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研究

2023-06-22 10:27薛骄
艺术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

摘要: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是六朝艺术的瑰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人们寻访六朝文明的标志性遗迹。但是由于社会和时代变迁,石刻损毁严重,缺乏完整性和交互性,所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进行数字化保护势在必行。从过去的视频影像到如今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保护和传播遗迹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和先进。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也应与时俱进,借助科技的力量,充分发挥创新力,探索更多形式,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拓宽自身的展示维度,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自己。文章首先分析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价值意义,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据研究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保护方式与传承策略;其次分析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可采取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和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并且分析数字化展示的优点、数字化建设在文旅宣传方面的应用、在当地旅游行业的优势;最后阐述数字化建设能够面向受众开展全面的科普教育,进而提高人们对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关注度,实现建陵石刻艺术活态传播的目标。推广传播和保护利用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艺术资源,能提高建陵石刻的文化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建陵石刻以一种更契合时代需求的方式在当今社会凸显新的魅力。

关键词:南朝石刻;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K8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3-00-03

由于历史原因,受保护条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技术手段等的制约,目前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人类财富,如何加强对其历史文献资料的综合研究利用,阐释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深厚的人文意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成为当今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课题。

1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价值意义

1.1 历史价值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位于丹阳市云阳镇荆林三城巷东北,在齐明帝兴安陵、梁简文帝庄陵、梁武帝修陵之间。现存陵前石兽方形石础、神道石柱和石龟跌座各一对。建陵石刻,是南朝诸陵遗存石刻最多的一处,也是现存帝陵中唯一保存神道石柱和石碑遗存的一座。梁文帝萧顺之建陵能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制度、艺术风格、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当时历史文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2 艺术价值

就造型而言,梁文帝蕭顺之建陵石刻形态优雅灵活,集中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刻技艺的卓越成果,是中国帝王陵墓石刻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建陵石刻的刻工细腻,栩栩如生。陵前石兽有实物者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霍去病墓,梁朝陵墓石刻的艺术手法更加丰富和精湛,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神道两侧的石柱上,上方的石额上刻着阴文“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个大字,两侧的文字内容相同,但却是一正一反的,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风格和特征,是非常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对后世的碑刻艺术有着非凡的影响和意义[2]。

1.3 旅游价值

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单纯的观光已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更多的游客注重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近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数字文化旅游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深度挖掘和展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文化内涵为丹阳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新思路。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是丹阳地区现保存相对完好的石刻。2021年,镇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两则采购公告,分别是《丹阳南朝帝陵与石刻考古遗址公园规则采购公告》和《丹阳南朝帝陵与石刻保护规划采购公告》。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丹阳地区的石刻遗产,其具有丰富的旅游价值。

2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数字化建设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与展示,只有实现文化价值全民共享,才能使历史遗迹在当今社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更好地与都市发展相融合。

在当今的数字化背景下,依托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数字化设备和平台层出不穷,为实现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数字化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2.1 数字化数据搜集与整理

2.1.1 搭建数据库

随着数字技术的开发应用,采集整合所有萧顺之建陵石刻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可以将之永久保存,便于重复利用,为社会大众共享。如何增强信息资源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成为当今资源开发的难题,数字人文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通过知识图谱技术与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数据库;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加深大众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这使得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勃勃生机,绽放出耀眼光芒。

计算机云存储和管理技术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信息采集提供了技术支撑,数字技术在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文化遗产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面具有优势。所采集的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相关历史文献、民俗故事、修缮记录、遗产图像、测绘数据和地方生态等信息,都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3]。

2.1.2 知识图谱技术

知识图谱技术为各级科研、保护管理、信息交流、知识普及等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4]。登录数据库,专家可以通过标题、年代、机构、主题等关键词检索或浏览关于建陵石刻的相关信息。利用高清晰度的图像数字化系统,专家能充分、高效地获取相关数字图像信息。通过应用数字虚拟现实技术,专家模拟和复原建陵石刻的有关资源,使之得以展示、研究、交流和保管[5]。

知识图谱技术在语义处理功能和开放互联上的强大优势,使其在许多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构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知识图谱,搭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数据资料库,可以改变建陵石刻相关档案分散、利用困难的局面。搭建数据库要与其他媒体网络实现全面对接,坚持开放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让建陵石刻的数据信息实现永久存储与即时共享,这也对传播和传承建陵石刻艺术及其深厚的人文意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数字化虚拟修复

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技术,系统、科学地修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全面综合地研究分析建陵石刻,并依据文献资料,深入发掘建陵石刻在深层次的表现特点,从底层开始分层次展开学习探讨,从中发现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损毁问题。依靠计算机的大数据信息整理与处理功能,合理应用特征提取算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建陵石刻模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AR)进行虚拟再现,还原萧顺之建陵石刻原来的风貌[6]。

