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路径与启示:20 世纪哈佛大学院系设置的回顾与反思

2023-06-27 16:19洪瑞祥段世飞
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哈佛大学院系哈佛

洪瑞祥 段世飞

摘 要:20世纪是哈佛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其建立了美国现代研究型大学结构的基本雏形,并逐步成长为一所引领世界高校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基于对哈佛大学档案馆(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一手史料及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可以梳理出这一时期哈佛大学院系设置主要经历学院架构成型期、系级组织成长期及研究组织双跨期三个阶段的嬗变;其院系设置主要存在“单学系发展”“多学系发展”“新需求建立”三种路径。在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梳理反思20世纪哈佛大学的院系设置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哈佛大学;20世纪;院系设置;大学治理

尽管美国的高等教育霸主地位正在衰落,但不可否认,在20世纪,它曾以一种引人瞩目的速度发展,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哈佛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代表,在20世纪也逐步成长为引领世界高校的一流大学。

哈佛大学建立初期,受英国大学办学模式的影响和北美殖民地客观条件的制约,只能办成规模小且单一的学院,为学生提供以古典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的“通识教育”。18世纪后,当时还被称为哈佛学院的哈佛大学先后设立神学讲座、医学讲座和法学讲座,即1819年成立的神学院、1782年成立的医学院和1817年成立的法学院的前身。到了19世纪,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再加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等内外事件的影响,国家的整个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在这样的背景下,哈佛的古典教育走向衰落,并在一系列的改革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师法德国大学的先进经验,迈向现代大学教育阶段。1847年,哈佛大学设立劳伦斯科学学院(Lawrence Scientific School),这也标志着哈佛大学首次提供正规、先进的科学和工程教育,由单纯重视人文学科教育和法学、医学、神学等专业教育向并重理工科教育过渡。1867年哈佛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大学牙医学院。在第21任校长艾略特(Charles Eliot)任职期间,哈佛大学于1872年建立研究生系,并于1890年改为研究生院,全面开展研究生教育[2]。至此,哈佛大学在结构上形成了以英国学院为模式的本科文理学院、以德国大学为模式的研究生文理学院,再加上研究生教育层次的若干专业学院的综合体[3]。

20世纪,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新秀迅速崛起,哈佛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领先地位也同步确立,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哈佛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哈佛大学的院系设置继续发展并逐步稳定,成长为拥有11个学术单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立起美国现代大学结构的基本雏形。

一、20世纪哈佛大学院系设置的历史嬗变

20世纪哈佛大学院系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由外部构建到内部完善,由独立发展走向交叉共融。其在20世纪的发展变迁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学院架构的“成型”时期、系级组织的“成长”时期,以及研究组织的“双跨”时期。

1.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学院架构的“成型”时期

在这一时期,哈佛大学主要专业学院的架构建设基本完善,并将所有专业学院都提升至研究生层次。

首先是20世纪之前成立的专业学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在1905年被命名为文理研究生院,安置在文理学院之下,这使得文理学院成为哈佛大学唯一一个既管理研究生也管理本科生的学院。1906年,劳伦斯科学学院的科学和工程课程也被纳入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哈佛牙医学院起初是医学院的一部分,1909年從医学院分离出来,现在其行政上属于医学院,但在财务等各项运作方面都保持独立性。1917年牙医学院把学生修业年限延长至四年,1925年又规定接受过两年大学教育方可进入牙医学院学习,到了1936年,医学院几乎一半的新生是本科毕业生。哈佛法学院于1911年成立研究生部,培训法学教学和研究人才,开始授予法学硕士学位和法理学博士学位。1912年后的20年里,哈佛大学共授予了大约一百五十个法理学博士学位,包括斯坦福大学法学院院长赫斯顿(C.A. Huston)和巴黎大学英美法学院著名教授利鲍尔(P. Epalle)在内。哈佛法学院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培养法学实践工作者的传统,而是注重法学高层次研究人才的培养,注重法学理论的研究。

