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疲劳及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策略

2023-06-23 17:30黄志强张建军王淳张睿南海鹏陈彦贾凤兰张宝旭杜军阚君陶陈亮王林元
世界中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造模证候动物

黄志强 张建军 王淳 张睿 南海鹏 陈彦 贾凤兰 张宝旭 杜军 阚君陶 陈亮 王林元

摘要 視疲劳已发展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临床注重对其预防和保健,可通过调整用眼模式,使用适宜物质、物理干预、休息等方式缓解症状体征。目前视疲劳主要以主观症状进行诊断,尚无准确反映该状态的客观评价指标,导致实验和临床评价方法及机制研究匮乏。建立视疲劳动物模型,并结合中医对视疲劳的认识及诊疗特色建立视疲劳相关中医证候模型,有助于深入阐释视疲劳发生发展机制,全面挖掘中医对视疲劳的预防保健优势。现总结了视疲劳动物模型研究现状,提出了视疲劳模型的构建原则及策略;结合中医临床文献调研,分析出视疲劳人群中医证型主要为肝肾阴虚型、肝郁气滞型和肝血不足型,进一步提出了视疲劳相关中医证候模型的构建原则及策略,以期为缓解视疲劳中药产品的研发提供思路,并为其辨证保健及精准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视疲劳;辨证保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合理用药;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肝血不足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Animal Models of Asthenopia and I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HUANG Zhiqiang1,ZHANG Jianjun2,WANG Chun2,ZHANG Rui2,NAN Haipeng1,CHEN Yan1,JIA Fenglan3,ZHANG Baoxu3,DU Jun4,KAN Juntao4,CHEN Liang4,WANG Linyuan1

(1 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2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3 School of Public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700,China; 4 Amway(China) R&D Center Co.,Ltd.,Shanghai 201203,China)

Abstract Asthenopia has developed into a global health problem.In clinics,attention is paid to its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and symptoms and signs can be relieved by eye use adjustment,appropriate substances,physical intervention,and rest.At present,asthenopia is mainly diagnosed by subjective symptoms,and there is no objective index that accurately reflects the state,resulting in adequate methods and mechanisms for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 evalu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nimal model of asthenopia and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yndrome model related to asthenopia based on its understanding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in TCM,helps further expla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asthenopia and comprehensively explore the advantages of TCM for the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of the disease.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nimal models of asthenopia,and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In addition,by reference to TCM clinical literature,it was found the TCM syndromes of asthenopia patients were mainly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liver depression and qi stagnation and liver blood deficiency,an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TCM syndrome model related to asthenopia were further proposed.This paper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CM products for relieving asthenopia,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based health care and precise application of asthenopia.

Keywords Asthenopia;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based health c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Animal model; Rational drug use;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Liver depression and qi stagnation; Liver blood deficiency

中图分类号:R276.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3.01.003

视疲劳的发生率与日俱增,虽然不会直接引起眼器质性病变,但长期反复的视疲劳可引发或加重眼、头、颈、肩等疾病,严重干扰人们的工作与学习,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热点医学问题[1-2]。临床上视疲劳更注重预防和保健,主要通过调整用眼模式[3]、使用适宜物质[4-6]、物理干预[7]或休息[8]来缓解症状体征。但大多情况下,视疲劳是持续近距离用眼出现的自觉不适状态,往往不出现器质性改变,经过简单休息即可缓解症状,动物模型难度大研究较少,缺少成熟的动物模型,限制了对其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对预防保健措施的客观评价。因此,本文总结文献报道、临床经验及我们团队已进行的文献、理论及实验研究[9-15],提出视疲劳的动物造模方法和评价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视疲劳中医证候模型的合理性,为阐释视疲劳病理生理变化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中医对视疲劳的诊疗特色,筛选视疲劳的有效预防和保健措施提供参考。

