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凉州攻鼓子艺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策略

2023-07-04 14:11董晓林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6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

董晓林

【摘 要】“凉州攻鼓子”是流传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杨家寨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艺术。已有2000多年历史,又是一种汉唐军旅出征乐舞的遗存,被誉为“西部鼓魂”,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研究凉州攻鼓子的历史渊源及艺术特征,挖掘他的美术元素,尝试把凉州攻鼓子艺术应用到中学美术教学中,找到把优秀的民间艺术融入到中学美术教育中的途径,总结出美术教育的新方法和策略。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地域本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凉州攻鼓子;民间艺术;中学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722.2;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6—048—03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关于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中如果能恰当的结合当地的本土民间艺术,这无疑是美术教育很好的一个方法。流传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的攻鼓子乐舞是一种民间鼓乐舞蹈,也是凉州社火的组成部分,过去一般在春节闹社火时表演,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凉州攻鼓子艺术的研究,很多专家学者主要是对他的历史渊源,舞蹈音乐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让人们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凉州攻鼓子艺术的美术元素研究的还比较少,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就更为少见。因此挖掘他的美术元素,并把这项本土民间艺术应用到中学美术教育中是非常有意义的。既有利于传承发展地方本土文化,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又能找到一个保护凉州攻鼓子艺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还能鼓励学生自觉参与“非遗传承”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认同,感受优秀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要探究凉州攻鼓子艺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策略,首先就要了解“凉州攻鼓子”,和他的美术元素,然后把这些美术元素应用到美术教学中。

一、凉州攻鼓子,凉州攻鼓子艺术的美术元素

“攻鼓子”是一个流传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边的四坝镇、永昌镇、大柳镇、下双镇等农村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艺术。尤其是凉州区四坝镇的“凉州攻鼓子”最负盛名,据说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一种汉唐军旅出征乐舞的遗存,被誉为“西部鼓魂”,老一辈武威人称其为“黑旋风”。2006年9月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涼州攻鼓子的渊源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古代绘画作品以及民间传说和学者的不同说法等,可以这样推断,西汉时武威主要是匈奴人的居住地,匈奴休屠王城就设在现在的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三岔村和民勤县蔡旗镇一带。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西征河西走廊击败休屠王攻下休屠王城,攻城时军中就用鼓乐布阵来鼓舞士气,“攻鼓子”这个乐舞名称不知何时开始流传,但他的寓意就是攻城军中鼓乐之意。用鼓乐鼓舞士气的仪式在古代军队中是经常出现的,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壁画《张仪潮统军归汉图》中大唐英雄张议潮统军出行的军队中就有鼓角手列队的形象。这种军中用于鼓舞士气的鼓乐布阵形式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武威凉州农村每年春节闹社火的队伍中不可缺少的方阵。

凉州攻鼓子艺术的美术元素主要表现在服饰装束特征,化妆特征,道具特征这几个方面。

(一)服装装束特征

凉州攻鼓子的服饰以黑色武将服装装束为主,色彩反差强烈独具个性。服饰从头到脚以黑色为主,白红为辅,头戴黑襆帽,黑巾包裹,帽插野雉翎就是很长的两根野鸡毛。三个大红扇形拉花分别插在用数枚银泡装饰的头部勒带的左中右三侧。身穿黑色武将太保衣,衣服中间与两个袖口到两侧衣襟各有一排白色扣结,腰系红布腰带,下穿黑色灯笼裤,脚穿白袜和黑色圆口布鞋,靴尖头各装饰一个红色绒球,这样的装束常常也在一些戏曲武将人物形象中出现。尤其是头插野雉翎说法不一,有少数民族习俗说,也有古代将军们头盔上插野雉翎为了让部下从远处辨认身份,更能彰显武将的威武气势的说法。灯笼裤大多用柔软衣料制作,中部宽松,腰、脚部收紧,形似灯笼,适宜做大幅度的运动。

凉州攻鼓子的服装装束为什么以黑色武将装束为主呢,这就需要根据历史去推测。西汉时期的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三岔村一带是匈奴休屠王的城池,攻克休屠王城的汉朝军队和军中鼓舞士气的鼓乐队就是以黑色武将服装为主。这种黑色军服更显勇猛好战,不惧危险血战沙场的武将形象,极具威武气势。为了彰显汉朝的军威武功和保护一方平安的寓意这种军中鼓舞士气的鼓乐舞也慢慢流传于民间,在当地代代相传,经历了历史的积淀和融合,在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黑色装束为主的本土民间艺术“凉州攻鼓子”乐舞。

(二)化妆特征

凉州攻鼓子的鼓手在表演时,一般要化妆,主要就是画脸谱,攻鼓子的脸谱形式多样,保留至今的主要特征就是立眉怒眼,嘴角下撇,俨然一副凶猛强悍的武将形象,这样的化妆特征与中国画道士人物画中的武将形象和戏曲人物中的武将形象极为相似。化妆时先在鼓手脸上涂上一层厚厚的白脂粉,用黑色画粗而上翘的眉毛,嘴角画下撇状,在面部书写丰收的“丰”字或者画有象征“福寿平安”的符子等,这样的化妆是每年春节闹社火时百姓为了祈求平安,期盼丰收的寓意。

(三)道具特征

“凉州攻鼓子”的道具鼓为圆柱体状,长约30至40厘米,直径大约25至30厘米,鼓体用松木制作,前后鼓面一般用牛皮蒙面,两个鼓面四周用泡钉固定装饰鼓边,鼓身漆红漆,鼓面用黑色画太极图案为装饰,背鼓的带子为大红绸布,左右手各一个鼓槌,鼓槌一端系大红色或者金黄色绸缎装饰。太平鼓的鼓要大一些,陕北安塞腰鼓的鼓又比他小,攻鼓子的鼓做成这样的一个大小标准,与他的功能密不可分,由于军队出征时这样的鼓便于携带,而且能灵活击打布阵,多人同时根据独特的鼓点击打很有威武气势,能更好的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二、凉州攻鼓子艺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策略

