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釉褐花瓷缸的科技保护

2023-06-25 14:30刘鑫赵换君
理财·收藏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窑场器物瓷器

刘鑫 赵换君

白地黑花是磁州窑瓷器主要装饰技法,又称白釉釉下黑彩, 其工艺是在成型敷色粉(施白色化妆土)的器坯上,以毛笔为工具,蘸斑花石颜料(褐彩),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纹饰花样多种多样,有山有水,有人有物,有花有鸟,图案结构自然,颜色鲜艳明朗,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窑的风格。

当阳峪的黑褐彩有深有浅,黑的如漆,浅的偏酱黄,更有所谓的铁锈花,发展比较早但纹样比较简单,一般画风粗犷有力,用笔潇洒自如,题材也均为中下层社会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有书写“福”“禄”或变形“福”“禄”的,有书写“春”“水”“忍”“花”等单字的,有书写“风花雪月”“长寿”“子丑寅卯……”的,有书写十二生肖的,有书写工匠或定制者姓氏的,有绘简笔花草、水渚岸柳、仙鹤野鸭的,还有写一些俗语或词句的,等等。其中较精细的制品,如水渚岸柳的鹭鸶图,画法极其简练流畅,且准确传神,使人既一目了然,又清新明快。人物故事类的品种较少见。小件器物多数为随意点黑褐彩数点,或绘长短不一之线段,或大写意般地绘变形花卉纹饰数组,以作简要的美化装饰,但无论哪种手法和内容,都使人感觉情调高雅,不落俗套,风格独特,深受北方地区人们的喜爱。

以当阳峪窑为代表的焦作地区的窑场,与磁州诸窑场在器物风格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装饰技法上相互影响,烧成技术上密切关联,因此,这两组窑场应该可以纳入一个面貌相似的瓷器生产区域。实际上,以当阳峪窑为中心的焦作地区窑场,以鹤壁集窑为中心的鹤壁地区窑场和磁州窑窑区,构成了太行山南段东、南麓地区一个瓷器面貌比较接近的制瓷区域,这三个小中心都以白化妆瓷为最主要的产品,并且都以这层化妆土为基础,创制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三个区工艺技术相互影响,文化面貌互相仿效,是最典型的北方民窑系统的代表区域。

明白釉褐花瓷缸,高38.8厘米,口径22.6厘米,底径16厘米。唇口,溜肩,深腹,圈足。器物三面有字,结合年代考证疑似明草书“将”字,可能为窑工随手签字符号。因年代久远,器物破碎出土时八块简单粘接,多处伤釉。

现阶段,文物修复的主要原则有:1.修复时尽量保持文物或文化遗迹的原始面貌,如现有的损毁不影响展览或科研需求,同时不妨碍文物的保存,可暂时不予修复;2.如决定修复,就要最小限度地修复,同时要用科学的修复方法,先进的修复仪器,通过真实存在的历史记录或文献,参考文物原有的年代、材质,保持艺术风格上的统一,不可主观想象,不可凭空臆造;3.修旧如旧,远观无痕,近看有别,尽量保存文物本身的结构及材料,减少人为添加修补,因为再好的材料对文物本身就是一种干预,以确保文物既可以不被进一步损坏,又最大程度上保持原貌,保持其自身原有的历史价值及科研价值;4.要保证修复材料和修复手段的可逆性,当今后出现更新更好的材料和技术时,对原修复材料易于拆除,对器物自身的材质不造成影响。

明白釉褐花瓷缸的修复流程如下:

1.影像记录:对器物进行整体和细节局部处拍照,留存原始数据及图像资料。

2.绘图:绘制线图及病害图,对器物本身结构和所存在的病害加深了解,更好地为文物修复做准备。

3.拆分:因文物存在不当修复,先期需对其进行拆分。当文物前期的修复出现粘接不当发生错位,修复效果不佳;修复材料老化出现裂隙、收缩,修配时所用的材料如金属器产生锈迹或粘接材料失去效果,不再粘接;受当时修复技术或材料所限,粘补面积过大,影响了器物自身等这些情况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拆分,将器物上存在的旧的修复材料去除干净。如修配填补材料,粘接时用的粘接剂,以及后期作色所用的一些仿釉色层等等。将器物分开时要利用肉眼或者放大镜等工具来检查,确定修复材料的位置和范围。拆分既可以采用机械方式,也可以采用化学方式。分开器物前要做好保护工作,在平展的工作台上,铺上软布等物,防止器物突然分开散落,对器物造成二次损坏。(1)可用热水拆分,在合适大小的容器底部铺一层软布,放入一定量的温水后将器物放入,再根据需要添加热水,以盖住器物为宜,一般浸泡2小时以上,等待器物自然分开,如没有分开可依据浸泡情况,人工干预;(2)可用化学方法,用丙酮等有机溶剂能够溶解许多粘接剂,但是有机溶剂大多易挥发、易燃、对人体有刺激性,操作时要在有通风设备的房间内进行,同时佩戴防护面罩等。

