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创新

2023-06-24 00:11江明辉
中国新通信 2023年3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信息化技术高职院校

摘要:在新时期,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高效开展,因此,相关人员要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融合作为重要任务,确保所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本文简要介绍了将信息化技术与思政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两者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措施,希望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进一步开展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信息化技术;创新

将信息化技术与思政教学相融合,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多种不同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应用,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但是,从当前情况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存在诸多方面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并制定适宜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一、将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融合重要性

将信息化技术与思政教学融合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需要相关人员对其重要性予以充分关注。相关人员将信息化技术与思政教学融合重要性总结为以下几点内容:

(一)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当前,信息化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在创新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营造了较为适宜的学习环境与方式。因此,在进行思政教学时,必须要与时俱进,合理应用新技术,使思政教学更具生机与活力。

(二)可以推动学生发展

现在的高职学生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较为依赖互联网,其希望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来获取需要的知识,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开展人际交往,借助于信息技术增强自我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师还需要创新教学思维,加强信息化技术和思政课程的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借助于信息化技术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提高其分析、判断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能够实现育人目标

思政教学工作从实质上来说,是育人工作,需要将学生作为关键,为学生提供服务,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1]。在这一情况下,对于思政教学有了更高要求,怎样获得学生的认可,借助于思政教育推动学生发展,是思政教师关注重点。在信息化背景下,如果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很难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考虑到时代发展需求,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思政教学中,达到育人目标。

二、将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思政课堂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将信息化技术与高职院校思政课堂融合有着非常关键作用,会对于思政教学质量产生较为直观影响,因此,相關人员必须要对于这一工作予以充分关注,明确思政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适宜的措施进行优化,可以将融合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内容,为后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一)并没有专门的信息化平台

想要展现出信息化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关键作用,高职院校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源和设备建设信息化平台。但是,由于网络安全和资金运转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导致思政教学并不具备网络技术作为支持。但是,在推进信息化技术和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时,仅凭借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是难以达成的。学生想要借助于思政信息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有流畅的互联网作为支持,但是网络费用较为高昂,导致学生并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除此之外,思政课在进行分组教学时,很难达成运用计算机技术搜集、分析、汇总相关资料的目标。

(二)过度关注信息化技术

无论是何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艺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如果仅重视教学方式而忽视教学目标,就难以提高教学水平[2]。在进行教学时,要认识到思政教学的价值引导工作,并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考虑到时代需要进行创新。但是,部分思政教师为了适应学生对于互联网技术的需要,更加关注思政网络教学方式,并没有认识到思政教学的真正含义,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难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三)信息化技术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仍有问题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思政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但是信息化技术并非万能的,在开展思政教学时所使用的微信公众号、慕课等信息教学平台存在疏漏,如果思政教师难以把控相关工作,就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新时期,网络信息更加多样、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学生并不具备对于网络信息识别能力,相关标准并不明确,如果思政教师仅凭借自身主观思维开展思政教学,就会导致思政教学失去分寸,难以将思政课堂育人目标落实到位。

(四)思政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思政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构成,可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思政教师的专业水平会对于思政教学质量产生较为直观的影响。但是,在新时期,思政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应对更多的挑战[3]。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实际课程评价差距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存在着思维较为落后、技术水平高低不一、应用过于表面化的情况,无法展现出信息化技术在课程中的关键作用。一,信息化教学思维存在滞后性。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坚持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比较少,而学生是在信息化时代成长的,数字化是其较为常见的生活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愿意应用信息化技术,导致学生参与思政课堂教学的热情较低。二,部分高职院校会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当作考核指标,这就导致教师很可能在未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时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思政教学之中。但是,加强两者融合,促成思政教学目标并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工作,其复杂程度较高,教师很难在第一时间适应信息技术,很可能会出现不习惯用信息化技术的情况,导致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缺乏热情,不愿意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创新措施

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思政教学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质量,为思政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对于思政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予以充分关注,明确两者融合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并制定适宜的措施进行优化,展现出信息化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背景下,相关思政课老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推动思政教学信息化技术融合创新:

