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融媒体时代党报摄影如何守正创新

2023-06-28 09:41李健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转型发展新媒体时代

李健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守正和创新,是所有摄影记者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传媒一体化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党报摄影记者在技术上的专业化、對视点的平民化等职业道德的坚守,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加快党报摄影记者的转型,提高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会熟练运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文章最后提出了融媒体时代,党报摄影记者守正与创新的要求及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守正创新;转型发展

在全媒体时代来临之际,传统媒体的摄影工作者在数码图像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冲击下,逐渐陷入了迷茫的境地。而党报作为地域性很强的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增强党报摄影记者的专业素养,是提高党报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的必经之路。因此,提高党报摄影记者“四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报摄影记者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人民做好服务,这对党报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社会大众的阅读习惯和网络媒体的发展,新闻图片的获取变得越来越方便。近年来,党报摄影记者在职业的专业度方面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党报摄影记者要想在新媒体中立足,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转型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新媒体的发展中,党报摄影记者要抓住发展的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拍摄理念。

专业新闻摄影记者专业度要求越来越高,竞争环境形势严峻

近几年来,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量的广告客户不断流失,受众群体不断缩减。而在媒体融合时代,党报新闻摄影记者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在目前的传统媒介产业中,由于竞争日益加剧,传统媒体人员缩减,尤其是对摄影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在拍摄时会使用短视频拍摄手段,能够运用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创作编辑等新媒体技术,在对竞争压力的迫使下,很多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多年的记者都选择了转行,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之一,摄影记者竞争环境越发地严峻。

党报摄影记者面临运用新媒体技术创作的难题

众所周知,拍摄一组优秀的摄影作品或者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一组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也要让摄影记者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而现在,传统媒介需要与新媒体相匹配,尤其是在时效性方面,完全“等不起”,与此同时,摄影设备的更新也要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持。

一方面,摄影器材的好坏在新闻摄影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比如,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相片的质量是由摄影器材决定的,摄影记者必须要有专业的摄像机,来拍摄一瞬间的画面。另一方面,新闻摄影记者也需要经费。作为一名党报摄影记者,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就可以获得比他人更多的第一手新闻素材和照片。但是,近年来,传统媒体的经费越来越紧张,不得不加大广告、版面设计、宣传等方面的投入,因此,很多媒体都在缩减摄影部门的经费,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摄影记者无法及时赶到现场,错过了最佳的新闻拍摄时机。

专业摄影记者与“全民摄影”的博弈

在《中国记者》的专访中,新华社副主编、摄影部部长王瑶,就目前职业摄影记者的状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拍摄,那么职业摄影记者会走哪条路?”网络、数字摄像机等电子设备的出现,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的出现,让大家可以随时拍摄照片,让普通受众与摄影记者之间的差距再也没有了,从而使得摄影记者的专业身份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在媒体融合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拍摄”,这样一来,职业摄影记者就很难获得独家新闻照片。比如几年前,一些突发事件的照片和一些在微博上快速传播的照片,都是从社会大众中传播出来的。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党报摄影记者的职业地位也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再者,现在的读者对于新闻的需求,更多的是快餐式的、碎片化的,作为专业的摄影记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拍摄和筛选图片,当然在时效性上会落后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

增加了对照片的需求,缩短了拍摄的时间

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对新闻图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重复、质量差等问题。现在的读者群体早已习惯了快餐式的阅读,这也就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要与读者的阅读同步,否则,随着新闻的热度过去,它的时效性就会下降。但是,新闻摄影是一种需要“耐性”的工作,高品质的摄影作品常常要求摄影记者对每个镜头都有足够的把握,随时做好拍摄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报纸和传统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都是因为缺少素材来源,才不得不转载央视、新华社等大新闻机构的照片。这些国家级主流媒体,对于新闻和图片的需求,有着很高的预见性,都会建立自己的图片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数据库,他们才能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新闻图片的时候,进行有效的筛选;而面对快速阅读、视觉化阅读的时代,怎样才能有效地提供优质的新闻图片,这是职业摄影记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新闻图片呈现的渠道更加丰富、多样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新闻图像的表现形式日益丰富。目前,很多大的门户网站,如凤凰网、新浪、网易等,都已经开通了专业的图片频道。在新闻报道中,报纸的版面从“新闻配图”转变为“图片专栏”。同时,在新闻图片的传播方式上,也呈现出一种媒体“融合”的倾向。未来,新闻图片的传播模式将由传统的纸媒向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展;结合了新媒体平台的观众,可以利用专属的 APP 客户端进行新闻图片的推送,避免了以前看大段文字报道的单调性、乏味感,同时还能给观众带来更加专业的图片信息。作为一名党报摄影记者,我们应该注意到当前读者的阅读品味的改变。新媒体对新闻摄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党报摄影记者如何抓住这个时代的发展机遇,成为新闻行业转型的契机。

