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高校麻醉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改革探索

2023-06-23 00:20张春莹潘凤婷黄泽汉
右江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麻醉学民族地区课程思政

张春莹 潘凤婷 黄泽汉

【关键词】 民族地区;医学高校;麻醉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3.04.01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和2019年3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课程思政做了深入阐述,指出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新时代下,民族地区医学高校应充分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规模和计划等主动担当使命,赓续红色基因,积极在麻醉学课程建设中合理挖掘思政元素,形成具有区域特点和针对性的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培养有坚定思想觉悟、扎实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扎根民族地区的实用性麻醉学人才,对民族地区医学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1 少数民族地区麻醉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1.1 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主动推进民族地区麻醉学课程思政是教育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更是明确指出,要教育引导青年党员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1]。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这一重要论述不仅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也为民族地区医学高校麻醉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指明了方向。因此,按照大思政的思路,推進民族地区麻醉学课程思政建设愈发显现出其时代使命。

1.2 新形势下积极推进麻醉学课程思政改革是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发展的需要

民族类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军[2]。其承担着为国家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优秀医疗人才,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肩负民族健康问题的重任。民族医学类院校大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自觉地扎根基层,为维护各民族团结、地区社会经济繁荣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因此,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民族地区麻醉医学课程思政教育,形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麻醉人才培养模式,是民族地区医学高校当仁不让的历史重任。

1.3 民族地区医学高校积极推进麻醉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麻醉学的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已超出了原“麻醉”词义的范畴,具体表现在:麻醉科工作领域由原来的手术室逐步扩大到了门诊与病房;业务范围由临床麻醉逐步扩大到急救、心肺脑复苏、疼痛的研究与治疗以及体外循环[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对生命质量、健康需求和疾病治疗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麻醉人才也同样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然而从全国范围来说,麻醉医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仍难以满足现代医学发展和患者的需求。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全国共有麻醉医师7.6万人。中国每万人拥有麻醉医生的数量是0.5人,而在美国这一数字是3人,英国为2.8人。按照英美的标准,中国应该配备31万名麻醉医生,且中国的手术比例远超欧美,人数应该更多。而现实情况是,中国的麻醉医生总数不足10万,低于标准配置的1/3,缺口达20万人[4]。这就意味着麻醉医生队伍不仅总量缺口大,特殊科室、基层及偏远民族地区等“结构性、区域性紧缺”也较为突出。构建更具时代性、区域学科特色和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学科体系,致力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麻醉事业的接班人,是强化民族地区麻醉学科建设的客观需要。

2 民族地区麻醉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

目前民族地区医学高校麻醉学课程思政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民族地区的医学院校,因其地理环境特殊、经济发展滞后、交通闭塞等客观因素,存在着麻醉学专业教师总量缺口较大、工作条件艰苦、待遇水平较低、人才引进难度大、骨干教师流失等问题。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麻醉学专业课教师多是工学或理学专业出身,自身在求学过程中接触到的思政知识较少,部分教师承担专业课理论教学、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且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够深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空泛的大道理,应该归属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只负责专业知识的传授,因此课程思政备课精力和时间不能保证。其次,麻醉学专业教育学制较长,知识种类繁多,专业性强,考试繁多,教学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体量庞大,其课程设置本身与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的冲突。再次,民族地区医学高校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各民族医学生,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异,民族地区之间语言逻辑结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参差不齐。进入高校后,学生以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对思政和道德素质的相关指标评价考核停留在考试获得高分即可层面。因此,民族地区麻醉学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处于“空白地带”,缺乏思想层面的“引导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度不高[5]。

3 民族地区麻醉学课程思政教育构建路径的探索

3.1 多维度提高麻醉学课程教师队伍思政教育水平

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应在现有师资力量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状况下,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度,创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机制。通过修订培养方案、设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专题和开展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增加课程思政的考核比重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式,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提高专业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度。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时期内很难出现质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安心乐教、艰苦创业,转变唯专业课教育是从的思维方式,树立协同意识,立德修身,自觉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强化麻醉学课程思政的责任意识,积极接受系统思政教育学习和培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质和思政理论水平。在已经成熟的“教学模式”中因地制宜地挖掘、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素材,增强课程思政内容吸引力,构建符合麻醉学教育规律,引起医学生心理共鸣的思政教育内容,从而使学生真正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而达到自我反省、自我修身的目的,使之成长为人格健全的民族地区麻醉事业接班人。

3.2 加强民族地区医学高校麻醉学课程思政元素开发,打造课程思政新课堂

价值先行,深入挖掘。麻醉学课程教师应积极整合教学课程资源,对麻醉学理论课程、临床见习实习课程、民族地区区域文化和医学生个体发展进行相关研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见表1。

4 课程思政融入过程性评价,构建具有民族地区学科特色的考评方式

教学评价是专业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控制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成效、监督教学过程、推动教学改革等重要职责[6]。民族地区医学高校应当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构建具有民族地区麻醉学科特色的评估体系和指标。

4.1 设置民族地区麻醉学课程思政考评指标和方式

课程考评指标的确立对课程思政进入实践层面的运作具有引领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项有机统一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通过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开发麻醉学课程思政建设对照表单,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和要求真正融入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纲编写、教案课件制作中。组建由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等构成的评价主体,通过学生评估、教师自我评估、同行互评、教学督导专家评估、毕业生评估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方式客观科学地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4.2 普及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由于课程思政内容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具有意识层面自觉的特殊性,不适于直接采用单一的理论试题试卷考查方式。因此,课程思政的评价应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麻醉学专业教师要优化课程试卷内容,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以及在组织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过程性表现。例如,在导论和麻醉学理论课程中,侧重从麻醉学医学生实时展示其对麻醉学的认知以及树立麻醉学职业认同感中评估。在临床麻醉和实习课程以及民族地区麻醉基层行活动中,从麻醉药品管理,手術前、中、后麻醉管理和医患关系沟通以及助力民族地区医疗事业行动直观展现中评估。指引学生将课程思政素养和学科素养从理论到实践再落实到自身发展需求。

总之,构建具有民族地区麻醉学专业特色需求的课程思政评估机制与实践方案,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5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高校麻醉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目前,并没有成功的模板或可借鉴的经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未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体系,还需要建立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专业教师思政水平,重塑麻醉学课程设计,挖掘恰当的思政元素和建立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体系。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高校应积极探索麻醉学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专业教育和思政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新方案,从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今后民族地区边疆医疗事业培养出政治过硬、专业能力强的麻醉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  陈达云,刘晓红,李俊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233-270.

[3]  蓝岚,陈剑锋,李韶辉,等.麻醉与危重医学见习带教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2):185-188.

[4]  杜英杰,张新庆,王古岩,等.麻醉医生过度疲劳现状及诱因分析——基于对626名麻醉科主任的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128-131.

[5]  杨盛力,李悔,丁卉,等.医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3):5-6.

[6]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收稿日期:2022-07-25 修回日期:2022-10-20)

(编辑:黄研研)

猜你喜欢
麻醉学民族地区课程思政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