其次是这个时期哈佛大学又成立5所新的专业学院。哈佛商学院于1908年建立,同时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MBA项目并于1922年招收博士生。哈佛商学院和美国大部分商学院不同,一开始就把学院定位在研究生教育层次,只招收大学本科毕业生。1913年,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成立哈佛麻省公共健康中心,主要为公共卫生领域培养领导人才。哈佛教育研究院于1920年由文理学院内部的教育系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学院。1914年哈佛大学相继建立了建筑学院和园艺设计学院,1929年又建立了城市规划学院。1936年这三个学院正式合并成为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1936年,哈佛大学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并于1966年更名为肯尼迪政府学院。

至此,这所世界顶级大学的院级组织架构基本成型。

2.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系级组织的“成长”时期

哈佛大学的系(Department)多集中在文理学院,其他的专业学院除了用“系”进行组织划分,还会以研究所、不同类别的学位项目以及研究领域进行划分。如教育学院的硕士学位有13种项目(Program),商学院的博士课程主要集中在8个领域(Areas of study)。

20世纪30年代以后,哈佛大学没有再增加新的专业学院,而是对已有学院进行内部建设和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哈佛大学利用自身自由的学术氛围、充足的学术资源积极吸引人才,以此通过开拓新的或发展已有的系级组织来促进学院成长。1949年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语言学家罗曼·伽参波森(Roman Jackobson),加上1947年任命的莱纳托·珀吉奥利(Renato Pogol)和阿尔伯特·罗德(Albert Lord)教授,一起创建了哈佛大学斯拉夫语言和文学系。1953年,约瑟夫·路易斯·瑟特(Joseph Luis Sert)接任设计学院院长,他主要关注城市环境,重建了城市规划系,把城市规划和景观建筑合并在一起。1972年被任命为教授的语言哲学家斯坦利·凯威尔(Stanley Cavel)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分析哲学家海拉瑞·普特奈姆一起,使哲学系达到了哲学学术研究的顶级层次。

此外,哈佛第23任校长科南特(James Conant)认为大学应该把追求真理和增益知识作为奋斗的目标,应该一如既往地在各个方向上拓展知识的疆界[4]。他重视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在政策方面向研究生倾斜,积极鼓励各专业学院拓展自身学术领域、增设新专业。1942年,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了营养系,这也是公共卫生院校系统里建立的第一个相关领域的系[5],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神学院在1958年设立世界宗教研究中心,1973年设立宗教妇女研究项目。哈佛大学医学院在1939年设立麻醉疗法教授席位,1966年建立神经生物学系。公共管理学院在1959年成立房屋联合研究中心。1957年,牙医学院开始博士教育,其博士学位有四种项目,4年制的口腔生物学医学博士学位项目(Doctor of Medical Sciences in Oral Biology Program)、5~6年的口腔颌面外科(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项目或普通外科项目,还有在健康护理系统和生物化学方面的项目。

这一时期,哈佛大学各学院关注自身内部,大力发展系所,迅速自我成长。

3.20世纪70年代以后:研究组织的“双跨”时期

20世纪后期,各专业学院主要系级组织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哈佛成为引领全球高等教育的范本,成为真正的美国大学,一种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学,一种不依赖于其他模式但本身却作为世界上其他地方大学样板的大学[6]。在这一时期,其院系的发展呈现出“跨国界”和“跨学科”的特点。