在中学美术鉴赏“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中,主要就是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思考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应用。课本中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民间美术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课中我们完全可以把武威凉州的民间艺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的美术元素穿插应用到美术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课余活动时,还可以把凉州攻鼓子引入到学校社团活动中让学生实际体验。这些策略既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有利于传承本土文化。又能让学生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的美术元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激励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学习兴趣,还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非遗传承”的行动,找到一个可行的保护非遗文化的途径。

(一)凉州攻鼓子艺术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讲到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节时,除了课本上关于民间美术的作品内容之外,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当地的民间艺术穿插进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就是非常好的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搜集关于凉州攻鼓子的一些素材,如图片,视频资料等,了解他的艺术特征,历史渊源,总结出他的美术元素,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其次根据课堂进度播放一段“凉州攻鼓子”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体会一下这项民间艺术的特色,欣赏完并向学生提问从服饰特征、化妆特征、道具特征、表演特征、音乐特征、舞蹈特征等方面说说他们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找一下凉州攻鼓子艺术的美术元素。然后老师根据之前搜集总结的关于凉州攻鼓子在武威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征等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当学生知道我们武威也有流传了近两千多年的民间艺术,了解到攻鼓子原来是西汉汉武帝西征河西走廊军中鼓舞士气的鼓乐的历史遗存,这种鼓乐流传于民间慢慢形成现在的“凉州攻鼓子”这种乐舞形式,并且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一些装束完整的鼓手图片,并和其他地域的关于鼓舞的民间艺术作比较有何区别。比如和兰州太平鼓,陕北安塞腰鼓等的服装装束比较,为什么凉州攻鼓子的服饰装束是以黑色为主,白红为辅。鼓手的化妆脸谱和中国戏曲脸谱、一些地方民族舞蹈脸谱如课本中土家族傩戏面具脸谱作比较,为什么攻鼓子的脸谱有立眉怒眼,嘴角下撇,面涂白脂粉,面部写“丰”字等这样的特征。鼓手的道具鼓为什么是圆柱体,还有一定的大小标准,有什么意义。当老师讲解了攻鼓子的这些美术元素的特征及意义等知识后,学生自然而然对“凉州攻鼓子”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涼州攻鼓子艺术在中学课外美术教育中的策略

为了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凉州攻鼓子”引入到学校社团活动中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体会本土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策略。武威市就有一些学校陆续开展了“凉州攻鼓子”的非遗传承活动,尤其是武威第十五中学还荣获甘肃省第一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承示范学校”称号。

在课外美术社团活动中,结合凉州攻鼓子艺术的美术特点,让学生制作装束道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头饰拉花的制作。鼓手头部的黑襆帽上插有三个大红色扇形拉花,拉花一般由红色皱纹纸或者双面都是红色的大红宣纸制等纸张制作,学生根据拉花的样式大小,把纸张折叠出扇子的形状。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加了美术学习的兴趣。除了拉花的制作,还有对鼓手脸谱的认识,让学生亲自画攻鼓子脸谱,学生根据鼓手脸谱图片尝试在绘图纸上描绘攻鼓子脸谱,结合中国传统的戏曲人物脸谱,感受他们的区别,体会民间美术脸谱的魅力。

凉州攻鼓子在绘画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表现题材,这些年一些老师也开始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创作了一些社火或者“凉州攻鼓子”题材的美术作品。其中就有美术老师创作了此题材的一些水墨国画作品,并向学生展示示范创作的过程,让学生学习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方法和绘画技巧。也可以让学生用色彩,漫画,速写,素描,水墨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画一幅“凉州攻鼓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在绘画的过程中认识他的美术元素和特点,学习不同的绘画方法。比如在学画中国画的课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水墨的表现形式画一个鼓手的形象,学习一些中国画的笔墨技巧,破墨法,泼墨法,勾填法,积墨法,和浓淡,干湿,枯润等用笔的技法。用水墨在中国画生宣纸上表现以黑色为主的鼓手的形象是一个新的尝试。

学校每年都会定期举行艺术展演活动,活动时还可以把平时学生创作的关于“凉州攻鼓子”美术元素的一些手工制作,绘画等美术作品进行展示,让更多的师生看到我们本土民间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致,又能让老师和同学乃至社会了解本土民间艺术“凉州攻鼓子”。

在流量文化盛行的当代,还可以尝试利用网络,拍摄一些“凉州攻鼓子”表演的视频,选择一些优秀的关于攻鼓子题材的师生美术作品用剪辑软件剪辑好发到网络平台上去,通过网络展现可以让全国各地的观众看到这些美术作品,同时了解我们甘肃武威凉州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对学生学习美术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手段。

三、结语

把凉州攻鼓子艺术的美术元素融入到中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实践,使学生加深了民间艺术的印象,感受到地域本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丰富了中学美术教育的内容,又能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凉州攻鼓子艺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策略。总结出一套把地方优秀民间艺术结合到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和流程。同时也能找到把中国古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与保护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柏元.西凉乐舞(武威历史文化丛书)[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

[2]杨门元.鼓魂显凉州人本色[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

[3]李霞.“凉州攻鼓子”艺术研究[J].北极光,2018(5).

[4]陈有顺.凉州攻鼓子[J].寻根,2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凉州攻鼓子艺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S[2021]GHB156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
当代中国画如何用好壁画和民间艺术的资源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糖画
民间艺术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民间艺术视域下的畲族民歌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