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野下的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分析

2023-07-04 17:07桑慧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6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摘 要】在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竞争成为影响企业及国家战略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领域,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尤其是在艺术教育方面,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具有文化传承能力的专业化人才。鉴于此情况,本文将重点围绕文化传承视野下的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文化传承;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722.2;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6—119—03

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民间舞蹈课程设计推动了舞蹈艺术发展。为此,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科学完成教学内容规划,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重要性。但目前部分教师,却仅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审美观念培养,难以达到预期要求,严重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围绕文化传承视野下的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对提升民族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价值意义

民族民间舞蹈中涵盖各民族群众对生活的期望,是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备较强的功能性。一方面,传承性。民族民间舞蹈之所以蕴含大量的价值,便是因为其传承了各民族的文化以及特色,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以及认同感。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进行民间民族舞蹈教学有助于提升新一代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心,确保我国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大众性。民族民间舞蹈源于生活,可以形象地体现不同民族的形象面貌,因此具备一定的大众性,有着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丰富精神世界的作用,促进社会进步。此外,娱乐性。民族民间舞蹈是人们实践过程中的一种肢体语言形式,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有助于使更多的世界人民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实现我国文化的“走出去”,增强文化软实力。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观念,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求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魅力,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1]。

二、文化传承视角下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

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教学是指以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知识为核心进行专业化教学。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在各民族人民多年的发扬与传承下,在舞蹈形式上更加丰富,仅仅凭借舞蹈表演的过程便能够让人们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风俗,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来讲,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计需要加大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关注:一方面,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气息。舞蹈风格是指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色内容以及风格化演绎。不同民族的舞蹈在风格上蕴含着该民族独特的历史风俗以及社会经历等,而舞蹈表演人员的自身审美以及技巧把控也会再次赋予舞蹈一定的风格。因此从一定层面上进行分析,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特色以及创作情感还富含着多种文化气息。例如朝鲜族的聚集地主要为我国长白山区域,目前吉林省延边市的主要居住居民便是朝鲜族。“鹤步”便是朝鲜族舞蹈中非常重要的特色之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讲,应该在讲解时将重点放在“呼吸”以及身体的“舒展”上,这样才能够体现朝鲜族民族舞蹈的自身特点。另一方面,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在不同时期传承与发展中所形成的艺术文化,蕴含着显著的民族特点以及人文特色。例如维吾尔族舞蹈中最为常见的动作便是托帽式以及提裙式动作,其昂首挺胸的民族舞蹈风格主要是因为受其民族服饰的影响。当地的民族服饰主要是以长辫与各种各样的装饰品为主,因此在動作上会受此影响。此外由于很多发髻上的饰品较为飘逸,所以在舞蹈动作上会更加突出晃身、神态等,凸显了当地人民热情积极的民族情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可以从民族服饰等方面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加深对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理解,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2]。

三、文化传承下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

在文化传承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还要了解民族舞蹈的发展状况,从而利用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民间民族舞蹈学习质量。

(一)基于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进行基础教学

在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为进一步体现文化传承,满足文化发展的需求,教师需要加大对不同民族舞蹈内在文化的了解。通常情况下民族民间舞蹈由两部分构成:一方面是舞蹈表演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则为舞蹈表演中的内在价值以及抽象含义。因此教师要围绕以上两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否则仅仅进行单一的动作重复练习,不仅难以实现文化传承,还会丧失舞蹈的内在价值。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详细分析民族文化,并从民族服饰以及民族历史等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教师可以选择实地考察或者文献分析的方式,提升对民间舞蹈产生以及传承历史的了解。教师要深入挖掘内在价值,并提取重要民族元素进行舞蹈的设计,调动学生一起在原有民族舞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创新,进而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实现文化发展,赋予其新时代的生命力,真正达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与创造能力的教学目的[3]。

