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瘦”与肌少症

2023-06-27 21:53徐冰冯圣一端磊
健康之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肌少症骨骼肌肌力

徐冰 冯圣一 端磊

常言道“千金难买老来瘦”,意思是说上了年纪的人瘦一点会更健康。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进食量、活动量会减少,导致体重逐渐减轻,这是正常的老化过程。但是,如果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疲劳,时常走不动路、拿不起东西,还易生病,可千万不要自以为正常,应提防一种名为肌少症的疾病。

肌少症的概念

肌少症的全称叫骨骼肌减少症,表现为骨骼肌质量减少、肌力减退。目前,国际上统一把渐进性和普遍性的骨骼肌容积丢失、力量下降,伴随躯体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综合征定义为肌少症。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通常站立困难,步履缓慢,非常容易跌倒,还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骨骼肌作为肌肉的一种,由很多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组成,可以储藏肌糖原和蛋白质,当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肌糖原会分解供能。此外,骨骼肌还可通过消耗热量帮助调节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因此,骨骼肌减少所带来的不仅是形体上的消瘦,还会因为肌肉无力、功能下降造成跌倒、骨折、骨质疏松、骨关节炎。肌少症还会引发代谢紊乱,引起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损害免疫功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肌少症的危害

(1)呼吸功能受损:病情进展时,呼吸肌肉的受损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等严重后果。

(2)意外坠落和伤害:肌少症患者可能出现四肢无力和行走困难,增加发生意外坠落和伤害的风险。

(3)体力损失和体重增加:肌少症患者会因肌力下降,变得越来越虚弱,身体活动量减少,继而引发体力损失以及体重增加等问题。

(4)心理健康问题:肌少症患者可能因为病情的严重性、长期治疗和社交限制,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社交障碍等。

總之,肌少症对健康危害比较严重,需积极进行治疗。

肌少症的诊断

人体肌肉有着周而复始的新陈代谢过程,旧肌肉不断分解新,肌肉不断生成。人在年轻时,这种新陈代谢以合成代谢为主,表现为肌肉块不断增多,肌肉越来越有力量。骨骼肌生长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伴随着人体老化,骨骼肌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50岁之后每10年肌肉容量下降大约在1/10左右,70岁以后每10年的下降率为1/3,主要表现为肌肉块减小,肌肉愈发无力。

如果仅仅以看起来瘦就判断患了肌少症,这是不严谨的,肌肉容量受人种、生活方式、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亚洲地区肌少症的评判标准是:骨骼肌指数男性<7.0 kg/m2,女性<5.4 kg/m2,提示骨骼肌量减少;握力男性<26 kg,女性<18kg,提示肌肉力量不足;步速<0.8 m/s,提示肌肉功能不足。即如果骨骼肌量减少,且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相对不足,可符合肌少症的诊断。

肌少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

肌少症的出现与营养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有密切关系。很多老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吃得也过于清淡,由于长期营养不足,加上活动量减少,肌肉会大量流失。临床发现,老人生病卧床一周,下肢肌肉流失率高达5%左右。伴随着年龄增大,骨骼肌质量、肌肉力量会逐渐下降,这是正常现象。还有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性炎症和其他病症也会造成肌少症。

肌少症需要维持长期治疗,具体包括:

(1)药物治疗。对于某些遗传性的肌少症患者,可以使用如皮质类固醇、甘露醇等药物控制肌无力的症状。

(2)物理治疗。如针灸、理疗、电疗等,改善肌肉疲劳和肌力下降的状况。

(3)营养治疗。饮食中含有足量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能够提高肌肉组织的产生和修复能力。

(4)适度锻炼。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柔软度,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受到意外伤害。

(5)康复训练。肌少症患者在康复训练时,应选择无损伤性的运动,能够帮助增加体力,维持良好心态。

需提醒,治疗肌少症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旨在控制病症,维持患者身体健康和改善生命质量。

如何预防肌少症

在导致肌少症的诸多原因中,年龄增长等客观因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可变因素。

加强营养

蛋白质摄取不足是造成肌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日常饮食应在提供充足热量、微量元素基础上,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如牛肉、豆制品、蛋类等。需提醒,很多老人一定要避免纯素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以预防肌肉减少。另外,老年人可以通过摄入乳制品或乳清蛋白质增加造肌原料,但应注意过犹不及,坚持适量原则,以免给身体带来负担。

坚持运动

运动对改善肌肉整体机能、延缓衰老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老年人进行规律运动可改善肌力,防止跌倒,还能预防老年痴呆、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通过运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效果明显,配合科学饮食,可更好地增强体质。

提前做好准备

肌肉储存起来难,但流失起来格外容易。要想预防肌少症,应从年轻时就开始做好肌肉的储备,这样年老时肌肉的流失就会相对慢一些。对于肌少症没有完全适用性的药物,但研究发现一些合成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和部分降压药有增加肌力的效果。患者如果发现有肌少症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提早适量服用相关药物,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自身身体状况。

结束语

肌少症作为普遍存在于老年群体的一种疾病,对健康危害巨大,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进行营养和运动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肌少症骨骼肌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