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阳解郁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2023-06-26 12:20游俐芳陈甦许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抑郁症

游俐芳 陈甦 许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及抑郁症的临床特点,笔者认为其中医病机总属阳气亏虚,临证时应从温阳解郁的角度入手,在保证阳气充足的基础上调动阳气,再辅以补中升阳及化痰活血之法,综合辨证施治抑郁症,方能见效。

关键词:抑郁症;温阳解郁;阳气亏虚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4-0114-03

抑郁症是常见的慢性精神障碍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等。虽然现代的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娱乐休闲方式也多样化,但是常年的工作压力大、作息紊乱等因素导致了人群抑郁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全球该病的发生率约为4.4%[1。抑郁症有较大的危害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残、自杀的厌世行为[2。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2020年全球增加了27.6%的重度抑郁癥患者[3,在疫情的大流行下,抑郁症的防治尤为重要。

根据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可将其归属为祖国医学“郁证”范畴。抑郁症的西药治疗药物存在疗效延迟和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4。和西药相比,抑郁症的中医药诊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发挥着一定的疗效,且有副作用少、起效快等特点5。中医的辨证论治虽然复杂,但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及抑郁症的表现来看,其病机总属阳气亏虚。现代人起居及饮食常常贪凉饮冷,故形成了“阴有余而阳不足”的体质,且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社交恐惧等症状亦为阳气不足的征象。故笔者从温阳解郁的角度入手,探讨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

1 抑郁症在于阳虚,不在郁

《素问·生气通天论》[6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阐释了阳气与精神的关系,精神的充沛与否赖阳气的温煦与濡养。抑郁症的论治在于“虚”、“郁”的区别,虚在于始动之气周流向外向上的推动不足,向外不足则疲倦懒言而少动,向上不足则脑神失养、精神不足、情绪低落;郁在于阳气不通而周流不畅则肢体百骸无以为继。

1.1 体质多阳虚构成阳虚致郁的理论基础 “虚”则阳气不足,温煦推动之力渐差,五脏六腑难以受之温养。抑郁症的根本原因在于阳气亏虚不足,《内经》云“静则生阴,动则生阳”,阐述了阳气的产生和恢复与运动的关系。动是阳气产生的直接因素,动则阳气逐渐恢复。现代人喜静而少动,忽视了“动”对阳气促进生成的作用,致使阳气化源不足。饮食上又嗜食生冷伤及阳气,使得阳气损耗增加。此外,现代社会竞争压力日大,“阳气则烦劳张”[6,烦劳过度,致使阳气渐耗。加之久居寒室、作息无常、滥用抗生素、滥用激素等损伤阳气的因素日益增多,从而导致“阳常不足,阴常有余”。

1.2 阳足则喜,阴足则怒 《灵枢·行针》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7,阐述了阳气的充足与否与情绪的关系。内在阳气充足则精神充沛、情志愉悦,为情志活动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反之阳气虚衰则始动不足,而见精神疲倦、肢体懒动、心情低落。张介宾认为8“心藏神,火之精也。阳胜则神王,故多喜而笑,阳衰则阴惨乘之,故多忧而悲”,9“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阳主动,阴主静”的理论基础也为从阳气不足辨治抑郁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 温阳药为解郁本,风药调动阳气为解郁标

《辅行诀》五脏补泻法则中提到:肝德在散,故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说明了肝若要得到疏泄、宣散,须以辛味为补,而辛味药多以温阳药及风药为主。陶弘景在此诀中创立的大补肝汤用治肝气虚,文中记载[10“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符合抑郁症临床特征。方中以桂枝、干姜为主药,以辛用为补,入肝以补肝阳,宣畅条达以助肝升发之性。温补阳气以开郁,阳气充足则精神饱满、情志舒畅。

郁证在“虚”、在“郁”,郁则以风药柴胡、紫苏叶、香附等疏肝理气之品助疏肝调动气机以解阳气郁滞不通,临床若单以疏肝理气解郁之法则疗效欠佳,究其原因在于风药调动肝中阳气而不能补充阳气,只疏一时之阳气,愈疏则阳气越乏,阳气愈乏则无以为疏,则郁病难治。结合现代人体质以阳虚多见,阳虚而至郁者,当以温补阳气为开郁之本,再以适当的风药调动阳气可使有限之阳气发挥更大的作用,阳气充盈五脏六腑而精神得以温养。

3 温阳在肝亦在肾

3.1 郁证温阳首重肝阳 肝主疏泄,能调节全身的气机。疏泄有2层含义,一是调动肾中精微物质以润养脏腑百骸,二是疏通人体的气机。肝内寄相火,相火者肝阳也。《临证指南医案·肝风》[11中言:“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体”指肝体、肝血、肝阴,“用”即指肝阳,肝阳为一身阳气的萌发点,肝阳虚则升发无力,则气机运行不畅,内不能调动肾阳上温煦心火,心神无以所持则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外不能调动卫阳以御外,则易惊恐,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决断,肝阳虚衰则易表现犹豫不决。

