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23-06-26 06:58尹浩王金张勇李晓鹏毛旭东吴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综述

尹浩 王金 张勇 李晓鹏 毛旭东 吴岗

摘要: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和常见的类型,近年来颈型颈椎病呈现出发病率上升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中医药治疗多种多样,在治疗颈型颈椎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针灸、推拿疗法及其衍生的外治法占據主导,此外中药内服、运动疗法也颇具成效。通过回顾并总结近10年颈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反映常见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在颈型颈椎病治疗方面的现状和进程,为颈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在临床运用及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4-00100-04

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颈、肩部的疼痛,颈部僵硬等症状,是颈椎病的第一个阶段。有研究发现约67%的人会经历颈型颈椎病,且其可能进展为其他各型的颈椎病[1-2。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学习压力增大,人们不得不长时间伏案工作,颈椎持续处于以屈颈为主的复杂运动模式,使得颈部肌肉劳损、痉挛,从而产生颈部疼痛,从而出现颈型颈椎病,故近年来颈型颈椎病呈现出发病率上升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3。其伴随的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颈型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笔者查阅近10年颈型颈椎病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论述中医药目前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情况,为颈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在临床运用及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1 中药内服治疗

多数学者在选用方剂治疗颈型颈椎病时运用中医药学理论、采用辨证论治[4。颈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的“痹症”范畴,“风寒湿合而为痹”,认为其多因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导致本病的发生。故目前临床上多选用祛风寒湿痹的中药方剂,现代医学认为此类中医汤剂多具有抗炎、解痉、活血、镇痛之功效。

覃仕化等[5及曹舜等6选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认为其能改善局部和全身血流灌注,促进颈部软组织肌肉的营养,并能降低患者的IL-6、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陈进城等[7选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改善了患者的颈痛程度并降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获得90.0%的总有效率,认为芍药甘草汤能有解痉止痛之功效,能有效缓解患者肌紧张,减轻疼痛。杨益等[8选用羌活胜湿汤治疗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改善患者的VAS评分、NDI评分及CROM评分,治疗有效率高达97.5%,认为羌活胜湿汤有抗炎镇痛之功效,能提高临床疗效。

2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是以手法操作为主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由于其为无创操作,被患者广泛接受。推拿手法目前承百家争鸣之态,各学术流派有各自手法上鲜明的个性。推拿手法治疗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改善局部肌肉缺血、缺氧的病理状态,还能直接作用于椎体,对颈椎曲度的恢复产生积极作用。

陈进城等[9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手法治疗能抑制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从而改善型颈椎病炎性痛疼痛症状。裴帅等[10采用旋顶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颈椎曲度异常的患者,治疗后颈椎曲度恢复比例为40.63%。旋顶手法主要运用于旋转与顶推,作用于选定的受力椎体,恢复颈椎曲度。李建飞等[11-12通过临床实验观察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短期及持续疗效,认为其能提高颈部肌肉的表面肌电值,增强颈椎周围肌群的肌肉力量和耐疲劳能力。尹浩等13采用吴氏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获得97.50%的治疗有效率。其推拿手法注重特定穴位的刺激,引动经络之气,使经脉畅通,血行通顺,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3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的历史可追溯于新石器时代,是以针刺入体表穴位,刺激经络穴位,调整气血及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具有调节疼痛-情绪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的作用,其可以显著降低中央后回疼痛感觉向脑岛的痛觉输入,降低中扣带回和情绪调节脑区中脑岛的功能连接,减低认知区域和中脑腹侧被盖区功能连接[14。针灸的疗效和穴位的选取密切相关,故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取穴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仲召玲等[15采用“颈腰同治”取穴方式治疗颈型颈椎病,相比与常规取穴,症状不易复发,能获得更稳定的疗效,其认为“颈腰同治”取穴方式注重脊柱的整体性,更有利于颈椎恢复生物力学平衡性。朱安宁等16选用手太阳小肠经首尾的听宫、后溪穴作为主穴治疗颈型颈椎病,获得良好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其认为小肠经在颈椎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因为小肠经在循行路线为从手走头并在肩部有分支,且其病候上与颈型颈椎病有诸多符合之处。张婉瑜等17选用八脉交会穴的后溪、申脉穴为主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相比常规取穴,获得了更优的远期疗效,其认为后溪、申脉穴能温通颈部经络气血,且能刺激脊神经后支,改善软组织缺血缺氧的病理状态,从而缓解颈项部软组织痉挛疼痛的状态。张彤等18采用灵龟八法取穴的方式治疗颈型颈椎病,研究结果显示灵龟八法能改善颈部疼痛、僵硬等临床症状,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其认为灵龟八法不仅利用了奇经八脉的汇合特征,且结合了人体气血周流的盛衰状况,符合中医学的因时制宜,顺应自然,故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4 运动疗法