1971年,博克(Derek Bok)成为第25任哈佛校长,他强调哈佛的国际化。后任的陆登庭(Neil Rudenstine)校长也完全认同博克校长的国际化策略,认为哈佛大学应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和美国公民。1973年,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接任文理学院院长,他改变了传统的精英理念,使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向国际化方向不断前进[7]。1994年,医学院建立哈佛大学医学国际中心,目的是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进行生物医学的研究以及加强健康护理方面的全球合作;到2000年,该项目在18个国家运作40个子项目。2008年,医学院的社会医学系改名为国际卫生和社会医学系,名字的改变就可以看出国际化对哈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商学院研究机构的设置也开始全球化。1997年哈佛商学院的全球研究中心在硅谷开业;此后其他区域研究中心也相继在亚太地区(1999年)、拉丁美洲(2000年)、日本(2002年)、欧洲(2003年)、印度(2006年)、上海(2010年)、伊斯坦布尔(2013年)、非洲(2017年)建立[8]。

随着科学研究进入不断分化、细化又不断融合的新时代,哈佛大学积极作出回应,建立多个跨院系的项目和研究中心,加强专业学院与文理研究生院的联系和合作,教授们也充分利用哈佛大学学术资源的优势,推动科学研究的交叉和融合。20世纪90年代后,陆登庭校长倡导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院之间的联系,发挥哈佛大学的综合优势,开展跨学科学习研究,这让哈佛大学跨学科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在2009年就已有20多个跨学科博士研究项目。哈佛大学医学院现有30多个跨学科研究中心。生物物理学研究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个跨学科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来自物理学、化学、数学和药理学等学科。法学院主要采取与其他专业学院合作提供双学位项目和跨学科研究项目的方式促进跨学科研究。商学院设立自己的博士項目时强调要加强与经济系、政府学系、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的合作;20世纪70年代后,商学院和肯尼迪政府学院建立了合作项目,训练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高级公务员。1972年,郝沃德·黑艾特(Howard Hiatt)接任约翰·斯尼德(John Snyder)担任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他建立了卫生政策管理执行项目(Executive Program in Health Policy Management)以及健康护理项目分析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Analysis of Health Care Programs)。此外,公共卫生学院还不断提高教授水准并引进著名教授,像统计学家弗里德里克·莫斯特勒(Frederick Mosteller)、健康政策专家哈里·范格(Harvey Fineberg)以及热带医药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威尔勒(Thomas Weller)。

哈佛大学发展各类跨国界和跨学科的研究,不但开阔了学者的视野,加强了不同学科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促进了不同学科、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学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二、20世纪哈佛大学院系设置的发展路径

一所大学要进行院系设置不会囿于某些具体的条文,而会根据具体情况统筹全局考虑多种因素。20世纪以来,哈佛大学在学院架构、各学院内部建设及院系之间的交流上有巨大的发展,但对学校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育研究院、设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这5所学院的成立。它们的成立使得哈佛大学的组织架构基本成型,标志着哈佛大学正式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为哈佛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哈佛大学院系设置的最重要成果。以这五所学院为例,结合相关历史档案和文献,可以发现20世纪哈佛大学的院系设置存在三种发展路径。

1.“单学系发展”路径

“单学系发展”路径的学院是由一个单独的学系发展而成的,像教育研究院就是由本来的哈佛教育系发展而来。其设置主要源于本专业领域或者说自身行业领域的积累,哈佛设置教育研究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业的不断扩展与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

1919年6月18日,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劳威尔在哈佛工会(Harvard Union)举行了一场有关成立教育研究生院的午餐讨论会,参会的除了有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还有来自哈佛教育系的教师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他们在会上充分探讨了成立教育研究院的必要性。第一,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很重要,其不仅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还有助于维持现代社会生产活动各方面的稳定,更是建立理想民主社会的需要。第二,美国学校面临着巨大的教育挑战,但合格的师资却严重短缺[9],美国当时有2000万青少年需要接受教育,却只有60万教师,且存在10万的师资空缺。第三,学校的行政管理是重要且复杂的,学校的管理者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需要对其进行认真的选拔、良好的教育以及专业的训练。

2.“多学系发展”路径

“多学系发展”路径的学院即由多个相关学院或学系组合而成,哈佛设计研究院就是如此,其成立与设置主要在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似性以及本领域学生的发展。