1 视疲劳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视疲劳模型的构建原则及策略

1.1 视疲劳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1.1.1 过用眼调节致树鼩视疲劳模型 视疲劳最常见的成因是眼部调节功能的异常,其程度与持续用眼时间成正相关[16]。白雪等[17]以树鼩为研究对象,每日白昼以活动玩具诱视动物而造成持续视近状态,造模6 d后,树鼩睫状肌β-肾上腺素受体(Beta-adrenergic Receptor,β-AR)及其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上调,Na+-K+-ATP酶活性处于高水平,副交感神经处于持续兴奋状态,并引起睫状肌中神经-受体偶联链的变化。张堰黎[18]以树鼩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3种造模方法(使用诱视物、眼前安置眼罩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眼前安戴凹透镜)迫使树鼩眼过用调节,3种造模方法中模型组树鼩均表现烦躁不安、回避用眼等行为,组织病理学显示睫状体和瞳孔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眼睛处于交感与副交感双重神经支配的动态平衡失调状态,虹膜中M-ACh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及环磷酸鸟苷鸟苷一磷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该造模方法通过迫使动物持续视近,过用眼调节而成视疲劳,造模方法不易造成视器的损伤,符合视疲劳的特点,但该文无后续研究,推测其造模动物不易获得,造模方法难以在常用实验动物复制推广,指标检测难度较大。

1.1.2 光照致大鼠、小鼠、家兔视疲劳模型 视疲劳还与环境照度密切相关[19]。王云和胡晓楠[20]、李丽维等[21]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借鉴视网膜光照损伤模型,以LED白光作为光源照射小鼠眼球,采用(9 000±500)Lux距离小鼠50 cm处垂直照射动物4 h,连续照射7 d,迫使小鼠在强光下持续用眼而成视疲劳;结果发现模型组晶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活力明显下降,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GSH-Px活性也明显下降。《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教室、阅览室、办公室等场所的工作面照度标准值为300~500 Lux,又依据杨春宇等[19]的研究,环境照度不应高于3 000 Lux。但王云和胡晓楠[20]、李丽维等[21]的造模方法的光强度为(9 000±500)Lux,过强的光照会引起视力的损伤,色素紊乱,并引起晶体浑浊,甚至是视网膜组织的损伤[22],而视疲劳一般不会产生此种损伤,故造模方法应避免使用强光。

手机和电脑等视频终端屏幕中存在的蓝光可导致视疲劳的发生,我们团队也通过蓝光照射大鼠眼球制备视疲劳模型[9],但蓝光波长短,能量高,它可以穿透晶体直达视网膜,导致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凋亡[23],例如黄斑病变,而视疲劳一般不会产生此种损伤[24]。此外,目前手机和电脑等视频终端的主流屏幕为LED光源并已做了低蓝光处理。故蓝光照射动物眼球制备视疲劳模型不太符合视疲劳的特点。

由东等[25]以家兔为研究对象,借鉴电光性眼炎动物模型,以254 nm的紫外线照射家兔眼球,共3 d总计12 h,结果发现模型动物睑结膜和球结膜均呈现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眼角膜出现散在浑浊或半透明区,眼分泌物增加,睫状肌张力增加。但紫外线辐射可造成DNA损伤,诱发细胞凋亡或基因突变,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还会对眼结膜、角膜、晶体及视网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26],而且其实验结果中模型组家兔也出现了睑结膜、球结膜和眼角膜的炎癥损伤,故紫外线照射动物制备视疲劳模型亦不太符合视疲劳的特点。

HIRAMOTO等[27]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在一个上半部覆盖镜子下半部分涂黑的特殊器具内以15 W/cm2强度的白光(400~700 nm)距离小鼠30 cm进行散射,时间为2 h,结果发现模型动物的运动活动明显减少,出现疲劳,光照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应激反应,增强肾上腺皮质醇的分泌并使得血浆皮质醇、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提高。但检测指标仅能证实光照可引起疲劳和抑制免疫,有待揭示其与视疲劳的关系。

