意,寓意多子多孙。有此类寓意的水果还有葡萄,葡萄呈串状生长,也有多子的含义。这是因为古代社会受制于落后的医疗条件,人们生育率低下,更加重视子嗣传承。

莲藕生长在多水的地域,孝感水系发达,因此莲藕极为常见。孝感雕花剪纸中常有莲藕纹样的作品。古时的布鞋、帽子、枕巾上经常会出现荷花纹样和莲藕纹样的组合。创作者还常常利用一些组合来展现吉祥的寓意,如荷花纹样、藕纹样、莲蓬纹样时常同时出现,寓意“因荷得藕”。一组荷花纹样和一对藕纹样寓意“佳偶天成”“圆圆满满”,象征夫妻二人同心。莲藕类纹样通常作为美好祝福与其他纹样组合出现,孝感雕花剪纸作品中更是频繁出现此类纹样。

桃子纹样也是孝感雕花剪纸作品中常用的一类。传说西王母每年会邀请众神仙参加盛大的蟠桃会,用蟠桃宴请众神仙,而吃下一颗蟠桃可得百年寿命,所以桃子纹样也常常出现在祝寿类的剪纸作品中。其还常与人物类纹样组合,如与神仙纹样搭配,与其他吉祥果实纹样搭配。如剪纸作品《福寿双全》,寓意人们向往有福有寿的美好人生。

2 孝感雕花剪纸纹样的民俗使用

原始社会,剪纸作品的功利意义远远大于审美价值。至唐宋时期,民俗剪纸的巫术色彩被削弱,慢慢发展成综合性民间艺术。明清以后,剪纸作品多作为窗花、门钱、喜花、礼花等使用。到了近现代,剪纸作品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求福于神灵”,而是转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2.1 实用功能

孝感雕花剪纸最早是基于实用功能产生发展的。从雕花剪纸纹饰的运用可知,剪纸早期注重实用装饰意义,广泛运用在彩色陶器上。到了晋代,雕花剪纸纹样的应用范围更广。孝感雕花剪纸绘、剪、雕、刻结合,主要用于为服饰、鞋帽、枕巾、荷包等刺绣提供底样。设计这类雕花样,需要创作者以实用需求为前提,实现形式美和功能美的融合。还有多为吉祥寓意的“彩头话”,表现老百姓生活、历史人物或民间神话传说等题材的纹样,多用作装饰品[5]。灯笼装饰上的纹样、礼品上的喜庆纹样、百姓窗户上表示吉祥寓意的纹样也运用广泛。近现代,一些剪纸运用于室内装饰,或是通过特定纹样的提取、简化,运用在生活物品上,作为物品包装。

古时孝感民间女子需要从小学习当地的雕花剪纸技艺。雕花剪纸俗称“花样子”,是孝感地区女子刺绣的图稿,可承袭其地域的纹样符号,实现孝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此同时,女子基于“花样子”制作香囊、荷包之类的定情信物赠予男方,是过去孝感女子对男子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孝感雕花剪纸纹样已渗透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2.2 审美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孝感雕花剪纸纹样类型日益丰富。这些纹样蕴含着孝感人民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能展现出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

孝感雕花剪纸纹样在构图上独具特色的一点是不具规律性,由于泛用剪和雕这两种技法,因此整体作品构图自由散漫,并不追求完全的对称性。同时,这反映出孝感人民热爱自由、豪放不羁的性情。孝感雕花剪纸主题鲜明,主图常搭配人物、动物、植物等纹样,意蕴深厚。例如“鹿鹤同春”以鹿与鹤为主体,搭配植物,主题明确、意蕴深厚、内涵丰富。

3 孝感雕花剪纸纹样的文化内涵

3.1 地方民族信仰

图腾和自然是远古先民的民族信仰。在孝感民俗庆典集会中,随处可见各式雕花剪纸纹样。除夕日是万家团聚的日子,人們张灯结彩,贴对联和雕花剪纸。年初,孝感人必先举办仪式祭拜祖先求其庇佑,年长者还会焚烧纸钱,招祖先的魂魄回家过年。正月初六前后,又会举行祖先吃饭仪式,祈求家族兴旺,诸事顺遂。在元宵节,孝感人会将雕花剪纸纹样贴在灯笼上。节日活动上不同的雕花剪纸纹样承载着孝感人民的信仰和记忆。

3.2 孝文化

孝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孝感人民的精神,也集中体现在孝感地区的文艺创作上。孝感人注重孝道,这样的文化传统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例如,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6]的事迹均在孝感流传,影响雕花剪纸传承人的创作。在张玉义设计、池福新雕刻的《二十四孝》中,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对孝道的追求。作品以人物纹样为主图,和植物纹样组合,另配有吉祥纹样,强调人物感天动地的孝举。

4 结语

对湖北孝感雕花剪纸纹样进行梳理与分析,能看出这一民间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湖北孝感地区百姓的精神财富通过雕花剪纸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得到展现。孝感雕花剪纸纹样从最初的图腾崇拜发展为为刺绣服务的“花样子”,再发展为展现传统美德,如孝文化的颂扬,反映了孝感地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进步。孝感雕花剪纸是我国宝贵的财富,今人应该重视并发展它,让它在新时期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 杨薏,白亮.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497-500.

[2] 金颖颖.孝感雕花剪纸的审美形态[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10.

[3] 徐贤如,凌继尧.中国民俗剪纸艺术文化功能内涵变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78-83.

[4] 孙军.孝感雕花剪纸中的民俗与风情[J].装饰,2014(10):137-138.

[5] 周倩.孝感雕花剪纸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6.

[6] 曾丰瑞.浅析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路径[J].东方藏品,2018(1):151.

作者简介:白雪(1980—),女,湖北荆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创新设计、高等美育。

陈杰(1997—),男,福建漳州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文化创新设计。

周媛(1994—),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文化创新设计。

猜你喜欢
孝感文化内涵纹样
湖北孝感 一条短信让救助更暖心
孝感天下,爱传千古
孝感令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