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中的国家:美国的威士忌和酒神精神

2023-07-04 03:57王树振
世界文化 2023年5期
关键词:禁酒令酒神威士忌

王树振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向来推崇狂欢纵饮、自由享乐的酒神精神,而美国精神的本质其实就是酒神精神。如果非要选择一种酒来代表美国精神的话,没有比威士忌更合适的了。早在美国建立之前,威士忌就已经像血液一样,在北美殖民地居民身体里流淌。它是酒杯中的天使,能让人忘却痛苦和忧伤;它也是酒瓶中的恶魔,会戕害人的身心健康;它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催化力量,也是斗争胜利后的玉液琼浆。尽管美国政府曾与威士忌进行过多次较量,但无论多么严苛的禁酒令,都无法扼杀美国民众对威士忌的热忱与渴望, 甚至还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危机和动荡。对于美国人来说, 威士忌不仅是一种令人沉醉的烈酒,还是摆脱经济危机的丰厚税源,更是美国精神的重要象征,以及美国文化的重要篇章。

那么,美国人与威士忌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爱恨纠葛呢?威士忌是如何成为美国的“国酒”,并成为美国精神的重要象征的呢?这篇文章将会告诉你答案。

月光酒:美国威士忌的起源

虽然威士忌有着500多年的酿造历史,但是一个生活在18世纪的北美殖民地居民可能不会意识到,他喝的第一口玉米威士忌与遥远的苏格兰有什么关系。然而美国人之所以能够拥有自己的威士忌,正是因为一场源自苏格兰“圈地运动”的蝴蝶效应。

1750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毛纺织业迅速发展,羊毛开始供不应求,因此,继英格兰之后,苏格兰也开始实行“ 圈地运动”。在苏格兰的农村地区,许多农民的土地被贵族霸占,变成了私人牧场,用来养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大量苏格兰农民因为失去土地被迫背井离乡,移民到当时的北美英属殖民地。伴随着这些苏格兰农民一起来到北美殖民地的,还有他们的酿酒技术和设备。这些新移民因为没有土地,只能靠私自酿造威士忌来赚取收入,养家糊口。

在英国,威士忌被称为“生命之水”,原本是一种用大麦酿造的烈酒。发酵蒸馏后,还需在橡木桶中陈酿两年以上,使酒体呈琥珀色,再调配成43度左右,方可装瓶销售。然而,这些来自苏格兰的新移民发现,北美殖民地出产的大麦在品质上远逊于英国本土的大麦,于是因地制宜,转而以当地普遍种植的玉米为主要原料,酿造威士忌。由于这种私酿的玉米威士忌未经橡木桶陈酿,酒体无色透明,纯净如月光,再加上为了避免被当局发现,人们总是在晚上偷偷酿造威士忌,所以这种威士忌也被称为“月光酒”。正是这些月光酒开启了美国威士忌的酿造历史。

作为美洲大陆的特色农作物,玉米让威士忌变得更加醇厚甜美,还带有浓郁的香草和枫糖浆风味。从此,威士忌有了属于美国的独特风味,逐渐成为美国的“国酒”。美国国会后来甚至以立法的形式,认定威士忌是美国唯一的本土蒸馏酒,并严格规定了威士忌的酿造标准。比如,作为美国威士忌代表的波本威士忌, 其酿造原料中的玉米含量必须在51%以上,而在实际生产中,玉米的比例会更高。

苏格兰移民将威士忌用作与北美殖民地其他居民交流的一种方式,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威士忌很快风靡了整个北美殖民地。时至今日,威士忌仍然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烈酒。

“威士忌起义”:华盛顿的权力危机

18世纪后期,北美地区开始了农业技术革命,玉米等谷物产量大幅增加。然而在当时,谷物不但难以长期储存,而且市场需求有限,再加上路况不佳,使得谷物的运输和销售十分困难。后来人们发现,使用蒸馏法酿造威士忌是处理谷物的好方法,因为威士忌是一种不易变质、可以长期保存的烈酒,而且威士忌还可以装进橡木桶中,运输和销售都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跟谷物相比,威士忌的售价更高,更受市场欢迎。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把多余的谷物酿成威士忌,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因为大量酿造,这些不受监管的威士忌在北美地区泛滥成灾,再加上酒精的成瘾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贪杯酗酒的恶习。这一时期,人们的饮酒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当时威士忌被宣传为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良药,所以很多人认为喝威士忌可以祛病健身,从而导致威士忌的消費量暴增。

独立战争结束后,新成立的美国政府急需大量资金重建饱受战火摧残的家园,于是时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便向乔治·华盛顿总统提议,可以对市场上泛滥的威士忌征税,为重建提供资金。华盛顿同意了这个建议。179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 《国产酒征税法案》, 由于这项法案只对威士忌征税,所以又称《威士忌法案》。这是独立战争后美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份向美国普通公民征税的法律文件。

