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使用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概况

2023-06-27 13:36刘芊芊陈玉梁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黄褐斑综述

刘芊芊 陈玉 梁清

【摘 要】

文章查阅了近十年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发现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以联合治疗为主,在临床上能够进一步提高黄褐斑的疗效,但其临床研究有限、作用机制不明,且缺乏后期随访资料。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今后可设计更加科学严谨的研究实验,探究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

【关键词】 黄褐斑;自血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4-0048-04

Clinical Research of Auto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LIU Qianqian1 CHEN Yu2 LIANG Qing*

1.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China;

2.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021,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by autohemotherapy  is mainly combined therapy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in clinic,which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in recent ten years.However,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autohem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chloasma is limited,the mechanism of action is unknown,and there is a lack of follow-up data.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clinical practice,In the future, more scientific and rigorous research experiments can be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uto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loasma,Conduct in-depth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Keywords:

Melasma; Autohemotherapy;Overview

中医称黄褐斑为“黧黑斑”“面尘”等,临床表现为前额、颊、鼻部等边界清晰、深浅不一的褐色斑片[1]。黄褐斑是损容性皮肤病,易造成患者的不自信心理,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年轻女性[2]。现代医学[3-4]认为此病与遗传、血管因素、氧化应激、激素水平紊乱、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受损等因素有关,近来有研究[5]表明微小核糖核酸改变也能引起基底膜破坏和促进黑素形成。黄褐斑是多病因导致的结果,发病机制复杂,在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有药物治疗(维生素E、维生素C、氨甲环酸、谷胱甘肽、氢醌及其衍生物等)、化学剥脱和电光治疗,短期疗效快,但费用高,不良反应多,易于复发,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色素沉着[3]。中医治疗以整体观念为主,结合辨证论治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目的,可分为内服法和外治法,在中医外治中又包含了针灸、自血疗法、穴位埋线、刮痧等,治疗方法多样,具有疗效好、经济实惠、副作用小等优点。其中自血疗法在临床上常常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应用于黄褐斑的治疗。

取穴少而精、疗效持久、无不良反应,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通过检索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输入“黄褐斑”“自血疗法”“自血穴位注射”等关键词查阅近十年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从经络辨证 中医认为人体是通过经络将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连接起来构成的有机整体,经络既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又能反应病邪的传变,因此,面部的荣枯与经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如《灵枢》言:“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数欠颜黑……足厥阴之脉……甚则……面尘脱色……足少阴脉……是动则病……面如漆柴……足少阳之脉……面微有尘……”;《素问》言:“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三阳脉衰…面皆焦。”从经络的循行来看,十二经别中阳经经别合于本经,阴经经别通过与之对应的阳经相合上循于头面,加強了十二经脉与脏腑、头面部的关系;手足三阳经在面部相交,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太阳为多血少气之经、少阳为多气少血之经,可直接调和面部气血。

1.2 从脏腑辨证 各种原因导致血流不畅,瘀滞脉道或气血不足,失于濡养,病发于面便可出现面色生斑,多则之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可表现为:①肝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能调全身气机,促进津血的运行。气机条达,则气血升降有常,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日久阻滞面部即可生斑;②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浊阴不降,上蒙面部可见面色不华;亦为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滋润面部肌肤;③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不足,则面焦发白;阴水亏耗,虚火上炎,燔灼津血而成斑;阴损及阳,阳气无以蒸腾,气虚不能推动血液可致面部失于濡养。近代中医家杨智荣教授认为肝脾肾失和为黄褐斑之本,气滞血瘀为其标[6]。