以上造模方法主要通过改变环境照度以引起实验动物的持续视近,但相较于蓝光或紫外线,白光照射动物眼球更接近持续近距离用眼而产生的视疲劳。

1.1.3 光照结合中医证候致家兔、大鼠视疲劳肝肾阴虚证模型 视疲劳属于中医“肝劳”范畴,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28-29]。王家良等[30]以家兔为实验对象,采用灌胃甲状腺素和肌内注射利血平,结合白炽灯连续照射(昼30 Lux夜0 Lux)家兔眼睛的方法,制备了视疲劳肝肾阴虚证模型,结果发现模型动物眼睫状肌组织中cAMP降低、cGMP升高,血清睾酮降低、雌二醇、雌二醇/睾酮升高。但睫状肌cAMP和cGMP检测结果与白雪等[17]结果相反,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赵丹萍等[9]采用灌胃左甲状腺素钠和夹尾情志刺激,结合蓝光灯照射大鼠眼球的方法,制备了视疲劳肝肾阴虚证模型,结果发现模型组动物血清环核苷酸比值cAMP/cGMP升高,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升高,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降低,谷草转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胸腺指数降低,眼球cAMP、cGMP、cAMP/cGMP、SOD、MDA等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视网膜组织出现损伤。

以上造模方法通过改变环境照度结合中医证候造成视疲劳肝肾阴虚证候,既模拟了视疲劳的疾病状态,又反映了证候特征,提示了视疲劳中医证候模型构建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视疲劳动物模型的建立,主要以过用眼调节,改变环境照度及环境照度或结合中医证候来实现,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受到造模方法不符合视疲劳特点、造模动物不易获取、操作复杂、难重复等因素的影响。

1.2 视疲劳动物模型构建原则及策略

1.2.1 造模原理 《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2014年)》指出,视疲劳是由于各种病因使得人眼视物时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导致用眼后出现视觉障碍、眼部不适或伴有全身症状等以至不能正常进行视作业的一组综合征;以患者主观症状为主,眼或全身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并非独立的眼病,临床多见眼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的视疲劳,与持续近距离用眼密切相关[16]。人持续近距离用眼可使眼代偿活动频繁,当用眼程度超过人眼可调节的限度,代偿活动便突然放弃,从而出现不耐久视,暂时性模糊,眼干、眼酸、眼痛、视力减退、假性近视等轻度视疲劳表现;随用眼周期增加,視疲劳加重而出现全身症状。视觉显示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的显示因素如亮度、对比度、颜色、字体大小和间距,其物理特性如闪烁、清晰度不佳、亮度不均匀或不稳定等,均可对视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31]。近年来,因持续注视电脑、手机等VDT而引起的视疲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境因素[2]。

因此,视疲劳动物的造模方法应注意由环境照度引起的持续近距离用眼特点,可在现有的光照致视疲劳模型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通过白光照射动物眼球以引起动物眼紧张来模拟人的视疲劳状态[20-21,27]。

1.2.2 造模方法 视疲劳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综合征状态,造模方法不宜造成动物器质性病变,应避免强光照射动物眼球引起的视器损伤。1)实验动物:大鼠或小鼠在视疲劳研究中均有应用[20-21,27],提示大鼠或小鼠可用于研究视疲劳。而且大鼠或小鼠的动物品系来源稳定,遗传背景清晰,实验成本低。在光照条件下,动物易出现眯眼、昏睡、懒动、喜卧等表现[27],可通过敲击动物容器以保持其持续用眼的状态。2)造模环境:应选择受限环境,人在受限环境中更易出现视疲劳症状[32],环境宜为暗室或人为营造的黑暗环境,避免其他光源的影响。3)造模光源及强度:VDT的光源主要为LED灯,可选择其作为造模光源,但强度不高于3 000 Lux,并调整光源的距离控制入眼强度在300~500 Lux之间,色温在3 300~5 300 K之间[19]。4)造模时间及周期:根据用眼方式的不同,可有持续近距离用眼和短时长期近距离用眼2种;动物造模也可分为2种:第1种,人持续用眼2 h便会出现明显视疲劳症状[33],可以2 h作为初始时间,观察不同造模时间(如2 h、4 h、6 h、8 h)的指标变化来筛选与视疲劳相关的检测指标和适宜时长,并评价药物的干预效果;第2种,固定每日造模时间为2 h,观察不同造模时间(如5 d、10 d、15 d)的指标变化,来筛选与视疲劳相关的检测指标和适宜时长,亦可在此造模方法上增加中医证候干预,具体可先以中医证候造模,再以光照造模2 h来筛选适宜天数以建立视疲劳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视疲劳中医证候的变化及中药的干预效果和机制。

