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与学院双院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内涵及实现进路

2023-07-04 04:57余博穆宏浪崔方磊赵大虎
高教学刊 2023年37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实现路径

余博 穆宏浪 崔方磊 赵大虎

摘  要:随着高校书院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书院迅速发展且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价值日益凸显,高校传统的学院制一元育人模式逐渐被打破,书院和学院二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格局正在形成。双院协同育人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从书院和学院的育人目标、育人主体和路径选择上挖掘双院协同育人的内涵,从育人理念、机制、队伍、文化等方面着手,打造双院协同育人“共同体”,提升双院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书院制改革;“双院”;协同育人;育人主体;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1-0164-04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academy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cademi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ir functions and values in talent traini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traditional college system of unitary education model is gradually broken, and the pattern of academies and colleges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taking shape. This patter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virtuous people and building a new pattern of "three-wide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the academies and colleges from the educational goals, subjects and paths of them, and create a "community"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these two,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rom the educational concepts, mechanisms, teams, cultureand other aspects.

Keywords: reform ofacademy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ademy andcolleg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the academies and colleges; education subject; implementation path

基金项目:2021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学院和书院‘双院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21ZZ009,主持人为余博);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类(管理)资助项目“大类招生背景下书院制管理中的学生归属感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RW210126,主持人为崔方磊)

第一作者简介:余博(1990-),男,汉族,陕西商洛人,法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科长。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等。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近现代高校为深化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探索书院制。2005年,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开始试行书院制改革,其后,书院在高校迅速发展起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高校愈发重视人才培养,书院制作为有别于传统学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各高校青睐。尤其是2018年以来,教育部提出“深入探索书院制模式,建设学习生活社区”“要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深入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交叉融通的创新育人模式”等一系列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书院制改革在大学校园“走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7月,有97所国内高校建设了书院,书院数量已经达到304个。与2017年发布的37所高校114个书院相比,建设书院的高校增加了60所,增长率为162%,书院数量增加了190个,增长率为167%[1]。一时间,办书院成为各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创新路径选择。

一  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

随着高校书院制改革的推进,书院发展迅速且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价值日益凸显,高校传统的学院制一元育人模式逐渐被打破,书院和学院二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格局正在形成。为此,充分发挥书院和学院两个主体的育人功能,实现双院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

高校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五大职能,最根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书院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书院空间文化熏陶、驻院导师引领、朋辈学长帮扶、通识课程讲授和素质活动拓展等第二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弥补学院专业教育、思政课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之外的教育功能,让育人环节更加完善、育人要素更加丰富、育人形式更加多样,让学生在书院生活园区内,与师生同伴的交往中,與名家导师的交流探讨中,在自我管理服务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二)  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抓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高校书院凝聚导师、管理干部、后勤人员、辅导员、同辈、知名校友和校外专家等力量,立足学生生活园区和学生成长发展全链条进行育人,打破了学院专业教育、班级管理等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重要抓手。高校要将书院作为“三全育人”的新阵地,联合学院一起推动领导干部、高端人才、杰出校友、知名教授等参与书院育人,凝聚育人合力,实现全员育人;要将书院育人作为学院育人的有益补充,纳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发挥书院文化育人、通识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书院学生成长始终,实现全过程育人;要在学院专业育人的基础上,拓展育人方法和途径,优化书院空间,美化书院环境,建好活动设施,搞好便捷服务,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  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指出教育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3]。马克思认为,未来教育“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4]。书院通过通识教育和第二课堂,开展导学、科技、文化及实践活动,鼓励社区学生自治,实现学生文理交融、专业渗透、素质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是一种“全人”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意味着既能发挥学院专业育人、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又能挖掘书院宿舍园区、社区文化、通识教育、导师导学和素质拓展等第二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作用,能够实现价值、能力和知识的有机统一,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二  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的内涵