中医运动疗法通过主动的运动方式,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的训练方法。运动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提高颈椎肌肉力量,具有“强筋束骨”的作用,脊柱旁肌肉可以维持脊柱稳定性,肌肉力量的增强可加强颈椎的稳定性,故运动在治疗病理状态为“筋骨失和”的颈型颈椎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9

张鹏程等[20在通过临床试验观察五禽戏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长期坚持五禽戏练习可明显改善颈痛症状。李海玉等21采用练习太极拳治疗颈型颈椎病,活动良好的临床疗效,认为练习太极拳是以脊柱为枢纽,不仅能提升颈椎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还能增强其稳定性。吴黎明等22及商月辉等23采用练习八段锦治疗颈型颈椎病,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认为八段锦运动疗法能改善患者颈部肌群状况,增强颈椎内、外源系统的稳定性,预防颈椎病进展及维持治疗的远期疗效。

5 其他治疗

针刀治疗属于针灸的衍生产物,其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具有松解、修复组织之功。万成雨等[24通过家兔试验证实针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2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改善颈部肌肉失衡状态,减缓颈椎间盘退变进程。谭殷殷等[25通过临床研究证实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积极作用。药罐疗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的相结合,其不但有拔罐时的温热和机械刺激作用,还具有中药的药理作用。牛燕霞等26通过临床研究表明药罐治疗能降低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数字疼痛量表评分及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评分。刮痧、耳穴埋豆、牵引等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上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也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27-29。刮痧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现代医学也证实其可促进局部血流和新陈代谢。耳穴埋豆是耳针的衍生产物,《灵枢·口问篇》有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刺激耳穴,能够加速机体循环速度,充分调动机体中的抗痛症状,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等作用。牵引可以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帮助颈椎恢复生物力学平衡,还能增大颈椎的椎间隙,从而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

6 综合疗法

上述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单独运用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综合治疗即采用多种中药医治疗联合治疗,能避免单一治疗存在的缺陷,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徐强等[30选用桂枝加葛根汤配合棍点理筋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获得良好的疗效,认为桂枝加葛根汤能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棍点理筋手法能改善颈部血液供应并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两者合用,可改善颈椎活动,缓解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邱芬芬等31采用筋针配合“三步”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筋针治疗与推拿治疗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两者合用不仅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获得了良好的远期疗效。宣守松等[32运用脊柱微调手法配合八段锦治疗颈型颈椎病,脊柱微调手法注整体观念,八段锦能缓解肌肉痉挛,两者协同运动可减轻局部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陈甜等33运用针灸配合八段锦治疗颈型颈椎病,研究结果认为八段锦可激发人体气血,促进阳气回升,强化颈椎外源性稳定系统,针刺可活血行气、通经舒络,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及颈部供血。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降低颈部疼痛的临床疗效。

7 小结

目前颈型颈椎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推广和使用,其发病率也趋于年轻化[34。现代医学认为颈型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是颈部肌肉失衡,长时间的低头或伏案,颈部肌肉肌血管舒张速度减缓,引起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下降,引起局部肌群微循环调节受损35-36。西医在治疗颈型颈椎病主要方式是服用抗炎镇痛药物,减轻疼痛。中医药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念,中医认为颈型颈椎病的病理状态为“筋出槽,骨错缝”,治疗以求“筋骨平衡”,早在《素问·痿论篇》就提到:“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故中医药除抗炎止痛的治疗外,亦注重对于“筋”的治疗,且中医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疗效优势,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但目前对于颈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多为传统理论指导的个人经验及临床报道,实验研究较少,故其治疗方案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若能加强实验研究,则更有利于加深中医对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认识,形成中医药治疗颈型颈椎病规范统一的诊疗步骤和标准,将利于中医药治疗方案在临床的推广应用,造福更多的颈型颈椎病患者。

參考文献:

[1]KIM S J,LEE J H.Effects of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and suboccipital muscle soft tissue release on muscle hardness and pressure pain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and upper trapezius muscle in smartphone users with latent trigger points[J].Medicine(Baltimore),2018,97(36):e12133.

