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诊断及防控措施

2023-06-23 17:25王永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6期
关键词:肉牛防控

王永

摘要:作为肉牛养殖中的多发疾病,布鲁氏菌病一直以高危害性、高传染性著称,母牛一旦发病将出现不孕、流产等问题,公牛发病后将会诱发附睾炎和睾丸炎,且该病还容易危及人体健康。为避免更为恶劣的公共卫生事件,必须紧抓对该病的诊断及防控,便需要养殖人员熟悉该病,了解其流行特征、发病趋势及防控对策,本文重点就肉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诊断及防控措施展开探究。

关键词:肉牛;布鲁氏菌病;流行诊断;防控

现阶段,居民生活品质日渐提升,高营养、好口感的牛肉及其制品成为备受大众喜爱的食品,肉牛養殖也迎来了更为有利的发展契机,集约化进程日趋深入,与此同时,各类牛病的发病概率也随之加大。布鲁氏菌病便是其中之一,该病不但可以在牛场长时间潜伏,而且净化难度颇高,现下尚未研制出针对性的特效药物,一经发病导致的损失往往难以预估,必须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防控重视。

1 肉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诊断分析

1.1 流行特征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微杆菌,其形态比较多元且不具规则性,不长鞭毛且无法生成芽孢及荚膜,对于外界环境有较好的抵抗能力,然而对于湿热、消毒药剂却有显著的敏感性,在已被污染的土壤、粪尿中存活时间可高达40 d[1]。在传播方面,一般以皮肤、黏膜、昆虫叮咬等渠道蔓延,病牛以及体内潜伏病菌的牛只是最大的传染源头,病菌还能依靠母牛分娩、流产等渠道自牛体中流出,带病母牛的乳液中也包含诸多病菌。另外,在鲜牛奶奶酪当中也曾检测到病菌,其对于病牛的生殖器官表现出较强的亲噬性,且伴随生殖器官的成熟,牛只患病几率也随之加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隐性感染,因而,在诊断和防控方面颇具难度。在发病季节方面,未表现出较显著的季节性特征,春夏秋冬四季皆有发病的可能性,其中尤其以春、夏时节更容易发病,根据调研可知,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呈多发趋势。

1.2 临床症状

肉牛在被病菌侵入后,病菌会在牛体内潜伏较长时间,一般在14~180 d左右,大多数病牛表现为隐性感染,在发病趋势上有显著的地方性特征,于老疫区出现之后普遍呈慢性经过,但是在新疫区则呈急性经过。另外,该病在怀孕期母牛当中又有暴发性的发病趋势,在这其中又以第一胎母牛的发病概率最高,在发病肉牛中可以占据五成之多,大多数孕期母牛一般只出现1次流产。老疫区中的母牛发病后通常不会出现流产问题,常出现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病症,同时还容易伴随局部肿胀、胎衣不下、屡配不孕等问题,患病后的母牛流产期集中在孕期5~8个月左右流产[2]。之后病牛的阴道中会不断流有恶臭明显的液体,颜色为褐色,公畜患病之后常见病症是睾丸炎症,配种成功率大大下降,也有些病牛还会有严重的关节炎及淋巴结炎之类的病症。

1.3 诊断方式

通常而言,基于以上病症表现可以就病牛进行初步诊断,但考虑到布鲁氏菌病的病症表现及病理变化同另外诸多疾病有相同之处,因而,若是仅凭借病症表现往往难以做出更准确的诊断。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还要进行更为专业的实验室检测,现阶段常用的检测手段为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及PCR检测,前者以简易便捷、及时快速、结果准确等优势著称,在临床实践中比较常见[3]。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采集病牛血液,制取血清作为备用,采集过程中切记进行严密防护,以0.03 mL的毛细管汲取血清之后放在清洁好的玻璃板上面,同时以同样的方式汲取0.03 mL的布病抗原,放在血清旁边,借助于牙签把血清和同抗原加以充分融合,放置4 min后再细查看是否存在凝集问题,有凝集是阳性,无凝集则是阴性。

2 肉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应用

对于布鲁氏菌病,做好流行诊断的关键性无需多言,除了必要的诊断外,相应人员还需注重日常防控,将防控要点全面落实好,以期以更具针对性、更为全面化的防控措施降低发病概率。

2.1 重视疫苗接种

因地制宜施行疫苗接种管理是强化各类肉牛疾病防控成效的核心所在,亦是防范出现严重疫情的必要保证,对于布鲁氏菌病,在实际防控中亦要将疫苗接种置于重要位置。需基于牛场当前的养殖实情,拟定针对有效的免疫规划,以尽量规避该病的突然发病,现下较常见的疫苗主要为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通常需要在犊牛100~150 d左右开展初次接种[4]。待到来年的同一时间再开展二次接种,可以起到显著的防范成效,保护期可达数年之久,需重申的一点是,在接种时要同口蹄疫疫苗的接种分离开来,以防免疫抑制问题,致使免疫效果不佳。除此之外,接种行为是否严谨到位同样关键,避免出现仅凭经验或随便接种的问题,如此很可能致使免疫失败,在牛只接完种之后必须观察牛只的状态表现,以免牛只应激反应过度,若是察觉有牛只存在异常状态,必须及早妥善处理。考虑到该病还容易诱发其他一些病症,因而,在紧抓本病防控之余,也不能忽略对其他牛病的防控,基于本地牛病流行趋势、疫苗基本特性等要素,明确相适宜的综合性接种规划。