1.2.3 评价策略 视疲劳的程度与持续用眼时间成正相关,表征视疲劳的检测指标应与造模时间存在正/负相关性,且不会出现视器损伤。1)视网膜:视网膜是重要的成像介质,对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着重要作用,受光源影响,在强光照射损伤下其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数目会减少,排列会紊乱,生理功能降低,故造模结束后,模型动物视网膜不应出现细胞排列紊乱等损伤。视网膜的血液循环状况是影响眼调节功能以及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34]。视疲劳会导致眼部供血不足,使得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流速减慢[35]。2)晶体和睫状体:晶体是眼球的主要屈光结构,透明、呈双凸形扁圆体,无血管、富弹性,包以透明的被囊,周缘部的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36]。在持续用眼状态下,晶体长时间受环境光照影响,房水代谢或晶体囊出现问题,使得晶体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形变弹性下降,引起视疲劳及其他眼科疾病[21,37];故造模结束后,模型动物不应出现晶体的明显浑浊。睫状体为葡萄膜的中间部分,前接虹膜根部,后以锯齿缘为界与脉络膜相互移行。睫状肌为睫状体的主要构成部分,起源于巩膜突及其周围结缔组织[38]。睫状肌属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眼调节过程依赖于睫状体、晶体悬韧带、晶体物质和晶体囊之间的各种机械相互作用[39];视近时,睫状体向前向内移动,靠近虹膜,睫状肌收缩,晶体悬韧带松弛,晶体变凸,屈光力加大,使近处物像能落在视网膜上[40-41]。持续视近,睫状肌一直收缩,会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持续兴奋的现象[17]。3)眼睑:眼睑由外向内,由皮肤、肌层、睑板、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组成[42]。其中肌层主要为眼轮匝肌,司眼睑闭合,与视疲劳关系密切,持续用眼可使得眼轮匝肌活动增加,一直处于收缩状态,眨眼次数减少[43];当肌肉疲劳时会大量堆积疲劳代谢物,例如乳酸,可影响糖酵解和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导致肌肉收缩张力下降[44],乳酸脱氢酶可促进乳酸代谢成丙酮酸。而睑板中睑板腺功能障碍可引起干眼症[45]或干燥综合征[46],而水孔蛋白5(Aquaporin 5,AQP5)是一种分布于各类分泌性腺体中的AQP,可调节水液代谢及腺体分泌,在干眼症和干燥综合征人群中常出现AQP5分布的异常[47-48]。4)血清:用眼时间越长,视疲劳程度越重,人血清中抗氧化因子水平越低[49],引起机体缺氧;缺氧与皮质酮分泌水平呈显著负相关[50],可用皮质醇的变化可作为疲劳的疗效指标[51];此外,当机体缺氧时,乳酸通过厌氧代谢积累引起疲劳,乳酸脱氢酶可促进乳酸代谢为丙酮酸缓解疲劳[52]。

因此,造模结束后,可观察动物视网膜是否出现损伤,晶体是否出现浑浊以判断造模方法是否造成视器的损伤;观察睫状体是否靠近虹膜和视网膜血管血流状态,以判断是否处于持续视近状态;检测晶体和睫状体中抗氧化因子、神经递质、能量代谢酶、眼睑乳酸脱氢酶、AQP5,血清中抗氧化因子、皮质醇、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筛选出与造模时间成正/负相关性的指标。

