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构建

2023-07-04 01:35杨陆欢景璐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高校教育劳动教育

杨陆欢 景璐

摘  要:劳动教育作为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育行业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但从目前高校实际教育情况来看,劳动教育的地位正不断降低,甚至在个别学校并未建设劳动教育专业,给学生未来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针对该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将五育并举理念应用到劳动教育中,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有效提高学生品德修养、认知水平等方面,推动学生实现综合发展。基于此,文章通过阐述劳动教育内涵基础,让广大师生能真正掌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而分析在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育并举;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8-0185-04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专项课题“‘五育并举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编号:2022SJSZ0886)。

作者简介:杨陆欢(1984—),男,学士,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景璐(1984—),女,硕士,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入,无形中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让劳动教育重新出现在人们视线范围内,学生学习不再仅限于课堂和书本。劳动是人类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实践技能的重要方式,其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将劳动教育渗透其中,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从不同角度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有效提升措施。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思想渊源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目前,我国教育行业不断发展,但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降低,为保证教育质量达到预期标准,教育工作者要合理调整教育结构,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改革措施,针对教育工作实际情况提出全面发展策略,构建教育体系建设目标。五育并举这一思想最初是由著名思想家蔡元培提出,他认为美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都是整个教学的核心,他们相互存在、相互帮助、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整体,不可随意抛弃。在1993年我国成分对五育提出了新解释,并在《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当中明确指出:中学生提高教学水平,要将教学方向调整到国民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文化科学、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思想道德,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同时,高校要不断改进劳动教育工作,让全面教育体系建设能找到切入点,从而让劳动教育重新出现在教育界的视线范围内,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将五育并举理念落实到教育各环节中。高校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仅能锻炼大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其拥有良好的劳动素养和劳动意识,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劳动教育思想渊源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要求学生要实现知行合一,这同样是劳动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传统教育理念的核心,知表示理性、行表示实践学习,只有将两者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中明确提出人综合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同样提出教育发展方针是要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这给高校教育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给其提高劳动教育效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中指出通过劳动教育能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和个体发育,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教育和劳动有直接联系,劳动和教育属于两个相辅相成的存在,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站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来看,我国教育工作者要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劳动教育的思想价值维度,让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五育并举教育背景下高校勞动教育体系构建意义

对于高校而言,劳动教育在以往教育中很少被提起,没有过多的理论基础和教育体系,在实践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很多高校出现劳动教育弱化现象,根本不会劳动,学生思维观念出现严重偏差。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无形中降低了劳动综合素养,可见高校积极建设劳动教育体系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站在理论价值角度来看,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理念,丰富劳动教育理论,为建设新时代德智体美五育并举的教育局面打下坚实基础,从而解决现代教育育人中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广大师生轻视劳动教育的问题,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站在实践意义角度来看,有利于落实中央精神,在高校教育中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集中劳动正能量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能推动高校管理者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等,进一步深化五育并举的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量高质量人才。另外,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懒惰思维,树立劳动创造财富的正确思想,构建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加强劳动技能,从而实现学生综合发展[1]。

三、高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劳动意识薄弱,缺乏劳动素养。目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劳动意识薄弱的问题,甚至出现劳动素养匮乏的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对于劳动认知过于表面,他们对于劳动认知只停留在体力劳动上面,有些学生受到传统价值观念影响,对于劳动价值认知存在严重误差,非常抗拒体力劳动,导致劳动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同时,某些学生对于目前学习任务认知过于表面,认为在学生阶段要将学习文化知识作为主体,劳动教育根本不重要,劳动是自己进入社会后的事情。由于学生受到传统思想影响,对已有的劳动行为产生错误认知,他们认为整理课桌、打扫卫生等日常生活当中的简单劳动,就完全能满足劳动教育需求。

其次,劳动教育不受学校重视,目标模糊。由于学校认知过于表面,将学生核心素养单纯地归类为主流文化教育,缺乏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作用较低。

再次,在教學过程当中,学校只重视文化教育,忽略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甚至根本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对于劳动教育认知不够深入,劳动教育方向产生严重偏差,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给学生带来错误引导。如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会将干体力活作为劳动,甚至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主要方式[2]。

最后,劳动教育评价过于笼统,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便于提高学校劳动教育的教育效果。但从目前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而言,劳动教育评价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不健全、不科学、不合理等。有些学校在进行学生劳动评价时,缺乏客观标准,只是针对某一点进行评价,缺乏全面性与综合性,这种以口头为基础的评价方式非常不合理,对于学生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教育效果。并且这种劳动评价结果不会被纳入考试成绩,学校因此无法监督学生在家的劳动情况,这让家长、学生、教师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3]。

四、五育并举教育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措施

(一)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价值导向

近年来,我国将劳动教育和美、体、智、德四育相互结合,统称为五育,并作为教育方针来实施。但在后期实践操作中,五育并举被简化成德智体三育,再发展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带来严重问题,并和立德树人理念相冲突。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针对五育发展和劳动教育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如新时代需要培养何种人群,如何去培养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而高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责任,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如崇尚劳动价值观、民族复兴的劳动发展观等,推动学生实现综合发展。学生要真正意识到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情感态度方面,要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尊重每一位劳动者,拉近自身和劳动人民的距离,培养创新、奋斗、勤劳的劳动精神;在能力方面,塑造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能力,给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