利用数字化手段,能够永久保存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图像与信息,不仅能将完整的建陵石刻展现在游客面前,还能满足其线上展示建陵石刻的需求。并且,在还原石刻的基础上进行虚拟交互设计,让对石刻艺术感兴趣的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萧顺之建陵石刻的原始风貌,使游客在线上或线下游览参观时,获得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这对弘扬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文化遗产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创建新媒体展示平台

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展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其目的在于信息的有效传达与满足文化体验。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迭代更新,各种文化在交流碰撞中也逐渐探索出新的传播方式,由传统的二维视觉图像向多维空间沉浸式体验转变,向情感化体验展示拓展;从静态的表现方式向动态化传达方式转变。结合数字技术,采用动画CG技术重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进行文旅资源整合,提升游客对于文化遗产的交互体验,让游客从之前单调乏味的游览参观转变为探索式的参与,激发游客的参与热情,增强沉浸感。全方位提升游客对建陵石刻的文化体验,使其在线上或线下平台,全方位感知南朝石刻艺术的魅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建陵石刻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展示萧顺之建陵石刻的艺术价值,对于传播建陵石刻的文化价值有着深远的意义。

3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数字化应用前景

3.1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应用

萧顺之建陵石刻遵循原址保护原则,由于长久以来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石刻残缺不全。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类文物进行数字化发掘和复原,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重组文化遗产资源,重构文化遗产的存在方式、传承方式和文化意象。与书籍、图画等存储记录方式不同,依托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影像资料等数字化存储方式不易出现损坏和丢失。由此,建陵石刻艺术便能实现永久保存。

3.2 在文化旅游宣传方面的應用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当代文旅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游客对景区体验的要求,应加大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力度。沉浸式的萧顺之建陵石刻数字化新媒体展示平台可以让游客脱离现实,身临其境地感受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文化魅力。借助VR/AR/MR等技术的沉浸式传播,既能实现对建陵石刻遗产的科学保护,又能盘活传统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经济效益增长和文化振兴。

4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数字旅游的优点

4.1 及时、精准地给公众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

对景区进行数字化升级,游客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浏览景区相关信息。这样避免了游客出行的盲目性,游客通过建陵石刻旅游线上平台能够提前获取大量信息,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旅游数字化升级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方式,打造了旅游产业的数字化新业态和新模式。平台会及时更新相关旅游信息,游客能够快速查询所需信息和浏览景区发出的公告,避免因信息不畅带来的旅游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也能够促使游客前来实地打卡。

4.2 加强景区对珍稀文物的保护工作

提升文旅资源的数字化水平是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搭建数字化多媒体展示平台有助于避免资源破坏,游客通过移动终端及VR眼镜沉浸式预览石刻,让原本呆板的文物灵活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这样可以避免游客进入建陵石刻的核心区以及破坏严重的区域,达到更好地保护建陵石刻的目的。

4.3 加大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

利用VR/AR技术复活建陵石刻,加上音乐、灯光、氛围的营造,能够增强游客的沉浸感,打造建陵石刻的特色IP和周边文创产品,能够增强游客实地打卡的意愿。推出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数字化旅游资源有利于世界各地的人了解建陵石刻,进而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强化旅游地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带动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

4.4 在公共教育方面,是立体化的科普传播

如今,三维扫描、虚拟展厅、VR、AR等技术的应用,让使用者可以深入体会建陵石刻的文化魅力,同时也拓展了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般感受萧顺之建陵石刻的风采。游客可以利用电脑和移动设备,通过小程序、APP、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和数字化设备如AR展示装置、VR眼镜等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和游览建陵石刻。将南朝建陵石刻的全部历史遗迹进行推广、展出,面向公众开展全面的科普教育与宣传,进而提高人们对梁文帝建陵石刻的关注度,使南朝石刻转向活体科普传播的阶段。

4 结语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数字化保护进程相对滞后,其数字化展示及应用程度仍须进一步拓展。萧顺之建陵石刻的数字化保护应与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相契合,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探索更多的形式,使萧顺之建陵石刻在当今社会散发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倩.丹阳地区南朝陵墓石刻的保护与利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2] 杜浩.试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及书法特质[J].书法赏评,2020(6):42-44.

[3] 王含.徐州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华夏文化,2022(2):52-55.

[4] 文谨,王瑾.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及其开发利用:以北京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1-74.

[5] 梁国兴.壁画图像的智能数字化修复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6):42-45.

[6] 张晟,张玉蓉.元宇宙视域下文化旅游数字化传播探索[J].新闻爱好者,2022(9):60-62.

作者简介:薛骄(199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