(一)打造适宜的信息化平台

第一,打造安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技术会使教育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学校想要达成资源全面覆盖目标,就必须要打造出开放共享的云服务体系,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目标,并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教学环境中,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第二,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要重视日常教学管理和特色管理工作,还需要选用适宜的教学软件,如果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还可以购买和研发能够满足高职院校需求的适宜教学软件,比如说虚拟实验室、智慧课堂等。

(二)构建整体实力较强的人才团队

第一,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一,要帮助教师更新看法和观点,确保其可以具备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教育观念,而不是仅将信息技术当作推动教学的道路[4]。二,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师加入信息技术学习之中,确保教师能够对于信息化技术形成更加充分的认识,并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打造专门的教学平台,熟练应用多种不同思政教育教学资源。

第二,要打造出整体实力较强的教师团队。想要将创新驱动战略落实到位,信息科技是非常关键的。而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工匠精神的作用越发突出。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坚持精益求精,开展思政教学工作。二,要树立明确的职业方向,并将这一追求融入职业生涯中。三,要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对学校与教学保持忠诚。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等,使思政教学更具生机与活力。

(三)创新信息化技术与思政教学深入融合措施

融合和整合是不同的。将信息化技术和思政教学相融合,不但要借助于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还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推动教育结构改革。因此,必须要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思政教育教学创新。

第一,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搜集、获取到下一阶段教学需要运用的资料,比如说文本、音频、视频等,并根据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合理开展教学设计,使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平台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后续的课堂复习提供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不同小组,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使学生在课前回答小组任务。比如说,在对于改革开放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提前准备,描述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确保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可以搜集到众多资料,并借助于PPT来进行展示。教师要考虑到小组展示情况合理的分析出现的问题。

第二,要做好课堂组织工作。将信息化技术和思政教学相融合,思政教师能够借助于教学软件平台,在手机上安装相关App,借助于信息化技术了解到学生的考勤和课堂掌握情况,并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借助于弹幕等功能讲述对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回答的看法,确保学生可以加入课堂组织教学之中。在现实教學环境,教师还可以制作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共情能力。比如说,在对于思政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营造相关场景,并做好道德评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第三,要做好课后答疑。将信息化技术和思政教学相融合,并不是完成课堂教学就结束了。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并在观念的引导下开展各项活动。因此,对于信息化技术进行应用,打造教师、学生沟通机制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可以借助于微信、QQ和钉钉等软件,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并将可以推动学生发展的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之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5]。

(四)有针对性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引导作用仍是不容忽视的。想要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思政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就必须使教师对于教学创新形成充分认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可以更加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主动探索各个学习阶段。

第二,加强信息技术和传统教育的联系。一般情况下,信息化技术教学属于线上教学,而传统教育则属于线下教育。线上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线下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可以理解为线上教学的出现,使思政课教学方式出现了变化。但是,线下教育更能展现出教育的实质。因此,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必须要重视师生沟通。尤其是思政教学,需要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因此,虽然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了思政教学中,为教学变革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是不能忽视思政课的特殊性,需要加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联系。

第三,要做好信息多元化和核心价值正确引导。思政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存在一定差异。思政教学需要将教学体系转换作为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塑造关键阶段,辨别能力较为薄弱[6]。因此,加强信息化技术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就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平等交往的机会,并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打造完善的协调机制,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下推动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型人才。

四、结束语

根据上文来进行分析,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使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较为普遍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出现了变化。在教育行业,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将信息化技术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相融合,能够有效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思政课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融合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力度进行研究,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创新,进而为我国思政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江明辉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

参  考  文  献

[1]葛虹佑. “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路径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20(53):369-371.

[2]查广云. 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01): 99-105.

[3]戚洪娜. 线上教学平台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与实践研究[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5):45-48.

[4]施璇.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6):106-107.

[5]党红艳. “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社会网络环境保障机制[J]. 科技视界,2020(21):69-71.

[6]张文风. 守正与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论反思[J]. 河南教育(高教),2020(07):2-7.

江明辉(1972.01-),男,汉族,甘肃临夏,本科学历,高校讲师,担任思政课教学。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信息化技术高职院校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