3.2 肝阳升发疏泄,取决于肾阳 肝的疏泄,取决于肾阳,肾中阳气是否充足决定了肝阳疏泄正常与否。若肾中阳气不足,则肝不能疏泄,所以肾阳是肝司疏泄的动力。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疏泄的同时,既耗肝血,又耗肾阳,故临证调动阳气,须知肾中阳气充足与否,方可调动。肾阳虚衰之时,若以风药调之,必扰动肾中残阳而成虚阳外越、上浮而成危症。

4 温阳解郁法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长期处于不兴奋、郁郁寡欢的状态。从中医角度来看,与情绪关系最密切的是肝主疏泄的功能,肝疏泄太过就表现为兴奋,肝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抑郁不兴奋、情绪压抑、没精神。肝疏泄不及主要原因一为阳气不足而无力升发,二为痰湿瘀血阻滞。两者往往相互影响,然阳气是人体升发根本、动力之源泉,人之一身原动力不足,则肝疏泄不及,清阳不能升发则人体不能兴奋。阳化气,阴成形,阳气不足则气化失司,从而痰湿瘀血内生,故抑郁症的主要病机在于阳气虚衰。肝阳虚衰致肝升无力,肾中阳气虚衰则肝阳亦无力升发,从而致使肝疏泄不及,气机会聚不通。临证之际,当以温阳解郁,温阳解郁一在开郁,二在补中以升阳,三在温肾以济阳。

抑郁症初期,阳气尚足,开郁在于以辛散风药以调动阳气。阳气闭阻于下而不通,则易内生痰浊瘀血而兼夹他证,此郁病兼夹虽多,开郁顺气为先。肝主疏泄,辛药主行、主发散,因风药是辛味,故一切风药皆可疏肝。肝主升发,风药有升发之性,当以柴胡、紫苏葉等类风药以疏散、调动全身阳气,以达开阳解郁之效。

《四圣心源·精神》[12谓:“阴升阳降,权在中气,中气衰败,升降失职,金木废其收藏,木火郁其生长,此精神所以分离而病作也。”培养中气,降肺胃以助金水之收藏,升肝脾以益木火之生长,则精秘而神安矣。脾胃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纽,阳气以中焦枢纽为调度中心,调整全身气机升降出入,必以脾胃为化源以滋养阳气,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倡导“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11

肾阳为元阳、真阳,人体阳气的根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郑钦安谓之“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肾阳虚可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关系[14,故临证治疗抑郁症时应重视温肾以济阳。然临证往往相互夹杂、互为因果,阳气亏虚、肝疏泄不及亦又气机阻滞之象,故抑郁症临证时首先应视阳气充足与否,后适当运用风药调动阳气,再辅以补中升阳以济阳、化痰活血祛瘀以顺通阳气道路,以标本同治之治则综合地辨证施治抑郁症。

5 小结

抑郁症的危害性大,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诊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虽然抑郁症病因、病机多样复杂,但现代人患抑郁症时多为阳虚之证,核心病机为阳虚致郁,故而本文以温阳解郁作为治疗抑郁症大法,以温阳药为解郁本,风药调动阳气为解郁标,辅以补中升阳及化痰活血之法,为抑郁症的临证施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Global health estimates[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1-21.

[2]Flygare A,Engstrm I,Hasselgren M,et al.Internet-based CBT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primary and psychiatric care:is it effective and does comorbidity affect outcome?[J]. Internet Interv,2019,19:100303.

[3]COVID-19 Mental Disorders Collaborators.Global prevalence and burden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2020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J].Lancet,2021 Nov 6;398(10312):1700-1712.

[4]抑郁障碍中西医整治专家共识组,中医民族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抑郁障碍中西医整合专家共识[J].中医药导报,2021,18(6):4-12.

[5]马小雅,丁敏芮,施侠威,等.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抑郁症的现代数据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7):1418-1423.

[6]佚名.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284.

[7]周鸿飞,李丹.杏林传习十三经:灵枢经[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13-114.

[8]明·张介宾.类经(上)[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358-400.

[9]明·张介宾.类经图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440-449.

[10]王雪苔.《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校注考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80.

[11]张清怡.《临证指南医案》中“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2]黄元御.四圣心源[M].孙洽熙,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60.

[13]李东垣.中医临床经典丛书 脾胃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9.

[14]王琳,贾竑晓,尹冬青,等.王彦恒温肾解郁法治疗重症抑郁障碍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770-772.

(收稿日期:2022-08-22)

猜你喜欢
抑郁症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细致化护理在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中的作用分析
联合家属健康干预对社区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年轻人患“抑郁症”的背后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初步分析与报道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有关“抑郁症”的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