《威士忌法案》遭到美国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觉得美国政府这是在与民争利, 是从他们的口袋里“抢钱”。因为早在法案颁布之前,人们就已经习惯于将新收获的玉米等谷物酿成威士忌,以解决谷物不便储存、运输和销售的问题,而卖酒也是他们最重要的家庭收入来源。再加上当时美国民间普遍缺乏现金,威士忌通常会被人们当成交换物资的代币,还被认为比美国政府当时发行的“大陆币”更有价值。

因此,这项法案引起了美国农民的极大不满。他们先是以请愿的形式表达抗议。请愿失败后,情绪激动的抗议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茨堡市组织了几次更激进的集会,并发起了抗税运动。在1792年8月的一次集会上,一些激进的抗议者甚至联合当地的民兵组织,发动了武装起义,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威士忌起义”。

这场起义持续了多年,于1794年达到高潮。这一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派遣执法人员前往宾夕法尼亚州,向拒绝纳税的酿酒商发出传票,要求他们上法庭接受审判,从而导致大量武装民兵袭击了税务官约翰·内维尔将军的住所。华盛顿随后派遣特使前往宾夕法尼亚州,打着与起义者谈判的幌子,同时准备征调联邦军队镇压起义。

“威士忌起义”是美国政府成立后经受的第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华盛顿任内遇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权力危机。华盛顿认为“威士忌起义”是一场叛乱,是美国宪法的试金石,国家法律不能妥协或改变,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威严,所以在1794年10月,他亲自率领一万五千名联邦士兵镇压了这次起义。

“威士忌起义”失败后,为躲避美国政府的迫害,许多起义者被迫逃往当时远离美国政治中心的肯塔基州。这些擅长酿造威士忌的起义者对肯塔基州的酿酒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美国威士忌的著名品牌——波本威士忌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世纪末,波本威士忌开始在美国肯塔基州的波本镇酿造, 并很快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威士忌品牌。今天,肯塔基州的许多酿酒厂都声称他们的酿酒厂就是由当年的起义者建立的,算是给自家生产的波本威士忌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祖师爷”。

虽然“威士忌起义”遭到镇压,但人们对《威士忌法案》还是很不满,威士忌税事实上也很难征收上来。为了安抚民心、顺应民意,托马斯·杰斐逊在1801年就任总统后,便和国会一起迅速取消了《威士忌法案》。

禁酒令:美国历史上最愚蠢的法律

随着威士忌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酗酒者越来越多,酗酒导致的暴力、失业等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于是美国民众开始自发地推动禁酒运动。1789年,美国第一个禁酒协会成立,此后各种禁酒组织应运而生。

当时,一位名叫本杰明·拉什的医生也通过自己的研究为禁酒提供了理论支持。他不仅质疑威士忌的医疗用途,还认为威士忌是犯罪、暴力、失业和贫困的根源。此外,许多工人因酗酒而旷工,不仅让他们失去工作,而且导致工厂生产停滞,令资本家头疼不已。与此同时,美国女性也纷纷站出来支持禁酒。作为男性酗酒的受害者, 她们希望通过禁酒,彻底摆脱酗酒和失业的丈夫带来的家庭暴力。无论是学者对酗酒危害的研究,资本家对酗酒工人的厌恶,还是妻子对酗酒丈夫的不满,都推动了禁酒令的出台。

经历长时间的辩论,1919年1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宪法第18条修正案得到大多数州的批准和支持。这条宪法修正案规定,自1920年1月17日起,凡是制造、运输、销售(包括进口或出口)酒精浓度超过0.5%的饮料一律被视为违法行为。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禁酒令。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禁酒令不仅没有让威士忌在美国消失,反而还激发了美国民众对威士忌的渴望。禁酒令的规定越严苛,人们的饮酒欲望就越强烈。为了满足人们的饮酒欲望,大量外国威士忌源源不断地走私到美国,地下酒厂酿造的劣质威士忌开始泛滥,地下酒吧也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出现。

自从禁酒令颁布之后,由于威士忌不能合法酿造、进口和销售,不法分子便开始参与大规模的非法酿造、走私和销售威士忌,从而大发横财。此外,不法分子还拿出部分销售利润,贿赂美国各级官员和警察,为他们的犯罪活动保驾护航,引发了触目惊心的腐败,并导致了美国黑帮的崛起。

虽然支持禁酒的人希望通过禁酒令来遏制家庭暴力和犯罪活动,解决酗酒、旷工、贫困和失业等问题,但事实上卻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禁酒令实行期间,美国所有酒厂被迫停产,不仅导致大量民众失业,政府也失去了重要的税收来源,而且劣质威士忌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更为严重的伤害。此外,工人酗酒旷工的问题仍未解决,女性深恶痛绝的家庭暴力也并未消失,黑帮势力的犯罪活动反而层出不穷,官员与黑帮相互勾结的腐败现象更是触目惊心,因此反对禁酒令的人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1929年,美国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严重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933年,在此期间,美国大批企业倒闭,全国失业率剧增,家庭平均收入大幅下降。美国政府意识到,取消禁酒令不仅能为国家财政提供丰厚的税收来源,还能创造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舒缓民众苦闷压抑的情绪,从而帮助国家走出经济危机。所有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禁酒时代的结束。

