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和方法路径

2023-06-23 15:13袁佳良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袁佳良

[摘  要]南泥湾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武器和力量源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必须准确把握和深刻认识南泥湾精神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创新方法路径,充分开展课堂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切实把南泥湾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南泥湾精神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信息:西安邮电大学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LG2021-1)。

南泥湾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武器和力量源泉。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南泥湾精神被纳入其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重温南泥湾故事,弘扬南泥湾精神,准确把握和深刻认识南泥湾精神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创新方法路径,切实把南泥湾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准确把握南泥湾精神的本质内涵

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培育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认真梳理学界对南泥湾精神研究的成果,南泥湾精神的本质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包围,敌后抗日根据地遇到了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在延安展开,位于延安以南的南泥湾成为那场困境突围战的先锋阵地。王震带领广大官兵,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面对南泥湾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强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抱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战胜重重困难,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为坚持持久抗战和夺取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敢于创造、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并非易事,遇到的种种难题需要攻克,破解生产难题需要创新。从打破陕北地区不种水稻的传统,到建设农产品加工作坊、手工业工厂、军人合作商店等,王震率领官兵敢于创造、敢为人先,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生产热情,取得了农副业生产和保卫边区的双胜利,使南泥湾成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典范。正是凭着敢于创造、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荒凉的南泥湾焕发出了惊人的生机。第三五九旅1941年开荒1.12万亩,产粮1200石,蔬菜实现完全自给;1942年开荒2.68万亩,产粮3050石,经费自给率达92%;1943年开荒10万多亩,产粮1.2万石,实现了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1943年2月毛泽东为该旅4位领导干部题词,其中给王震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并嘉奖第三五九旅全体将士为“发展经济先锋”。“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歌曲《南泥湾》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

3.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奋斗精神

在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与广大军民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同甘共苦,共克时艰,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开垦出一块菜地,朱德在延安王家坪的菜园年年获得丰收,周恩来、任弼时参加边区军民纺线大赛运动获得“纺线能手”称号,刘少奇、张闻天来到田间地头拿起劳动工具干得热火朝天。第三五九旅广大官兵一切行动听党指挥跟党走,表现出“对党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王震号召全体官兵拿出“扎死寨,打硬仗”的劲头,“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战线之外”。全旅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和炊事员,一律编入生产小组,王震坚持与战士们一起开荒种地、纺纱织布。正是靠着这种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团结奋斗精神,第三五九旅胜利完成了保卫党中央、发展大生产的艰巨任务,被八路军总部授予“模范党军”锦旗。南泥湾成为南泥湾精神的发源地,也成为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

深刻認识南泥湾精神的时代价值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持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全面推进。南泥湾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武器和力量源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切实把南泥湾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大学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1.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需要弘扬南泥湾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把南泥湾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南泥湾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南泥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业精神是我们一次次化危为机的智慧,更是我们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之源和雄厚底气。新征程上教育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就是要教育大学生始终保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那一股子干劲、那一股子勇气,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始终保持大无畏的奋斗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本领和能力,以压倒一切强敌、蔑视一切困难的气概和精神,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永不停歇再出征,永远奋斗再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奋进力量。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弘扬南泥湾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坚持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敢于开拓才能蹚新路、有出路,善于创新才能应变局、开新局。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弘扬南泥湾敢于创造、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这就为新征程上开展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用南泥湾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彰显担当作为、贡献智慧力量。特别是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在“化缘要不来、花钱买不来”的核心技术上,必须摒弃等靠要思想,加强基础领域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掌握战略主动权,全力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发挥大学文化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需要弘扬南泥湾精神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大学文化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发挥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当代大学生受到特定群体意识的熏陶和影响,会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

南泥湾精神的文化价值导向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正是南泥湾精神中蕴含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指引着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年代,不抛弃,不放弃,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强大的敌人,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加强伟大团结,才能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团结奋斗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新征程上教育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就是要教育大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形成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奋斗局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不断创新南泥湾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路径

把南泥湾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和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协同推进。借鉴近年来高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成功经验,把南泥湾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不断创新方法路径。

1.充分开展课堂育人,把南泥湾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课堂教学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高校各门课程都应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课程与思政相结合,努力把南泥湾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应,认真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切实做好南泥湾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每门思政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特点,讲清楚南泥湾等党的革命精神的形成背景、本质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增强大学生传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的理论修养。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贡献学术智慧,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撰写南泥湾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阐释类文章和著作,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为开展南泥湾精神育人提供理论指导。高校各门专业课、基础课要结合教学内容,秉承“隐形教育,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宗旨,提炼思政元素,传递思政知识,把南泥湾等党的革命精神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思政滋润,最终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比如西安邮电大学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结合我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向大学生介绍华为公司面对美国的制裁和封锁,大力弘扬南泥湾精神,果断实施“南泥湾计划”,全力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扩大业务领域与市场,继续保持原有的实力规模与生存空间。

2.充分开展文化育人,把南泥湾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努力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氛围。西安邮电大学近年来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在图书馆周围建设了党的革命精神群雕,形象生动地宣传包括南泥湾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谱系,使学生长期处于红色文化的熏陶之中。该校依托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开展“百名教授进公寓”活动,组织相关教师在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广泛宣讲南泥湾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该校举办南泥湾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线上系列讲座,号召学生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同心同德,共克时艰,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抗疫必胜的信心和毅力。

3.充分开展网络育人,把南泥湾精神融入校园网络媒介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顺应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趋势,增强互联网思维,加强网络育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建立专题网站和网络社区,开设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把南泥湾等党的革命精神融入校园网络媒介,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学校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以及学生辅导员,要定期向学生班级和社团微信群推送权威媒体的相关文章。学校校园网和各部门、各学院网站及校内各新媒体平台,要开辟党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栏目,组织师生撰写稿件,以更加贴近青年学生的方式把南泥湾等党的革命精神融入其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近年来,陕西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红星陕闪”“一画一课”“小红专”“老夏说课”“思想者之家”“萌哥有话说”“榜样,你好!”等一批红色文化育人品牌唱响网络,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和好评。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红星陕闪”微信公众号,以“推广红色文化,普及党史知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为宗旨,每年推送相关文章两百多篇,成为宣传党的革命精神和陕西红色文化的亮丽品牌。

4.充分开展实践育人,把南泥湾精神融入社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育人,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陕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西迁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的发源地。陕西高校一定要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在延安、南泥湾、照金等革命旧址设立实践教学基地,把党的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实地感悟革命先辈创业的艰辛和党的革命精神的魅力,切实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和大学生的获得感。大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报告、红色歌曲大赛、红色经典演讲、座谈红色文艺作品等主题活动,开展南泥湾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教育。大学生社团在科技竞赛等课外活动中,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南泥湾精神,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敢于创造,敢为人先,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结  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南泥湾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宝贵财富。将南泥湾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途径,是用红色资源育人的有效方式。我們要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要求,努力探索将南泥湾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路径,引导大学生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砥砺品质、勇担使命,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陈福荣.南泥湾精神[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

[2]马朝琦.话说延安精神[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

[3]李英姿.南泥湾精神的时代内涵[J].人民论坛,2021(2):83-85.

[4]袁武振.让南泥湾精神在新征程绽放新光芒[N].经济日报,2021-11-2(12).

[5]马利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31-3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