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2023-06-27 21:30刘彦杰
健康之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刘彦杰

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方法 以2022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椎间融合内固定技术(PLIF),实验组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腰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長度显著短于对照组,神经水肿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两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腰部VAS疼痛评分、腿部VAS疼痛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伤口处切开面积小、术后引流量小、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的纤维环发生破裂所致,造成其中的髓核突出来压迫到相关的神经,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盘在我们人体身上相当于一个关节,能在小范围内活动,其组成部分有透明软骨版、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的范围是腰椎骨旁边[1~2]。由于腰椎盘中发生了一些病变导致纤维环发生破裂,处于其中的髓核会压迫腰椎中的神经,出现腰腿疼痛,在骨科临床疾病中比较常见。

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由于黄韧带增生、小关节增生出现内聚等一系列病变导致神经功能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3~4]。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疼痛的疾病之一,患者会出现跛行的症状,臀部、大腿和小腿等部位可能会出现无力等症状[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中医外敷疗法、自我疗法、微创疗法和手术方法等[6],单侧内道双向技术适用于颈椎、胸椎和腰椎等退行性病变,该技术可以建立两个通道。一个通道为观察通道,另外一个通道为器械操作通道。该技术具有操作空间大、容易处理狭窄空间病变和视野清洗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58.12±1.23)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3.22±0.23)年;实验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1~67岁,平均年龄(58.67±1.53)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3.35±0.2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在接受该实验前经过保守治疗或者其他治疗方式无效果;病情比较严重;在进行该项实验前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在接受该项实验前已经接受过相关腰椎手术;患有其他类型的腰椎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无菌性炎症;在手术过程中不能使用麻醉;沟通不便。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椎间融合内固定技术。在术前准备完毕之后,将皮下组织分开,同时需要将椎旁肌分开,将锥体显现出来,植入椎弓根螺钉;将两侧椎板打开,去除椎间盘,将软骨终板处理好,用水将后植骨冲洗干净,植入一枚自体骨粒和装有自体骨的可调节可融合器;用相关的连接棒将其连接好,在伤口处植入引流管,并包扎伤口。

实验组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麻醉后,帮助患者采取正确合适的体位,一般是采取俯卧位,定位好手术阶段,找好手术切口位置并标记好,在切口位置消毒、铺单并且安装好关节镜。在标记好的位置切开皮肤,分开皮下组织并固定好,将关节镜和进水管道全部插入观察通道,将操作通道在外力的作用下推至经椎旁组织肌肉位置。射频清理旁边椎板间的缝隙组织,将局部的椎板进行抹平处理,将硬膜囊和神经根用固定器械将其拉开,然后将患者的椎间盘完全的清除干净,将软骨终板处理好,用水将后植骨冲洗干净,植入一枚自体骨粒和装有自体骨的可调节可融合器。将透视融合器放入经皮植入椎弓根螺钉,用相关的连接棒将其连接好。将手术部位冲洗干净以后,植入引流管,将伤口缝合并包扎好。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腰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神经水肿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出现1例脑脊液漏,对照组出现2例脑脊液漏,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两组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比较

术后,实验组腰部VAS疼痛评分、腿部VAS疼痛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后路切开椎间融合内固定技术(PLIF)一般是通过解剖腰椎旁边的相关肌肉,但是这种操作会造成手术位置的肌肉发生萎缩和损伤,在手术过程中会流失不少血液,也会增加伤口处的感染率,神经部位也很容易出现瘢痕,更严重的情况是会导致腰椎相邻节点发生退行性病变[7~8]。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BE)通过两个很小的伤口进入,在进行相关手术操作的同时可以给操作者提供很清晰的视野,不会损伤腰椎盘旁边的肌肉,几乎不会损伤其旁边的骨关节和相关韧带,明显降低伤口处感染率,减轻患者术后的应激性伤害[9~10]。腰椎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可以在术后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还有助于患者在术后过上正常生活,恢复健康。

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具有的优点和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的很多优点相似,如伤口处切开面积小、术后引流量小、住院时间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缩短[11]。但是操作者只能通过单通道进行操作,视野和机械的操作范围都受到明显的限制,而且只能使用固定的医疗器械进行操作。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操作通道和观察通道都是独立的单独通道,观察通道的视野非常清晰,可以让操作者清楚也观察到患者的病变部位[12],这样也更方便操作通道的运行,不会导致操作器械的翻转困难,不需要使用专一的固定医疗器械,如可以使用骨刀、椎板器等脊柱医疗器械,大大增加了医疗操作范围。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操作耗时会比较长,操作过程稍微烦琐,需要充分制定好手术方案。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神经水肿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两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腰部VAS疼痛评分、腿部VAS疼痛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伤口处切开面积小、术后引流量小、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王宗桂,吴晓花,沈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单边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22(9):557-560.

[2] 宋坤锋,周红刚,杨贺军,等.单边双通道與全可视内镜技术应用于单节段腰椎融合术的短期疗效对比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22(17):13-17.

[3] 孙付杰,陈山成,聂文波,等.单边双通道技术在腰椎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22(16):27-30.

[4] 王善坤,杨利斌,柳申鹏,等.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22(5):28-31.

[5] 刘续文.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术前三维CT测量及术后三维CT评估[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22.

[6] 乔梁,刘猛,刘加元,等.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继发椎管狭窄2例报告[J].实用骨科杂志,2021(11):1048-1051.

[7] 张夏琦,凡进,田大胜,等.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与开放手术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的短期疗效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0):1503-1508.

[8] 罗俊普,王志国,徐国喜,等.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21(18):52-56.

[9] 谷艳超,李莹,谢维,等.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分析[J].国际骨科学杂志,2021(5):323-328.

[10] 田大胜,朱斌,刘建军,等.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12):1083-1087.

[11] 田大胜,刘建军,朱斌,等.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2020(17):1155-1164.

[12] 朱斌,田大胜,陈磊,等.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腰椎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20(15):1030-1038.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配合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温阳活血洗足剂配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