深入挖掘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的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院制改革视域下双院协同育人的时代价值,便于进一步研究双院协同育人的路径选择。结合书院制改革实际,梳理出的双院协同育人内涵如下。

(一)  “育人”是双院协同的根本目标,书院和学院必须坚持立德树人

古代书院是中国士人的文化组织,有“藏书、讲学、祭祀、学田”四大功能。新时代高校书院“是面向立德树人时代要求、人才培养改革特点、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一站集成发展机遇等高校治理关系变革而建构的新的育人空间形态[5]”。书院制改革的初衷是面对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帮助高校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的职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学院培育人才的目标高度一致,因此,立德树人是二者共同的工作指向和价值取向。相较于学院—系—专业—班级科层式的管理育人模式,书院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学生生活的主要场域营造浸润式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朋辈互助的互动关系,提供温馨友爱的服务支持,契合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共融和小众分化兼有”[6]的成长特征,实现了“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学院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专业训练等途径实现“教”,书院以空间建构、环境营造、队伍进驻、资源下沉和技术赋能等环节实现“育”,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兼有学院“第一课堂”和书院“第二课堂”的育人属性,完美实现教与育、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

(二)  “双院”是协同育人的“二元”主体,书院和学院必须坚持“共存共生”

书院的成立,并没有摧毁原有的学院,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学院的育人功能,书院和学院作为两个独立运行的主体同时存在,对同一个群体进行教育管理,高校便出现了书院和学院“共存”的新型“双院”人才培养格局。那么书院制无论是对大学运行体制中校院两级教育管理模式的冲击抑或是补充,必然会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育路径的扩展[7]。因为书院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出现,与原有学院制的教育理念、育人模式、培养体系、组织文化和资源保障都不尽相同。因此,书院作为大学校园里的新生事物,必须和学院“共存”“共融”,才能实现“共生”,只有“二元主体”和谐共生,在各自的权力边界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实现双院协同和“1+1>2”的改革效应。

(三)  “协同”是双院育人的路径选择,书院和学院必须坚持“同向发力”

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书院和学院正是处于高校这个大环境中的两个不同的育人系统和部门,其拥有共同的大学文化、共同的育人目标、同一的教育管理对象,但却有着不同的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机制和育人资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很容易相互干扰和制约,这种现象在书院制改革的运行实践中广泛存在。因此,双院为了同一目标,求同存异、合作协同是二者的最优路径。学院和书院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统一思想,凝聚雙院协同育人共识,构建“全师育人、全程培养、全校协同”的育人体系,建立书院学院“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在育人资源配置、育人氛围营造和育人技术支撑方面“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三  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的实现进路

书院制已成为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路径,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选择和转向,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立足新时代,高校要从书院和学院的育人理念、机制、主体、文化等方面着手,打造双院协同育人“共同体”,提升双院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一)  转变思想观念,凝聚协同育人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书院和学院要实现协同育人,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同一的目标共识。“大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年轻人培养成为有学识、智慧,能为自己生活和社会承担责任的年轻人。[8]”书院和学院无论具有何种功能定位和教育理念,要在协同工作目标上达成一致,那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培养人。

首先,学院要摒弃固有的“一家独大”的育人理念,摒弃“功利主义”“专业至上”的教育思想,要从培育时代新人的高度认识书院的成立是协助学院开展育人工作,帮助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认识到双院育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其次,书院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出现是对学院专业育人的补充和完善,不是“越俎代庖”,更不是“取而代之”。书院育人工作是在学院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展开的,书院的成立是为了和学院一起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书院和学院是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体两面,双院协同育人是应对高考改革、大类招生的现实之举,更是努力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创新之法,书院和学院彼此联系,互相依存,二者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来协同谋划工作、推动工作、落实工作。

(二)  理顺双院边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书院和学院运转是否顺畅,协同是否有力,归根结底是看书院和学院的功能定位是否清晰、明确,协同育人机制是否完备。