[2]YUN S,KIM Y L,LEE S M.The effect of neurac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pain[J].J Phys Ther Sci,2015,27(5):1303-1307.

[3]孙震,雷立健,刘鹏,等.大学生群体颈椎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4):631-633.

[4]苏志涛,林焱斌,余光书.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0,37(6):124-127.

[5]覃仕化,陈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11):64-66.

[6]曹舜,丁洪伟.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134-135.

[7]陈进城,陈水金,林志刚,等.芍药甘草汤加味联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J].福建中医药,2021,52(8):17-34.

[8]杨益,陈天晓.羌活胜湿汤配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0,35(12):1837-1839.

[9]陈进城,何坚,张圆芳,等.推拿手法对颈型颈椎病兔痛阈值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21,52(7):23-25.

[10]裴帅,沈晓峰,俞鹏飞,等.旋顶手法恢复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有效性研究[J].中國中医骨伤科杂志,2021,29(7):29-33.

[11]李建飞,赵红,陈前,等.悬吊推拿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短期效应[J].康复学报,2021,31(5):425-430.

[12]李建飞,李倩,李佳潞,等.悬吊推拿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持续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7):834-839.

[13]尹浩,吴岗,张勇,等.筋骨康配合吴氏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40例[J].现代中医药,2020,40(3):50-52.

[14]沈巍,邹蓓蕾,李丹丹,等.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情感相关脑区fMRI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1,41(8):906-912.

[15]仲召玲,佟丽,孔令凤,等.常规取穴与“颈腰同治”取穴行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J].颈腰痛杂志,2017,38(6):593-595.

[16]朱安宁,曹庆评,孟宪军,等.针刺听宫、后溪穴为主治疗颈型颈椎病28例[J].中国针灸,2017,37(3):232.

[17]张婉瑜,徐白甫,靳勇,等.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5):13-17.

[18]张彤,甲锋,张琳园,等.灵龟八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9,40(1):58-60.

[19]门修博,王建伟,华夏.导引功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0):205-207.

[20]张鹏程,兰崴,唐巍.五禽戏对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疼痛指数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763-2764.

[21]李海玉,陈庆合,李红强.太极拳配合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4):86-87.

[22]吴黎明,陈花,陈莹.八段锦运动处方对颈型颈椎病病人颈部肌群的康复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9,17(19):2355-2358.

[23]月辉,商亚丽,蔡艳芳,等.八段锦锻炼对颈型颈椎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31):4017-4019.

[24]万成雨,宋子琪,李沅骋,等.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血清中IL-8、TNF-α、PGE2水平的影响[J/OL].中华中医药学刊.

[25]谭殷殷,冯淑兰.针刀“T”形术式联合胸小肌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机制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4):68-71.

[26]牛燕霞,李建萍,杨建梅,等.新型特色水药罐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22,42(5):758-762.

[27]黎小霞,彭小苑,李巧萍,等.温灸刮痧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153-155.

[28]刘姝君.耳穴埋豆对颈型颈椎病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3):98.

[39]席世珍,范亚朋,李新生.仰卧角度牵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4):494-497.

[30]徐强,吴俊哲,池科德,等.桂枝加葛根汤联合棍点理筋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2):2609-2613.

[31]邱芬芬,廖小香,江崛,等.筋针联合“三步”推拿手法综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1):132-134.

[32]宣守松,陶善平,何天峰,等.脊柱微调手法结合八段锦功法防治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6):188-190.

[33]陈甜,郑欢.针灸联合八段锦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21,30(6):20-21.

[34]谢鸿炜,张桦.颈型颈椎病诊断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21,19(2);136-140.

[35]Cagnie B,Dhooge F,Van Akeleyen J,et al.Changes in microcirculation of the trapezius muscle during a prolonged computer task[J].Eur J Appl Physiol,2012,112(9):3305-3312.

[36]Str?m V,R?e C,Knardahl S.Work-induced pain,trapezius blood flux,and muscle activity in workers with chronic shoulder and neck pain[J].Pain,2009,144(1-2):147-155.

(收稿日期:2022-08-15)

猜你喜欢
中医药治疗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分析
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