哈佛设计研究生院首任院长向校长科南特汇报的1935—1936学年设计学院行政报告中提到,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的成立可以带来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有效地简化行政程序,二是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哈佛设计学院是由建筑、景观建筑和区域规划三个学院组合而成的,而这三个领域都离不开设计[10]。1936年2月14日的建立设计研究院的提议备忘录中提到,设计这个词可以被理解为包含视觉艺术被创造的所有过程,通过这种过程,各种材料被糅合在一起,从而提供审美的满足,因此建筑、景观建筑以及区域规划都被包含在设计中[11]。这三个领域本质上是类似的,在教学研究上有很多的共同点,其中某一领域的学生同时了解、学习另外两个领域的知识,将有利于加深并拓宽他们对本专业的思考,这三个领域的未来职业也要求他们对其他相关的领域有了解,成立设计学院将有利于促进这三个相关领域的学生进行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3.“新需求建立”路径

不同于上述两种路径设置的学院,此类学院的成立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产物。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以及公共卫生学院的成立都与当时美国的社会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于是否要在哈佛大学成立商学院这个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当时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传授学生商业相关的知识是对哈佛这种理想学术圣地的玷污。在时任校长艾略特的领导下,作为“哈佛大学王冠上最夺人眼目的宝珠”的哈佛商学院在1908年正式成立。哈佛商学院能够成立的最重要原因是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商业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现代企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商业人才。19世纪末,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进入商界,商业的发展成为“现代文明最引人注目的事实”[12]。1908年2月,艾略特在康涅狄格州哈佛俱乐部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认为这是因为“商业已成为一种智慧需求,需要语言、经济学、产业组织和商法的知识,并能够广泛了解不同国家的资源和文化风俗”[12]。此外,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认为所有的职业都需要系统而全面的培训,商业也在其中。尽管大学不能现成地生产出能干的商人,但是那些天生就具有商业领导素质的人却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得到更好的发展[13]。

哈佛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建立也与当时美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美国正从大萧条中复苏,政府正努力应对国内外历史性挑战。哈佛校友卢修斯·利陶尔(Lucius N. Littauer)看到高质量、专业化公共服务的需求,就向哈佛大学提供捐赠,希望建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1963年哈佛校友肯尼迪总统遇刺后,为了纪念他,更名为肯尼迪政府学院。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前身哈佛-麻省健康中心(Harvard-MIT School of Health Officers),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所学校提供预防医学、卫生工程等相关课程。这所与两所名校相关的卫生学院的成立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是美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时,一股针对资本主义进行的改革浪潮——“进步运动”也在美国社会浮现,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公共卫生改革”,为了对这场改革进行回应,致力于公共卫生的相关教学和研究,美国第一个专业的公共卫生培训项目就在1913年成立。

三、20世纪哈佛大学院系设置的启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面对“双一流”建设和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大学担任着无比重要的角色。作为大学内部重要组织机构的院系,其设置的合理性更是直接关系着大学功能的发挥,值得我们认真审视。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之下,我国大学的院系设置很长一段时间里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院系组织是大学的二级管理单位,同时也是大学直接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组织机构,是整体管理架构的最关键部分,既关系着整体管理效能的发挥,又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成果的产出[14]。对20世纪哈佛大学的院系设置进行反思,能给我国大学的院系设置和发展带来一定借鉴。

