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设计法则介入线上博物馆展示设计策略研究

2023-06-22 20:09吴婷
艺术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展示设计

摘要:目前线上博物馆数字展览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相较于实体展示,缺乏令人满意的用户体验。考虑到ViP设计法则的普遍适用性,其可能为线上博物馆展示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文章探讨ViP设计法则在线上博物馆展示设计领域的指导意义,并提出展示设计的创新策略。首先采用类比分析法,将ViP设计法则的主要理论和思维模式与展示设计领域的独特性进行比较分析,提取不同领域中展示情境的潜在“因素”并集合成因素群,展开设计预见,提出声明,以此确定设计目标。其次,通过垂直思考方法,深入探讨ViP设计法则中愿景层、交互层和产品层三个层级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线上展示领域构建一个未来展示场景的设计策略框架。最后,采用案例研究法,分别对所构建的三个策略进行价值检验。该设计策略框架可以为线上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愿景描述,推动设计师探讨未来线上博物馆的展示情境,发现更多潜在的设计机会点。

关键词:ViP设计法则;线上博物馆;展示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3-0-03

展示设计对线上博物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深远影响,可能影响使用者的访问效率和体验效果。目前“云展览”存在许多问题,相较于实体展览,其体验感不佳。多年实践证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创立的ViP设计法则[1]能为产品确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定位,并适用于任何创新活动流程,将这一法则介入线上展示设计领域,能为线上博物馆设计和创新提供新思路。

1 ViP设计法则的相关理论

ViP设计法则是一种情境驱动的、以交互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它提出了一个看待设计产品的独特视角——产品层、交互层、情境层三层模型[2]。利用三层模型对现有产品进行解构是ViP设计流程的准备阶段,解构可以引导设计师从习惯于思考“是什么”转变为思考“为什么”,从先入为主的设计思维中解放出来。在设计阶段,先建立对未来情境的预见,发出“声明”,清晰地描述该产品如何被用户理解和体验,指出设计方向和最终目标;明确设计立场后,定义交互方式,确定什么样的交互特征可以实现这个声明;再由交互特征引申出产品特质,挖掘什么样的产品特质在目标情境下是有意义的,最终形成产品设计的概念化基础。

2 ViP设计法则指导下展示情境的设计因素

在开展设计活动之前,研究现有展示情境的潜在因素,不能盲目涉足未知领域,还需要类比分析ViP准备阶段的思维方式和线上展示设计领域的独特性。可以从不同领域中提取因素[3],本文通过类型领域列表,对线上展示情境六个不同领域的因素进行了提取,如表1所示。

一组优质的食材并不代表能制作出一道美味佳肴,一组合适的因素也并不一定能够构建出所期望的情境。因此,需將多样性的因素统一化,转化为连贯统一的因素群结构。表1中“知识有时给人以优越感,成为一种象征”“人们希望感受表达自我的乐趣和创造事物的乐趣”,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因素可以形成新的因素群,即人们期望创造价值与自我实现。因素的组合不应导致多样性的消失,而应强化其多样性的特点。

3 ViP设计法则指导下构建未来展示情境的设计预见

根据收集到的展示情境因素,首先归纳出12个因素群,然后将参观态度和体验感分为正反向,并搭建展示情境因素框架(见图1),归纳出突破精神困境、追求知识、多维体验、创造价值和自我实现、认知成本增加、经验社交、展示的叙述性、探索未知、惰性思维、教育学习、技术设备和快餐知识这12个因素群。完成搭建后提出明确性的设计声明,即希望观众在线上博物馆参观过程中既能被合理地引导,发掘其叙事趣味,又能鼓励观众主动探索,创造自我价值。这样有别于传统陈列展示的设计声明,为线上博物馆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设计发展方向。

4 未来展示情境的设计策略框架提出

设计声明是设计师明确表达的设计方向[4],但还需深入探讨ViP设计法则中三个层级之间的因果关系,才能实现有效的产品设计。因此,通过垂直思考,将ViP设计法则的三个层次推广到线上展示设计过程中,形成相对应的设计策略框架(见图2),包括塑造线上博物馆中“演员”角色、建立观众与线上博物馆互助协作的关系、注重线上博物馆特性与交互特征的一致性。

4.1 塑造线上博物馆中“演员”角色

在探索设计道路时可以采用类比法,当设计师发现与解决方案具有相似交互特征的情境时,便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线上博物馆这个虚拟的文化空间具有网络和新媒体特有的语义环境,技术信息结构复杂,参观实践中存在一个或多个感官介入的模式,且随着展示内容的多样化,这些情境关系会变得多层次和多维度[5]。因此,可以将展示情境视为一场大型舞台剧,其中观众是演员,整个展示网络空间是舞台。通过叙事性设计,利用社群媒体与数字众包的协助,让观众感知“剧本”进入表演者的角色,主动与收藏品互动,甚至成为共创者。因此,设计愿景主要是塑造观众的“演员”这一角色,而展览能有效引导“演员表演”,并鼓励他们将自己期望的一面在情境中演绎出来。