2 视疲劳中医证候模型的构建原则及策略

2.1 视疲劳的中医名称、发生机制及主要辨证分型“视疲劳”属于中医“肝劳”范畴,现代中医将“视疲劳”称为“目倦”,以视物不能持久,久则视物眼胀、昏花、头痛为主要表现[10]。中医认为,诸脉者皆属于目,肝受血而能视,《景岳全书·杂证谟·眼目》有“既无红肿,又无热痛,而但或昏或涩,或眩晕,或无光,或年及中衰,或酒色過度,以致羞明黑暗,瞪视无力,珠痛如抠等症”的记载,并指出其病因“无非水之不足也”,多由劳瞻竭视、暗耗精血,不能濡养目窍所致,是持续超负荷工作之后而出现的一种持续衰弱状态。目前尚无视疲劳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类文件,本团队对中成药、中药类保健产品配方进行整理分析,以方测证,将视疲劳分为肝肾阴虚、肝郁气滞和肝血不足3种中医证型[53],其中肝肾阴虚型最为主要[28-29],且为亚健康人群的常见证候[54]。

2.2 构建原则 视疲劳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综合征,成因复杂,并非独立的眼病,以预防和保健为主,中医证候则是疾病发展某一阶段病理生理的概括,考虑到视疲劳的临床特点,在中医证候复制上应体现保健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造模方法的干预因素宜单一,过多干预因素的动物模型重现性较差;2)造模周期适中,中医的“证”是一种阶段性、动态性特征,周期过长易出现证候的转化或对动物造成不可逆伤害,周期过短则指标无差异,15~30 d为宜;3)造模方法以不对实验动物造成实质性伤害为宜,如不宜用手术切除肾上腺而成的肾阳虚动物模型[55];4)造模停止后,可自行恢复;5)关键指标应出现显著性差异;6)阳性药应依据方证相应的原则选择对证药物(中成药或经典汤剂),最好该药物对视疲劳、干眼症等眼部问题有相关临床或动物实验基础。

2.3 视疲劳肝肾阴虚证候模型构建策略 肝肾阴虚证是视疲劳者的常见证型,主要与肝肾精血不足,经筋失养以至调节失司有关,肝肾阴液相对阳热不足耗伤阴津而呈现出虚热之象。目前造模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为灌胃利血平、甲状腺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花生油法,慢性激怒法和灌胃激素结合夹尾法[10]。灌胃利血平和甲状腺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花生油的造模方法干预因素较多,易造成动物不可逆损伤。慢性激怒法干预因素单一,易于复制,但每只大鼠造模时间需随实验天数增加,实验周期较长,可筛选激怒时间来设计适宜于保健的造模剂量。灌胃激素结合夹尾法,实验干预因素较少,干预手段较为温和,符合保健的原则,激素对实验动物的作用明确,且实验周期较短。可参考笔者对造模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改良优化的肝肾阴虚模型[10],即通过灌胃左甲状腺素钠和夹尾情志刺激造成“肝肾阴虚”,从动物的环核苷酸、内分泌激素、免疫因子等内在生化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模型是否成立。阳性药物宜选择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或石斛夜光丸,其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可缓解视疲劳人群或干眼症人群的不适症状[6,56]。目前,视疲劳合并肝肾阴虚证候复合模型已有研究[9,30],但有待改进造模方法,优选检测指标。