1933年12月4日,长达14年的禁酒令被正式废除。在禁酒令废除后的一年里,酒类税收便占到美国财政收入的9%。虽然禁酒令确实减少了因酗酒而死亡的人数,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禁酒令也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愚蠢的法律。不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威士忌早已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此以后,没有人能轻易从美国人手中夺走威士忌了。

威士忌:美国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正如启蒙运动时期的咖啡馆是欧洲新思想的孵化器,禁酒令废除后的酒吧也成为促进美国社会变革的助推器。禁酒令废除后,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酒吧喝威士忌。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肤色,属于不同的种族,遵循不同的理念,但在威士忌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压迫,没有歧视,不管是谁,都有去酒吧一醉方休的权利。威士忌的这种包容性也让酒吧成为当时推动美国社会变革的场所。在美国众多的社会变革中,“石墙事件”就是一次发生在酒吧的社会变革。

“石墙事件”是一场性少数群体反抗美国政府迫害的平权运动,也是性少数群体维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一事件不仅在美国引发了性少数群体的维权行动,还迅速扩展到全球更多的国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在当时的美国,性少数群体是不允许在公共场所暴露自己的身份和性取向的,否则就会被警察逮捕和处罚。石墙酒吧是位于纽约市格林威治村的一家同性恋酒吧,聚集了很多像同性恋这样的性少数群体。作为社会边缘人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着各种歧视、不公和排挤,只能在这里利用威士忌来麻醉自己,缓解生活中的悲苦和焦虑。然而,这家酒吧在短短三周内遭到美国警方六次突击检查,这群社会边缘人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1969年6月27日晚,当美国警方再次对石墙酒吧进行突击检查时,在这里喝威士忌的人们在酒精的麻醉和刺激下,纷纷聚集在街上,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抗议。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抗议活动开始了。

半年后,一个同性恋社群组织在纽约成立,还发行了自己的报纸,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几年后,性少数群体的维权组织就从美国发展到加拿大、法国、英国和德国等许多国家,积极推动着性少数群体的平权运动。

1970年6月28日,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和芝加哥等城市爆发了第一次骄傲游行。此后,西方国家的许多城市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举行骄傲游行,以纪念“石墙事件”。因为“石墙事件”,石墙酒吧也成为美国性少数群体平权运动的发源地,同时推动了美国其他弱势群体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的斗争。

狂欢纵饮:美国人的酒神精神

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古希腊到处都有供奉他的神庙,而对酒神的祭祀与崇拜也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酒神精神就源自古希腊的酒神祭祀活动,因为这些祭祀活动具有明显的狂欢性质,充满了欢愉的激情,还有近乎癫狂的放纵。在祭祀酒神的狂欢中,束缚被解除,禁忌被打破,欲望被放纵,一切都复归原始的状态,人们也在狂欢纵饮中,从文明教养和世俗道德中暂时解脱,尽情享受着生命的激情。在西方文化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迷狂、忘我、冲动、强大的原始生命力,而酒神精神则代表着从生命的激情中迸发出来的能量,是一种敢于反抗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

那些日夜游荡在美国街头的酒鬼,正是酒神精神的忠实践行者。对他们来说,在威士忌中酩酊大醉、物我两忘,是那么地合情合理、天经地义。

美国人有多爱喝威士忌呢?在美国,没有人能离得开威士忌,因为它早已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由于消费量惊人,如今在美国的本土商品中,威士忌所创造的税收仅次于石油,位居第二。

美国历史学家W·J.罗拉鲍赫曾在《酒精共和国:美国传统》一书中写道: “美国人在家喝, 在外面也喝;自己喝,跟别人也喝;在工作的时候喝,在玩乐的时候也喝;认真喝,也喝着玩。他们从一个黎明喝到另一个。美国人在饭前、饭中和饭后喝酒。他们在田间地头喝,也喝着酒穿越半个大洲。他们年轻的时候喝酒,如果活得足够长,就喝到老。”

基于酗酒的危害,美国政府虽然尝试过征税或禁酒,多次与威士忌进行较量,但无论是对威士忌征税,还是实施禁酒令,均以失败告终。各种严苛的禁酒措施不仅没有击退美国民众对威士忌的热忱和渴望,反而适得其反,引发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危机和动荡。

有人说,如果不在美国历史里加一点儿威士忌的话,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美国。翻阅完浸润着威士忌的美国历史,可以说,威士忌之于美国人,从来都不只是一种能让人沉醉上瘾的烈酒,还是帮助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税源,同时也是美国精神的重要象征,更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篇章。

不得不说,被威士忌浇灌至今的美国,从土地到民众,无一例外,全都是酒神的忠实信徒。

猜你喜欢
禁酒令酒神威士忌
假戏真演
假戏真演
Never Give Up Dreams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一瓶1920年威士忌拍出150万英镑
酒神的考验
“禁酒令”正当其时
越来越严的“禁酒令”
9月29日,酒神
美国禁酒令入宪与废止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