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2023-06-26 18:32尹兴忠赵冬梅张宝成宋汉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策略

尹兴忠 赵冬梅 张宝成 宋汉君

[摘 要]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相差较大,无法满足医疗行业的发展,故必须要对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优化课程设置,转变灌输式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阐述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构建的背景,进而分析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策略

[基金项目] 202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GJB1421172)

[作者简介] 尹兴忠(1979—),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探索与实践研究;赵冬梅(197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课程设置探索与实践研究;张宝成(1982—),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学士,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7-0153-04[收稿日期] 2022-08-30

引言

社会以及技术的进步,使得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医学模式,这也标志着医学科学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更推动了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临床医学专业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须要符合社会需求,通过不断改进课程和教学方法,顺应卓越医生计划,旨在培养更多应用型、高素质型的临床医学人才。

一、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构建的背景

首先,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是以学科为中心所构建的,这类临床内容同医学基础课程之间关联度以及统筹性不够,基础同实践知识相脱节,学生不能够较好地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实现基础和临床的有效结合。其次,医学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面临的问题除了医学问题之外,还包含心理、法律、社会以及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故而对医学教育课程的内容以及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医学模式的转变,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一种体现。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向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甚至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等相关标准,这对于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二、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医学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在2004年,教育部提出五年制的医学教育学制,这也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疗专门人才提供了可能。在2011年,我国的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也开始上升,满足了社会对医学人才数量的追求。然而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则是质量和规格提升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加强分析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

通过统计医学院临床医生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发现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是课程的设置上,有一半以上的医学院在设置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结构时,均采用的是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基础、临床以及实习这种三阶段形式。课程体系也是以学科为中心,课程种类很多,有选修课也有必修课,必修课程最少的有将近34门,最多的也有60门,而各个学科之间又缺乏联系,且存在反复教学的情况,并未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其次有一半以上的学校开设了“大学英语”“体育”“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妇产科学”等传统课程,但是像一些代表性的医学模式的转变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能够反映先进科学技术的课程,却很少开设[1]。

(二)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过调查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文课程设置,如文学、历史、伦理、法律等,发现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总课程中占据的比例比较低,比如最低占据比例在4.6%,最高占据9.3%。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社会人文课程占据比例则比较高,像美国人文类课程的比例达到25%左右,日本达到15%左右[2]。

(三)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临床医生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的还是“填鸭式”教学,即以课堂、教师以及书本为中心,教学内容难以突出重点,教学方法非常陈旧。学生在学习时非常吃力,主要是以被动学为主,师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互动,比如教师会在课堂中提问题,但学生并不会积极回答,课堂学习氛围较差,学生的自学研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均存在不足。

(四)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

临床医学专业理论和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过对各个学校该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发现理论课课时几乎是实践课时的n倍,实验课程以及实践课程非常少,且主要是以实习为主,故学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也不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

三、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社会对医学类人才的要求非常高,而现有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又存在一定的问题,故必须要进行改革。在本文中结合实际现状,从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的角度提出几点优化的策略,分别是深化教改、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人文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下文重点阐述。

(一)深化教改,明确培养目标

首先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必须要意识到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对医学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掌握基础的医学知识之外,还离不开心理、社会以及法律等相关知识,这也必然会导致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现有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改革成了一种必然[3]。故在思想上相关领导者就要能够树立起改革的意识,要将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作为整个改革的重心,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其次要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的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夠提升改革的准确性。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三个部分的内容。知识目标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临床医学相关的知识,掌握基础医学理论以及知识,能够对人类疾病的产生以及发病机制进行判断[3]。技能目标:能够对病史全面、系统地采集,能够对各种多发病、常见病进行诊断,对一些急症、重症以及难症进行初步的处理。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即是所培养的医学人才,应具备正确的“三观”以及人道主义精神,能够了解生命的可贵性,能够对病人友好和关爱。总之,在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时,必须要能够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同时要明确好育人的目标,才能够为后期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实现医学课程整合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如要从培养学生岗位的胜任力出发,对公共基础课程平台、通识教育平台等五大平台中的课程进行融合、重组,建立一个完善的临床医学专业理论课程的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是通识课程平台,在该平台中应包含两大模块,分别是必修和选修。必修包含人文素质以及政治教育类课程,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科学、思想等基础知识。选修模块有自然科学、专业拓展、人文等选修课,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喜好选择。第二是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在该类平台中主要包含公共类的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等。第三是医学整合课程平台,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整合临床课程模块,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如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包含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等,将这些进行整合形成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课程体系,主要分为消化系统、精神系统、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第四是健康与社会课程平台,应将医学社会学、预防医学等学科群融入其中,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疾病和健康之间的关系[3]。第五是医学技能课程平台。在该平台中包含四大内容:(1)基础实验技能,主要是整合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改革实验内容,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2)临床基本技能,整合临床内外以及诊断学的技能,通过临床见习,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4]。(3)终身学习的技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并对问题加以分析、解决。(4)医患沟通的技能,正确处理好医护、医患关系,包含人际沟通技能等。