一是精准划分双院的功能职责。明确学院是以学科專业为基础,以专业学生为对象,以专业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第一课堂”为育人载体,实施人才培养的组织机构。书院是以学生居住社区为单位,以入驻学生为对象,以通识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第二课堂”为育人载体,实施人才培养的组织机构。二是建立完善双院协同的育人机制。要成立以主要校领导为组长,学院、书院、组织、宣传、人事、学工、教务、后勤、就业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院协同育人领导小组,把双院协同育人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完善学院与书院联络沟通、协同保障机制,实施书院联席会议制度及学院领导列席书院院务会制度,为双院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三是探索构建双院协同的评价机制。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构建双院协同育人成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建立科学、系统、多元的评价指标,让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双院协同育人的实效度和满意度。

(三)  建强师资队伍,汇聚协同育人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9]”高校教师是双院协同育人的主体力量,要汇聚高校广大教师、管理干部、后勤服务人员和辅导员等力量,让师资队伍下沉书院育人一线。

一是选优配强导师导学队伍。制定导师选聘办法,从岗位聘任、绩效奖励、职称评审和评优评奖等方面激励教师参与双院协同育人,鼓励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字号”人才担任学生导学导师,引聘杰出校友和知名企业家担任兼职导师。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导师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导师导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提升导师导学的专业化水平。二是配足配强书院管理队伍。构建由知名专家学者任书院院长、具有丰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干部任书记的书院领导层,配足办公室主任、干事、辅导员等工作人员,形成专兼结合、结构优良、能力突出的书院管理队伍。三是打造全员参与的协同育人队伍。根据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职责和“十大育人”体系内容,整合组织、人事、后勤、就业、校医院、体育部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职能部门的育人资源和功能,引导更多的管理人员进入书院社区与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活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四)  培育共生文化,营造共存共融生态

“共生理论由生物学中的共生概念衍化而来,重在强调生态子系统间的合作互补、互惠互利、共同进化和病态或偏态向一体化常态的内在演变。[10]”现行高校的书院制改革都是在已有学院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论书院采取何种教育模式,和学院是何种分工协作状态,“‘书院-学院’共存作为一种基本形态必将长期存在”[7]。因此,大学校园需要培育书院和学院的共生文化,为双院共存共融提供“土壤”,从而构建书院和学院协同育人“共同体”。

一是树立共生意识。学院要认识到书院的产生是对学院育人模式的补充,书院也要认识到自身的发展需要学院师资队伍等育人资源,二者是大学育人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以共同的育人目标和价值理念培育“共生”意识,发挥好各自的育人功能。二是建立互惠机制。互惠机制是书院和学院协同育人的纽带,双方要建立交流互动制度,通过正式关联和集中互动,共享信息、共建资源、共谋发展。如书院实行开放日制度,定期邀请学院领导和教授进入书院与学生交流座谈,介绍宣传学院学科专业,让书院和学院在交流互动中互相“反哺”、互为支撑、共同发展。三是构建文化生态。“共生”“共存”“共融”的文化生态,是书院和学院协同育人的内核。学校要从政策环境、体制机制、资源分配、校园氛围积极培育利于书院和学院共生的正向、和谐文化生态。如在育人资源分配上要对书院和学院不偏不倚。同时,还要在体制机制上理顺书院、学院和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利关系,在育人理念上画出“最大同心圆”,在发展目标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共存”“共融”的和谐文化生态,提升协同育人的实效度。

参考文献:

[1] 宫辉.高校书院发展2020[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

[2]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周远,张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空间建构逻辑及转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2,2(102):102-107.

[6] 张睿,吴志鹏,黄枫岚.“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倾向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21(6):93-99.

[7] 翁婷婷,陈潘.从共存走向共生:共生理论视角下书院与学院协同发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0):64-66.

[8] 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0-29.

[10] 武小龙.共生理论的内涵意蕴及其在城乡关系中的应用[J].领导科学,2015(29):7-10.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实现路径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