(二)丰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形式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以及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在舞蹈学习方面的接受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效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积极地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利用现代化方式突出不同民族舞蹈的内在美,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晰了解民族舞蹈的内在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这也是高职院校与传统院校相比最为重要的一点,需要利用实践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以及运用能力。对于民间民族舞蹈来讲,教师可选择带领学生进行舞台互动教学。或者聘请少数民族的教师与学生们一同完成舞蹈创作,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学会用肢体动作呈现民族信仰以及文化,有效提升教学水平。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会定期开展一些专业性的活动,例如艺术进校园等,使学生了解专业性知识,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帮助。

(三)完善教学资源

近几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也正在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文化宣传,从而使更多的社会群体以及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教师也要基于此拓展教学方式,在传统动作训练的基础上,加大对舞蹈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培育的关注,并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内容。例如在教材选择上选择民族风格性较强的教材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民族舞蹈教学重点。教材的选择是提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效果的关键内容,在选择时需要结合客观性、训练性、实践性等因素加以研究与思考。其中客观性是指教材应该在民族民间舞蹈动作难度上加以设计,既有单一、具有民族特色的重点动作指导,又要包括大量的复合动作以及多种律动,确保教材在知识深度上可以达到要求,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在具体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材活动开展以及活动技巧练习之前,需对教材进行客观的分析,以此确保教材内容能够客观地展现民族舞蹈内在价值,帮助学生加深对舞蹈文化的理解。此工作可进一步降低民族舞蹈教学以及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提升舞蹈技巧练习的综合质量与效率。训练性是指教材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强化舞蹈表现力以及舞蹈的律动感。而实践性则是指教材内容要具备较强的操作价值,且具备显著的民族风格以及民族特色,从而满足民族舞蹈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各民族的舞蹈特点,降低学习难度。

(四)丰富课程设置

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蒙古、藏、维吾尔等民族舞蹈教学中,忽视了其他民族舞蹈的重要性,以至于教学上存在严重的不完善、不系统现象,这也制约了我国文化传承的发展,不满足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置的预期目的。此外,由于高职院校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上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以及规划,以至于教师在内容设计上存在重复的状况,很容易出现不同民族舞蹈风格认知模糊的状况,阻碍学生发展。为此要求教师应该在后续的教学中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民族舞蹈教学学科的细化,使学生可以系统性学习不同侧重点的舞蹈知识,以此增强高职院校的民族舞蹈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中除了基础的六大民族教学,学校可以另设民间舞蹈教学课程,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我国西南等地区的民间素材进行丰富与创新,从而在运用民族民间舞蹈元素的基础上,强化舞蹈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舞蹈综合实力[4]。

(五)拓展课外教学实践平台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兼顾民族性、文化性以及人文性的综合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多种舞蹈技巧,还要求其满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走出去”奠定良好的基础。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的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走进民间,安排一些民族教学体验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贴近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特色,强化学习质量。此外,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还可以运用新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拓展民族舞蹈教学资源,例如播放民族舞蹈表演,以及当地的纪录片等,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提升授课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藏族等民族舞蹈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唐古拉山脉、布达拉宫等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调动学生对该民族的兴趣,使学生加深对藏族舞蹈中“颤”“顺”“舞袖”等动作知识的理解。

(六)运用多元化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使学生可以在教学时间以及技巧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重点。因此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并加大对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运用:第一,模仿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舞蹈练习环境,例如为学生准备不同民族的服饰等,并让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模仿,此种方式的学习效果较好,能够运用环境的营造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第二,分类教学。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个人舞蹈风格因材施教,并在统一教学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程度学生的课外练习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舞蹈学习需要。总而言之,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式需要得到创新与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选择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民族文化,每一种文化中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这也是高职院校开设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为此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关注,并利用活动组织的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积极性,以此提升学习质量,为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晋芳.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风格性”研究[J].戏剧之家,2021(32).

[2]饶华.高职高专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分析[J].戏剧之家,2020(21).

[3]吕姗姗.基于风格性准确把握的幼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20(10).

[4]李曉艳.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评《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20(1).

作者简介:桑慧(1983—),女,汉族,山西长治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蹈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浅析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
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