(二)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格局

劳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其具有育美、强体、树德等综合育人价值。因此,政府部门要将劳动教育重新融入教育制度中,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点,进一步体现新时代教育方针,提高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我国教育行业不断发展,但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降低,为保证教育质量能达到预期标准,教育工作者要合理调整教育结构,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改革措施,针对教育工作实际情况提出全面发展策略,构建教育体系建设目标。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将劳动教育渗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和其他四育相结合,建立五育并举的培养格局。学校想要将劳动教育彻底落实,首先要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将劳动教育课程化,丰富劳动教育的方法,开展多样化劳动教育。综合人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劳动教育并不是通过单纯一科能做到,要完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突破学科间的界限。因此,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建设专题教育必修课程,严格落实课程学分,并且在其他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如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等,从而提高劳动教育育人效果。另外,还要建立劳动周、劳动日等,通过大量劳动实践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5]。

(三)完善高校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平台与载体

高校教育通过实施劳动教育,不仅能推动学生综合发展,还能培养其实践节能,加强教师教学质量。想要将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目标与方向,树立良好的劳动教育观念。从学校方面来说,要懂得抛弃对待劳动教育理念,消除劳动就是干活的表面认知,打破将劳动当作惩罚的错误教育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等不同劳动的教育性质,相对应地建设劳动教育内容体系。一是以教室、寝室为载体,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制定可操作标准,用以加强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二是构建考核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内容体系等,并以企业实习训练课为基础,提升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效果;三是要合理利用学科特点,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开展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公共服务意识,使其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引导学生将自身力量全部奉献给社会[6]。

(四)构建健全的劳动教育评价、激励机制

高校将劳动教育理念应用到人才培养体系后,还要构建健全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一方面,劳动素养评级标准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能准确反映高校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和劳动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据高校学生实际情况,建设激励机制,如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等,不仅要注重整个活动过程,还要关注比赛结果。要把劳动教育课程化,需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教学体系当中,将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性以及实践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管理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劳动实践活动的同时,要将相关课程成绩和学生评优评先考核联系起来,用考核的办法来提升育人效果。此外,对于从事劳动教育教学的教师,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其教学积极性,如果表现优异或取得某些成就,学校要及时适当给予教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7]。

(五)多举措给劳动教育提供保障

首先,想要强化劳动教育,教师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高校需要具备较强的师资队伍来保证整个劳动教育顺利进行。因此,学校要组织劳动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

其次,学校对于劳动教育所涉及的劳动工具、机械设备等,应及时投入经费进行购买。

再次,在劳动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家庭的重要作用,家长需教会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技能,以提高其生存生活技能[8]。家庭是學生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成长与家长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学校要高度重视家校合作,学校劳动教育需要让所有家长都参与其中,确保学校劳动教育的整体性,要与家长保持及时沟通,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家的劳动情况,充分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家长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有方向、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爱好劳动、喜欢劳动的精神。

最后,社会要充分发挥自身支持作用,和高校进行深度合作,构建劳动教育平台。例如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大量实践场所,给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所在的工会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给劳动教育提供保障[9]。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将智育区分开,注重劳动教育实践性特征。在日常劳动教育中,各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并和社会、家庭通力合作,只有三方配合,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的效果[10-11]。并且想要保证劳动教育育人功能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内在潜力,这样才能提高劳动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宁本涛,孙会平,吴海萍.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认知差异及协同对策——基于六省市的实证分析[J]. 教育科学,2020,36(05):11-18.

[2] 马长俊. 培养新时代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校本探索与实践[J]. 教育科学论坛,2020(20):59-61.

[3] 马纪孝. 用劳动教育牢筑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基石——以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 职业,2020(33):85-86.

[4] 柏萍. 地方传统优秀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可行性研究——以淮扬菜文化为例[J]. 文存阅刊,2020(52):160-162.

[5] 杨鑫刚. 浅议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的专业课程教育——以课程安全心理学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20(44):48-49.

[6] 姚芳. 学校与家庭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的实践策略——基于班主任工作的视角[J]. 教育科学论坛,2020(20):62-64.

[7] 刘晓,王联合.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探究——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2020(32):45-46.

[8] 刘晏,黄颖,王宁. 创造更有品质的现代教育生活——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建构[J]. 教育科学论坛,2020(20):10-13.

[9] 沈云玉,徐捷,陈剑波.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与实践路径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2(29):34-36.

[10] 林建胡,陈志勇,林秀君. 基于五育并举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以莆田学院为例[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2,24(02):101-104.

[11] 汪祥胜,蔡海,马俊. 育人共同体视域下的工程领域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2(07):4-7.

(荐稿人:钱雨婷,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副教授)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高校教育劳动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