创立于2017年的史莱姆引擎创作出多个颠覆传统“白盒子”概念的数字艺术作品,其中《海洋2.0》运用虚拟空间的优势,将超过百位艺术家的作品置于“大海”中以“孤岛”的形态展示。在为观众提供可发掘线索的同时,史莱姆引擎还考虑到观众个体之间的需求不同,鼓励他们在观展活动中形成更强的主动探索意识。首页将作品塑造成“宝石”来串线,简明的展示引导让观众在整个展览中有清晰定位;同时具有个性化追求,比如一键随心飞让观众自由旅行,以及所有艺术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航班标识,观众可以就艺术品发表评论和解读,也可以查看其他人的评价并参与讨论。这些信息不仅可供展览方参考,还可直接整合到展品旁边,变成展览的一部分,为观众提供个性化视角。通过多角度的观展情境设计,每个观众都可以在展览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扮演自身在潜意识中期待的角色,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投入观展过程。

4.2 建立观众与线上博物馆互助协作的关系

与演员和导演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类似,观众与线上博物馆之间也需要建立互助协作的关系。根据前文的分析,可以将观众的参观态度分为消极被动和积极主动。在被动的情况下,观众的参观独立性较弱,往往依赖于线上博物馆提供的辅助指引功能,这容易导致过度强调产品,观众的需求被忽略。而观众具有较强独立性时,线上博物馆的功能往往被认为不需要,从而难以获得观众的信任。因此,在观展活动中,为建立起相互依赖的关系,线上博物馆所设计的功能目的在于了解观众的深层需求,提供相应的协助,同时激发观众的反馈与建议。只有在互动中体现价值,才能促进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

曾获奖无数的国际妇女博物馆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线上博物馆,该博物馆通过在线展览和社区连接全球观众,从而激发全球行动[6]。该博物馆是一个女性作品的展览空间,为观众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思想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涵盖女性话题的网络社区,提供了表达工具和资源,鼓励观众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讨论关于女性的热点话题。诸多话题形成自己的讨论社区,观众与博物馆形成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观众可以通过提交故事、探讨变革话题、在线捐赠等方式获得最新知识并创造自我价值;同时,博物馆能够收集大量数据并帮助自身进行精确合理的系统优化。国际妇女博物馆最初仅被认为是一个线上展览空间,到后来成功转型成为一个获得依赖与回报的生命体,为女性话题展览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这样相互促进的互动形式,有助于双方的自我价值体现,形成良性循环。

4.3 注重线上博物馆特性与交互特征的一致性

定义了交互关系后,为了满足这种互动关系,产品还需要有一定的属性才能让用户以设计师预想的方式体验/使用产品,ViP设计法则称之为产品特质[7]。产品特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产品自身的特性,二是传达产品的使用和操作[8]。产品特性是产品给人的印象,因此可以使用形容人的词汇形容产品特性,比如开放、有力等。除了产品特性,还需思考产品如何暗示用户,引起他们怎样的使用行为。前文提出了交互层面的互助协作设计策略,因此产品设计应突出产品特性和操作的一致性,共同传达交互愿景所表达的信息内容,以确保产品的易用性和友好性,增进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如果这两种品质相互矛盾,就容易导致用户感到困惑和使用上的混乱,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许多观众会想象用新的方式觀赏甚至创造世界上的艺术品,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艺术细胞、能够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大部分线上博物馆没有涉及自我创作的形式,这造成观众缺少与展品的互动与参与感。Gen Studio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微软、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创建,观众可以从真实的艺术藏品中提取对应特征,自由创作自己想象中的艺术作品。从该线上博物馆的产品特性来看,其界面外观设计简洁大气,体现了“精简高级”的个性,而白灰色搭配及合理的界面布局,给人自然舒适的心理感受。从互动属性来分析,Gen Studio先让观众从不同风格、材料和形式的藏品中汲取灵感,然后用线段将这些产生灵感的真实藏品连接起来,并在交接处设计一个动态圆点,给予观众可随心移动的暗示;左侧图片则实时呈现创作的艺术品外观,提示观众将圆点靠近喜欢的现实藏品以达到创作的理想效果。由此可见,在具体设计线上展示时,合理把握博物馆的两个关键品质,即产品特性和交互操作的一致性,有助于引导用户理解和体验展览,增强主动探索与决策的能力,从而增进用户和产品之间的信任

关系。

5 结语

本文研究发现,在线上博物馆展示设计中,ViP设计法则对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展示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愿景描述,希望对相关设计学者和实践者推动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 赵雅鑫,鲍懿喜.基于P设计法则的美妆收纳系统设计策略[J].设计,2021,34(21):52-55.

[2] 杨玲,李洋,Marcel Borgen.面向用户体验的交互式产品设计方法及其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8,40(8):35-38.

[3] 黄莹,邓嵘. ViP设计法则指导下的康复医疗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20,41(20):151-156,168.

[4] 李敏敏.博物馆、展览与设计为大众服务的立场:以MoMA为例[J].装饰,2017(3):124-125.

[5] 纪晓宇.泛在化连接:数字时代博物馆藏品的展示与传播[J].东南文化,2021(2):152-158.

[6] 凯瑟琳·惠特尼,常静.将虚拟技术应用于全球博物馆社区[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17(3):48-52.

[7] 郭敏锜.基于ViP设计法则的文创数字产品设计研究:以线上博物馆的心流体验设计为例[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8] 苏恒.产品语义学研究:隐喻运用于产品设计中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4.

作者简介:吴婷(1998—),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用户体验。

猜你喜欢
展示设计
模型制作在展示课程中的应用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逻辑特征
体验式展示在电器品牌终端的设计应用
基于服装橱窗静态展示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