1.寻求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院系设置三方的统一

从20世纪哈佛大学院系设置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路径来看,院系的成立与发展都是在对时代需求进行回应。公共卫生学院的成立与美国当时“进步运动”的背景分不开,教育学院的成立与当时美国严重的师资短缺息息相关。商学院成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商业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现代企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商业人才。尽管当时社会上存在很多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商学院的成立及其培养出的人才对哈佛走向世界一流、甚至对美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扩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院系的定位以及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也是从时代需要和社会实际出发。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工作就立足当时的美国社会背景。一份名为“对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些观察”的档案中提出了对公共管理学院定位的看法:如果把培养人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作为学院的直接目标是很难成功的[15],因而学院的工作应该偏向于对公共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全面或专门的调查,为已经在公共管理领域工作的人提供專门的发展更新课程,在研究生领域为对公共管理相关问题感兴趣的人提供通用课程。建议成立设计研究院的备忘录中则明晰了设计研究院的定位,其应当是一所专业型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要关注学生有关建筑、景观建筑和区域规划的视觉艺术基本知识以及视觉艺术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经验积累,而“那些由考古学和历史研究带来的艺术史知识的延伸以及那些对艺术史知识的整理和诠释所形成的与艺术实践间接相关的学术活动的特殊领域不属于学院的工作范畴”[16]。

传统上大学的院系多是以学科逻辑来设置的,这种方式在回应社会发展提出的各种知识和人才需求时,则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保守性,对社会需求与国家战略的响应不足[17]。这就要求我国大学在院系设置的时候紧抓时代脉搏,结合社会需要进行灵活调整[18]。同时还需要纵深促进学科的发展。院系之所以存在的本质是学科的存在,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像教育研究院成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业的不断扩展,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前的教育系越来越细化、越深入,已经自成一派,那么自然就要成立一个新的学院。当然,这种学科的纵深发展和社会时代的需要也是息息相关的。

2.以打造学科治理人才队伍为抓手促进学术自治

综合来看,哈佛大学在院系设置之前筹备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拟任院长及其团队。教育学院是在教育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学院成立的筹备工作则主要是由教育系的系主任及相关老师和工作人员承担;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这类全新型的学院,则是成立一个专门的筹备团队,这个筹备团队也是未来学院的主要管理班子。学院成立后内部组织的设置也主要是由学院自主进行,学校层面的管委会只是对其进行审议并组织投票,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学术自治。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我国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引导和规范院系的设置和治理,就应该赋予院系足够的办学自主权[19]。

加强学术自治、让院系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即学院有足够的自治和学科治理人才。这类人才不仅仅需要自身学术造诣高,同时还要对学科的发展、院系的发展有长远的思考。哈佛設计研究院的发展离不开首任院长约瑟夫·F.哈德纳特(Joseph F. Hudnut),他将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师、包豪斯的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uter Gropius)和马塞尔·布鲁尔(Marcel Breuer)带到了哈佛大学,使得美国的建筑教育发生了变化,转向了依靠手工艺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建筑[20]。哈佛商学院的首任院长除了要负责筹集资金、建立课程与培养方案、招募师生之外,还要承担向学校内外的批评者证明商学院应该存在的理由。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处于系级组织“成长”时期的哈佛大学各学院积极吸引人才,以此通过开辟新的或发展已有的系级组织来促进学院成长。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才,学院的学术自治才得以可能,同时也正是学术自治得以可能,学院才能有更大的自主权招揽人才。

3.完善校内资源筹募体系强化院系发展保障

哈佛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几乎每一所学院的建立都离不开校友、企业家或相关机构的捐赠。有关建立哈佛商学院的提案备忘录中就提到,商学院成立前五年的预算,每年是25000美元,其中普通教育委员只提供一半,另一半则由校友和其他社会组织等提供[13]。公共管理学院的建立离不开校友卢修斯·利陶尔2000万美元的捐赠,这也是当时个人捐赠给哈佛大学的最大一笔[21]。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巨额资助也在1922年帮助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两校共有的卫生学院变成只隶属于哈佛的公共卫生学院。

国务院“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鼓励社会资源参与高等教育发展。可以说,多元化筹资是我国高校发展的新命题。与哈佛大学鼓励学院多渠道筹资不同,我国高校资源筹募大多依托基金会、发展联络办、对外合作处等机构开展,这种归口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筹资专业化程度,但也产生了筹资体系“头重脚轻”,院系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22]。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应完善校内资源筹募体系,充分调动院系筹款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筹款模式,拉伸筹款线条与拓展筹款面双管齐下,形成涵盖学校各单元的筹款网络;在这一过程中,筹款模式也将由传统的“校庆式筹款”转为“常态化筹款”,多元化筹资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撑模式更加科学合理[22]。