2 自血疗法的理论基础

自血疗法又称为自血穴位注射,是取患者自身的静脉血注入穴位或体表部位防治疾病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7-8]。自血疗法起源于20世纪中叶,是祖国医学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而成,既有针刺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血液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还有放血时的祛瘀生新作用。我国自明朝时期起就有血液治疗疾病的记载,如《本草纲目》:“血液……主治羸病人皮肉干枯,身上麸片起……并刺血热饮之”。现代医学[8-10]认为血液中含有白细胞、血小板、微量元素、酶类等可以刺激机体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其中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可以重建血管,改善微循环及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生。由于自血疗法的血液源自于自身,能够避免因免疫引起的排斥反应及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安全性高。

3 自血疗法的作用机制

目前尚未研究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但在其他疾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自血疗法能够降低炎症因子、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颜雪珍、侯新芳等[11-12]研究结果显示自血疗法能够降低痤疮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从而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提高临床疗效。阳媚等[13]用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以及观察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中白介素2、白介素4和γ干扰素水平,结果显示自血疗法能提高患者血清γ干扰素和白介素2,降低白介素4。表明自血療法能够调节Th1/Th2细胞失衡导致的免疫紊乱,抑制变态反应。有研究[14]表明自血疗法能够有效调节免疫学指标,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左政和姜云武[15]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这主要与自血疗法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水平、减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和lgA)的含量,同时升高补体C3有关。陈耿明等[16]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用自血疗法后能提高患者血清中CD3+和CD4+、降低血清IgE和IL-4水平。此外,何玲和郑现红[17]用自血疗法观察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发现,自血穴位注射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血流阻力和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4 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4.1 自血疗法联合针刺 徐晓莉[18]在对照组面部皮损区以美容针围刺、排刺,3次/周,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血疗法,取三阴交、足三里、血海、曲池,1周2次,3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61.11%。在面部皮损处针刺能够疏通病变处经气,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曲池、足三里为手足阳明经之合穴,选此自血注射能调和阳明经气血,且曲池能治疗皮肤性疾病。血海、三阴交为脾经上的腧穴,具有健脾祛湿、益气摄血、养血活血之功,与足三里相配能调理后天之本,促进气血化生,现代研究[19]表明血海可以通过改变毛细血管形态、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运行。陆小连等[20]在针刺后结合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针刺取太冲、血海、阳陵泉、合谷、内关、(均为双侧)、阿是穴等,留针30 min,自血穴位注射取(均为双侧)足三里、血海、三阴交,每次1组,3组轮流进行,每周3次,对照组以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18%,对照组60.53%。针刺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与自血穴位注射结合运用能够调和患者面部气血,促进色素淡化,与单纯针刺或中药汤剂相比疗效较好。

4.2 自血疗法联合穴位埋线 苏霞辉[21]用自血疗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埋线取肺俞、膈俞、肾俞、肝俞、面部皮损处、颧髎、阳白、下关等,自血取外关、曲池、足三里、合谷、血海、三阴交及随证配穴,1次/周,对照组以维生素C(3次/日)和维生素E(2次/日)口服,两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40.00%,无不良反应。穴位埋线能持续刺激机体调节脏腑功能和面部三阳经经气,配合自血疗法更能养血活血,化瘀消斑,在疗效上优于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治疗作用。

4.3 自血疗法结合拔罐放血 窦锡彬等[22]用自血疗法配合壮医莲花针拔罐放血治疗黄褐斑,莲花针扣刺壮医背俞穴(项棱穴、龙脊穴、壮医夹脊穴)后留罐,自血疗法主穴取足三里、血海、肺俞、曲池,配穴:脾虚湿阻取丰隆、脾俞;气滞血瘀加膈俞、太冲;肾阴不足用肾俞、三阴交,每个证型选4个穴位分3次轮流注射,结果治愈18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是民间特色疗法,能调理脏腑功能,逐瘀排毒,结合自血疗法更能祛瘀生新,改善面部色素沉着。

