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选穴规律探析

2023-06-27 05:56汪君刘建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火针

汪君 刘建伟

【摘 要】 目的:探析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等中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月13日关于火针治疗DPN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数据发掘技术对纳入文献中的选穴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提取到20条处方,涉及腧穴34个,总选用频率为141次。其中火针治疗DPN的高频腧穴为足三里、合谷、三阴交、肾俞;经脉选用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为主;部位以下肢部、腰背部为多;关联分析结果以足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为主;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得到3个聚类群,分别是三阴交-合谷、肾俞-脾俞-曲池、内关-阴陵泉-外关-气海-丰隆-肝俞。结论:火针治疗DPN选穴遵循远近配穴的原则,同时也结合了辨证选穴,其中足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为核心穴组,通过挖掘火针治疗DPN的选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用经选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火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选穴规律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3-0093-0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主要的三大并发症之一,典型病理特征为远端对称性小纤维神经损伤,常见症状以肢体麻木、灼热感、神经病理性疼痛、异常出汗或其他感觉异常等为主要表现[1]。现代医学研究尚不完全清楚DPN的发病机制,多倾向于高血糖途径、神经血管损伤等多种因素造成,西医临床多采用营养神经、抗氧化及延缓病程进展等治疗,尚未形成特异性的综合治疗方案[2]。中医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思维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火针是独具特色的中医外治法之一[3],近年来火针临床应用逐步开展,发现火针治疗DPN疗效肯定、操作简便[4],但目前火针治疗DPN选穴尚未形成统一规范。故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并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火针治疗DPN的选穴规律,以期为将来的临床和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检索时间为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月13日。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火针”“毫火针”“燔针”“烧针”“焠刺”“煨针”“武针”“烙针”等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

1.2 文献纳入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①临床研究:火针治疗DPN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②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经国际或国内公认行业标准明确诊断为DPN;③干预方法及对照措施:观察组为火针或火针联合其他中西医疗法,且有明确的火针治疗处方;对照组可为空白对照、安慰剂、其他针刺法等;④干预结果:火针治疗DPN有效的研究(含火针联合其他疗法,但通过设置对照组可显示火针治疗有效)。

1.3 文献排除标准 文献排除标准:①文献类型为综述、临床经验、动物实验、理论探讨、个案、系统评价等;②无法查找到全文的文献;③重复发表或内容相似的文献仅取发表较早的1篇。

1.4 文献筛选 文献筛选有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完成,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题目及

摘要对文献进行初筛,然后查阅全文,存在争议的文献由两人讨论决定。

1.5 数据提取及规范化处理 将纳入文献中的火针治疗处方,包含腧穴、归经、特定穴等进行提取,并逐条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火针处方数据库,若文献中涉及辩证选穴,按“主穴+配穴”为1条处方的原则进行提取。参照2006年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5](GB/T 12346-2006)对提取到的腧穴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

1.6 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对火针处方中腧穴、归经、部位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绘制聚类分析树状图;利用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繪制网络图并筛选核心处方。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概况 本次共检索到38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和

摘要排除16篇重复文献,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去除综述、临床经验等14篇不符合标准文献,最终纳入8篇[6-13](文献发表年份详见表1)。从所纳入的文献中共提取20条火针治疗DPN处方,其中有5篇文献进行了辨证分型论治[6,9-10,12-13]。

2.2 腧穴使用频次 在20条火针治疗处方中,共涉及34个腧穴,其总体的选用频次达141次,平均每个腧穴被选用4.15次。其中选用频次大于平均频次(4.15次)的腧穴共有12个,累计频次占64.53%,从高到低依次为足三里(15次)、合谷(11次)、三阴交(11次)、肾俞(9次)、曲池(8次)、脾俞(7次)、气海(5次)、内关(5次)、外关(5次)、阳陵泉(5次)、肝俞(5次)、丰隆(5次)。由此可见,足三里为火针治疗DPN的首选腧穴,其次为合谷、三阴交、肾俞、曲池、脾俞等腧穴。详情见表2。

