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2023-07-04 13:27徐明
人民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问题

徐明

【关键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时代逻辑 问题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C1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①体现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使命和迫切需求。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和时代逻辑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哲学社会科学既包括哲学学科,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社会学科,还包括文學、历史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不断促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的创新发展,构建起一个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学科体系在“三大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学科体系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学科体系不扎实,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是无源之水;学科体系的中国特色不鲜明,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就是无本之木。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应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中国具体实践,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前沿问题为依据把握学科建设方向,在把握学科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谋划学科体系的整体布局。

学术体系包括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体学科中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学术人物、学术研究方法、学术评价体系、学术社会影响、学术传承和学术风气等内容。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核和支撑。只有健全具有民族性、原创性、实践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才能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原创水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于中国实践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观点,并以此指导我国的实践。

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反映、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构成学科体系之网的纽结。话语体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思想精神、理论创造的外在反映,是以特定符号和言语表达指导人们思维方式和开展实践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结构。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国学术需要深切地表达中国价值观念的分量、思维成熟的程度和对人类社会探索实践的伟大创造,以此构造自己的根基、灵魂和风格,形成自己的新观念、新范畴④,真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学术话语权。这要求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响应时代号召的一项重大任务。这项任务之所以重大,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学术理论上的重大需要是伴随时代的发展产生的,而当今时代的这种需要就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⑤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影响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⑦。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仅指带有一些中国色彩、加入一些中国元素、涉及一些中国题材的学术,而且需要立足于自身,在大规模对外学习的基础之上提出“主体性”“原创性”的主张。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是需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加以认识和领受的任务,是需要从世界历史意义加以理解和把握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世界也具有深远影响,以这样一种历史性实践为现实基础的学术势必会发生相应改变,并产生巨大的思想理论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只有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放到时代大潮中去看,放到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历史”中去看,这一任务的性质和意义才能够充分地显现出来。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警惕错误思潮的影响和误导。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许多新的变化,风险挑战显著增多。个别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认识不足、理解不透,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程度不深。加上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对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造成威胁和挑战。

学科基础理论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一些学科设置脱离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体系不健全、不系统、不完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一些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意义逐渐削弱。二是进入新时代,新经济、新业态对学科体系划分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原有的学科设置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发展。三是一些学科体系存在低水平、重复设置等问题,亟待整合、归并、提高。四是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产生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但缺乏研究的领域,学科设置出现空白和短板。

警惕理论脱离实际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面对中国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要看得远、挖得深、求得真。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解决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目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提高问题意识和实践本领,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类社会的研究,不断满足迅速变化的世情和国情,为党政部门提供决策咨政方面的服务。

个别学者盲目崇拜西方学术。学术和理论原创创新动力不足,出现部分研究照搬西方学术理论以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情况。一是不加分析和考虑,盲目照搬西方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二是照搬西方的教科书和论著,部分学术论著不顾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简单套用西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演进逻辑解释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三是对西方学术亦步亦趋,学术研究脱离人民群众和中国实际,缺乏对于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

智库水平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端智库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多次强调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任务。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我国的智库建设存在产出不高、效益不强、针对性不够等问题,研究力量和资源比较分散,信息沟通和成果共享机制滞后,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组织、课题重复等现象。智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有待提高,难以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路径

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一是全面准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真正用以指导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義。二是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的理论水平,推动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精准清晰辨识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并在相关学科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与之进行坚决斗争。

加快完善学科体系,加强统筹全局步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日益完善,但在基础学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上均有提升空间,推动多学科、跨学科融合。首先,统筹发展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冷门学科。加快完善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突出重点学科优势,创新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保证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其次,优化学科建设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着力解决聚焦高峰不够明显问题,瞄准未来科技前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引领,充分发挥基础学科优势,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最后,抓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工作,在形成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扎根中国实际做学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息息相关,正是在直面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的过程中,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才获得其内在规定性,这也是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因所在。一是始终扎根中国大地,推进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从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出发,把理论研究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坚持以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立足历史,以时代为观照。坚持与时俱进,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深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立场鲜明地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过程中,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方案,提炼和总结出自中国本土实践的规律性成果。

坚定文化自信,形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了求真、求是、经世的优秀学术传统。求真,即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求是,既指探究自然世界、社会、人类活动的内在逻辑,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经世,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坚定文化自信,理性看待西方学术观点,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形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增强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自觉自信,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了解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为人类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立足国家发展的全局,积极与相关部门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智库中各个学科和人才的潜力,回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要。一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应承担起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任,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重大需求,推进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做到有远见、有实策、能致用,充分发挥综合研究力量雄厚、高端学术资源集中的优势,为谋划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加强各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强化智库建设的整体效应。通过促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与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国智库的整体建设水平和研究能力。三是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信念坚定、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可堪重任的哲学社会科学适用后备人才,是繁荣发展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提高智库研究人员的自主研究和创新能力,形成首席专家领军的核心研究团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以提高学术原创能力和原创水平为根本,以优化科研组织体系和科研管理机制为重点,培养具有跨学科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和优秀人才。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注: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统筹发展和安全研究”(项目编号:21LLMLA009)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②谢伏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第4—22页。

③吴泽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原则》,《人民日报》,2016年9月12日。

④韩喜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红旗文稿》,2014年第22期,第7—1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49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9页。

⑦王伟光:《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第4—23页。

责编/靳佳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问题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