4.4 自血疗法与香丹注射液结合运用 罗高国等[23]用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与香丹注射液混合后迅速注入(双侧)肺俞、足三里、肝俞、血海、脾俞、三阴交、肾俞等穴,每周1次,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予以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0%,对照组76.0%,无不良反应。香丹注射液是降香和丹参的提取物,能活血化瘀,现代医学[24-25]认为香丹注射液具有抗氧化、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的作用,与自血疗法结合治疗黄褐斑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5 讨论

综上,自血穴位注射联合针刺、穴位埋线、拔罐放血、香丹注射液等在黄褐斑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用血液与药物混合注入机体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及其他安全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自血疗法有提高抵抗力、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而在黄褐斑的治疗中缺少相关机制研究且自血疗法的临床研究有限,因此在未来可以加强临床实验研究和机制研究,阐明其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理,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黄褐斑易于复发,但在上述研究中缺乏后期随访记录,不能评估远期疗效和复发率,所以今后应做好随访,统计复发情况,明确自血疗法的远期疗效。另外考虑到自血疗法操作的复杂性及安全性,医者应熟练掌握抽血及注射的操作流程,避免引起感染,同时与患者充分沟通,以解除其顾虑。最后,从腧穴的选择方面来讲,针刺治疗黄褐斑的选穴以头面部的腧穴和阿是穴为主[26-27],也有在颧髎、印堂、迎香、地仓等处埋线和穴位注射治疗,而在自血疗法中还未发现从面部取穴者[27]。根据“自血的作用特点”和“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选穴原则是否能取面部腧穴进行自血治疗可作为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梁繁荣,王华.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03.

[2]王辉,郭丽芳,葛一平,等.黄褐斑病因、加重因素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横断面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2):93-97.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工作组.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2):110-115.

[4]郭天阳,杜安通,桑军军,等.黄褐斑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5,26(7):426-428.

[5]彭鹰.黄褐斑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3):162-166.

[6]李志鸿,金娟.浅析杨智荣教授治疗女性黄褐斑经验[J].中医药学报,2015,43(3):91-92.

[7]楊兰,高泓.近十年自血疗法的临床研究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17,26(2):53-54.

[8]王伟,张哲玮,黄俊宇,等.近3年自血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应用概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5):203-206.

[9]赵航宇,付海亮.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及其组织修复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21,27(10):935-940.

[10]张泽敏,王晶,于子龙,等.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15(5):411-414.

[11]颜雪珍,屈强强,黄丽萍,等.自血疗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0,41(1):108-110.

[12]侯新芳,李丹丹,李红霞,等.毫火针联合自血疗法治疗痤疮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1,42(7):951-953.

[13]阳媚,吴钱红,杨红杰.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及对 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5-8.

[14]洪瑞芬.自血疗法肌内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及对免疫学指标的作用评价[J].吉林医学,2020,41(8):1944-1946.

[15]左政,姜云武.自血穴位注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指标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3):24-26.

[16]陈耿明,黄国强,黄亿平.自血疗法肌肉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及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4):1376-1379.

[17]何玲,郑现红.自血穴位注射对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4(7):893-894.

[18]徐晓莉.美容针结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36例[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5):771-772.

[19]李倩倩,石广霞,韩丽丽,等.血海穴相关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316-318.

[20]陆小连,莫晓枫,俞洁,等.自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2):5686-5688.

[21]苏霞辉,潘琦虹,覃兴乐.穴位埋线结合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3):409-410.

[22]窦锡彬,黄正干.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结合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36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8):5-6.

[23]罗高国,张亚楠,于倩倩.自血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16):2399-2400.

[24]蔡北源,李建华,杨丽明,等.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评价[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4):470-473,477.

[25]余琳,武晓灵.香丹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清SOD、CRP、IL-6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1,29(6):421-425.

[26]吴萍萍,赵利华,陈望龙,等.针灸治疗黄褐斑的取穴规律[J].中医药导报,2019,25(20):94-98.

[27]陆娟娜.针灸治疗黄褐斑选穴特点和配穴规律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

(收稿日期:2022-06-02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黄褐斑综述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十肽-12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