2.4 视疲劳肝郁气滞证候模型构建策略 用眼过度,气血瘀滞,致脉络郁闭,气血不充,而致肝郁气滞,其与神经中枢的调节密切相关,多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情绪的异常改变,消化系统、内分泌腺、代谢和电解质的平衡的紊乱[57]。在中医证候研究时,应注意区分郁怒和发怒的特点,“郁怒”即受到刺激有怒不能发而压抑在体内,大鼠表现为胡须下垂叫声尖细、贴边、扎堆活动和饮食减少等,发怒则“嘶咬”“粗叫”[58]。可参考我们曾应用的肝郁模型[11],即通过孤养和慢性束缚应激以造成大鼠“郁怒”,对动物外观状态、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以及环核苷酸水平变化来判断模型是否成立。阳性药物可选择丹栀逍遥丸,其疏肝解郁,健脾合营,可改善更年期女性干眼的临床症状与客观体征[59]。目前肝郁气滞证候模型研究较为成熟,可在上述证候模型基础上结合光照制备视疲劳合并肝郁气滞证候复合模型进一步探索。

2.5 视疲劳肝血不足证候模型构建策略 肝开窍于目而主藏血,若肝血亏虚,血不能上荣于目,则出现视疲劳,多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减退,红细胞能量代谢低下,机体代谢率降低,血液流变学与红细胞变形性异常,机体处于代偿性调节血量的保护状态等表现[60]。目前血虚模型的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为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法[12]、综合放血法[13]和放射线辐照法[14]。环磷酰胺法破坏骨髓造血系统,影响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转移,免疫功能,有研究表明是一种脾阳虚证候模型[15]。放射线辐照法主要影响外周血白细胞,损伤骨髓造血系统,但血虚的程度与射线照射剂量成正比。有研究表明适宜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动物后,四物汤可逆转动物的血虚状态[14,61],可筛选辐射剂量来设计适宜于保健的造模剂量。综合放血法直接造成外周血细胞数减少,去掉干预手段后,动物造血功能可恢复,对动物伤害较小。可参考我们曾应用的血虚模型[13],使小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血液亏损而新血化生不足,再结合光照照射制备视疲劳肝血不足证候模型,对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和外周血象的变化来判断模型是否成立。阳性药物可选择芍药甘草汤,方中白芍、甘草,一酸一甘,甘缓酸收,酸甘化阴而阴血充足,上承于目,可缓解干眼症人群的临床症状[62]。但目前只有肝血不足证候模型的研究,可在上述证候模型基础上结合光照制备视疲劳合并肝血不足证候复合模型进行探索。

3 讨论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视疲劳模型的构建原则及策略,进一步根据现有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视疲劳中医证候复合模型的构建原则及策略。我们已对蓝光照射复合肝肾阴虚证候[9]及肝肾阴虚证候[10]、肝郁气滞证候[11]和肝血不足证候[12-15]模型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发现蓝光可造成大鼠视网膜的损伤,而一般生活中的蓝光不会出现此种损伤。未来将继续研究,先考察蓝光照射模型恢复一段时间后损伤是否可逆,或改进光源为白光以验证本文动物模型,再探索视疲劳中医证候模型的合理性,并挖掘表征模型成立的关键指标,建立缓解视疲劳产品成熟可行的动物实验评价方法,为深入的机制内涵研究奠定基础,并为其精准应用提供指导[63]。

利益冲突声明:无。

参考文献

[1]LARESE FILON F,DRUSIAN A,RONCHESE F,et al.Video Display Operator Complaints:A 10-Year Follow-Up of Visual Fatigue and Refractive Disorders[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9,16(14):2501.

[2]邓如芝,朱昱,张嘉璠,等.中国普通群众视疲劳现况调查与影响因素[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9,21(9):668-676.

[3]薛皓月,史彦斌,金家骅,等.视疲劳防治中药专利的研究概况及其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7):195-200.

[4]苏明.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屏终端综合征50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63-164.

[5]翟鹏贵,赵珺彦,周大兴,等.万寿菊提取物缓解视疲劳作用的人体试食试验效果观察[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4):267-270.

[6]武爱军.杞菊地黄浓缩丸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4235-4236.

[7]张祝强,左韬,赵磊,等.揿针联合滴眼液治疗视频显示终端视疲劳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10):1140-1143.