4.清除:清除就是将分开的文物碎片上的污染物清洗消除,为后期的拼接等修复工作做准备。碎片虽然经过热水浸泡,消除掉表面的一些污染物,但前期修复时,粘接处仍存在粘接剂等附着物,这些胶类物质热水是无法消除的,需人工用酒精进行清洗,如碎片表面也有这些物质,也用酒精进行擦拭清洗即可。

5.拼接:清洗等工作做完后,就可以对文物拆分开的碎片进行拼对粘接了。先将八块碎片放在一起,观察文物的花纹、色彩、形状等进行试拼,将所有的瓷片按照计划粘接的次序编好号,因明白釉褐花瓷缸总共为八块碎瓷片,数量不是太多,我们可将比较大的碎片先进行拼对粘接,文物大体轮廓显现出来后,再拼接一些小的碎片。拼对完成后的粘接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其直接影响器物最后的表面花纹及平整度,以及最后所呈现的整体效果。首先选择合适的粘接剂,我们选用的是3A胶,此胶为AB胶,将两种胶体按照1:1的比例混合,比例一定要掌握好,否则会出现粘接不牢的情况,重复做无用工作。胶体混合好后用木签将碎片两侧均涂抹均匀,注意要涂抹在碎片中间,两边留置一定距离,以免粘接时胶体过多,出现外溢现象,涂胶时要垂直裂隙,粘接效果较好。如出现胶体外溢,则需及时用酒精棉签将胶体清除,一般粘接好后24小时达到最大强度,根据季节温度变化,略有差异。

6.补缺:当粘接完成后,如有缺失或小的裂隙就需要对器物进行补缺,补缺材料常用的为石膏,石膏价格成本较低,操作比较方便,但石膏因为内部空隙较大,吸水性比较强,吸水后造成粘接力不强,保存时间较短,故本次补缺没有采用石膏。对于本次补缺分两种情况进行,当裂隙缺失较小时,直接填入腻子进行配补;当缺失较大时,则选用印模材料复制出缺失部位进行填充修补。后选用木砂纸进行打磨,再用金相砂纸抛光,为最后一步作色做准备。

7.作色:对补配好的器物进行上釉作色。首先调制釉色,如瓷器表面釉色有青色或黄色,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少许颜料调制。上釉后根据器物本身的艺术风格、年代特色对其进行作色,颜色要做到与原瓷器相匹配,达到色泽和风格上的一致性,做到最小差异。上釉及作色时动作要干净迅速,用喷笔、精制毛笔等器物进行上色,运笔均匀,不回笔、不重笔,画法多变,依据器物纹饰、画法来进行。单色、青花、釉上釉下、斗彩等等,一定的艺术功底,较高的审美水准,准确断代,了解器物所处年代的纹饰及绘画特点,对于上色的过程都非常重要,一定要有依据地进行,最后还要对器物进行适当地做旧工作,使补配的部分具有年代感,使修复后的瓷器在釉色、风格、光感等方面与原瓷器相一致。

8.修復后影像记录,电子存档。

9.填写保护修复档案,留存修复时所用的技术及补配材料记录。

修复好的明白釉褐花瓷缸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既保留了文物的历史价值,又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史料。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物资源数不胜数,这些都是我们所必须重视的文化财富。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下,我国有着大量需要修复及保护的文物,侵蚀严重、文字及图片资料的缺失,使得文物修复工作困难重重。而一件文物的修复所需时间又比较长,所以文物修复工作者一定要持之以恒,复原历史文物,传承优秀的文化历史,使损毁文物以完美的姿态展现在大众面前,完成文物修复工作者的使命。

猜你喜欢
窑场器物瓷器
何为黑胎青瓷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Assembly集结号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