2.3 腧穴所属经络及选用频次分析 十四经穴32个,总频次138次,占比97.87%。腧穴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最多,用穴7个,总频次32次,占比为22.70%;其次为足阳明胃经,用穴4个,总频次25次,占比为17.73%;手阳明大肠经用穴4个,总频次21次,占比为14.90%;足太阴脾经用穴3个,总频次13次,占比为9.21%;足少阳胆经用穴4个,总频次12次,占比为8.51%。详见表3。

2.4 腧穴分布部位情况分析 腧穴分布部位按照选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下肢部(64次)、腰背部(35次)、上肢部(31次)、胸腹部(9次)。详见表4。

2.5 特定穴分布情况分析 临床治疗中,常选用特定穴治疗疾病。火针治疗DPN的特定穴选穴以背俞穴频次最高,共5个背俞穴,总频次27次,占比19.15%;其次为下合穴,共2个下合穴,总频次20次,占比14.18%。详见表5。

2.6 腧穴组合规律

2.6.1 腧穴关联规则分析 选取支持度和置信度作为高频腧穴配伍的关联性评价指标。将选用频次大于平均选用频次(4.15次)的12个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其中将最低条件支持度设置为20%,最小规则置信度设置为80%,运行Apriori关联算法后共产生118条关联规则,其中支持度≥40%,置信度≥80%的共有4条关联规则。详见表6、图1。

2.6.2 腧穴聚类分析 将选用频次大于平均选用频次(4.15次)的12个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3个有效聚类群:三阴交-合谷、肾俞-脾俞-曲池、内关-阴陵泉-外关-气海-丰隆-肝俞。据树状图显示,高频腧穴可以分为两大聚类,第一聚类: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多为上下肢局部选穴,可认为是火针治疗DPN的主穴;第二聚类:肾俞-脾俞-曲池、内关-阴陵泉-外关-气海-丰隆-肝俞,可认为是辨证和辨病选穴。如图2所示。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在血糖控制不佳的状态下隐匿起病,早期症状易被患者及家属所忽视,严重者可造成糖尿病足,甚至截肢,给患者的社会生活造成影响,并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14]。中医学将DPN归属于“消渴痹症”“痿证”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消渴日久,气阴两伤,阴阳气血俱亏,脉络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原则多以益气滋阴以治本、逐瘀清热、通络解毒以治标[15]。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人体通过腧穴将脏腑经气输注于体表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灵枢·经筋》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16]。故借助针刺刺激人体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从而使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理想状态[17]。

从本研究腧穴使用频次分析结果可知,火针治疗DPN最常用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肾俞、曲池、脾俞、阳陵泉、丰隆、内关、外关、肝俞、气海。局部选穴和远端选穴主要是针对病变部位的选穴原则,而辨证选穴是针对疾病证候的选穴原则[18],火针治疗DPN选穴遵循远近配穴的原则,同时也结合了辨证选穴的原则。下肢的局部选穴以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丰隆为主,上肢的局部选穴以合谷、曲池、内关、外关为主,辨证选穴以肾俞、脾俞、肝俞、气海为主。其中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的选用频率颇高,足三里为胃经的下合穴,能升能降,可补可泻,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调整机体阴阳的作用;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具有清泻瘀热、疏风通络的作用;曲池为手阳明经的合穴,具有清热祛风、调营通络的作用。高频腧穴的选用体现了局部选穴与辨证选穴相结合,诸穴共奏益气补血、滋阴通络、清热活血的治疗作用,切中本病益气滋阴以治本,通络逐瘀以治标的治疗原则。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从本研究特定穴分析结果可知,背俞穴、下合穴、原穴、交會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五腧穴等是火针治疗DPN的主要用穴。其中背俞穴、下合穴选用频次最多,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满而不能实为其生理特点,多用于治疗脏病,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刺激背俞穴能调整人体气血阴阳[19];下合穴是六腑在下肢部的合穴,合治内腑,泻而不藏为其生理特点,主治六腑病症,刺激下合穴能调整六腑的传化功能,保证人体气血生化有源[20];背俞穴与下合穴高频次的选用,体现了治病求本,重视调整五脏六腑功能的整体观。