[8]王霞,袁梦,胡丽君,等.不同眼部休息方法对缓解医学生视疲劳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314-1317.

[9]赵丹萍,张建军,黄志强,等.肝肾阴虚复合蓝光照射视疲劳模型的建立及杞菊明目片功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4):2044-2049.

[10]黄志强,张建军,赵丹萍,等.肝肾阴虚证候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枸杞菊花方缓解视疲劳的中医功效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6):578-586.

[11]赵丹萍,张建军,王旭,等.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模型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及cAMP、cGMP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1):146-150.

[12]朱映黎,张建军,王景霞,等.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对GM-CSF,IL-3,TNF-α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330-333.

[13]张建军,黄银峰,王丽丽,等.白芍、赤芍及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综合放血法致血虚小鼠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9):3358-3362.

[14]屈胜胜,张建军,黄银峰,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法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5):2952-2955.

[15]费文婷,侯燕,王玉杰,等.玛咖对免疫抑制-脾虚证小鼠能量代谢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5):1874-1880.

[16]王勤美,王雁,白继,等.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2014年)[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4,16(7):385-387.

[17]白雪,曾庆华,李瑾,等.久视对实验动物树鼩睫状肌组织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316-3318.

[18]张堰黎.一种以树鼩为实验动物构建的视疲劳动物模型[P].CN1480911,2004-03-10.

[19]杨春宇,胡皓,向奕妍,等.LED照明环境下照明参数对人眼视疲劳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8,40(4):88-93.

[20]王云,胡晓楠.枸杞子对视疲劳的缓解作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3):56-60.

[21]李丽维,王玥,周王谊,等.熟地黄对视网膜损伤小鼠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4):72-76.

[22]KAN J,CHENG J,GUO J,et al.A Novel Botanical Combination Attenuates Light-Induced Retinal Damage through Antioxidant and Prosurvival Mechanisms[J].Oxid Med Cell Longev,2020,2020:7676818.

[23]倪穎勤,王越琦,时乐,等.蓝光诱导视网膜光感受器变性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5):618-622.

[24]张熙伯,余玲,何跃,等.长期视屏辐射对视神经视网膜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0):1466-1469.

[25]由东,刘馨湄,才凤.复方牛磺酸滴眼液抗眼疲劳实验研究[J].中国药业,2018,27(24):8-10.

[26]丁辰,蔡建明.紫外线辐射对眼的损伤效应[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6,36(2):149-153.

[27]HIRAMOTO K,YAMATE Y,ORITA K,et al.Prevention of scattered light-induced asthenopia and fatigue by a polarized filter[J].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2010,26(2):89-92.

[28]王超,李翔,姜世怀,等.视频终端视疲劳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4):732-734.

[29]苏晶,刘新泉,张殷建.视屏显示终端视疲劳中医证候调查及证型研究[J].河北中医,2016,38(10):1484-1487.

[30]王家良,马宏杰,郑燕林.清润养目口服液对肝肾阴虚模型兔血清激素水平及睫状肌组织中cAMP、cGMP含量的影响研究[J].新中医,2020,52(7):4-7.

[31]苏晶,刘新泉.VDT操作者双眼视功能参数的测定及其与视疲劳的关系[J].眼科,2016,25(2):110-114.

[32]徐明伟,金龙哲,田兴华,等.受限空间不同照度环境下VDT作业视觉疲劳[J].工程科学学报,2020,42(12):1605-1612.

[33]王家琦,翟玥,刘泽豫,等.大学生电子产品使用与视疲劳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8,38(1):65-68.

[34]王养正,肖湘华,潘士印,等.山莨菪碱滴眼液对兔眼睫状肌及视网膜血流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2219-2220.

[35]程瑞萍,秦力维,王怀禄,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度近视眼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6):303-305.

[36]安勇,张雪娟,李淑琴,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近视患儿屈光及晶状体调节参数的变化及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9):1524-1528.

[37]黄增霞,潘丽军,张曼.叶黄素强化食用油缓解视疲劳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38-13541,13546.

