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江苏新实践中培育新时代好青年

2023-06-28 07:00团江苏省委
中国共青团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共青团时代

团江苏省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为广大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根据省委关于开展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团省委扎实开展“引导广大青年做新时代好青年”专题调研,系统总结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工作对策,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和对青年工作的战略关注,引导全省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江苏新实践中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准确把握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标准和引导路径

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在建团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的重要要求,增强“三力”是基本路径,也是引导方式,还是基本要求。

增强引领力,突出了思想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共青团要想真正赢得青年,就必须始终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引领青年。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教育青年,从思想深处打动青年、赢得青年。

增强组织力,强调了动员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团的最大優势在于遍布基层一线、深入青年身边。”保持并发挥好这样的优势,要求共青团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进一步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有效动员广大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实践中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增强服务力,着眼于成长成才。服务力直接体现于服务青年的水平,要求共青团针对青年成长发展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需求,持续加强政策倡导和政策协调,努力优化青年成长环境。共青团必须找准青年工作为党分忧、为党尽责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巩固组织化动员,拓展社会化动员,探索网络化动员,充分发挥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能够“团结带领”,要求深化改革攻坚。当前,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呈现出无边界、随机性、可转移等特点,既跨越了线上线下的边界,也跨越了现实中的地理边界。要求共青团组织与改革窗口期赛跑、与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壮大速度赛跑、与青年主动选择组织分化程度赛跑。对标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从严治团,以清新严实的组织形象吸引凝聚更多青年。

江苏共青团引导和培养青年的现状及成效

团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省委和团中央部署要求,牢记为党育人主责主业,在省委中心大局中找准切入点,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中成长成才。

青年的思想引导方式更加科学。分众化思想引领体系基本形成,在中小学、大学阶段,高质量开展“回信记心间 争做好队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上好“信仰公开课”等,组建千人规模的“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常态化采取组团式、分众化等方式,用青言青语开展宣讲。自2021年起,组织全省高校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11万余名团干部参与,打造了一批优秀青年讲师,打磨出一批精品思政课案例,推动全省大学生一起学理论。网络引领的平台阵地更加牢固,打造全时在线的“网上共青团”,江苏共青团微信长期位居全省政务服务微信排行榜第一名。

组织动员青年的网络更加健全。团的组织建设量质齐升,2019年以来,全省共青团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磐石工程”为统揽,狠抓团的基层建设,团青底数更加清晰、团建数量紧紧跟上党建步伐、团组织活力显著增强、团的组织力不断提升。社会领域团组织密度从2019年的54.5提升到了2022年的111.9,翻了一番。

团的工作手臂不断延伸,全省共建有县级团属青年社会组织587家,已建立团组织的占比44.8%,共覆盖团员青年126284人。全省注册青年志愿者近800万名,广泛参与到党、团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中。团的基层活力持续激发,基层团组织覆盖不断扩大,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团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团的经费保障进一步落实。

青年脱颖而出的机会更加充裕。创新创业的青年榜样引领潮流,发掘98名省内35岁以下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组织331名青年科技人才进园区、进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崭露头角,组建“新农菁英”人才库,凝聚农村青年人才13412人,直接带动就业67万余人。13800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乡村一线,开展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爱岗敬业的技术能手不断涌现,创成491个全国一星级青年文明号,2721个各级青年文明号对接重大项目。

江苏省青年成长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

以在苏大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线下调研、线上问卷调查近3000人,发现青年成长正面临着一些新形势。

政治态度发生时代变化。青少年对党的领导越来越坚定追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不断提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日益浓厚,97.4%受访者认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青少年在切身感受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身临其境体悟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中,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显著提升,90.2%受访者认可“个人追求与国家整体利益间的一致性”。对弘扬斗争精神越来越主动,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越来越主动到网上表达自己的爱党爱国之情,展现了新时代好青年的应有风貌。

凝聚方式呈现“再组织化”特征。“原子化”生存,青年的生存空间和生活坐标出现流动化、模糊化的情况,不少90后、00后青年出现了脱离原有组织网络的“原子化”特征,团组织依托传统的城市、农村、学校、企业等组织实体难以影响和覆盖大多数青年。“网络化”生活,江苏网民规模达6566万人,手机网民占比99.6%,平均每天上网5.4个小时,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成为江苏青年的常态。“新业态”集聚。除了传统的工人、农民、学生等群体之外,出现了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众多新兴青年群体。

成长外部环境面临“变量”。青年人口数量下降带来预期转弱,“七普”数据显示,全省14~35岁青年人口为2314.2万人,占总人口的2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六普”数据减少331.7万人,占比下降6.3个百分点,对未来劳动力供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教育“内卷”导致情绪焦虑,青年对于学区房、个人家教、低龄出国等需求依然高涨。住房问题仍是重要的压力来源,高房价、高房租、房贷负担等现象困扰青年在城市“安居乐业”。

共青团引导广大青年做新时代好青年的思路举措

重点结合江苏青年成长发展的实际,在政治引领、组织创新、平台搭建、环境优化四方面下非常之功、尽非常之责,引导全省青年努力做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新时代好青年。

加强政治引领,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夯实新时代好青年的信仰根基。从政治上着眼,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重中之重就是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把大会精神全面准确地传播到广大青少年当中,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从思想上入手,用社会实践塑造青年,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通过见习实习、模拟提案、劳动教育等多样化载体,引导青少年在体验现实政治、接触社会实际中切身感悟党的科学理论,接受共产主义道德、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熏陶。

深化组织创新,引导青年奏响追求政治进步“人生三部曲”,拓宽新时代好青年争当先进的路径渠道。創新团的组织形态,更广泛覆盖青年,打造城市社区更加开放的组织体系,强化团属阵地的枢纽型功能,增强对新业态新就业等青年群体的联系服务功能,完善党团队育人链条,更有力吸纳青年,把好入口关,切实增强团员先进性,把好推荐关,全面落实推优入党制度。改革团的动员机制,更高效发动青年,更加注重项目化实施,把团的工作落实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实的项目之中;更加注重网络化联动,打造青年共享时空的在线组织,缩短信息传递链条。

拓展建功舞台,引导青年成为胸怀“国之大者”的先锋分子,让新时代好青年在各行各业竞相涌现。引导青年争做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找准科技创新这个共青团能为可为善为的切入点,团结带领青年人才投身“科技强省”建设。引导青年争做乡村振兴的新农菁英。立足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对外青年交流,加快团结凝聚一批来苏意愿较强、知识层次较高、专业能力突出、契合全省产业需求的海归青年人才。

优化成长环境,引导青年心无旁骛干事创业,促进新时代好青年与新征程新江苏双向奔赴。完善常态化联系青年机制,进一步把青年的安危冷暖如实报告给党,立足于党政所需、团委所能、青年所盼,强化大学生、困境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精准帮扶,关注青年的急难愁盼,进一步把党的温暖及时传递给青年。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加强与联动单位的沟通联系,指导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地区尽快制定具体方案,落细落实青年人才集聚、青年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等举措,进一步营造青年优先发展氛围,让青年与江苏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共青团时代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