从本研究腧穴归经分析结果可知,火针治疗DPN常选用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任脉等经脉所属腧穴,且阳经选用频次高于阴经。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所属腧穴选用最多,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下肢后侧,足阳明胃经循行于下肢外侧前部,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于上肢外侧前部,经络循行部位与本病的好发部位相吻合,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腧穴主治规律。中医将本病归于“痿证”范畴,且基本病机为阴阳气血俱亏,而阳明经多气多血,取之能补益气血,膀胱经循行于人体腰背部,为人体卫外之藩篱,故选用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符合本病的基本病机,同时也体现了“治痿独取阳明”。

综合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可知,火针治疗DPN的腧穴选择相对单一,多选用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等高频腧穴;同时可归纳出火针治疗DPN常选用的穴组包括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合谷。足三里是临床常用的强壮保健腧穴,《灵枢》云:“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提示足三里具有调节人体阴阳、补益人体气血不足、治病保健的功能;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同调脾经、肝经、肾经的治疗作用,《针灸甲乙经》云“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提示三阴交具有治疗下肢痿痹的作用;《素问》云“肉之大会为谷”,《难经》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针刺原穴有调节脏腑经络虚实的作用[21-22]。本研究显示当下肢病变时常选用足三里-三阴交穴组为主,上肢病变时常选用合谷-曲池穴组为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穴思路。

综上所述,火针治疗DPN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选穴最多,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为最常选用的腧穴,部位以下肢、腰背部最多,关联度较高的足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上述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火针治疗DPN的临床选穴提供参考;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样本量有限,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与近年来发表的文献数量有关;二是本文关注纳入文献的选穴情况,而未考虑火针治疗DPN疗效的评估,文中挖掘出的高频腧穴临床选用依据可信度相对下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4-67.

[2]王富军.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11):1241-1245.

[3]潘杰灵,万红棉.浅述火针疗法发展概要[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6):88-92.

[4]周晓佳.综合治疗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0):162-163.

[5]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24.

[6]魏雪茹,韩宝华,宋军,等.药火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痹症疗效及神经因子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2):2318-2321.

[7]黄琰慎.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20.

[8]黄丽容,杨原芳,谢春艳.毫火针浅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4):561-563.

[9]杜启明.综合治疗联合贺氏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J].健康之友,2020(5):180.

[10]曾秀梅,任变英,武静美.火针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2):249-251.

[11]潘秋,李硕,潘满立,等.毫火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4):535-537.

[12]周晓佳.综合治疗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0):162-163.

[13]曹柏龍,苗桂珍,韩文兵,等.火针疗法联合中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4,33(5):380-382.

[14]赵进喜,关小宏,梁晓春,等.论糖尿病足的中医病机与防治策略[J].北京中医药,2021,40(12):1333-1336.

[15]苏红光.活络通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

[16]石学敏.石学敏实用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5.

[17]严倩,王雄文,郑文江.阴平阳秘与自稳态[J].中医杂志,2019,60(10):845-848.

[18]李俊逸.从经穴关系层面论针灸选穴原则[J].江西中医药,2017,48(6):16-17.

[19]刘晓曼,李新民.背俞穴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5,4(5):245-248.

[20]周岩,马慧卿,杨振杰,等.电针胃下合穴与合募配伍治疗胃轻瘫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20,40(9):925-927.

[21]杨雯敏,姜煜,战思宇,等.针刺缓解运动性疲劳的选穴规律分析[J].河南中医,2021,41(10):1577-1582.

[22]王福民,孙思涵,银子涵,等.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选穴用药规律挖掘[J].中国针灸,2021,41(10):1166-1170.

(收稿日期:2022-05-26 编辑:徐 雯)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火针
中药配合火针治疗复发性疖病验案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