[38]葛坚,王宁利.眼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6-68.

[39]PELLEGRINO A,BURD HJ,PINILLA CORTS L,et al.Anterior lens capsule strains during simulated accommodation in porcine eyes[J].Exp Eye Res,2018,168:19-27.

[40]史铭宇,张劲松.不同年龄健康人眼调节状态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7(7):726-730.

[41]卿国平.晶状体悬韧带[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3):277.

[42]刘艾琳,陈倩,毕颖文,等.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国人正常眼睑结构的观察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6,16(6):388-390,394.

[43]MORK R,BRUENECH JR,THORUD HM.Effect of Direct Glare on Orbicularis Oculi and Trapezius During Computer Reading[J].Optom Vis Sci,2016,93(7):738-749.

[44]吴登艳,陈锡龙,闫先侠,等.疲劳毒素对离体兔眼睫状肌条收缩作用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2):26-29.

[45]于莉,黎明,周晓萍,等.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1):76-78.

[46]张玉明,王芳芳,李宝贞,等.干燥综合征患者干眼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8):523-526.

[47]沙明慧.麦冬多糖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调控干燥综合征颌下腺炎性微环境的机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48]BHATTACHARYA D,YU L,WANG M.Expression patterns of conjunctival mucin 5AC and aquaporin 5 in response to acute dry eye stress[J].PLoS One,2017,12(11):e0187188.

[49]朱卉,段国方,王艳丽.视疲劳患者血清NO、SOD、MDA水平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6):516-517.

[50]LEE YY,CHO NH,LEE JW,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Adrenal Insufficiency in a General Hospital[J].Endocrinol Metab(Seoul),2017,32(1):83-89.

[51]MATSUBAYASHI S,NAKATAKE N,HARA T.Possible adrenal insufficiency among fatigue patients in a psychosomatic medical clinic[J].Endocr J,2020,67(1):53-57.

[52]魏穎,郭颖,李明亮,等.紫苏籽肽抗疲劳功效及其作用机理[J].中国食品学报,2021,21(7):157-162.

[53]周雪,张建军,乐娜,等.缓解视疲劳功能中药复方保健产品配方规律及特点分析[J].中草药,2020,51(14):3753-3762.

[54]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ZYYXH/T2-2006[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

[55]吕银娟,周安方,张智华,等.双侧肾上腺大部切除肾阳虚动物模型的建立[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5):21-23.

[56]郑东兴,雷帅臣,蔡光辉.石斛夜光丸及明目地黄丸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4):40-42.

[57]黄柄山,李爱中,范隆昌,等.肝郁气滞证及其实质的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1989,32(5):1-5.

[58]乔明琦,张惠云,陈雨振,等.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的理论思考[J].中国医药学报,1997,12(5):42-44.

[59]蔡文丽,刘娇,孙由芹.丹栀逍遥丸联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更年期女性干眼的疗效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6):1116-1119.

[60]石林阶,张自强,卢义钦,等.肝血虚证病理生理学基础的初步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7,3(5):38-42.

[61]高月.血虚证实质及四物汤反证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4):58-60.

[62]赵志敏,李朝军.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干眼症36例[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3):220-222.

[63]王林元,王淳,张建军,等.辨证保健理论体系的构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9):4993-5000.

(2022-11-15收稿 本文编辑:吴珊)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6800)作者简介:黄志强(1997.12—),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缓解视疲劳类中药复方产品研究,E-mail:13793477560@163.com通信作者:王林元(1961.10—),男,硕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基本理论及新技术和产业化,E-mail:wangly@bucm.edu.cn;陈亮(1986.01—),男,博士,高级营养研究科学家,研究方向:中药保健食品功效和机制研究,E-mail:Clark.Chen@amway.com

猜你喜欢
造模证候动物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及评定标准研究进展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润肠通便功能试验中造模剂的选择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从中西医学的异同探讨中医证候基因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