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中药热敷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观察

2023-06-26 10:11崔杨芳刘爱张雪键赵月齐梦颖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药包骨关节炎膝关节

崔杨芳, 刘爱, 张雪键, 赵月, 齐梦颖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手足脊柱科, 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急诊科, 北京, 100029)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由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引起的退行性骨关节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其症状表现以膝关节进行性疼痛、肿胀、活动不利、关节绞索以及关节畸形等为主[1]。目前本病前期治疗方法多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等为目的[2]。近些年来,中医外治方法作为一种补充与替代医学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学者的重视[3]。膝骨关节炎属中医“痹证”“骨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该病主因内生痰瘀经络受阻,或脉络空虚,复感外邪所致关节僵硬、疼痛、行动不利[4]。中药热敷是我国传统医学特色疗法,主要依靠温热力和,药物渗透作用,达到调整阴阳、行气活血、散寒除湿、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具有价格低廉、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小等优势,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5]。中药热敷在缓解骨性关节炎疼痛与肿胀方面效果确切[6],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但目前关于中药热敷的研究多为临床症状研究报道,缺乏对规范操作流程、统一操作标准及安全管理的研究,尤其对中药加热缺乏规范性,易引起烫伤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需要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对中药热敷操作加以改良和创新。本研究根据临床操作经验,初步对中药热敷相关问题进行改良,将改良后的中药热敷技术运用于膝骨关节炎临床护理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6月医院骨伤中心住院且诊断为早期或中期膝骨关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病程为早期或中期,伴有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③年龄40~80岁④ 能沟通交流;⑤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下肢血管病变:下肢静脉血栓、动脉肢体硬化等;②糖尿病;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内积液、关节呈骨性强直或关节内外翻畸形;③对中药过敏;④患有膝关节皮肤疾病;⑤感知障碍。剔除及脱落标准:①易过敏体质,外敷中药出现皮肤过敏者;②因任何原因而不依从本研究制定的方案。

共纳入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本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热敷治疗。治疗方法:①用物准备:治疗盘、电加热蒸汽锅、中药药包(四子散)、温控仪、计时器、皮温仪、镊子、治疗巾、小毛巾,必要时备中单、屏风等。②核对医嘱,做好相关告知。将中药药包在水蒸气上加热5~8 min。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取合理舒适体位,暴露热敷穴位,询问患者的感受。③操作完毕,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④运用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做好记录。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良中药药包的尺寸,改良后尺寸为20 cm×20 cm,加热至40℃,装入治疗包(双层棉布)敷于患者治疗穴位,治疗时间20 min。运用电子温控仪(医用数字多路电热敷仪器)控制药包恒温温度40℃。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选择10cm长的尺子,一个面刻有10个刻度,两端各自表示为0分(无痛)和10分(难以忍受的剧痛),中间部分代表了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疼痛程度分为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分)[7]。

1.3.2 膝关节功能:采用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膝功能,包括跛行( 5分)、支撑( 5分) 、交锁( 15分) 、不稳定( 25分) 、疼痛( 25分) 、肿胀( 10分) 、爬楼梯( 10分) 及下蹲( 5分)[8]。满分 100 分,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3.3 疗效评价: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干预效果,治愈为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能力恢复至正常;好转为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无效为关节疼痛及肿胀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加重。

1.3.4 护理不良事件:记录烫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损伤程度分为I~III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疼痛评价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评价(±s) 分

表1 两组疼痛程度评价(±s) 分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P干预前5.21±0.46 5.19±0.55 0.153>0.05干预后3.53±0.61 3.12±0.50 2.847<0.01 t 12.044 15.253 P<0.01<0.01

2.2 膝关节功能评价

干预前两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价(±s) 分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价(±s) 分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P干预前55.15±6.19 54.95±5.87 0.128>0.05干预后74.62±7.85 77.05±6.95 1.269>0.05 t 10.667 13.552 P<0.01<0.01

表3 两组疗效评价[n(%)]

2.3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Ⅰ度烫伤8(26.67%)例,Ⅱ度烫伤2例;观察组发生Ⅰ度烫伤2(6.67%)例。 观察组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属中医于“骨痹”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风湿等痹阻关节,导致筋脉受阻,以除湿、散寒、祛风及温经作为主要治疗原则[9]。中药加热之后进行热敷,能够实现热疗、药疗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加快吸收炎性抑制,还能够促进关节软骨进行修复,改善关节肿胀、血液循环等现象,发挥出镇痛、改善肌肉痉挛等功效;除此之外,通过中药热敷能够直接对病变部位产生作用,不用经过肝脏首过效应,具有极强的靶向性,而且有效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10-11]。

本研究改良常规中药热敷操作技术,优化操作流程,规范中药加热的温度及中药药包的规格尺寸,改良中药药包的外形尺寸为20 cm×20 cm,该尺寸能更好地符合膝关节的治疗面积需求,贴合度更高;此外,在治疗期间运用温度控制仪以确保中药药包温度恒定,既保证了治疗效果,还能避免烫伤等护理不良事件,提升中医治疗和护理的安全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和样本例数偏少及观察时间较短有关。总之,改良式中药热敷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疼痛与膝关节肿胀度的作用,提升中医治疗和护理的安全性。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药包骨关节炎膝关节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柱状药包爆破漏斗效率函数及其等效爆破作用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膝骨关节炎如何防护?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更正
水下爆炸中水面效应以及药包形状对冲击波的影响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