2.2 加大日常监测

针对牛场自繁自养的肉牛每逢春秋时节便要各自开展一次彻底地检查,若是查到有阳性病牛还应开展更细致的复查,查完之后对照所得结果施行必要的分区管理,查到阳性病牛的牛场将检查频次调整为每月1次,持续3个月。直到其他肉牛皆为阴性才能重新恢复至一年检查2次,若是牛场必须对外引种,则要依循有关要求,一丝不苟进行检疫,通常而言,在引种前的30 d便要对牛只开展布病筛选,一旦检查到阳性病牛,马上暂停此次引种。对于那些通过筛查的健康肉牛,进场后需隔离观察45 d,之后再次进行布病筛查,确定结果为阴性,且无异常后才能混合养殖,1年之后可将其同原有肉牛一样每年检查2次。牛场尽量实行封闭化养殖模式,闲杂人员不允许入场,一定要入场时需逐一依循相应的消毒流程做好处理之后方可入场,诸如要穿戴专用的衣帽、要提前登记等,同时也要避免各牛舍饲养人员的随意走动。相关部门也需强化检疫,拟定详细的管理规划,强制检疫机构就那些外来引入的牛只加以全面检疫,判断牛只有没有携带病菌,未达到检疫要求的牛只,则需即刻施以必要的防范处理措施,避免其流入市场。

2.3 注意饲养管理

依托于科学到位的饲养管理能自源头上防控牛布鲁氏菌病,一方面,牛场必须就牛只的养殖密度加以调控,并注意基本的清扫、通风事宜,清扫要充分到位,通风要按时进行,饲槽、水槽也要注意清洁,将病原菌可能存活的概率降至最低。牛舍内的一应污染物定期清扫铲除,要将牛舍内各处一一清洁干净,各类污染物特别是牛粪以及饲料残料务必要尽快铲除,同时还需注意对牛体表面的清洁擦拭,促进新陈代谢。尽量为肉牛营造一个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洁净卫生的生长环境,以免肉牛受到应激刺激出现诸多病症,致使牛体免疫机能大降,患上各种疾病的几率自然也会加大。另一方面,强化日常的饲喂管理,注重科学化和精细化,尽量挑选那些口碑好、资质佳的厂家选购,选购前最好做好必要的调研,确保引进的饲料养分齐全、适口性强,不含有毒害成分,尤其不可含有有关部门禁止的各类添加成分。强化肉牛体质的关键在于饲料供应,除了要紧抓防霉管理外,在饲喂时还需仔细检查饲料,一旦发现霉变问题务必要停止饲喂,为肉牛提供品质佳、无霉变、养分足的优质饲料,以提升肉牛的抗病性。

2.4 强化消毒管理

消好毒是防控布鲁氏菌病的关键所在,牛场人员务必要加倍重视,将一应消毒细节逐一践行到所有的养殖环节,具体来看:①立足于牛场养殖状况明确完整、细致的消毒方案,时常安排专门人员就牛场内外环境加以充分消杀,着重就饲槽、水槽等饲喂用具做好消杀;②强化对进出场车辆及人员的检查,一应进出场车辆及人员皆需严格消毒,以免其将外来病原带入,可以于牛场入口处修建专门的消毒池,汽车轮胎在经过浸润消毒后方可继续进场;③注意人为防范,考虑到人也容易感染该病,所以,相应人员也要注意防护,在进出养殖区域时皆要仔细消好毒,避免病菌经由皮肤、黏膜等渠道入侵人体,导致人畜交叉患病问题;④在消毒药剂的选用上,一般可选择2~3种药剂交替使用,以确保消毒成效,现下常见的主要有火碱、石灰粉等,同时也可选择一些毒副影响小的药剂带牛消毒,0.1%苯扎溴铵和0.3%过氧乙酸皆是较好的选择。另外,在消毒期间,尤其注意药剂浓度的科学控制,不能出现浓度太高或者太低的问题,浓度高容易加大药剂本身的毒性,环境中的毒素含量也随之加大,继而影响到肉牛,浓度低则难以起到应用的防控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布鲁氏菌病一经暴发,很容易扰乱整个牛场的养殖进度,降低牛只的生产性能,影响牛场的养殖收益,对此,牛场人员务必要对这一疾病有较细致的了解,熟悉具体的发病特征。如此在发现异常状况后方可及时进行诊断,按部就班践行好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将一应防控要点逐一抓好,尽量将养殖损失降至最小,为肉牛的健康生长,为牛场的高产养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高强富.牛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7):82.

[2] 王娜.规模化肉牛场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净化以及防控措施[J].畜禽业,2022(9):88-90.

[3] 侯尚剛,侯萍,冯杰,等.肉牛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0(2):13-14.

[4] 陈华.肉牛布氏杆菌病的流行诊断及防控措施应用[J].畜牧业环境,2022(1):71.

猜你喜欢
肉牛防控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肉牛口炎咋防治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良种肉牛快速扩繁技术措施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慢病防控 接下来的10年怎么做
肉牛发生热射病死亡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