融媒体背景下,党报摄影记者需守正固本

在融媒体的语境中,舆论空间呈现出感性化、简单化和极端化的特征,甚至带有非理性的特征。但是,无论融媒体发展到何种程度,始终坚持报道事实,求真是党报摄影记者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在融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受众偏好、传播方式等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级党报、党刊都在积极、被动地推动着媒介的融合。通过网络、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全力打造全媒体矩阵,拓展了信息的传播途径。党报记者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着力固根基、扬优势、强弱项,努力成为一名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新闻记者。

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以拍摄为主要工作的攝影记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例如,如果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不够好,拍摄角度不准确,或者是构图出现了问题,那么就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修复和剪辑。但是一幅理想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新闻价值、视觉价值、象征价值的结合。作为一名党报摄影记者应牢牢把握拍摄作品的守正理念,“温度”“尺度”“跨度”“使命”这四个关键词是党报摄影的重点。但是,这是在不违背新闻客观、真实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运用剪辑软件进行修图。不过,如果过度依靠做图软件技术,不但使摄影记者在拍摄方位、构图等方面的技术上有所欠缺,还容易出现与新闻真实原则相违背的失误。

培养党报摄影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技术的运用与普及,而摄影的主体就是摄影工作者,没有一个职业摄影工作者可以离开社会和文化的背景;所以,即便是在新媒体时代,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人文精神。

新闻摄影作品首先要有温度,温度是指新闻作品要有感染力。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往往是用瞬间的场面抓住人心,让观者融其暖意,这种温度的感应来自作品的外在表现力和内在感染力。首先摄影记者要被打动,这样拍摄的作品才有情感、有温度,才能打动别人。摄影记者在深入现场之后,要迅速通过观察、与拍摄对象沟通以达成双方的“同频共振”,去洞察人物的内心,这样才能准确地捕捉到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及其蕴藏的思想感情。由于党报摄影记者所拍的相片不仅要有良好的影像品质,而且要有足够的权威性,拍摄的优势并不在于影像的技术品质,而是影像的内容,这正是新闻文化的真实含义。因此,党报摄影记者要有社会的责任和人文情怀,关心社会、关心民生、关心国家,在新闻工作中能够正确把握事物,分析事物,运用自己的相机去捕捉社会热点新闻,聚焦民众。

坚守使命,用镜头传递正能量,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摄影记者的“使命”就是把人物各自命运的叙述真实地用影像保留下来。拍摄的过程中,要在新闻大背景下,找到一个小切口。从一个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图片,来传递社会正能量。要让自己的摄影作品成为精品,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拍摄理念,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我们始终坚信,摄影记者要拍出一张好照片,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还有长期的思考,时间的等待,更要勤奋。摄影作品跟摄影记者的观点是相关的,摄影只是尽量去还原事实。每一张照片按快门的时候确实是主观的,但这个主观是你在客观的情况下来表现你的主题,它并不是完全主观。每一个摄影师拍摄时肯定带有主观色彩,但是他拍摄的是客观的现场,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拍摄时要尽量接近事实。

摄影记者应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人们更愿意通过手机 APP、手机短信等形式接收信息。网络可以展示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内容多样,种类丰富,信息量大,能够对新闻进行深度的文本解读;也可以用短视频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也能完成一组完整的画面。

图片表达的信息是有局限的,摄影记者可以通过专题照片的时间流,尽可能多地赋予图片信息量,让读者看到、“听到”时间的流逝,领悟其寓意。所以,在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必须熟悉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一组好的新闻摄影作品考验着摄影记者的专业水平、精神境界和把控题材的能力。同时,影像表达也需要创新,形式也能创造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此外,新媒体环境下,也使新闻传播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从单向沟通转变为双向的交流;摄影记者要在思想上做好与观众的交流,并随时根据观众的反映来调整报道的方法和内容。

目前,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媒介转型的必然,面对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作为一名职业摄影记者,只有抓住了摄影发展的关键,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更好的未来。当前,受众对新闻画面的要求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融合,作为整个图片产业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向不同的媒介提供优质的摄影作品。作为一名党报摄影记者,既要看到当前的发展状况,又要认识到新媒体对新闻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发展的思维做好新时代的摄影记者。在压力面前,懂得从容,站稳自己的位置,摄影记者对摄影职业的坚守值得敬佩,在转型的道路上又要懂得创新。

参考文献:

[1]翟铮璇.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与变化——专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华社副总编辑兼摄影部主任王瑶[J].中国记者,2018(03):32.

[2]张颖.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3]栾丽雅.新媒体时代给新闻摄影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科技传播(下),2019(11).

[4]陆芳荫.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记者的转型[J].视听,2021(07).

[5]张仁翔.藉着相机守望中国——访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J].传媒观察,2019(08).

[6]李贺.新媒体发展下新闻摄影发展趋势以及应对策略[J].理论观察,2021(06).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转型发展新媒体时代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