4.控制院系数量与提升学科层次双管齐下优化系统结构

相比于哈佛大学11个主要院系组织,我国的综合性大学下设的院系数量相对偏多。从学科发展角度看,院系组织规模的增加也意味着院系组织学科容量的下降,其本质就是对学科知识的不断分化。随着单个院系组织覆盖的学科数量减少,我国大学的院系设置在学科基础方面也就出现了学科层级偏低、学科容量偏小、学科壁垒固化等不利于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现象[17]。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系统结构的优越性决定着系统功能的表现。过多地设置院系数目将形成过宽的管理跨度,不利于校级层面的管理,降低了学校运行的效率。

面对这样的现状,首先是要避免知识过度分化所带来的学科壁垒,其次是要努力提升学科层次。从哈佛大学院系的设置和发展来看,其主要根据学科层次较高的学科门类来设置学院,如设计学院中就涵盖了建筑、景观建筑和区域规划等低一层次的学科。除此之外,哈佛大学还考虑以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来进行学院的设置和划分。这些设置院系的方式使得学院内部的学科容量较大,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还能独立适应新兴研究领域的发展,并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比尔德、玛丽·比尔德.美国文明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 朱国宏.哈佛帝国[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 郭建.哈佛大学发展史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 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3(5):7.

[5]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EB/OL].[2020-7-29].https://www.hsph.harvard.edu/nutrition.

[6] 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7] 徐来群.哈佛大学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8]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EB/OL].[2020-7-29]. https://www.hbs.edu/Pages/default.aspx.

[9] Luncheon and conference: 1919-7-2 [B]. Records of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Abbott Lawrence Lowell. General Correspondence, 1909-1933. UAI 5.160, Box 138.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 Cambridge, MA.

[10]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1935-1936 [B]. The GSD History Collection, administrative Affairs: An Inventory. 1936. Box 1, Folder: AA001. Loeb Design Library, Cambridge, MA.

[11] Memorandum for the visiting committees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1936-7-15 [B]. Records of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James Bryant Conant. Correspondence, 1933-1955. UAI5.168, Box 48.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 Cambridge, MA.

[12] MCDONALD, D. The golden passport [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17.

[13] Memorandum for the General Education Board on a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Harvard University [B]. Records of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Charles W. Eliot. Correspondence, 1869-1924 and undated, bulk dates 1869-1910, 1869-1924 and undated. UAI 5.150, Box 78.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 Cambridge, MA.

[14] 黎興杨. 中英一流研究型大学院系设置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15] Some Observation on a Graduat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936-2-3 [B]. Records of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James Bryant Conant. Correspondence, 1933-1955. UAV 5.168, Box 67.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 Cambridge, MA.

[16] Memorandum on the Propose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1936-1-14 [B]. Records of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James Bryant Conant. Correspondence, 1933-1955. UAI5.168, Box 48.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 Cambridge, MA.

[17] 石中英,安传迎,肖桐. 我国C9大学与英美顶尖大学学院设置的比较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20(8):94-100.

[18] 严燕.关于大学学院设置的规范性与灵活性问题[J].江苏高教,2005(5):9-12.

[19] 褚照锋. 学科制度如何影响院系设置与治理[J]. 高等教育研究,2020(5):31-37.

[20] FRANK, M A. Denman Ross and American Design Theory [M]. Hanover: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2021.

[21] History. Harvard Kennedy School [EB/OL]. [2019-11-26]. https://www.hks.harvard.edu/more/about-us/history.

[22] 杨维东. 高校如何实现多元化筹资办学[N]. 光明日报,2019-12-10(15).

[责任编辑:周 杨]

猜你喜欢
哈佛大学院系哈佛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