(三)对人文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基于医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开展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品格。首先是抓好三个时期,分别是开学典礼、成人礼以及毕业典礼,在这三个阶段,渗透感恩、奉献以及服务社会的理念。其次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如通过学习医患沟通类课程、法律基础知识等内容,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再次则是在学校内部办好校史馆、大学文化建设系列的读物,打造校园文化,让学生能够了解学校的办学传统、育人理念以及校训精神。当然还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比如东南学堂、医学与人文大讲堂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后则需要从第二课程的社会实践着手,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四)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能够培养卓越医师,临床医学专业除了要注重理论课程的整合之外,还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能够在早期就接触科研,尽可能地建设一些综合性、有设计性的实验课程。具体可以构建三类课程平台:第一类是以经典实验为基础的项目平台,第二类是综合设计类实验项目平台,第三类是以自主选题为基础的实验项目平台。其次要转变传统的两学期设置,在两学期之间可以设置一个小学期。在小学期中,主要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实习,了解医院诊疗的相关流程、机构的设置、陪诊等服务。最后则是要开展临床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比如可以在实践环节,建立临床病例综合模拟、临床技能训练等。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融入探究式、启发式、探讨式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通过融入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PBL教学方法,融入现代模拟教学技术,培养临床学生的思维以及相应的技能,提升学生人际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六)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为了能够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素养,除了需要教师优化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之外,还应对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将单一的理论考核转变为多元化考核,继而实现对学生的合理性评价[5]。首先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生互评这三种。其次评价的内容应包含理论知识考核、实验考核、课堂参与考核、实习考核等,合理地划分每一个考核的比例,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能力等。

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推进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创新的意义

团队对于我国一些领域人才培养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在团队的指导之下能够逐步推进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实现创新改革,从而保障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以及流程井然有序地向前推进,同时也逐步摸索出新颖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在团队的指引之下,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能够逐步形成以学生主体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也能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进行教育,所以需要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工作当中展开细致的规划设计,严格遵循团队的各项要求展开人才培养,从而保障我国人才培养领域发展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同时也为我国实现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输送。从本质上来讲,基于团队展开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设计规划属于一项创新性的措施,通过该项措施能够逐步在基础医学教育的过程当中构建起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基础医学课程知识,同时加强对于国家所倡导的团队的理解与认知,并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抱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对基础医学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深入探索,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成长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促使其在毕业之后毅然投身我国医疗领域发展与建设,同时也满足我国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优秀人才的迫切需求。就目前的醫学职业教育而言,主要是以基础教学、临床教学和实习这类教学为主,但是,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存在脱节的情况,这种脱节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基础医学知识必须要为临床和就业服务,故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学科进行整合就显得尤其重要,比如可以整合解剖学和护理操作技术、整合生理学和健康评估、整合药理学和临床用药等。

结语

新时代下,临床医学专业必须要以培养卓越医生作为教学的目标,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传统教学的内容、方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够学习到系统的知识,主动探究新知,落实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參考文献

[1]张宏秀,胥小琴,蔡雯,等.同等学力与统招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8):116-120.

[2]舒尊鹏,杨燕妮,丁子禾,等.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改进[J].药学教育,2021,37(3):18-22.

[3]王媚楠,李思,王丹,等.医院海外高层次医学人才遴选需求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33(8):1012-1017.

[4]覃丹,杨炽琼,严浪,等.临床基本技能课程创新改革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197-198.

[5]萧昱.“优化课程培养体系,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系列论文:刍议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大众文艺,2012(20):266-267.

Strategy of Training Excellent Doctors in Clinical Medicine

YIN Xing-zhong, ZHAO Dong-mei, ZHANG Bao-cheng, SONG Han-jun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further deepening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However, the talents cultivated by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needs differ greatly, which cannot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med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subject-centered medical education model, such as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changing the indoctrin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gradually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alysis and solving problem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cellent doctors training mode,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five-year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excellent doctors in the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l.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excellent doctor; strategy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专业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医学免疫在临床医学专业中的教学探索
地方性综合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教育改革探索
病案式多媒体教学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基础医学自选实验的初步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